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AI颠覆,倒计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I颠覆,倒计时

不用过度焦虑。

文|毒眸

Sora问世后,AI的话题声浪愈发高涨。

在舆论场上,“AI复活”已故明星遭到了家属和众多网友的抵制;国际时事中,英国凯特王妃的发声视频被质疑为AI所为,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已进入立法的最后阶段;互联网领域,字节跳动的AI新部门Flow推出AI社交APP“话炉”,加码探索AI赛道。

文娱圈更是响动频频,最近两个月,《Our T2 Remake》《千秋诗颂》《猴王问世》《白狐》等不同形式和地区的AI作品接连上线,芒果TV的综艺《我们仨》推出了AI助理导演爱芒。3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正式出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使用规范(试行)》。

(《Our T2 Remake》剧照)

在昨日举办的“2024首都节目春推会”上,AI也成了影视行业从业者们热切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话题,爱奇艺CEO龚宇在活动上直言:“最长3至5年,AI可能将对行业产生颠覆性变化。”

显然,作为滚滚而来的科技潮流,AI已势不可挡。

针对各种方向的讨论,毒眸认为,在争议之外,更应该多多注意AI利好的一面。尤其是以创意故事为主的影视行业,通过合理运用,AI会是一个得力可靠的辅助工具。

当下,很多人仍然对AI使用存在负面情绪,而这种观念的改变,仍然是漫长的过程,既要站在宏观视角上正视AI的正向作用,也需要更多切实落地的底层应用。但无论如何,对文娱行业而言,拥抱AI不仅代表着现在,更是开启行业未来的关键帧。

技术手段下的情感交易

最近与AI有关话题中,“AI复活”的讨论度最高。

名人里,音乐人包小柏“复生”女儿,还让她唱了一段生日歌;商汤科技已故创始人汤晓鸥的数字人亮相,并且来了一段“汤式演讲”;李玟、高以翔、乔任梁等已故明星亦陆续 “现身”,向粉丝“喊话”。

普通人里,“AI复活”业务更是悄然蔓延,花费几十到几万元不等,就能“复活”亲人,甚至与之对话。

这些事件均让“AI复活”逐渐成为网络舆论焦点。然而,随着热度持续攀升,一些反对声音开始出现,特别是来自逝者家属的抵制。

乔任梁父亲、江歌妈妈就曾公开发声,不能接受“AI复活”,这是在揭伤疤;高以翔家人亦通过经纪人表达,不希望高以翔的肖像被他人任意使用,更不能容忍进行商业行为。

这引得大批网友附议,并表示:尊重逝者是做人该有的底线,支持起诉。

尽管在家属和网友的呼吁下,这些视频均已下架,但是依然留下了很多探讨空间,既有法律层面,更有道德伦理。后者是AI概念自诞生以来,始终存在的矛盾点,逝者家属的态度无疑将矛盾的对立性摆在了舆论台面上。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刘文杰教授向毒眸提到:“不管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人,不管是在世者还是往生者,在本人或者逝者近亲属没有授权的情况下,‘AI复活’一般都构成侵犯肖像权。并且,逝者的肖像、隐私等同样受法律保护。”

《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民法典》第994条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994条,刘文杰教授还举了个肖像之外的例子:“香港艺人周海媚遗憾过世后,她的病历依然是隐私,未经家人允许,其他人不得随意公开。”

当然,他也提到,如果本人或者逝者近亲属同意授权,法律会给予一定许可空间,AI技术公司可以遵守公序良俗为限,使用相关个人肖像。

与此同时,基于授权方同意,AI技术公司可以将所制视频展示给他人,但应当注意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比如向顾客做现场演示使用,但是应当避免发送邮件,因为后者会导致他人留存所谓AI复活的内容。”

结合刘文正教授的分享,毒眸认为,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未来若没有新的法规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规定,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前提下,AI“复活”产业链还是会存在。

本质上来说,“AI复活”生意就是买一种情感慰藉,寄予普通人想要的念想。这是一种个人的主观选择,不存在对错,也和他人无关。就像《流浪地球2》里,刘德华饰演图恒宇为女儿创造数字生命一样。只是待到黄粱一梦清醒的那天,也需要具备承受负面情绪的能力。

(《流浪地球2》剧照)

另外,从“AI复活”引发的风波来看,公序良俗亦是一切科技应用的前提。

为了防止AI技术影响生命及财产安全,有关部门在近两年颁布了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条例,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顿网络乱象,进一步规范网络技术应用,包括AI生成信息标注以及虚构摆拍内容标注、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要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等具体措施。

是新技术,也是行业辅助工具

比起复活逝者,AI其实有更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辅助甚至推动国内文娱产业发展。在这方面,网络视频平台一直是自研技术升级与应用的中流砥柱。

早在十年前,相关公司就已展开行动。彼时,AI应用多为视频修复。2013年,腾讯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成立了云多媒体实验室,以全自动的数字化技术为影视作品提供修复服务,拉开了各家平台“AI战”的序幕。后来,相关技术升级为「超清沉浸感修复引擎」;爱奇艺和优酷则紧跟其上,分别在2017年推出了自研「ZoomAI视频增强技术」和AI细节再生服务,实现旧视频高精度修复和动画片增强等功能。

自此,包括咪咕、B站等平台也纷纷涉足AI领域,共同推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前进,并且将应用范围从终端呈现拓展至上游生产。

以爱奇艺为例,龚宇曾经多次公开提到AI对于公司和行业的作用和意义。他在爱奇艺2023年财报会上表示,在常规内容业务之外,爱奇艺也在寻找可孵化第二增长曲线的新业务。“大概方向包括海外业务,跟IP增值服务有关的线上或者线下业务,还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可能的技术创新。”

如其所言,2023年,爱奇艺在内容运营全流程环节启用AI辅助。在策划和开发期,平台引入的AI辅助剧本评估,对场景和人物拆解的准确率已经超过90%。AI既可以三分钟生成一版内部网剧评审意见,也可以辅助将多集剧本浓缩成万字大纲,能够有效提升在剧本评估、预算规划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效率。

宣发前端,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爱奇艺95%的宣传海报为AI所制,甚至AI还能辅助生成动漫角色示意图和分镜等视觉图片。以及,AI对于视频内容的理解能力已经可以提炼出详细的剧情介绍,同步覆盖数千部剧集。

宣发后端,基于AI搭建的「星罗剧情理解平台」,用户可运用AI搜索,一键直达剧情名场面。区别于传统的片名搜索,现在的AI搜索能以内容为引擎,更好地服务用户。

再以优酷为例,不同于爱奇艺在近两年打通全流程,优酷在2019年就有了专门的“一站式”技术支持系统——阿里文娱的摩酷实验室。其研发的泛内容AI平台「北斗星智库」致力于实现对于泛内容的全维解构分析,并在全链路周期中提供辅助参考。

北斗星发布现场,官方用Demo 展示了AI对于剧集《长安十二时辰》中演员镜头与用户观看热度的分析,以及「智能对话式视频搜索」。后者可以通过多种技术,自动生成用户喜爱的交互内容,并朗读给用户。比如用户说“我想看易烊千玺跳POPPING”,平台会生成相关内容并“告诉”用户。

依托于以上技术,优酷在后期加码发力。当年11月,优酷上线了“即拍即知”的「AI综艺现场解决方案」,为合作方提供现场观众的反馈数据,助力综艺剪辑和营销优化;2023年,优酷剧集《异人之下》启用AI演员“数字人厘里”、推出了AI 对话类影视搜索引擎「AI 搜片」。利用「AI搜片」,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模糊、口语化的提问获取精准匹配的影视信息,还能和 AI 交流影视信息和知识。

而在制作环节中引入AI技术,能够实现效率的提升。优酷本年度剧集《大唐狄公案》即使用了AI技术辅助生成特效画面,通过AI算法实景扫描、模型重建AI修复和场景生成,打造出一套「数字孪生三维场景重建方案」。目前这套方案已应用于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拍摄中,据网络资料显示,剧集的制作成本降低了80%,效率提升了40%。

其他视频平台也在积极作为,腾讯视频有腾讯游戏支援,AI技术自成一派且应用多元。比如,平台上线了AI辅助制作的动画短片《魔游纪人工智能辅助篇》、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5》启用AI进行课题分组、将AI引入制片管理系统等。

此外,芒果TV发布「AIGC HUB」平台,邀请用户用AI自建内容;B站上线「AI视频总结」功能,优化推荐机制与浏览体验;咪咕与抖音各自开放了AI创造平台。种种信号都表明,各平台已经开始着力探索AI技术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电视台、专业院校、影视公司等机构也都在着力探索AI。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 “5G+4K/8K+AI”的战略布局,先是推出了「AI智能对话」系列微视频,李白、鲁迅、钱钟书、诸葛亮等AI形象现身其中,与网友“对话”;最近,则有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播出,并且同步登陆了海外10余家主流媒体。

(AI智能对话)

《千秋诗颂》是典型的文生视频AI案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AI实验室等机构联合打造,运用“风格参考图片+提示词”的指令,结合「视频生成大模型书生·筑梦」、「文生视频框架AnimateDiff」及多项可控图像生成、图像驱动等技术,生成了人物、场景、动效等众多元素。

(《千秋诗颂》(图源:微博)

浙江卫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等地方电视台也没有落后,大多与腾讯游戏等技术公司合作,推出AI主播、AI数字代言人、AI辅生节目等内容。

(浙江卫视AI推广人(图源:微博)

专业机构和影视公司方面,中国电影科学研究院曾在2016年探索AI,并研发出一款「影视剧本创作系统」,上影集团、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华策影视等公司均有尝试,大体为辅助内容生成和促进制片工业化。

除了影视产业,AI同样已渗透进文娱其他领域,网易云音乐的AI推荐和AI歌手、阅文集团的网文AI大模型「阅文妙笔」、灯塔的AI预测票房皆可说明。

拥抱AI,拥抱时代变化。显而易见,未来AI将更深更广地影响文娱产业发展。

学会使用辅助工具

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从公司层面上,对AI技术的开发显然已经势在必行,但作为从业者,应当对其报以怎样的态度?

“2024首都节目春推会”上,龚宇提到,“大家也不必过度恐慌,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只要正确认识并能使用生成式AI,就不会被行业淘汰。但是不认识、不理解、不去学习生成式AI,可能会被淘汰。”

龚宇的话很直白,代表了部分行业高层的观点。灵河文化白一骢曾说过,未来的5至10年里,要做好与AI对话的训练工作。春推会关联活动上,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亦直言,现在的AI可以取代部分基础工种。

这样看,如何学习向AI“下指令”,是文娱从业者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之一。不管是主观想法还是客观受限,想要继续生存,都要走这条路。

这个过渡过程里,从业者不妨“物尽其用”,学习其应用原理的同时,用它反向练习基本功。

最直观的,编剧、导演等创作者可以用AI技术,进一步练习影像化表达的逻辑和方法。先试着输入一场戏的文本,然后看AI生成的图片或者视频是否满意,以及一些细节是否需要调整。

例如写一个女孩托腮沉思,手上的动作可以在图像生成后,继续优化,换个幅度或者戴一个戒指,以突显人物属性。类似的文字画面在以往基本靠编剧脑内想象,现在有了AI,可以更给予编剧参考,包括编剧、导演等创作者沟通时,也能通过AI影像更快速地让彼此知晓对方的想法,并且宣发团队也能提前预设海报等物料。

根据戴莹在“春推会”的发言,这种方式已被应用到了实际项目执行中,效果明晰可见。可见,AI可节省的不只有制作成本,还有沟通成本。

非职业创作者也能通过AI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资金、时间等制作成本大幅压缩后,此类人群可以尽情发挥创意,“一键”生成脑内故事。就像B站UP主“AI疯人院”自制的AI短片《《西游记 第一话 猴王问世》火遍全网,目前仅B站播放量就已超百万。

(图源:B站)

不难预测,未来会有愈来愈多的平台开启“AI创投”计划,就像最早的征稿、现在的短视频创作大赛一样。

简而言之,运用AI,每个人都能让自己的创意落地,同时进一步以其为工具,优化创意或者激发更多创意。毕竟,当制作趋向于零成本,创意会显得弥足珍贵。

当地时间3月6日,“全球首部完全由AI生成的长篇电影” 《Our T2 Remake》(译名:《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在洛杉矶线下首映,影片为50位AI艺术创作者用Midjourney、Runway、Pika、Kaiber、Eleven Labs、ComfyUi、Adobe等多个AI软件合制完成,是《终结者》非盈利同人向作品。

(《Our T2 Remake》(图源:微博)

这部作品甫一亮相,立即引发了全球关注。从成片来看,生成的让人物、场景、打斗场面确实足够以假乱真,部分画面依然存在表情肢体生硬和行为逻辑混乱等问题。

尽管有瑕疵,但是仍要承认,AI生成视频的品质正在大幅提升。对比2021年,Netflix推出的AI悬疑喜剧动画《谜题先生希望你少活一点》,《Our T2 Remake》无论在故事还是视听维度,均有明显进步。

这亦说明了创意要被重视,从创意主体看,《Our T2 Remake》是人为创作,《谜题先生希望你少活一点》则是AI创作;而从创意灵感看,《Our T2 Remake》为AI所制,但是《终结者》IP本身大红,和AI无关。没有此前IP系列的人工画面,《Our T2 Remake》无法诞生。

由此,现阶段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AI智能是服务型工具,AI作品的品质如何,还得由人决定。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相关诉求和科技环境的变化,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AI应用和相关公司,今后,卷的既是技术,也是创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I颠覆,倒计时

不用过度焦虑。

文|毒眸

Sora问世后,AI的话题声浪愈发高涨。

在舆论场上,“AI复活”已故明星遭到了家属和众多网友的抵制;国际时事中,英国凯特王妃的发声视频被质疑为AI所为,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已进入立法的最后阶段;互联网领域,字节跳动的AI新部门Flow推出AI社交APP“话炉”,加码探索AI赛道。

文娱圈更是响动频频,最近两个月,《Our T2 Remake》《千秋诗颂》《猴王问世》《白狐》等不同形式和地区的AI作品接连上线,芒果TV的综艺《我们仨》推出了AI助理导演爱芒。3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正式出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使用规范(试行)》。

(《Our T2 Remake》剧照)

在昨日举办的“2024首都节目春推会”上,AI也成了影视行业从业者们热切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话题,爱奇艺CEO龚宇在活动上直言:“最长3至5年,AI可能将对行业产生颠覆性变化。”

显然,作为滚滚而来的科技潮流,AI已势不可挡。

针对各种方向的讨论,毒眸认为,在争议之外,更应该多多注意AI利好的一面。尤其是以创意故事为主的影视行业,通过合理运用,AI会是一个得力可靠的辅助工具。

当下,很多人仍然对AI使用存在负面情绪,而这种观念的改变,仍然是漫长的过程,既要站在宏观视角上正视AI的正向作用,也需要更多切实落地的底层应用。但无论如何,对文娱行业而言,拥抱AI不仅代表着现在,更是开启行业未来的关键帧。

技术手段下的情感交易

最近与AI有关话题中,“AI复活”的讨论度最高。

名人里,音乐人包小柏“复生”女儿,还让她唱了一段生日歌;商汤科技已故创始人汤晓鸥的数字人亮相,并且来了一段“汤式演讲”;李玟、高以翔、乔任梁等已故明星亦陆续 “现身”,向粉丝“喊话”。

普通人里,“AI复活”业务更是悄然蔓延,花费几十到几万元不等,就能“复活”亲人,甚至与之对话。

这些事件均让“AI复活”逐渐成为网络舆论焦点。然而,随着热度持续攀升,一些反对声音开始出现,特别是来自逝者家属的抵制。

乔任梁父亲、江歌妈妈就曾公开发声,不能接受“AI复活”,这是在揭伤疤;高以翔家人亦通过经纪人表达,不希望高以翔的肖像被他人任意使用,更不能容忍进行商业行为。

这引得大批网友附议,并表示:尊重逝者是做人该有的底线,支持起诉。

尽管在家属和网友的呼吁下,这些视频均已下架,但是依然留下了很多探讨空间,既有法律层面,更有道德伦理。后者是AI概念自诞生以来,始终存在的矛盾点,逝者家属的态度无疑将矛盾的对立性摆在了舆论台面上。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刘文杰教授向毒眸提到:“不管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人,不管是在世者还是往生者,在本人或者逝者近亲属没有授权的情况下,‘AI复活’一般都构成侵犯肖像权。并且,逝者的肖像、隐私等同样受法律保护。”

《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民法典》第994条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994条,刘文杰教授还举了个肖像之外的例子:“香港艺人周海媚遗憾过世后,她的病历依然是隐私,未经家人允许,其他人不得随意公开。”

当然,他也提到,如果本人或者逝者近亲属同意授权,法律会给予一定许可空间,AI技术公司可以遵守公序良俗为限,使用相关个人肖像。

与此同时,基于授权方同意,AI技术公司可以将所制视频展示给他人,但应当注意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比如向顾客做现场演示使用,但是应当避免发送邮件,因为后者会导致他人留存所谓AI复活的内容。”

结合刘文正教授的分享,毒眸认为,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未来若没有新的法规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规定,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前提下,AI“复活”产业链还是会存在。

本质上来说,“AI复活”生意就是买一种情感慰藉,寄予普通人想要的念想。这是一种个人的主观选择,不存在对错,也和他人无关。就像《流浪地球2》里,刘德华饰演图恒宇为女儿创造数字生命一样。只是待到黄粱一梦清醒的那天,也需要具备承受负面情绪的能力。

(《流浪地球2》剧照)

另外,从“AI复活”引发的风波来看,公序良俗亦是一切科技应用的前提。

为了防止AI技术影响生命及财产安全,有关部门在近两年颁布了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条例,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顿网络乱象,进一步规范网络技术应用,包括AI生成信息标注以及虚构摆拍内容标注、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要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等具体措施。

是新技术,也是行业辅助工具

比起复活逝者,AI其实有更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辅助甚至推动国内文娱产业发展。在这方面,网络视频平台一直是自研技术升级与应用的中流砥柱。

早在十年前,相关公司就已展开行动。彼时,AI应用多为视频修复。2013年,腾讯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成立了云多媒体实验室,以全自动的数字化技术为影视作品提供修复服务,拉开了各家平台“AI战”的序幕。后来,相关技术升级为「超清沉浸感修复引擎」;爱奇艺和优酷则紧跟其上,分别在2017年推出了自研「ZoomAI视频增强技术」和AI细节再生服务,实现旧视频高精度修复和动画片增强等功能。

自此,包括咪咕、B站等平台也纷纷涉足AI领域,共同推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前进,并且将应用范围从终端呈现拓展至上游生产。

以爱奇艺为例,龚宇曾经多次公开提到AI对于公司和行业的作用和意义。他在爱奇艺2023年财报会上表示,在常规内容业务之外,爱奇艺也在寻找可孵化第二增长曲线的新业务。“大概方向包括海外业务,跟IP增值服务有关的线上或者线下业务,还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可能的技术创新。”

如其所言,2023年,爱奇艺在内容运营全流程环节启用AI辅助。在策划和开发期,平台引入的AI辅助剧本评估,对场景和人物拆解的准确率已经超过90%。AI既可以三分钟生成一版内部网剧评审意见,也可以辅助将多集剧本浓缩成万字大纲,能够有效提升在剧本评估、预算规划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效率。

宣发前端,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爱奇艺95%的宣传海报为AI所制,甚至AI还能辅助生成动漫角色示意图和分镜等视觉图片。以及,AI对于视频内容的理解能力已经可以提炼出详细的剧情介绍,同步覆盖数千部剧集。

宣发后端,基于AI搭建的「星罗剧情理解平台」,用户可运用AI搜索,一键直达剧情名场面。区别于传统的片名搜索,现在的AI搜索能以内容为引擎,更好地服务用户。

再以优酷为例,不同于爱奇艺在近两年打通全流程,优酷在2019年就有了专门的“一站式”技术支持系统——阿里文娱的摩酷实验室。其研发的泛内容AI平台「北斗星智库」致力于实现对于泛内容的全维解构分析,并在全链路周期中提供辅助参考。

北斗星发布现场,官方用Demo 展示了AI对于剧集《长安十二时辰》中演员镜头与用户观看热度的分析,以及「智能对话式视频搜索」。后者可以通过多种技术,自动生成用户喜爱的交互内容,并朗读给用户。比如用户说“我想看易烊千玺跳POPPING”,平台会生成相关内容并“告诉”用户。

依托于以上技术,优酷在后期加码发力。当年11月,优酷上线了“即拍即知”的「AI综艺现场解决方案」,为合作方提供现场观众的反馈数据,助力综艺剪辑和营销优化;2023年,优酷剧集《异人之下》启用AI演员“数字人厘里”、推出了AI 对话类影视搜索引擎「AI 搜片」。利用「AI搜片」,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模糊、口语化的提问获取精准匹配的影视信息,还能和 AI 交流影视信息和知识。

而在制作环节中引入AI技术,能够实现效率的提升。优酷本年度剧集《大唐狄公案》即使用了AI技术辅助生成特效画面,通过AI算法实景扫描、模型重建AI修复和场景生成,打造出一套「数字孪生三维场景重建方案」。目前这套方案已应用于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拍摄中,据网络资料显示,剧集的制作成本降低了80%,效率提升了40%。

其他视频平台也在积极作为,腾讯视频有腾讯游戏支援,AI技术自成一派且应用多元。比如,平台上线了AI辅助制作的动画短片《魔游纪人工智能辅助篇》、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5》启用AI进行课题分组、将AI引入制片管理系统等。

此外,芒果TV发布「AIGC HUB」平台,邀请用户用AI自建内容;B站上线「AI视频总结」功能,优化推荐机制与浏览体验;咪咕与抖音各自开放了AI创造平台。种种信号都表明,各平台已经开始着力探索AI技术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电视台、专业院校、影视公司等机构也都在着力探索AI。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 “5G+4K/8K+AI”的战略布局,先是推出了「AI智能对话」系列微视频,李白、鲁迅、钱钟书、诸葛亮等AI形象现身其中,与网友“对话”;最近,则有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播出,并且同步登陆了海外10余家主流媒体。

(AI智能对话)

《千秋诗颂》是典型的文生视频AI案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AI实验室等机构联合打造,运用“风格参考图片+提示词”的指令,结合「视频生成大模型书生·筑梦」、「文生视频框架AnimateDiff」及多项可控图像生成、图像驱动等技术,生成了人物、场景、动效等众多元素。

(《千秋诗颂》(图源:微博)

浙江卫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等地方电视台也没有落后,大多与腾讯游戏等技术公司合作,推出AI主播、AI数字代言人、AI辅生节目等内容。

(浙江卫视AI推广人(图源:微博)

专业机构和影视公司方面,中国电影科学研究院曾在2016年探索AI,并研发出一款「影视剧本创作系统」,上影集团、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华策影视等公司均有尝试,大体为辅助内容生成和促进制片工业化。

除了影视产业,AI同样已渗透进文娱其他领域,网易云音乐的AI推荐和AI歌手、阅文集团的网文AI大模型「阅文妙笔」、灯塔的AI预测票房皆可说明。

拥抱AI,拥抱时代变化。显而易见,未来AI将更深更广地影响文娱产业发展。

学会使用辅助工具

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从公司层面上,对AI技术的开发显然已经势在必行,但作为从业者,应当对其报以怎样的态度?

“2024首都节目春推会”上,龚宇提到,“大家也不必过度恐慌,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只要正确认识并能使用生成式AI,就不会被行业淘汰。但是不认识、不理解、不去学习生成式AI,可能会被淘汰。”

龚宇的话很直白,代表了部分行业高层的观点。灵河文化白一骢曾说过,未来的5至10年里,要做好与AI对话的训练工作。春推会关联活动上,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亦直言,现在的AI可以取代部分基础工种。

这样看,如何学习向AI“下指令”,是文娱从业者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之一。不管是主观想法还是客观受限,想要继续生存,都要走这条路。

这个过渡过程里,从业者不妨“物尽其用”,学习其应用原理的同时,用它反向练习基本功。

最直观的,编剧、导演等创作者可以用AI技术,进一步练习影像化表达的逻辑和方法。先试着输入一场戏的文本,然后看AI生成的图片或者视频是否满意,以及一些细节是否需要调整。

例如写一个女孩托腮沉思,手上的动作可以在图像生成后,继续优化,换个幅度或者戴一个戒指,以突显人物属性。类似的文字画面在以往基本靠编剧脑内想象,现在有了AI,可以更给予编剧参考,包括编剧、导演等创作者沟通时,也能通过AI影像更快速地让彼此知晓对方的想法,并且宣发团队也能提前预设海报等物料。

根据戴莹在“春推会”的发言,这种方式已被应用到了实际项目执行中,效果明晰可见。可见,AI可节省的不只有制作成本,还有沟通成本。

非职业创作者也能通过AI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资金、时间等制作成本大幅压缩后,此类人群可以尽情发挥创意,“一键”生成脑内故事。就像B站UP主“AI疯人院”自制的AI短片《《西游记 第一话 猴王问世》火遍全网,目前仅B站播放量就已超百万。

(图源:B站)

不难预测,未来会有愈来愈多的平台开启“AI创投”计划,就像最早的征稿、现在的短视频创作大赛一样。

简而言之,运用AI,每个人都能让自己的创意落地,同时进一步以其为工具,优化创意或者激发更多创意。毕竟,当制作趋向于零成本,创意会显得弥足珍贵。

当地时间3月6日,“全球首部完全由AI生成的长篇电影” 《Our T2 Remake》(译名:《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在洛杉矶线下首映,影片为50位AI艺术创作者用Midjourney、Runway、Pika、Kaiber、Eleven Labs、ComfyUi、Adobe等多个AI软件合制完成,是《终结者》非盈利同人向作品。

(《Our T2 Remake》(图源:微博)

这部作品甫一亮相,立即引发了全球关注。从成片来看,生成的让人物、场景、打斗场面确实足够以假乱真,部分画面依然存在表情肢体生硬和行为逻辑混乱等问题。

尽管有瑕疵,但是仍要承认,AI生成视频的品质正在大幅提升。对比2021年,Netflix推出的AI悬疑喜剧动画《谜题先生希望你少活一点》,《Our T2 Remake》无论在故事还是视听维度,均有明显进步。

这亦说明了创意要被重视,从创意主体看,《Our T2 Remake》是人为创作,《谜题先生希望你少活一点》则是AI创作;而从创意灵感看,《Our T2 Remake》为AI所制,但是《终结者》IP本身大红,和AI无关。没有此前IP系列的人工画面,《Our T2 Remake》无法诞生。

由此,现阶段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AI智能是服务型工具,AI作品的品质如何,还得由人决定。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相关诉求和科技环境的变化,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AI应用和相关公司,今后,卷的既是技术,也是创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