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折叠屏的春天来了,但与柔宇无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折叠屏的春天来了,但与柔宇无关

一则“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的消息,让这位昔日的“业界明星”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

文|新媒科技评论

近日,一则“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的消息,让这位昔日的“业界明星”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

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柔宇科技(以下简称“柔宇”)及旗下子公司近日均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

对于这一传闻,柔宇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回应,表示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

值得一提的是,柔宇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停更近4个月,过去一年,其在市场上也几乎是完全“消失”,没想到再次回归大众视野,柔宇却只是为了辟谣。

虽然还没有来到破产这一步,但柔宇如今的日子绝对称不上顺遂,不仅被员工集体讨薪,更被前员工申请破产,或许,柔宇真的到了要直面失败的地步了。

1、明星公司野心太大?

早在2021年10月,柔宇就传出了欠薪的消息,据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彼时陷于与供应商的纠纷,所以资金链暂时处于紧张状态,但接下来会有补偿方案。

但没想到的是,2022年3月,柔宇再次传出欠薪、裁员等消息,此前承诺的补偿方案也似乎并未执行。两年之后,多位柔宇员工发起罢工维权,要求公司发放拖欠一年多的工资。

早在2022年初,公司创始人刘自鸿就在朋友圈发文,暗指当前正在经历“至暗时刻”,再结合“欠薪、裁员”等消息,彼时公司的资金链恐怕已经出现了问题。

对于一家持续亏损,且迟迟没有迎来新融资的企业来说,即便柔宇是一家曾经估值高达500亿元的独角兽企业,可资金链一旦跟不上,无论其头顶有多大的明星光环,恐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成立于2012年的柔宇,其创始人刘自鸿是清华学霸、斯坦福博士,公司更早在2014年发布了厚度仅0.01毫米的,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器。

恰逢柔性屏产业的崛起周期,再加上创始人的经历亮眼,让柔宇一度成为了资本的宠儿,据不完全统计,柔宇自成立以来共获得超百亿元的融资。

技术有了,资金到位了,但柔宇的发展仍然未能一帆风顺。一方面,是初创公司在技术和量产之间的挣扎。

面板行业属于重资产产业,仅投资一条生产线动辄就要百亿元起步,再加上柔性屏作为创新品类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这些均给柔宇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柔宇招股书显示,2017年- 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但研发投入的占比却高达247.87%、447.88%、258.25%、502.01%,柔宇一直迟迟未有盈利。

2017年,刘自鸿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建产线的“无奈”,“公司一开始并不打算自建产线,但很多谈合作的制造公司都表示,必须先将技术、工艺拿到他们的产线上跑通后才签合同,但这就无法保障公司的技术专利了。”

但或许正是因为选择了自建生产线,才会将柔宇逼至欠薪亏损的境地,对初创公司而言,重资产模式可以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一方面,刘自鸿也似乎一直未能真正走出实验室。柔宇前员工曾对媒体表示,刘自鸿有着自身的“技术理想”,想要成为“柔性星球”的拓荒者。

比如在柔性屏技术上,柔宇选择的是区别于京东方、TCL、三星等公司的主流技术路线——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真的做到了自主知识产权,并且造价也比业内低很多。

但刘自鸿对技术的执拗也成为了柔宇的“弱点”,特别是柔宇本身是做柔性屏的,但又推出自己的终端品牌,相当于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产品要在实验室和市场中无缝切换,也加大了柔宇的生存难度。

2、自救”还是“他救”

在柔宇发布了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后,其经营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一方面,柔宇产品频繁出现质量问题,不少用户吐槽,柔宇折叠屏手机会出现屏幕破裂,且屏幕非常“脆弱”,稍微磕磕碰碰就会坏掉。

业内人士认为,实验室的产品要走向量产,其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迭代过程。柔宇量产背后的质量吐槽,所涉及的不止技术层面,还有供应链、商业布局等。

另一方面,刘自鸿过度“仰望星空”,也导致柔宇不能脚踏实地地发展。曾有柔宇前员工表示,刘自鸿虽然是“技术大牛”,但在企业管理和运营上有所欠缺,公司长期存在“权力高度集中,刘自鸿管理过度”等问题。

这也反映在柔宇的商业模式中,比如柔宇本身做的是to B的面板工厂,但偏偏涉足to C的手机业务,不同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完全不同。

比如运营C端市场不仅要对产品负责,还需要考虑营销推广、终端渠道、售后服务等板块,从零开始打造终端运营体系,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这也是柔宇资金消耗过快的原因之一。

但柔宇并非没有“自救”的机会,只可惜都被错过了。一方面,柔宇早在2018年就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远早于华为、三星这样的手机巨头,在当时是一个难得的先发机遇。

随后,柔宇也很快就意识到产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消费者欢迎,从柔宇的招股书来看,2017-2020上半年,公司的存货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

对柔宇来说,如果能够尽早意识到公司的竞争力不足,其还可以选择退出C端市场;调整技术路线;或者是跟拥有成熟生产线的企业达成合作,这些或许都能成为柔宇的新出路。

另外,柔宇也曾于2020年底提交IPO申请,但又在几个月后撤回申请,有传闻称这是因为刘自鸿认为企业估值不达预期。但如果当初柔宇能够成功上市,或许其资金问题就能得到缓解,也未必就会走到今日局面。

如今柔宇再想“他救”,还能实现吗?早在2022年4月,也就是柔宇最早被传“欠薪”时,其独立董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曾连发两文,称柔宇科技已经出现资金短缺,希望(外界)拯救柔宇科技,寻找战略投资者共同解决问题。

也曾有媒体报道,深圳市在去年8月成立了柔宇科技专项小组,希望能引入国资,帮助柔宇渡过难关,不过至今仍未有后续。

另外,也有投资圈人士称,一向对公司管理权“执着”的刘自鸿,今年也一改以往的强硬立场,并频繁跟资本方接触,可惜仍是无功而返。

柔宇如今的困境,或许从五年前便已经注定,在柔宇拥有技术、专利、产品的彼时,柔宇未能借助技术领先优势找准商业发展路线;如今时过境迁,柔宇在技术、产品方面均未有进一步创新,市场成绩也并不亮眼,再想找到“白马骑士”就更难了。

3、折叠屏手机正当时

而且,在柔宇缺席的这几年里,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格局已经完全改变了。据IDC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仅为19.8万台,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1980万台,增长了100倍。

更重要的是,折叠屏手机已经成功打入高端手机市场,其在高端机市场的份额也不断提升,预计到2025年底达到20%的水平。

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开始进入“存量市场”,用户在换机时也会更倾向于选择高端产品,这也为折叠屏手机从“小众产品”走向“大众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几家头部手机品牌厂商也不负众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推动着折叠屏手机的发展。比如华为在近日公布了一项名为“折叠屏设备”的专利,包括三个壳体和柔性屏,有消息称呼华为正在加速研发“三折屏手机”,最快有望于今年第二季度面市。

荣耀则在去年发布了荣耀Magic V2,以9.9mm的厚度突破了折叠屏的轻薄壁垒,成为彼时业界最薄折叠屏,其后发布的荣耀V Purse则再次刷新了折叠屏手机的轻薄纪录

除此之外,手机厂商还在不断深挖更多附加功能,比如双向北斗卫星消息、无线超级快充、“折叠像素”传感器等,这些都意味着折叠屏手机已经步入轻薄且全能的新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华为虽然于去年才正式回归手机市场,但凭借充足的技术实力和品牌竞争力,已经成功占据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随着华为折叠屏在手机市场突飞猛进,其背后供应链合作方的身价也同样“与日俱增”。早在2018年,市场就有消息称华为将携手京东方合作研发可折叠智能手机,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技术突破,也推动了国产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和发展。

此外,随着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不断扩张,国内几大面板厂商也将会跟国产手机品牌有更紧密的合作,共同实现技术创新和打造配适度更高的专利产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折叠屏手机市场的马太效应将会进一步加剧。对柔宇来说,相较于2018年的市场,当下恐怕更难有机会重新入局。

两年过去了,柔宇仍未能走出“泥潭”,时间在其身上似乎是静止了,但对整个折叠屏手机行业来说却是“时间不等人”。柔宇等来了折叠屏行业的“黎明”,但却恐怕再难驱散自身的“黑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折叠屏的春天来了,但与柔宇无关

一则“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的消息,让这位昔日的“业界明星”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

文|新媒科技评论

近日,一则“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的消息,让这位昔日的“业界明星”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

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柔宇科技(以下简称“柔宇”)及旗下子公司近日均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

对于这一传闻,柔宇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回应,表示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

值得一提的是,柔宇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停更近4个月,过去一年,其在市场上也几乎是完全“消失”,没想到再次回归大众视野,柔宇却只是为了辟谣。

虽然还没有来到破产这一步,但柔宇如今的日子绝对称不上顺遂,不仅被员工集体讨薪,更被前员工申请破产,或许,柔宇真的到了要直面失败的地步了。

1、明星公司野心太大?

早在2021年10月,柔宇就传出了欠薪的消息,据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彼时陷于与供应商的纠纷,所以资金链暂时处于紧张状态,但接下来会有补偿方案。

但没想到的是,2022年3月,柔宇再次传出欠薪、裁员等消息,此前承诺的补偿方案也似乎并未执行。两年之后,多位柔宇员工发起罢工维权,要求公司发放拖欠一年多的工资。

早在2022年初,公司创始人刘自鸿就在朋友圈发文,暗指当前正在经历“至暗时刻”,再结合“欠薪、裁员”等消息,彼时公司的资金链恐怕已经出现了问题。

对于一家持续亏损,且迟迟没有迎来新融资的企业来说,即便柔宇是一家曾经估值高达500亿元的独角兽企业,可资金链一旦跟不上,无论其头顶有多大的明星光环,恐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成立于2012年的柔宇,其创始人刘自鸿是清华学霸、斯坦福博士,公司更早在2014年发布了厚度仅0.01毫米的,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器。

恰逢柔性屏产业的崛起周期,再加上创始人的经历亮眼,让柔宇一度成为了资本的宠儿,据不完全统计,柔宇自成立以来共获得超百亿元的融资。

技术有了,资金到位了,但柔宇的发展仍然未能一帆风顺。一方面,是初创公司在技术和量产之间的挣扎。

面板行业属于重资产产业,仅投资一条生产线动辄就要百亿元起步,再加上柔性屏作为创新品类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这些均给柔宇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柔宇招股书显示,2017年- 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但研发投入的占比却高达247.87%、447.88%、258.25%、502.01%,柔宇一直迟迟未有盈利。

2017年,刘自鸿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建产线的“无奈”,“公司一开始并不打算自建产线,但很多谈合作的制造公司都表示,必须先将技术、工艺拿到他们的产线上跑通后才签合同,但这就无法保障公司的技术专利了。”

但或许正是因为选择了自建生产线,才会将柔宇逼至欠薪亏损的境地,对初创公司而言,重资产模式可以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一方面,刘自鸿也似乎一直未能真正走出实验室。柔宇前员工曾对媒体表示,刘自鸿有着自身的“技术理想”,想要成为“柔性星球”的拓荒者。

比如在柔性屏技术上,柔宇选择的是区别于京东方、TCL、三星等公司的主流技术路线——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真的做到了自主知识产权,并且造价也比业内低很多。

但刘自鸿对技术的执拗也成为了柔宇的“弱点”,特别是柔宇本身是做柔性屏的,但又推出自己的终端品牌,相当于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产品要在实验室和市场中无缝切换,也加大了柔宇的生存难度。

2、自救”还是“他救”

在柔宇发布了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后,其经营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一方面,柔宇产品频繁出现质量问题,不少用户吐槽,柔宇折叠屏手机会出现屏幕破裂,且屏幕非常“脆弱”,稍微磕磕碰碰就会坏掉。

业内人士认为,实验室的产品要走向量产,其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迭代过程。柔宇量产背后的质量吐槽,所涉及的不止技术层面,还有供应链、商业布局等。

另一方面,刘自鸿过度“仰望星空”,也导致柔宇不能脚踏实地地发展。曾有柔宇前员工表示,刘自鸿虽然是“技术大牛”,但在企业管理和运营上有所欠缺,公司长期存在“权力高度集中,刘自鸿管理过度”等问题。

这也反映在柔宇的商业模式中,比如柔宇本身做的是to B的面板工厂,但偏偏涉足to C的手机业务,不同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完全不同。

比如运营C端市场不仅要对产品负责,还需要考虑营销推广、终端渠道、售后服务等板块,从零开始打造终端运营体系,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这也是柔宇资金消耗过快的原因之一。

但柔宇并非没有“自救”的机会,只可惜都被错过了。一方面,柔宇早在2018年就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远早于华为、三星这样的手机巨头,在当时是一个难得的先发机遇。

随后,柔宇也很快就意识到产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消费者欢迎,从柔宇的招股书来看,2017-2020上半年,公司的存货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

对柔宇来说,如果能够尽早意识到公司的竞争力不足,其还可以选择退出C端市场;调整技术路线;或者是跟拥有成熟生产线的企业达成合作,这些或许都能成为柔宇的新出路。

另外,柔宇也曾于2020年底提交IPO申请,但又在几个月后撤回申请,有传闻称这是因为刘自鸿认为企业估值不达预期。但如果当初柔宇能够成功上市,或许其资金问题就能得到缓解,也未必就会走到今日局面。

如今柔宇再想“他救”,还能实现吗?早在2022年4月,也就是柔宇最早被传“欠薪”时,其独立董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曾连发两文,称柔宇科技已经出现资金短缺,希望(外界)拯救柔宇科技,寻找战略投资者共同解决问题。

也曾有媒体报道,深圳市在去年8月成立了柔宇科技专项小组,希望能引入国资,帮助柔宇渡过难关,不过至今仍未有后续。

另外,也有投资圈人士称,一向对公司管理权“执着”的刘自鸿,今年也一改以往的强硬立场,并频繁跟资本方接触,可惜仍是无功而返。

柔宇如今的困境,或许从五年前便已经注定,在柔宇拥有技术、专利、产品的彼时,柔宇未能借助技术领先优势找准商业发展路线;如今时过境迁,柔宇在技术、产品方面均未有进一步创新,市场成绩也并不亮眼,再想找到“白马骑士”就更难了。

3、折叠屏手机正当时

而且,在柔宇缺席的这几年里,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格局已经完全改变了。据IDC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仅为19.8万台,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1980万台,增长了100倍。

更重要的是,折叠屏手机已经成功打入高端手机市场,其在高端机市场的份额也不断提升,预计到2025年底达到20%的水平。

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开始进入“存量市场”,用户在换机时也会更倾向于选择高端产品,这也为折叠屏手机从“小众产品”走向“大众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几家头部手机品牌厂商也不负众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推动着折叠屏手机的发展。比如华为在近日公布了一项名为“折叠屏设备”的专利,包括三个壳体和柔性屏,有消息称呼华为正在加速研发“三折屏手机”,最快有望于今年第二季度面市。

荣耀则在去年发布了荣耀Magic V2,以9.9mm的厚度突破了折叠屏的轻薄壁垒,成为彼时业界最薄折叠屏,其后发布的荣耀V Purse则再次刷新了折叠屏手机的轻薄纪录

除此之外,手机厂商还在不断深挖更多附加功能,比如双向北斗卫星消息、无线超级快充、“折叠像素”传感器等,这些都意味着折叠屏手机已经步入轻薄且全能的新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华为虽然于去年才正式回归手机市场,但凭借充足的技术实力和品牌竞争力,已经成功占据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随着华为折叠屏在手机市场突飞猛进,其背后供应链合作方的身价也同样“与日俱增”。早在2018年,市场就有消息称华为将携手京东方合作研发可折叠智能手机,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技术突破,也推动了国产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和发展。

此外,随着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不断扩张,国内几大面板厂商也将会跟国产手机品牌有更紧密的合作,共同实现技术创新和打造配适度更高的专利产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折叠屏手机市场的马太效应将会进一步加剧。对柔宇来说,相较于2018年的市场,当下恐怕更难有机会重新入局。

两年过去了,柔宇仍未能走出“泥潭”,时间在其身上似乎是静止了,但对整个折叠屏手机行业来说却是“时间不等人”。柔宇等来了折叠屏行业的“黎明”,但却恐怕再难驱散自身的“黑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