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珍
国务院总理李强周二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分析人士指出,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致的生产力跃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从政策视角看,培育新质生产力或从科技自强、数字经济、绿色转型三方面发力。
“新质生产力”一词最早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9月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总书记当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随后,“新质生产力”频繁出现在各大重要会议和文件中。比如,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1月,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专门有一章提及“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其中提到算力、城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模型和Web3.0生态等。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对界面新闻表示,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来看,“新”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里的科技创新强调的是具有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突破。
“科技创新意味着在企业研发初期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研发活动中存在着试错成本,并且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通畅的融资渠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备条件,资本市场的助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汪毅说。
根据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持续大幅增长,从2012年的49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023.5亿元,有力支撑了铁基超导、量子信息、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重大成果产出。但是,相比美国、日本、德国等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稍显落后。
汪毅还指出,新质生产力的“质”包含了质态和质效两方面的指征。从质态上来看,新质生产力需要突破传统生产要素的质态,在经济数字化的趋势下将数据作为驱动经济运行的生产要素。从质效层面来看,意味着生产工艺和品质的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跃迁,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的竞争力。从产业大趋势来看,新质生产力指向了一条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型增长路径。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中信证券研报称,从产业视角看,新质生产力涵盖了绝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或从科技自强、数字经济、绿色转型三方面发力。科技自强方面,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孕育新质生产力,破解“卡脖子”难题;数字经济方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互相促进,共同形成新质生产力;绿色转型方面,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碳中和目标仍需完成。
另外,分析师强调,数据要素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和重要战略性资源,通过与其他生产要素协同联动并渗透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将显著促进生产资料的提质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引发生产力的跃迁和经济全场域的颠覆性变革。
“数据要素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具备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打破了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为持续增长和永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中邮证券分析师孙业亮在研报中称。
202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就提到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汪毅认为,这意味着数据作为新型要素资源已经进入了市场配置体系。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数据本质上具有流动性、开放性和非排他性等特征,数据要素的这些特征可能使确权、定价和交易等市场功能发生变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