文|娱乐资本论 知行
这两天,OpenAI首款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横扫各大科技媒体的头版头条,成为了内容行业的新星。当OpenAI CEO萨姆·阿尔特曼化身魔法大师,在线接活向全世界炫出Sora的魔力时,各路AI创业者们也在积极应对着。
有人翻出各类论文,试图理清Sora的技术原理;有人横评各类AI视频软件,寻找下一个机会点;有人甚至连夜做好了Sora的卖课海报,割韭菜之心昭然若揭。
这其中,北邦自言不为赚钱,其发起的爱智岛是为了让更多的普通人可以探索AIGC的边界,以后也许会成为下一个B站。安史一直在用广告思维产出AIGC作品,商业营收可观。宋东桓发起了全国最早的AI视频社群,通过与技术公司合作、举办比赛、创作IP等方式,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变现途径。
01 “爱智岛是AIGC探索站,我也不知道它未来是什么样”
北邦 80后资深广告创意人,数字艺术家,线体绘创导者,AI艺术创作联盟(爱智岛)发起人
2021年起,我开始接触的是Web3、DAO、NFT。我们一直在谈想象力经济,数字化经济,WEB3.0就是很好的协作模式。它解决了互联网上信任成本的问题,让你可以基于虚拟身份,泡在不同的组织中参加活动。从改变资产观念、组织观念再到自我身份认同等,这些技术在改变着全人类。
2022年,我和另外两位发起人一同创建了AI创作者联盟爱智岛,属性是AI技术赋能创作+WEB3社区生态+中国文化IP。我希望通过爱智岛找到重新激活个体创作的自主驱动力模式。在这里,大家可以分享交流讨论AIGC作品,做商业项目等。
目前,爱智岛已经聚集了超过3000名来自媒体、建筑、艺术、设计、音乐等多领域人才 ,最核心的资产是人才和审美积累的人文数据,主要的内容生产方式是共创与共建。
共创项目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开黑”,就是说我们先定好主题,再头脑风暴。一边畅想,一边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再用AI引擎(如Midjourney在Discord上的自建频道)实时预览想法,且不断地演化与迭代。这样可以减少项目上的前期决策成本,比如你想做一部电影的场景概念图,十几个创作者可以快速地产出大量可视化内容,效率很高。
开黑也可以产出新的工作流,比如MJ+SD+PS等不同AIGC人才的组队,用来完成影视、游戏、展陈等内容。这个过程中最怕的是甲方带着不切实际的需求找到我们,认知不同很难推进项目。
我们也组织了很多爱智岛成员的线下见面会,在一些城市设立共建站长,推动AIGC项目。这是前面谈的共建的部分,其实这也是对共创的补充。我意识到爱智岛只有创作者是不够的,需要大家共建起围绕AIGC创作者的生态,才能生生不息。Web3对团队之间的协作认同的要求很高,因为解决的是底层的驱动力问题,你是为了干成一件自己想干成的事儿才干的,所以尤其要求价值观和人格上的认同。这仅仅靠线上交流是不够的,我们已经举办过多次肉触(面基)大会。
爱智岛可贵的地方,是它的实验价值。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不确定性很高,很多人不知道未来要怎么走。所以你需要去探索不同的方向,也许你现在踏出的一脚,就是以后的方向。我们需要自己研发和积累各种目前尚无法定义的踏脚石,实验文化是我们应对未来高度不确定性的一种方式。爱智岛鼓励探索,鼓励大家共享成果,之后这些内容也许会变得很有价值。所以我们在尽量地将信息可视化、透明化,让更多人可以链接到信息。
爱智岛是实验地,核心是保持开放和好玩。现在我们有开放的外围社区DODO和内核小组两种形态。爱智岛中有很多小伙伴会主动发起活动,比如做音乐的、搞DJ的、播客的。群体膨胀后管理成本会越来越高,所以我们支持分裂成小团体。现在我手机里有上百个群。
现在大家做AIGC创作,不要只把眼光放在生产的作品上,而要注重数字资产。
我一直在做关于中国大IP“梦镜中国”的内容,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做同一个中国梦,照见同一个母体文化(集体无意识)中浸泡的大“我”。是梦镜这个名字的由来。“梦镜”目前已设定了空间题材:神、魔、佛、妖、兽、鬼、仙、山海、再加一个未来系,共九大梦系。对应的母体文化出处:西游记、封神榜、山海经、聊斋、民间传说、习俗等。
我一直想把这种母体或者集体无意识视觉化,AI引擎、模型就是这面镜子,我时不时地照一照,看看成果。
做IP跟做品牌最大的区别是,做品牌我们是自上而下的,先用对的方式,定策略、定市场、定沟通语境,一步步推理下来出品牌。
IP是自下而上,像B站以前是二次元亚文化的宅男宅女聚集地,他们越玩越大,成了主流文化。现在有人在爱智岛讲《金瓶梅》,讲《西游记》,也在将这些内容视觉化。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IP要走向世界,我希望爱智岛是起源地。
我们为什么要去说做一个IP 很难,就你一定是一个文化深度认同,你才能做好一个IP,爱智岛在聚集这样的一群人。
AI最核心的资产是算法、算力和数据,爱智岛致力于发掘有潜力的中国文化要素,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中提供最有价值的作品和数据。我相信这些内容会在未来发挥出它的独特价值。
Sora的Demo视频片段令人惊艳。这半年,来我一直说AIGC处于进三退二的退二中,后面还会有下一波的进三退二,看来新一轮的进化又要开始了。
OpenAI一直致力于自然语言的泛化优势,在自然语言加持下训练的所谓“世界模型”,也是对视觉动态的一种泛模型应用。这就足以让我们重新来认识自己的语言,无论什么事物,我们竟然都有一种对应描述它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这是目前为止一种真正接近全方位无死角的泛模型,并且语言正处于无限延伸和演化中,这个世界太奇妙了。
02 “先有品牌意识,再去产出AI内容”
安史 AN-AI 数字概念艺术家 小红书粉丝5.1万
我在上海的房地产行业做了20年的广告全案策划,这几年经济疲软加上房地产行情不好,顺势转行做了AI数字艺术家。可以说,AI彻底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
去年4月15日,我在小红书发了第一个“AI猫”的作品数据不错,一直在更新内容。现在,我的作品主要分为禅意东方、时尚大秀、大美中国、东方造物四个集合。
我现在每天做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产出内容,废片率大概是五分之四。账号做到了一万粉就开始有商务单子。半年后我就开始全职做账号了,一个月赚几万还是可以的。
本身我是做广告的,对我的账号定位、内容定位,要给谁看、做什么内容,都有很清晰的规划,我的账号就是要服务品牌方的,需要让品牌看到我的价值。粉丝多不意味着你能赚到钱,你要有客户买单,有商业思维,有业务能力。
我的商业定位是做对B端有价值,C端喜欢看的内容,内容定位是虚构的真实。
对B端有价值就是要帮B端找到人群的喜好,找好内容的落地形式。
去年7月我在灵隐寺里看到了咖啡店,当时在想咖啡店里什么样的杯子能够吸引年轻人呢?创作了《我佛慈悲》系列照片。之后不久有一家实体咖啡店找我合作做出了实体的产品。
AIGC重要的一个特质是能给现实场景增加想象力,形成可以传播的事件。比如我做的云冈石窟、布达拉宫、长城时尚品牌大秀,把时装走秀这种现代的商业事件,与历史古迹融合在一起很有新意。成本也不像之前需要几百万、几个月才能完成。
这些走秀作品,让我成为了平遥国际时装周签约的数字艺术家。之后,我会做虚拟时装周展,探索AI视频、互动影游的新形式,发展空间很大。
此外,因为我之前做过很多的文旅项目,比较懂城市文化,也做了很多城市文化向的AI内容,比如大美中国系列。主要方法是对对地标景观做私人化的解读,再增加情绪。比如说你对金陵的梧桐树、秦淮河感兴趣,再加上你对这个城市的感觉,是豁达,还是清冷,融合在一起。
我的变现方式主要是图片授权,内容定制,和品牌合作。
未来我打算继续做把「大美中国」系列IP,邀请不同的创业者共创这个IP,将它落地到手机壳、扑克牌等产品上。此外,我还想针对各大城市的文旅资源,推出「云游中国」的AIGC系列作品。对内容行业来说,AI是趋势。
03 “当合作方都赚到钱后,我们不赚钱是不合理的”
宋东桓编剧 AIGC创作人 故事接龙StoryStorm发起人
我们是全国最早做AI视频的社群组织,群里有500个左右的创作者,国内基本所有视频生成类技术公司都是我们社区的合作伙伴。故事接龙StoryStorm的核心是一批擅长做AI内容的人。
2022年8月份,我对AI的应用还是用Midjourney生成NFT、做漫画。到了2023年7月底的时候Runway可以原样还原图片来生成视频,于是我们开始做工作坊。目前我们每天都有免费的AI直播,每个月有比赛。未来希望可以每个季度有创投。
今年4月,我打算做一个基于AIGC短片的创投会。我们和多家节展也是合作方,包括去年的FIRST惊喜影展,以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现在的北影节AIGC短片单元,我们也是唯一的社区合作方。
文字表达的是残缺的故事,你看不到影像风格。但是AI视频能够直接体现出影像风格。今年和明年,AIGC视频内容会有100倍的增量。但是这个增量中如果只着眼卖课那就太短视了,卖课也许让你赚100万利润,但会错过重要的时间窗口,其实没必要。所以我们社群现在的培训和比赛都是不收费的,还会给优质用户送钱、提供技术支持、目的就是发掘核心创作者。
大家对AIGC印象的区间是高预期、低预算,甚至是无预算。去年最开始大家的需求基本是能不能免费给他们做AI短片,后来涨到一万两万的预算。都觉得AIGC能降本增效,但这里面需要的人工劳动还是很多的。现在全国用AI做图的人有百万,但用AI做视频的人最多不过四五万。AI视频比AI生图难度更高,时间更长,却更不方便变现,这也是它现在不太容易在传统工作流中推行的一个原因。
AI视频第一步会替代的不是真人电影,而是动画片。比如现在的动画片报价动辄千万以上,以后200万左右就能完成,那么行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AI视频之后的范式不一定是电影,也可能是互动游戏,互动影游。最优秀的创作者会是一批和现在完全不同的人。
以后视觉类的模型,不会一家独大,而是会百花齐放,各家推出不同的产品。我们和国内数十家AI技术公司都是合作方(剪映、midjourney、出门问问、pixverse、千象、右脑、NeverEnds)等。
他们会为我们社群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我们的用户给他们提供好的作品,这是一种很健康的关系。
我们每个月都在做AIGC视频方面的比赛,也和多家组织协办比赛,比如温州社科联主办的温州AIGC短片大赛,我们是协办方。前段在厦门举办的“秋地艺术中心超级明星AI艺术作品展”我们是联合策展机构。未来我们也计划做AIGC剧情内容,一些具体的项目年内就会开机。
除了传统影视,AIGC内容还可以被应用在光影秀、剧本杀、沉浸式文旅、互动内容等多种输出场景。技术在慢慢地往上走,其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你要产出好内容。我是编剧出身,所以我们自己定位会更偏内容一点。在计划用AI作为工具打造IP,卖故事。
我希望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比赛创投,到对接具体商业项目,一条龙地帮助创作者成长。在这中间还会有各种产学研合作,这是一个链路漫长的工作,算脏活累活儿,但我们做得很开心,我们觉得在AI普及的这个路上,社会需要我们。
我们的社群,如果可以让创作者、品牌方、技术公司都能获益,我们不赚钱是不合理的。
未来,AI教育的真正战场在三四线城市,所以我们也在积极做城市站,目前已有十几个不同的地方社区与我们联动,第一步是联播直播,互相推流,以后也会逐步做更多线下沙龙活动。
但是随着社群的增长,在哪里安置社群用户也会成为问题,我们自己的官网近期就会上线。
此外,我们也会有接入在微信端的免费bot产品,帮用户实现零距离零成本触达AI。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