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百威亚太去年业绩不错,今年怎么走它的CEO有这些想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百威亚太去年业绩不错,今年怎么走它的CEO有这些想法

百威亚太的2024年市场策略中,既包括在一二线城市向上探索超高端的成长空间,也包括三四线下沉市场的开拓。

图片作者:界面新闻 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富充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尽管2023年进入更为理性的消费周期,啤酒行业产生“两极分化”的趋势,但坚持高端化策略的百威亚太在去年还是取得了利润、双位数增长。2月29日,百威亚太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实现收入6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1%;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财报显示,百威亚太此次业绩上涨,主要受中国和印度市场高端化的带动,每百升收入增长6.2%。2023年,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总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增长12.8%及8.1%;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长17.4%,盈利率扩张132个基点。

2023年,百威亚太凭借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化战略取得业绩提升。

业绩会说明上,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联席主席杨克表示,这是由持续的高端化和渠道复苏推动的。他将高端啤酒描述为“一种轻负担的奢侈品”,并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高端啤酒销量还能翻一番,理由是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中国高端啤酒销量占比约为17%,而欧美市场这一比例则超过40%,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中酒协2023年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中国啤酒行业产量下降了26.6%,但销售收入增长了11.4%,利润增长了117.2%,售价提升了51.8%,单位产品利润则增长了195.8%。高端化使啤酒产业在消费量下降的情况下,仍完成了收入及利润的提升。

自进入中国以来,百威啤酒及旗下各品牌便主打高端市场。但实际上,近年,国内各大啤酒品牌已经意识到高端产品线的重要性,竞争加剧使百威在中国高端化市场份额已出现小量下滑。Euromonitor数据显示,百威亚太在中国高端市占率,已从近50%的高点下滑到近年的40%左右。

因此,为了延续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化“战绩”,2024年企业从产品策略到城市、渠道拓张都进行了详细规划。2月29日的业绩说明会上,杨克向界面新闻透露多个新年市场拓展方面的细节。

产品策略而言,百威目前仍然在推出价位高于百威啤酒的创新产品,并且通过准确的定位,将啤酒推送到适合的饮用场景。

例如,百威金尊和百威黑金都在2023年实现了销量的两位数增长,两款啤酒具有更长发酵时间、更顺滑、口感更丰富的百威黑金,适合高端餐饮场合;而搭配青柠檬的科罗娜则更能突出休闲的仪式感,更适合音乐节派对、夜店等场景。

杨克表示2024年百威会推出更多无酒精啤酒品牌,以服务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意识。2024年正值巴黎奥运会举办,百威英博集团也计划通过与赛事间的合作进行推广。

此外,渠道、区域扩张方面,百威亚太的2024年市场策略中,既包括在一二线城市向上探索超高端的成长空间,也包括三四线下沉市场的开拓。

杨克告诉界面新闻,当百威啤酒进入一个城市时,会先从夜场渠道开始发展销售,达到一定规模后,将进入高端餐饮渠道,即行业内所称的A和B级餐厅。在第二阶段,再开发传统的下沉餐厅,例如小型餐馆。

提及在较为成熟的百威市场,如何进行销售提升,杨克表示超高端条线将继续提供增长性。“目前,已有约三分之一销售百威啤酒的城市销量达到五百万升,此时推广重点将转向超高端品牌。目前百威超高端品牌在中国约63个城市的销量超过一百万升,2024年的目标是使其达到70个城市。”杨克说。

图片作者:界面新闻 匡达

同时,在下沉市场中也存在机会。

目前,中国市场约有220个城市的百威啤酒销量超过一百万升,杨克告诉界面新闻,从201个城市扩展到220个城市时,这19个新城市中很多确实位于三四线城市。“中等收入家庭从低收入阶层迈向中等收入阶层,他们现在确实有能力购买百威啤酒等品牌,并希望提升品质,这时我们的分销需要准备好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求。”杨克进一步解释称。

自2023年12月1日起,百威与太古可口可乐开始在安徽及湖北两省合作卖酒,同样是对市场拓展的新尝试。

杨克在业绩会上指出,在安徽和湖北,百威在夜场之外的分销网络还不是很发达,但太古可口可乐在这两个市场有强大的业务能力,“尤其在家庭渠道和小型餐馆,这恰好与我们优势互补”。

在双方合作后,百威原有经销商继续负责夜场分销,太古可口可乐主要拓展家庭和中餐厅渠道。

尽管啤酒品牌对高端产品价格带划分稍有出入,但总体而言,8元以上即可进入高档范畴。华创证券近期研报表示,未来啤酒市场高端化仍将持续,趋势为8至10元产品取代6元产品;10元以上难度虽大但玩家更少。高端啤酒的增长空间及竞争性仍是百威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百威亚太

  • 【深度】啤酒公司这个夏天有点冷
  • 半年业绩同比下滑,百威亚太想靠代理商拓展非即饮渠道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百威亚太去年业绩不错,今年怎么走它的CEO有这些想法

百威亚太的2024年市场策略中,既包括在一二线城市向上探索超高端的成长空间,也包括三四线下沉市场的开拓。

图片作者:界面新闻 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富充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尽管2023年进入更为理性的消费周期,啤酒行业产生“两极分化”的趋势,但坚持高端化策略的百威亚太在去年还是取得了利润、双位数增长。2月29日,百威亚太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实现收入6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1%;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财报显示,百威亚太此次业绩上涨,主要受中国和印度市场高端化的带动,每百升收入增长6.2%。2023年,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总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增长12.8%及8.1%;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长17.4%,盈利率扩张132个基点。

2023年,百威亚太凭借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化战略取得业绩提升。

业绩会说明上,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联席主席杨克表示,这是由持续的高端化和渠道复苏推动的。他将高端啤酒描述为“一种轻负担的奢侈品”,并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高端啤酒销量还能翻一番,理由是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中国高端啤酒销量占比约为17%,而欧美市场这一比例则超过40%,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中酒协2023年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中国啤酒行业产量下降了26.6%,但销售收入增长了11.4%,利润增长了117.2%,售价提升了51.8%,单位产品利润则增长了195.8%。高端化使啤酒产业在消费量下降的情况下,仍完成了收入及利润的提升。

自进入中国以来,百威啤酒及旗下各品牌便主打高端市场。但实际上,近年,国内各大啤酒品牌已经意识到高端产品线的重要性,竞争加剧使百威在中国高端化市场份额已出现小量下滑。Euromonitor数据显示,百威亚太在中国高端市占率,已从近50%的高点下滑到近年的40%左右。

因此,为了延续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化“战绩”,2024年企业从产品策略到城市、渠道拓张都进行了详细规划。2月29日的业绩说明会上,杨克向界面新闻透露多个新年市场拓展方面的细节。

产品策略而言,百威目前仍然在推出价位高于百威啤酒的创新产品,并且通过准确的定位,将啤酒推送到适合的饮用场景。

例如,百威金尊和百威黑金都在2023年实现了销量的两位数增长,两款啤酒具有更长发酵时间、更顺滑、口感更丰富的百威黑金,适合高端餐饮场合;而搭配青柠檬的科罗娜则更能突出休闲的仪式感,更适合音乐节派对、夜店等场景。

杨克表示2024年百威会推出更多无酒精啤酒品牌,以服务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意识。2024年正值巴黎奥运会举办,百威英博集团也计划通过与赛事间的合作进行推广。

此外,渠道、区域扩张方面,百威亚太的2024年市场策略中,既包括在一二线城市向上探索超高端的成长空间,也包括三四线下沉市场的开拓。

杨克告诉界面新闻,当百威啤酒进入一个城市时,会先从夜场渠道开始发展销售,达到一定规模后,将进入高端餐饮渠道,即行业内所称的A和B级餐厅。在第二阶段,再开发传统的下沉餐厅,例如小型餐馆。

提及在较为成熟的百威市场,如何进行销售提升,杨克表示超高端条线将继续提供增长性。“目前,已有约三分之一销售百威啤酒的城市销量达到五百万升,此时推广重点将转向超高端品牌。目前百威超高端品牌在中国约63个城市的销量超过一百万升,2024年的目标是使其达到70个城市。”杨克说。

图片作者:界面新闻 匡达

同时,在下沉市场中也存在机会。

目前,中国市场约有220个城市的百威啤酒销量超过一百万升,杨克告诉界面新闻,从201个城市扩展到220个城市时,这19个新城市中很多确实位于三四线城市。“中等收入家庭从低收入阶层迈向中等收入阶层,他们现在确实有能力购买百威啤酒等品牌,并希望提升品质,这时我们的分销需要准备好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求。”杨克进一步解释称。

自2023年12月1日起,百威与太古可口可乐开始在安徽及湖北两省合作卖酒,同样是对市场拓展的新尝试。

杨克在业绩会上指出,在安徽和湖北,百威在夜场之外的分销网络还不是很发达,但太古可口可乐在这两个市场有强大的业务能力,“尤其在家庭渠道和小型餐馆,这恰好与我们优势互补”。

在双方合作后,百威原有经销商继续负责夜场分销,太古可口可乐主要拓展家庭和中餐厅渠道。

尽管啤酒品牌对高端产品价格带划分稍有出入,但总体而言,8元以上即可进入高档范畴。华创证券近期研报表示,未来啤酒市场高端化仍将持续,趋势为8至10元产品取代6元产品;10元以上难度虽大但玩家更少。高端啤酒的增长空间及竞争性仍是百威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