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实际利率偏高?央行回应称不同行业对利率的感受不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实际利率偏高?央行回应称不同行业对利率的感受不同

央行指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过程中,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存在差异的,同时它们产品价格的涨跌幅度也是不同的,感受到的实际利率是不一样的。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图库

界面宏观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会上,央行、外汇局对近期市场关注的实际利率偏高、资金空转以及跨境资金流动等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经济金融指标分化会显著加大。在这种背景下,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存在差异的,同时它们产品价格的涨跌幅度也是不同的,感受到的实际利率是不一样的。

他指出,对于一些新动能领域,价格一直保持上涨态势,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积极性很高,名义利率相对比较低,融资利率扣减价格涨幅之后,感受到的实际利率会低一些。而对于一些需要从紧配置金融资源的领域,实际利率稍微高一些,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推动企业控产能、去库存。这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结构上有增有减”要求的体现。

“既要根据物价变化与走势,将名义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也要充分考虑高质量发展需要等,避免削减结构调整动力,防止利率过低,内卷式竞争加剧或者资金空转,物价进一步降低,陷入负向循环。”邹澜说。

在跨境资金流动方面,今年一季度跨境资金流动整体呈现小幅净流入,企业结售汇意愿保持理性,市场经营主体汇率风险中性意识持续增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境外机构持续大手笔增持中国境内债券。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透露,去年全年,境外机构净增持中国境内债券23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净增持已经达到416亿美元。截至3月末,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29个境外机构进入到中国债券市场,外资持仓量已经超过5700亿美元,占境内债券托管总量的2.6%左右,占比较去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

不同行业对实际利率的感受不同

近年来,尽管政策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调整,但由于通胀率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实际利率偏高,由此市场要求降低实际利率的呼声不断。

对此,邹澜表示,央行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当前市场讨论的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既和名义利率有关,也受到通胀形势的影响。从名义利率来看,这两年名义利率持续降低,为促进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内需偏弱,物价低位运行,比如,今年1月CPI同比增速一度降到-0.8%。考虑到当前物价处于低位主要是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所以还需要有更加深入地观察和分析。

从结构性看,他指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经济金融指标分化会显著加大。在这种背景下,除了看平均数(如CPI、PPI),还要分结构看。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存在差异的,同时它们产品价格的涨跌幅度也是不同的,感受到的实际利率是不一样的。

“比如,对于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和新动能领域,价格一直保持上涨态势,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积极性很高,名义利率相对比较低,融资利率扣减价格涨幅之后,感受到的实际利率会低一些。另外,对于和房地产关联度比较高的黑色金属等行业,产品价格跌幅就比较大,金融机构也会比较谨慎,名义利率相对较高,实际利率会更高一些。对于目前有一些需要从紧配置金融资源的领域,实际利率稍微高一些的,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推动企业控产能、去库存。这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结构上有增有减’要求的体现。”邹澜说。

从物价的阶段性看,他表示,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总需求在扩大,物价回升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价格也到了调整的拐点,旅游出行更加活跃,这些因素也会助推价格回暖。物价总体上有望在低位温和回升,实际利率也会随之变化。

“总的来说,对于物价和实际利率的情况,还是需要综合研判。前期一系列措施已经在见效,未来我们会结合经济回升态势、通胀走势以及转型升级的推进,继续密切观察。既要根据物价变化与走势,将名义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也要充分考虑高质量发展需要等,避免削减结构调整动力,防止利率过低,内卷式竞争加剧或者资金空转,物价进一步降低,陷入负向循环。”邹澜说。

境外机构大手笔增持中国境内债券

外汇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6586亿美元,对外付款16555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31亿美元;银行结汇5422亿美元,售汇5670亿美元,结售汇逆差248亿美元。

王春英进一步指出,从跨境资金流动来看,1-2月表现为净流入,3月转为净流出,一季度整体呈现小幅净流入。

“(3月净流出是因为)存在季节性等因素影响,特别是春节后外贸企业开工生产、集中采购原材料,进口支付需求上升带动跨境支出增多,待产品出口销售后,未来相关跨境收入将会增加。”她说。

从结售汇市场来看,结汇率和售汇率均表现为稳中有降,企业结售汇意愿保持理性。外汇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外汇收入结汇率为62.2%,较2023年同期小幅下降1.6个百分点,结汇需求略有减弱;衡量购汇意愿的外汇支出售汇率为66.5%,下降1.8个百分点,购汇意愿并未持续上升。

同时,市场经营主体汇率风险中性意识持续增强,表现为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继续增长。一季度,企业利用远期、掉期、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合计39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企业套保比率为28.1%,较2023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前两个月汇率避险“首办户”企业超过5000家。

此外,去年四季度以来,境外机构持续大手笔增持中国境内债券。据王春英透露,去年全年,境外机构净增持中国境内债券23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净增持已经达到416亿美元。截至3月末,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29个境外机构进入到中国债券市场,外资持仓量已经超过5700亿美元,占境内债券托管总量的2.6%左右,占比较去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

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

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1%,M2与M1增速“剪刀差”继续处于较高水平。

对于近一段时间来M2增幅高、M1增幅低的现象,分析师指出,主要是受到楼市低迷、企业投资活跃度不足的拖累,也和资金在银行间空转有一些关系。

邹澜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加强,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需求较前些年有所转弱,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但各方面对变化还有个认识、适应的过程。

“一些银行在经营模式和内部考核上仍有规模情结,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用低成本贷款融到的钱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别的企业,主业不赚钱,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来源,这就容易形成空转和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适时提出,要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他说。

邹澜表示,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未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有效需求恢复、社会预期改善,资金沉淀空转的现象也会缓解。当前庞大的货币总量增长可能放缓,数据上会有扰动,不宜简单作同期比较。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少,真正需要资金的高效企业反而会获得更多融资,是金融支持质效提升的体现。

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金融机构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7.3%、20.3%、13.5%和10.7%,均明显高于9.6%的整体贷款增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实际利率偏高?央行回应称不同行业对利率的感受不同

央行指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过程中,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存在差异的,同时它们产品价格的涨跌幅度也是不同的,感受到的实际利率是不一样的。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图库

界面宏观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会上,央行、外汇局对近期市场关注的实际利率偏高、资金空转以及跨境资金流动等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经济金融指标分化会显著加大。在这种背景下,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存在差异的,同时它们产品价格的涨跌幅度也是不同的,感受到的实际利率是不一样的。

他指出,对于一些新动能领域,价格一直保持上涨态势,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积极性很高,名义利率相对比较低,融资利率扣减价格涨幅之后,感受到的实际利率会低一些。而对于一些需要从紧配置金融资源的领域,实际利率稍微高一些,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推动企业控产能、去库存。这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结构上有增有减”要求的体现。

“既要根据物价变化与走势,将名义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也要充分考虑高质量发展需要等,避免削减结构调整动力,防止利率过低,内卷式竞争加剧或者资金空转,物价进一步降低,陷入负向循环。”邹澜说。

在跨境资金流动方面,今年一季度跨境资金流动整体呈现小幅净流入,企业结售汇意愿保持理性,市场经营主体汇率风险中性意识持续增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境外机构持续大手笔增持中国境内债券。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透露,去年全年,境外机构净增持中国境内债券23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净增持已经达到416亿美元。截至3月末,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29个境外机构进入到中国债券市场,外资持仓量已经超过5700亿美元,占境内债券托管总量的2.6%左右,占比较去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

不同行业对实际利率的感受不同

近年来,尽管政策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调整,但由于通胀率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实际利率偏高,由此市场要求降低实际利率的呼声不断。

对此,邹澜表示,央行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当前市场讨论的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既和名义利率有关,也受到通胀形势的影响。从名义利率来看,这两年名义利率持续降低,为促进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内需偏弱,物价低位运行,比如,今年1月CPI同比增速一度降到-0.8%。考虑到当前物价处于低位主要是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所以还需要有更加深入地观察和分析。

从结构性看,他指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经济金融指标分化会显著加大。在这种背景下,除了看平均数(如CPI、PPI),还要分结构看。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存在差异的,同时它们产品价格的涨跌幅度也是不同的,感受到的实际利率是不一样的。

“比如,对于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和新动能领域,价格一直保持上涨态势,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积极性很高,名义利率相对比较低,融资利率扣减价格涨幅之后,感受到的实际利率会低一些。另外,对于和房地产关联度比较高的黑色金属等行业,产品价格跌幅就比较大,金融机构也会比较谨慎,名义利率相对较高,实际利率会更高一些。对于目前有一些需要从紧配置金融资源的领域,实际利率稍微高一些的,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推动企业控产能、去库存。这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结构上有增有减’要求的体现。”邹澜说。

从物价的阶段性看,他表示,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总需求在扩大,物价回升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价格也到了调整的拐点,旅游出行更加活跃,这些因素也会助推价格回暖。物价总体上有望在低位温和回升,实际利率也会随之变化。

“总的来说,对于物价和实际利率的情况,还是需要综合研判。前期一系列措施已经在见效,未来我们会结合经济回升态势、通胀走势以及转型升级的推进,继续密切观察。既要根据物价变化与走势,将名义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也要充分考虑高质量发展需要等,避免削减结构调整动力,防止利率过低,内卷式竞争加剧或者资金空转,物价进一步降低,陷入负向循环。”邹澜说。

境外机构大手笔增持中国境内债券

外汇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6586亿美元,对外付款16555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31亿美元;银行结汇5422亿美元,售汇5670亿美元,结售汇逆差248亿美元。

王春英进一步指出,从跨境资金流动来看,1-2月表现为净流入,3月转为净流出,一季度整体呈现小幅净流入。

“(3月净流出是因为)存在季节性等因素影响,特别是春节后外贸企业开工生产、集中采购原材料,进口支付需求上升带动跨境支出增多,待产品出口销售后,未来相关跨境收入将会增加。”她说。

从结售汇市场来看,结汇率和售汇率均表现为稳中有降,企业结售汇意愿保持理性。外汇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外汇收入结汇率为62.2%,较2023年同期小幅下降1.6个百分点,结汇需求略有减弱;衡量购汇意愿的外汇支出售汇率为66.5%,下降1.8个百分点,购汇意愿并未持续上升。

同时,市场经营主体汇率风险中性意识持续增强,表现为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继续增长。一季度,企业利用远期、掉期、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合计39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企业套保比率为28.1%,较2023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前两个月汇率避险“首办户”企业超过5000家。

此外,去年四季度以来,境外机构持续大手笔增持中国境内债券。据王春英透露,去年全年,境外机构净增持中国境内债券23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净增持已经达到416亿美元。截至3月末,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29个境外机构进入到中国债券市场,外资持仓量已经超过5700亿美元,占境内债券托管总量的2.6%左右,占比较去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

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

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1%,M2与M1增速“剪刀差”继续处于较高水平。

对于近一段时间来M2增幅高、M1增幅低的现象,分析师指出,主要是受到楼市低迷、企业投资活跃度不足的拖累,也和资金在银行间空转有一些关系。

邹澜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加强,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需求较前些年有所转弱,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但各方面对变化还有个认识、适应的过程。

“一些银行在经营模式和内部考核上仍有规模情结,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用低成本贷款融到的钱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别的企业,主业不赚钱,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来源,这就容易形成空转和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适时提出,要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他说。

邹澜表示,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未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有效需求恢复、社会预期改善,资金沉淀空转的现象也会缓解。当前庞大的货币总量增长可能放缓,数据上会有扰动,不宜简单作同期比较。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少,真正需要资金的高效企业反而会获得更多融资,是金融支持质效提升的体现。

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金融机构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7.3%、20.3%、13.5%和10.7%,均明显高于9.6%的整体贷款增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