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阿里巴巴也拉不动大润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巴巴也拉不动大润发

只追风口,一无所有。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斑马消费 徐霁

4家大润发超市集中闭店,让高鑫零售及其背后的阿里巴巴,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

按照既定策略,阿里巴巴会持续剥离非核心业务,实体零售业务首当其冲。那么,高人力、低效率的高鑫零售,大概率成为优先摆上货架的标的。

2017年和2020年,阿里巴巴分两次,花了500亿港元控股高鑫零售。如今,接近七年之痒,这家公司的市值仅为124亿港元。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阿里巴巴这个最具零售基因的互联网超级巨头,给钱、调人、砸资源,为什么还是拉不动大润发的发展?

冰火两重天

刚过完年,知名连锁超市大润发,就迎来了当头棒喝。

近日,大润发江苏镇江学府路店发布公告,2024年2月29日起停止营业。同一时间,大润发四川德阳店、湖北黄冈店、湖南株洲店也宣布,即将退场。

近些年,连锁超市关店潮一轮接着一轮,从外资品牌到本土品牌,连沃尔玛、华润万家这样的行业老大都未能幸免。现在,终于轮到了曾经的零售之光大润发。

2022年3月底,大润发的门店数量达到顶峰,旗下共有490家大卖场、9家中型超市和103家小型超市。到2023年9月底,仍有485家大卖场、19家中润发以及一家M会员店;小润发经过近两年的陆续关店,数量已经不再披露于年报之中。如今,一次性关停4家大卖场,大润发“失血”较为严重。

不过,在另一个层面,大润发又让投资者们兴奋起来。母公司高鑫零售(06808.HK)的股价,2月份以来连续大涨,其中3个交易日涨幅超过10%,累计上涨了36%。

直接原因为,市场传言,控股股东阿里巴巴(09988.HK)将对外出售持有的高鑫零售股份。

几天之后的阿里巴巴2023年Q4财报电话会上,董事长蔡崇信的发言,侧面印证了这种可能性:“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些也不是我们的核心聚焦。如果能够完成退出的话,也是非常合理的。”

鼎盛时期的阿里巴巴,收购高鑫零售、银泰百货、优酷、高德、饿了么等资产,形成阿里巴巴超级生态圈。

但是,如今的阿里巴巴,面临业绩压力,市场地位遭遇严重挑战,业务上整体处于收缩趋势。

2023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进行“1+6+N”组织变革,“6”是指阿里云、淘天、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N”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阿里健康、灵犀互娱、银泰、UC优视与夸克、飞猪、钉钉等其他业务。

当下,不仅“其他业务”随时都有独立的可能,就连六大业务集团中除了电商、快递与云计算的非核心业务,也都有可能被偷偷摆上货架。最近一段时间,抖音拟收购饿了么的消息,一直在坊间流传。

于是,阿里巴巴体系内最重、最传统的高鑫零售,便成为最有可能被剥离的公司之一。一方面,大润发业务乏善可陈、业绩表现拉胯;另一方面,阿里巴巴集团员工22万人,有一半来自高鑫零售,这种高人力、低效率的业务,恐怕是阿里巴巴的现任管理者们最不愿看到的。

阿里拿下大润发

大润发1996年由黄明端与尹衍梁创立于中国台湾,1997年开出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规划营运管理的大型现代化超市。

大润发走精致量贩店的路线,用漂亮的装修和精选的商品吸引顾客。那个时候,它就直接在超市现场做寿司、炸油条,让人眼前一亮。

很快,大润发挤垮外资巨头,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第一超市;并于1998年进入大陆市场,在上海闸北开出了第一家门店,随后开启大规模的扩张。

尽管大润发创立和布局大陆市场的时间较晚,但追赶很快。2005年第一次进入中国连锁百强榜单,就排进了前十,在连锁超市领域仅次于联华超市、华润万家、物美、农工商超市和家乐福。

2000年底,大润发母公司与欧尚集团合资,2011年,拥有“大润发”与“欧尚”两大连锁零售品牌的高鑫零售登陆港交所。

欧尚是法国最主要的大型跨国商业集团之一,常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榜单。这种行业内较为独特的结构,兼顾了国际视野与本土化,助推了高鑫零售的规模扩张与业务提升。

之后,高鑫零售多年稳居连锁百强榜前列,并成为连锁超市上市公司中的扛把子,“最赚钱的超市”,在资本市场广受追捧。

不过,好日子没过几年,行业恶性竞争和电子商务冲击如期而至。内忧外患之下,连锁超市行业第一轮倒闭潮开始了,新一佳等本土头部品牌消失,多家弱势外资超市告别中国市场。

此时,互联网巨头们却看到了线下入口的价值,纷纷前来抄底。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先后投资或收购多家线下零售企业,整个线下零售市场一度被强行划分成三个阵营。

其中,最大的手笔,便是阿里巴巴对高鑫零售的投资。2017年底,阿里巴巴斥资28.8亿美元(约224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当时,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的发言颇为感伤: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3年后,既定动作到位,阿里巴巴继续投入280亿港元增持高鑫零售,持股达到72%,从战略股东变更为控股股东。

阿里巴巴对这笔交易颇为看重。当时的掌舵人逍遥子张勇表示:大润发因阿里而不同,阿里因大润发而不同。

追风口的大润发

2016年,马老师宣布新零售时代的开始,“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

进入新零售时代的阿里巴巴,在线下市场,开辟了两大战场:试验场,盒马鲜生;改造场,大润发。

大润发的业务改造,可以分为两大方向,一边是自有业务的升级,一边是与阿里巴巴旗下零售业务的合作。

大润发与淘鲜达、盒小马、天猫超市、淘菜菜、菜鸟驿站、饿了么等阿里系平台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具体而言,阿里巴巴有什么O2O类的业务,就把线下的发货和供应链环节交给高鑫零售。另外,把超市中的电器区,交给阿里的战略合作方苏宁易购(002024.SZ)来运营。

而大润发在阿里巴巴加持下开展的那些业务“创新”,就比较令人眼花缭乱了。

早期,面对传统零售业务的压力,高鑫零售沿用行业惯例,通过改造门店、扩大租赁面积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后来,在电商的冲击下,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入局,投资自营电商平台。大润发也没闲着,先后推出飞牛网以及大润发优鲜APP。

APP取代网站成为B2C业务的主要“抓手”后,飞牛网转型B2B,依托于供应链优势和旗下数百家门店,开展批发业务,试图将对手变成客户。

2019年,大润发一次性升级改造了10家门店,重点突出生鲜品类,并计划次年再升级50家。彼时,永辉超市(601933.HK)凭借生鲜优势,正在加紧追赶高鑫零售。

2020年,公司推出中润发和小润发门店,提出将中型和小型门店作为“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实际上,便利店业务、多业态配合,从来不是零售行业的新鲜事物。

2021年,大润发旗下第一家重构2.0门店开业,聚焦灰发一族和带娃一族的需求,计划到2023年开出50家该类门店。

2022年开始,公司发力自有品牌,首款研发的自有品牌产品当年10月上市。

近年,会员店成为连锁零售行业最热概念之一。2023年4月,大润发现有门店改造的首家会员店“M会员店”在扬州开业。

如今,大润发跟着阿里巴巴一起开启低价风暴,难道是想入局硬折扣门店吗?

其实,这些都算不上什么业务创新,就是把行业内既有的成功模式,拿过来借鉴、模仿、微创新。

大润发做的,无非就是追热点。这么多年下来,公司似乎每年都在提出新的战略方向,像是在不断追逐KPI,而忽视了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时代抛弃了谁?

阿里巴巴入主高鑫零售的前3年,相对比较成功。通过信心、人才和业务资源的注入,帮这个陷入下滑危机的传统零售企业稳住了阵脚。

但是,传统零售的根本性问题,只是被搁置,从未被解决。零售业最核心的指标同店销售增长率,这十年来大润发一直为负,牵手阿里巴巴的2017年为-0.98%,之后一直在恶化,一度高达-6.7%。

阿里巴巴掌舵高鑫零售的后3年,特别是2020年之后,问题便开始爆发。经营效率下降,部分门店关闭,员工从最高峰的接近15万人下降至10万人,公司收入下降、业绩亏损。

更重要的是,高鑫零售失去了上市连锁超市老大的地位,在这个下坠的过程中被永辉超市超越。

高鑫零售掉队,技术层面的原因,主要就是过于注重对行业热门概念的追逐,缺乏自身的战略定力。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已经不能用商业模式来分析了,而应归于行业大趋势。

早先,最传统的那一批大卖场从市场消失,永辉超市、步步高、红旗连锁(002697.SZ)、家家悦等,有绝活(生鲜为主)、区域性(整体效率提升)、服务型(社区店)的本土化连锁超市崛起。

现在,连它们也遭遇了困境。永辉超市一登顶,便感受到刺骨的寒风。永辉、步步高(002251.SZ)、红旗连锁,都进入到了创始人陆续退出的悲情时刻。

在这种趋势性的行业下滑中,越是折腾,下坠速度反而越快。步步高投电商,布局重资产项目,引发流动性危机;曾经All in新零售的永辉超市,全面收缩回归到传统零售。

根源在于,传统连锁超市这种业态,必然会被时代淘汰。即便有实力资本的加持,有不间断的资源投入,也无法改变潮水的方向。

所以,阿里巴巴剥离高鑫零售,大概率只是时间问题。黄明端当年的感慨,放到现在,仍然适用。

传统连锁超市对应的需求,未来会由谁填补?是山姆和Costco的会员制超市,配合服务型的社区便利店,或是盒马的供应链+新零售+折扣化,还是朴朴、小象超市的前置仓?

这些,都有待时间去验证。当下,在阿里巴巴剥离高鑫零售的猜想中,最慌的应该是苏宁易购吧?

如果连干儿子高鑫零售都可以卖掉,阿里巴巴会不会出售掉所持的苏宁易购股份?就在几天前,淘宝中国拟将其持有的苏宁易购19.99%股份转让给持股平台杭州灏月。

阿里巴巴给高鑫零售投入了海量资源,仍然不能止住这家公司的下滑趋势。同样处在零售行业、处境更加尴尬的苏宁易购,还能有什么重整旗鼓的良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大润发

4k
  • 大润发M会员店首个县级市门店开业
  • 中国连锁百强榜有新变化:头部商超业绩承压,胖东来首次上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巴巴也拉不动大润发

只追风口,一无所有。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斑马消费 徐霁

4家大润发超市集中闭店,让高鑫零售及其背后的阿里巴巴,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

按照既定策略,阿里巴巴会持续剥离非核心业务,实体零售业务首当其冲。那么,高人力、低效率的高鑫零售,大概率成为优先摆上货架的标的。

2017年和2020年,阿里巴巴分两次,花了500亿港元控股高鑫零售。如今,接近七年之痒,这家公司的市值仅为124亿港元。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阿里巴巴这个最具零售基因的互联网超级巨头,给钱、调人、砸资源,为什么还是拉不动大润发的发展?

冰火两重天

刚过完年,知名连锁超市大润发,就迎来了当头棒喝。

近日,大润发江苏镇江学府路店发布公告,2024年2月29日起停止营业。同一时间,大润发四川德阳店、湖北黄冈店、湖南株洲店也宣布,即将退场。

近些年,连锁超市关店潮一轮接着一轮,从外资品牌到本土品牌,连沃尔玛、华润万家这样的行业老大都未能幸免。现在,终于轮到了曾经的零售之光大润发。

2022年3月底,大润发的门店数量达到顶峰,旗下共有490家大卖场、9家中型超市和103家小型超市。到2023年9月底,仍有485家大卖场、19家中润发以及一家M会员店;小润发经过近两年的陆续关店,数量已经不再披露于年报之中。如今,一次性关停4家大卖场,大润发“失血”较为严重。

不过,在另一个层面,大润发又让投资者们兴奋起来。母公司高鑫零售(06808.HK)的股价,2月份以来连续大涨,其中3个交易日涨幅超过10%,累计上涨了36%。

直接原因为,市场传言,控股股东阿里巴巴(09988.HK)将对外出售持有的高鑫零售股份。

几天之后的阿里巴巴2023年Q4财报电话会上,董事长蔡崇信的发言,侧面印证了这种可能性:“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些也不是我们的核心聚焦。如果能够完成退出的话,也是非常合理的。”

鼎盛时期的阿里巴巴,收购高鑫零售、银泰百货、优酷、高德、饿了么等资产,形成阿里巴巴超级生态圈。

但是,如今的阿里巴巴,面临业绩压力,市场地位遭遇严重挑战,业务上整体处于收缩趋势。

2023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进行“1+6+N”组织变革,“6”是指阿里云、淘天、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N”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阿里健康、灵犀互娱、银泰、UC优视与夸克、飞猪、钉钉等其他业务。

当下,不仅“其他业务”随时都有独立的可能,就连六大业务集团中除了电商、快递与云计算的非核心业务,也都有可能被偷偷摆上货架。最近一段时间,抖音拟收购饿了么的消息,一直在坊间流传。

于是,阿里巴巴体系内最重、最传统的高鑫零售,便成为最有可能被剥离的公司之一。一方面,大润发业务乏善可陈、业绩表现拉胯;另一方面,阿里巴巴集团员工22万人,有一半来自高鑫零售,这种高人力、低效率的业务,恐怕是阿里巴巴的现任管理者们最不愿看到的。

阿里拿下大润发

大润发1996年由黄明端与尹衍梁创立于中国台湾,1997年开出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规划营运管理的大型现代化超市。

大润发走精致量贩店的路线,用漂亮的装修和精选的商品吸引顾客。那个时候,它就直接在超市现场做寿司、炸油条,让人眼前一亮。

很快,大润发挤垮外资巨头,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第一超市;并于1998年进入大陆市场,在上海闸北开出了第一家门店,随后开启大规模的扩张。

尽管大润发创立和布局大陆市场的时间较晚,但追赶很快。2005年第一次进入中国连锁百强榜单,就排进了前十,在连锁超市领域仅次于联华超市、华润万家、物美、农工商超市和家乐福。

2000年底,大润发母公司与欧尚集团合资,2011年,拥有“大润发”与“欧尚”两大连锁零售品牌的高鑫零售登陆港交所。

欧尚是法国最主要的大型跨国商业集团之一,常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榜单。这种行业内较为独特的结构,兼顾了国际视野与本土化,助推了高鑫零售的规模扩张与业务提升。

之后,高鑫零售多年稳居连锁百强榜前列,并成为连锁超市上市公司中的扛把子,“最赚钱的超市”,在资本市场广受追捧。

不过,好日子没过几年,行业恶性竞争和电子商务冲击如期而至。内忧外患之下,连锁超市行业第一轮倒闭潮开始了,新一佳等本土头部品牌消失,多家弱势外资超市告别中国市场。

此时,互联网巨头们却看到了线下入口的价值,纷纷前来抄底。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先后投资或收购多家线下零售企业,整个线下零售市场一度被强行划分成三个阵营。

其中,最大的手笔,便是阿里巴巴对高鑫零售的投资。2017年底,阿里巴巴斥资28.8亿美元(约224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当时,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的发言颇为感伤: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3年后,既定动作到位,阿里巴巴继续投入280亿港元增持高鑫零售,持股达到72%,从战略股东变更为控股股东。

阿里巴巴对这笔交易颇为看重。当时的掌舵人逍遥子张勇表示:大润发因阿里而不同,阿里因大润发而不同。

追风口的大润发

2016年,马老师宣布新零售时代的开始,“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

进入新零售时代的阿里巴巴,在线下市场,开辟了两大战场:试验场,盒马鲜生;改造场,大润发。

大润发的业务改造,可以分为两大方向,一边是自有业务的升级,一边是与阿里巴巴旗下零售业务的合作。

大润发与淘鲜达、盒小马、天猫超市、淘菜菜、菜鸟驿站、饿了么等阿里系平台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具体而言,阿里巴巴有什么O2O类的业务,就把线下的发货和供应链环节交给高鑫零售。另外,把超市中的电器区,交给阿里的战略合作方苏宁易购(002024.SZ)来运营。

而大润发在阿里巴巴加持下开展的那些业务“创新”,就比较令人眼花缭乱了。

早期,面对传统零售业务的压力,高鑫零售沿用行业惯例,通过改造门店、扩大租赁面积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后来,在电商的冲击下,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入局,投资自营电商平台。大润发也没闲着,先后推出飞牛网以及大润发优鲜APP。

APP取代网站成为B2C业务的主要“抓手”后,飞牛网转型B2B,依托于供应链优势和旗下数百家门店,开展批发业务,试图将对手变成客户。

2019年,大润发一次性升级改造了10家门店,重点突出生鲜品类,并计划次年再升级50家。彼时,永辉超市(601933.HK)凭借生鲜优势,正在加紧追赶高鑫零售。

2020年,公司推出中润发和小润发门店,提出将中型和小型门店作为“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实际上,便利店业务、多业态配合,从来不是零售行业的新鲜事物。

2021年,大润发旗下第一家重构2.0门店开业,聚焦灰发一族和带娃一族的需求,计划到2023年开出50家该类门店。

2022年开始,公司发力自有品牌,首款研发的自有品牌产品当年10月上市。

近年,会员店成为连锁零售行业最热概念之一。2023年4月,大润发现有门店改造的首家会员店“M会员店”在扬州开业。

如今,大润发跟着阿里巴巴一起开启低价风暴,难道是想入局硬折扣门店吗?

其实,这些都算不上什么业务创新,就是把行业内既有的成功模式,拿过来借鉴、模仿、微创新。

大润发做的,无非就是追热点。这么多年下来,公司似乎每年都在提出新的战略方向,像是在不断追逐KPI,而忽视了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时代抛弃了谁?

阿里巴巴入主高鑫零售的前3年,相对比较成功。通过信心、人才和业务资源的注入,帮这个陷入下滑危机的传统零售企业稳住了阵脚。

但是,传统零售的根本性问题,只是被搁置,从未被解决。零售业最核心的指标同店销售增长率,这十年来大润发一直为负,牵手阿里巴巴的2017年为-0.98%,之后一直在恶化,一度高达-6.7%。

阿里巴巴掌舵高鑫零售的后3年,特别是2020年之后,问题便开始爆发。经营效率下降,部分门店关闭,员工从最高峰的接近15万人下降至10万人,公司收入下降、业绩亏损。

更重要的是,高鑫零售失去了上市连锁超市老大的地位,在这个下坠的过程中被永辉超市超越。

高鑫零售掉队,技术层面的原因,主要就是过于注重对行业热门概念的追逐,缺乏自身的战略定力。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已经不能用商业模式来分析了,而应归于行业大趋势。

早先,最传统的那一批大卖场从市场消失,永辉超市、步步高、红旗连锁(002697.SZ)、家家悦等,有绝活(生鲜为主)、区域性(整体效率提升)、服务型(社区店)的本土化连锁超市崛起。

现在,连它们也遭遇了困境。永辉超市一登顶,便感受到刺骨的寒风。永辉、步步高(002251.SZ)、红旗连锁,都进入到了创始人陆续退出的悲情时刻。

在这种趋势性的行业下滑中,越是折腾,下坠速度反而越快。步步高投电商,布局重资产项目,引发流动性危机;曾经All in新零售的永辉超市,全面收缩回归到传统零售。

根源在于,传统连锁超市这种业态,必然会被时代淘汰。即便有实力资本的加持,有不间断的资源投入,也无法改变潮水的方向。

所以,阿里巴巴剥离高鑫零售,大概率只是时间问题。黄明端当年的感慨,放到现在,仍然适用。

传统连锁超市对应的需求,未来会由谁填补?是山姆和Costco的会员制超市,配合服务型的社区便利店,或是盒马的供应链+新零售+折扣化,还是朴朴、小象超市的前置仓?

这些,都有待时间去验证。当下,在阿里巴巴剥离高鑫零售的猜想中,最慌的应该是苏宁易购吧?

如果连干儿子高鑫零售都可以卖掉,阿里巴巴会不会出售掉所持的苏宁易购股份?就在几天前,淘宝中国拟将其持有的苏宁易购19.99%股份转让给持股平台杭州灏月。

阿里巴巴给高鑫零售投入了海量资源,仍然不能止住这家公司的下滑趋势。同样处在零售行业、处境更加尴尬的苏宁易购,还能有什么重整旗鼓的良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