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锂电板块全线爆发!截至15时收盘,阳光电源涨9.83%,宁德时代涨14.46%,三花智控涨2.19%,亿纬锂能涨13.00%,格林美涨3.61%;鹏辉能源、派能科技、德方纳米、南网科技、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多股涨超10%!电池ETF(561910)放量收涨9.93%!
图片来源:雪球
【锂电池板块狂欢:宁德时代、天赐材料等飙升】
锂电池板块今日全线暴涨,鹏辉能源、派能科技、德方纳米、南网科技、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多股涨超10%。
与此同时,近日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演讲中明确表示,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思。并且,OpenAI的创始人山姆·奥特曼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
3月10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将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的评级上调至“超配”。在报告中,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商,受益于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电池需求的攀升。当前,宁德时代的股价看起来已反映了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逆风。预计在一季度放缓后,宁德时代息税前利润增速会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恢复同比增长;因此上调公司目标价14%至210元人民币。
另外,天赐材料公告,计划于2024年3月11日开始对年产3万吨液体六氟磷酸锂产线进行停产检修,预计检修时间不超过30天。国金证券研报指出,本次例行检修或对六氟磷酸锂价格形成支撑,整体供给有所修正。
【多家券商看好锂电板块后市行情】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补库在即,把握锂电春耕行情。当前锂电池板块估值已较充分反映市场对需求、产业链盈利偏悲观的预期,而利好因素在聚集,2024年1月新能源车终端销量数据较强验证终端需求韧性,近期碳酸锂价格亦有企稳态势,节后随新车上市、订单有望快速回暖,产业链补库概率正逐步增强。
中信证券指出,全球锂电产业链降本充分,为储能打开更多盈利空间,储能电芯高能量密度与大容量趋势、电网友好的构网型PCS技术、新型长时储能等产业趋势明确,政策持续密集发力,如积极支持新型长时储能发展、推动新型储能容量电价逐步落地、完善分时电价机制以鼓励工商业储能发展、将储能推入电力市场以拓展其资源盈利边界、储能电站从失控保护的被动安全拓展至在线监测的主动安全,凸显出国内政策对盈利性与安全性的高度重视,将有望推动储能产业从爆发式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电动化的大势并未改变,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仍处于S型增长曲线上升的早期阶段。随着政策的持续引导激励以及产品供给的不断完善,美国、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需求有望快速发力崛起,成为行业增长的新一轮驱动力,同时快充等技术的加速迭代将加速油电平价进程,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车产业链核心环节,将持续受益于产业链成长的过程,未来仍将维持稳固增长趋势。
国联证券表示,24年初锂电板块估值已跌至近十年底部,板块已经历成长赛道期、洗牌期,正处于出清末期。23年碳酸锂价格下跌82%,碳酸锂价格的企稳,锂电材料有望迎来补库周期。目前行业去库已基本完成,随着新能源车销量及储能装机延续高增态势,预计24年上半年锂电材料价格将迎来企稳反弹。
【低位布局产业链核心,关注电池ETF(561910)】
电池ETF(561910)跟踪的中证电池主题指数,涵盖电池制造、核心材料、锂电设备、储能逆变器核心标的。其中超5成权重为新能源车概念。而从产业角度,CS电池指数更聚焦新能源车产业“核心部分”,更具高成长、高弹性特征。
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3月8日,CS电池指数(931719.CSI)最新估值为18.57倍PE,位于十年期2%的分位数,即比近十年的近98%的时间都便宜。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截至2024.3.8,近10年维度。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指数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或承诺。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对于以上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不对该等观点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投资推荐。中证电池主题指数近五年表现分别为36.08%(2019)、140.43%(2020)、52.43%(2021)、-30.22%(2022)、-33.08%(2023)。中证电池主题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和发布。指数编制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基金投资收益的保证或任何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