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中财经
2007年的某一天,大疆创始人汪滔在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门口等着自己的恩师下课。一年前创办大疆的时候,他实在没有料到,公司一年之后员工离职的只剩一个出纳,还有人拿着公司研发的公司跑去外卖生产销售。
两个小时之后,汪滔等的老师终于下课了,他就是李泽湘。
这位后来被称为“大疆教父”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在后来聊起大疆的创业过程的时候,对这些困境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说“我也做不了什么。就是帮他分析分析问题,找些人,给他一些钱。刚好哈工大第一届研究生快要毕业,那批学生就帮他把公司重新建了起来。没有后备军团,你干不了这个事。”
作为港科大电机系教授和自动化技术中心创始人,李泽湘深知“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是“人才的转化”,过去几十年他创立了XBOTPATK孵化基地,孵化了超过60家公司,并从中走出了15%的独角兽或准独角兽,整个基地公司成活率80%。
除了大疆,被红杉、高瓴、腾讯等多家机构看中的机器人创新企业云鲸也是李泽湘一手带出来的独角兽。
要做科技成果转化,不能只有人还得有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李泽湘教授作为实控人管理了东莞清水湾二期基金,作为东莞政府母基金的子基金,其背后不只有东莞政府的投资还有红杉、腾讯两大明星机构做LP。就在不久前,这只基金迎来了一位新的LP,正是香港大学。
01、一位在香港教书的湖南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有这么一号人物,他操着一口湖南普通话,先后跑到卡耐基梅隆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之后回中国香港教书。他就是港科大电机系教授,自动化技术中心创始人李泽湘。
要论科学家创业,李泽湘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要讲李泽湘,就不能只讲李泽湘还要讲深圳的城市化转型。
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正在寻求城市的科技化转型,又苦于没有能现成孵化的公司。于是乎,深圳想了一招,由于深圳当时没有非常好的高校,就去隔壁拜访好的学校,看看有没有可能引进一些研究到深圳孵化企业。
当时就在港科大教书的李泽湘就是被拜访的教授中的一个,也是这次的相遇开启了这位港科大教授的科技转化之路。1999年,李泽湘创立了固高科技,是亚太地区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专业从事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企业,是国内外全互联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同年,深圳市政府与港科大以及北大联合成立深港产学研基地,而固高成为港科大的第一家入驻企业。
2023年,固高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IPO发行价为12元/股,开盘价为75元,首日收盘价为68元,涨幅高达446.7%,总市值达到272.01亿元,发稿前固高科技总市值为132.68亿元。
据说固高科技上市的当天,李泽湘都没有发朋友圈,因为他坚信“所谓科技成果转化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人的转化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理念并不是说说而已,被红杉中国投中的150亿美元估值的大疆创始人就是李泽湘的学生,李泽湘曾经是大疆创始人罗镇华的论文导师,并且也是大疆的联合创始人,甚至比起他自己的固高科技,“大疆教父”这个称呼更被人熟知。
为支持学生创业,李泽湘联合创办了3126实验室。过去30多年的时间,3126实验室毕业了100多个学生,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在毕业后选择创业,创办了50多家企业。包括被红杉资本、粤科基金、赛富投资基金等投资的李群自动化,以及被深圳高新投和高瓴资本参与投资的逸动科技。
2014年李泽湘又牵头创立了松山湖XbotPark基地来孵化一流的机器人企业。XbotPark基地通过链接内地、香港以及全球高校、研究所、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等资源,来打造完整的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生态体系。据公开数据XbotPark机器人基地共孵化了超过60家公司,并从中走出了15%的独角兽或准独角兽,整个基地公司成活率80%。
图片来源:XbotPark官网
过去十年,除了XbotPark松山湖总部基地,李泽湘还在常州、宁波、重庆、深圳、香港基地向一群身处象牙塔的工科学生,系统化地搭建从创业方法指导到供应链、资金支持的全方位创业生态支撑体系。2022年,他又发起成立XbotPark广州基地(即大湾区国创中心智能系统创新基地),开拓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进一步探索。
有实业就得有投资,有实业才能有投资。
为了在资金上更好地赋能这些孵化出来的技术企业,李泽湘在2015年成立了相关配套孵化基金——香港清水湾创业基金(现在更名为XBOTPARK基金)为创业团队和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持。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XBOTPARK基金已经参与了22起投资事件,被投企业包括不停科技、恒之未来、沙漠农夫等项目,在智能驾驶、宠物机器人、美食机器人等各个赛道的机器人企业中投中优秀企业。五源资本、奇绩创投均与XBOTPARK基金合作超过一次,与李泽湘合作创办XBOTPARK基地的高秉强也作为个人投资人参与合作了XBOTPARK基金的投资项目。
02、从创业教父到投资教父
近日,香港大学下场做LP的消息传来。
据企查查股权信息显示,东莞清水湾二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增多名股东,基金注册资本新增1.915亿元,这其中就包括出资7000万元的香港大学,参与出资后香港大学在该基金中占股9.622%。
东莞清水湾二期背后的LP可谓“卧虎藏龙”,东莞市产业母基金出资占比约20%,作为旗下的资金,东莞清水湾二期还有红杉、腾讯投资的参与,其中红杉璟尧(厦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深圳市腾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分别控股20.6186%和13.7457%。
这只基金背后的实控人,正是李泽湘。
李泽湘本人控股东莞清水湾二期7.0103%,另外持有该基金接近5%股权的东莞粤湾伙伴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背后也有李泽湘的参与。除此之外,东莞清水湾二期背后的个人投资者中也有熟悉的名字,比如和李泽湘联合创办XBOTPARK的高秉强,另一位个人投资者张黔则是香港科技大学与腾讯合作的腾讯工程学教授。
产业、资源、技术、资金,这只基金可以说聚拢了赋能企业所需的方方面面,据企查查信息目前该基金已经参与了25起投资事件。被投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地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为主要领域。选中项目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且参与轮次也较为靠前。
图片来源:企查查
被投项目包括灵遥机器人、深研生物、爱思盟等。这只联合高校、产业以及政府的基金都可以为项目孵化提供更多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视角和资源支持。
对于和政府的合作,李泽湘曾经在接受晚点专访的时候提到过,很多技术领域的企业,比如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完全商业化之前是需要测试的,这个测试并不是一家企业在没有政府的支持下就可以完成的。包括智慧交通、无人出租车、智慧码头、智慧矿场等等无人驾驶的各个场景除了技术的支持还需要法规的推进,这些都和政府脱不开关系。
懂技术,又懂投资的李泽湘教授似乎看到这条路上创业者和投资者的不易,因此一直坚持在这个领域培养出更伟大的企业。
03、高校加政府,“双厨狂喜”
硬科技赛道的投资火了之后,高校投资也就变得异常活跃。
中科大、哈工大都是高校投资的典型代表,这次香港大学下场做LP也意味着香港高校对此的重视。
高校们为什么开始热衷于投资?这背后离不开一个大趋势——科技成果转化。
各个高校中的实验所、研究院、教授和顶尖学生手里掌握着前沿的科学成果,但是这些科学成果没有办法完全地商业化,这一直以来都是投资圈的痛点。而这几年随着“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风猛吹,投资圈对手握大量技术资源的高校师生们感到了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正在苦于成果转化的科学家们也正需要这些投资机构的支持。
“互联网时代,科研人员和投资人员总有点‘平行世界’的感觉。”小孔说道,“那个时候当然也有硬科技投资人,但是他们本身都非常低调。更多的明星投资人都出于互联网和新消费领域。这两年硬科技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其实很多前沿的科技成果想要商业化是需要很多支持的。比如很多科学家对于管理团队没有什么经验,投资人需要给他们寻找职业经理人,或者一些团队并不知道产品应该怎么做市场、也没有下游资源,投资人就要把这些运营层面的事情打理整齐。硬科技投资不只是投钱,还要做好资源的赋能甚至是政策的支持。所以高校、政府、机构三方的结合是非常好的组合。”
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下场做投资,高校投资的趋势也在慢慢改变。以前高校投资多半都是校友基金承担LP的角色,所以规模一般都比较小,一般在5-10亿元之间,出手的项目多为校友企业。而现在高校参与投资的形式更加多元化,直接做VC、出手GP、牵头设立母基金等等形式,这次香港大学对东莞清水湾二期的投资就是直接对GP出手的一个例子。
并且高校投资的运营思路也比之前更加开放,此前高校参与股权投资整体渗透率较低,涉及流程审批时间长等问题,存在一定的投资压力,而今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参与股权投资的优势愈发凸显,整体心态更加积极、开放。虽然对比海外市场,我国高校参与股权投资还有较长一段差距,但随着高校基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高校开始主动拥抱变化,加入股权投资阵容,这也将为高校基金未来的运营发展带来思路。
本次港大投资东莞政府母基金下的子基金GP也预示着,香港地区的高校在积极探索大湾区的投资机会和布局。2024年两会中也有关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计划的讨论,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可见,新一代的技术仍会是接下来的投资和创业重点。
高校提供技术、政府提供支持、机构提供资金,技术成果转化的路径在探索中逐渐成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