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宏愿尚未实现,百度仍需努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宏愿尚未实现,百度仍需努力

时下的AI似乎还不具备帮助百度留住更多用户的能力,百度也还远未到收获成熟果实的阶段。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正见TrueView 脱落酸

编辑|TV

资本市场对于2024百度开发者大会的响应明显不足,即便李彦宏抛出了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原生应用开发工具AppBuilderAI和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三款AI开发工具,大会当天百度股票仍下跌2.69%。今年以来,百度股价从高点已经下跌了超20%。

守着AI赛道十多年,百度好不容易熬到了狂飙的大模型风口,却难以完全接住这一波富贵。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百度曾一度占据算力规模与技术积累的先发优势,正逐渐被稀释。

尤其在以Kimi为代表的AI新势力频繁冒尖的当下,百度的突围难度只有增无减。根据Quest Mobile报告显示,抖音旗下的AI应用豆包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甚至超过了百度的文心一言。

过去一年AI大混战,百度端着野心,Buff拉满,竭尽全力追风大模型,但科技进步的道路不会一蹴而就,AI业务在收入中的低占比表现就是证明。

01 大模型都赚钱了,含AI量仍受质疑

根据百度发布的2023年财政年度与该财政年度第四季度的业绩报告显示,百度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在线营销服务。2023年全年,这项支柱收入达到751亿元,同比增长8%。

对此,财报提到,增长动力主要源自旅游、电子商务、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行业客户需求的回升,得益于宏观经济的整体复苏以及这些特定行业的回暖态势。

换句话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并非直接来自AI。而AI相关的部分,只是“运用AI技术、用户流量、产品设计以及多元营销手段,来强化用户依赖度与客户粘性”。AI更多作为一种底层支撑与增值手段而非直接盈利点。具体到实际数值,大模型为智能云业务带来约6.6亿元增量收入,相比整体营收,以及对在线营销业务的贡献度而言,作用有限。

另从四季度营收来看,在线营销收入为192亿元,相较于Q2和Q3略有下滑,也从侧重证明AI技术在提升广告收入方面的贡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可以说,B端市场应用如今产生的商业价值十分有限。对比下OpenAI月收入已达到至少1.3亿美元,Meta四季度营收401.1亿美元更被评为“史上最强财报”。百度想要躺在风口上“飞起来”,借由AI带来全新的业绩增长空间为时尚早。

目前,文心大模型在百度智能云业务下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两种:一是共建联合解决方案,百度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或集成基于文心大模型的应用,提升产品与服务优势。如三星、荣耀、长安汽车等企业,都希望通过引入百度AI技术,增强自家产品的智能化程度。

另一条API调用服务。即通过文心千帆平台向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大模型API接口,按输入输出的token数量计费。

财报显示,四季度每月有2.6万家企业调用文心大模型API,季度环比增长150%。按李彦宏的话说,百度自主研发的文心大模型调用量达到全国第一,比全国200多家大模型调用量总和还要多。

文心大模型API的调用规模确实在增长,然而这背后也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百度智能云采取了激进的价格策略,比如调整token计算逻辑,减少单个汉字的token数量,以及在特定促销期间提供低价优惠等。

02 争做第一李彦宏,还需打造出国民入口

大模型已成为百度面临的关键战役,不仅决定商业命运,更关乎中国在全球AI产业中的地位。

遵循李彦宏拟定的“重构所有应用”的目标,百度全面推进百度新文库、文心一言App等在内产品服务的AI原生化重构。

摩根士丹利曾预计到2024年,AI技术将为百度带来约30亿人民币的广告增量收入。但大模型技术进步实在是太快了,百度在持续投资与实现商业化之间的平衡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B端商业化不容易,C端商业化红利更不好吃。与B端市场多元化的收费模式不同,百度在C端市场的商业化探索相对保守,主要采用“AI工具+付费墙”的模式。

据报道,文心一言的专业版App以59.9元/月的价格提供订阅服务,但在提高用户付费转化率方面的成效尚不明朗。百度文心一言App的用户规模已经破亿,Questmobile显示去年11月的日活规模仅停留在155万人左右。因此自文心一言上线以来,有1亿用户使用过文心一言,但只有少数用户留下来常常使用。

从入局无人驾驶汽车,到推出元宇宙App希壤,再到发布文心一言,李彦宏争做第一的冲劲有目共睹。但截至目前来看,高举高打尚未能迎来“大鸣大放”的期待结局。

百度试图通过AI技术积极打开移动生态的流量入口,不过加入AI功能后,百度App的用户活跃度并没有实现显著增长。

财报显示,2023年12月百度App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67亿,同比增长3%。然而,这个数字与9月的6.63亿基本持平,且不及6月的6.77亿。

时下的AI似乎还不具备帮助百度留住更多用户的能力,百度也还远未到收获成熟果实的阶段。对外,如何让AI在C端形成更具爆发式的增长是道难题;对内,找到百度AI生态的核心接入点同样棘手。

这个连接用户与服务之间的最佳入口,不但需要足够方便操作使用各种AI工具和服务,更需要提供方足够丰富的场景内容生态吸引用户驻足。

此前,百度账号作为用户访问百度服务的统一入口,被认为是用户进入和使用百度AI服务的钥匙,百度一度想通过强化百度账号的重要性,让用户更容易地使用它的AI服务。

但现在的问题是,用户打开百度App或其他移动应用的需求,仍然停留搜索,而非办公、存储或社交。这意味着,未来百度还需要寻找适合的入口来吸引C端用户进入AI生态。在类似于微信、支付宝一样的国民级应用出现之前,李彦宏还不能松一口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百度

5.4k
  • 李彦宏坚称不做视频生成模型,中国版Sora到底值不值得做?
  • 百度智能云海东数据标注基地正式启动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宏愿尚未实现,百度仍需努力

时下的AI似乎还不具备帮助百度留住更多用户的能力,百度也还远未到收获成熟果实的阶段。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正见TrueView 脱落酸

编辑|TV

资本市场对于2024百度开发者大会的响应明显不足,即便李彦宏抛出了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原生应用开发工具AppBuilderAI和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三款AI开发工具,大会当天百度股票仍下跌2.69%。今年以来,百度股价从高点已经下跌了超20%。

守着AI赛道十多年,百度好不容易熬到了狂飙的大模型风口,却难以完全接住这一波富贵。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百度曾一度占据算力规模与技术积累的先发优势,正逐渐被稀释。

尤其在以Kimi为代表的AI新势力频繁冒尖的当下,百度的突围难度只有增无减。根据Quest Mobile报告显示,抖音旗下的AI应用豆包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甚至超过了百度的文心一言。

过去一年AI大混战,百度端着野心,Buff拉满,竭尽全力追风大模型,但科技进步的道路不会一蹴而就,AI业务在收入中的低占比表现就是证明。

01 大模型都赚钱了,含AI量仍受质疑

根据百度发布的2023年财政年度与该财政年度第四季度的业绩报告显示,百度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在线营销服务。2023年全年,这项支柱收入达到751亿元,同比增长8%。

对此,财报提到,增长动力主要源自旅游、电子商务、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行业客户需求的回升,得益于宏观经济的整体复苏以及这些特定行业的回暖态势。

换句话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并非直接来自AI。而AI相关的部分,只是“运用AI技术、用户流量、产品设计以及多元营销手段,来强化用户依赖度与客户粘性”。AI更多作为一种底层支撑与增值手段而非直接盈利点。具体到实际数值,大模型为智能云业务带来约6.6亿元增量收入,相比整体营收,以及对在线营销业务的贡献度而言,作用有限。

另从四季度营收来看,在线营销收入为192亿元,相较于Q2和Q3略有下滑,也从侧重证明AI技术在提升广告收入方面的贡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可以说,B端市场应用如今产生的商业价值十分有限。对比下OpenAI月收入已达到至少1.3亿美元,Meta四季度营收401.1亿美元更被评为“史上最强财报”。百度想要躺在风口上“飞起来”,借由AI带来全新的业绩增长空间为时尚早。

目前,文心大模型在百度智能云业务下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两种:一是共建联合解决方案,百度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或集成基于文心大模型的应用,提升产品与服务优势。如三星、荣耀、长安汽车等企业,都希望通过引入百度AI技术,增强自家产品的智能化程度。

另一条API调用服务。即通过文心千帆平台向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大模型API接口,按输入输出的token数量计费。

财报显示,四季度每月有2.6万家企业调用文心大模型API,季度环比增长150%。按李彦宏的话说,百度自主研发的文心大模型调用量达到全国第一,比全国200多家大模型调用量总和还要多。

文心大模型API的调用规模确实在增长,然而这背后也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百度智能云采取了激进的价格策略,比如调整token计算逻辑,减少单个汉字的token数量,以及在特定促销期间提供低价优惠等。

02 争做第一李彦宏,还需打造出国民入口

大模型已成为百度面临的关键战役,不仅决定商业命运,更关乎中国在全球AI产业中的地位。

遵循李彦宏拟定的“重构所有应用”的目标,百度全面推进百度新文库、文心一言App等在内产品服务的AI原生化重构。

摩根士丹利曾预计到2024年,AI技术将为百度带来约30亿人民币的广告增量收入。但大模型技术进步实在是太快了,百度在持续投资与实现商业化之间的平衡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B端商业化不容易,C端商业化红利更不好吃。与B端市场多元化的收费模式不同,百度在C端市场的商业化探索相对保守,主要采用“AI工具+付费墙”的模式。

据报道,文心一言的专业版App以59.9元/月的价格提供订阅服务,但在提高用户付费转化率方面的成效尚不明朗。百度文心一言App的用户规模已经破亿,Questmobile显示去年11月的日活规模仅停留在155万人左右。因此自文心一言上线以来,有1亿用户使用过文心一言,但只有少数用户留下来常常使用。

从入局无人驾驶汽车,到推出元宇宙App希壤,再到发布文心一言,李彦宏争做第一的冲劲有目共睹。但截至目前来看,高举高打尚未能迎来“大鸣大放”的期待结局。

百度试图通过AI技术积极打开移动生态的流量入口,不过加入AI功能后,百度App的用户活跃度并没有实现显著增长。

财报显示,2023年12月百度App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67亿,同比增长3%。然而,这个数字与9月的6.63亿基本持平,且不及6月的6.77亿。

时下的AI似乎还不具备帮助百度留住更多用户的能力,百度也还远未到收获成熟果实的阶段。对外,如何让AI在C端形成更具爆发式的增长是道难题;对内,找到百度AI生态的核心接入点同样棘手。

这个连接用户与服务之间的最佳入口,不但需要足够方便操作使用各种AI工具和服务,更需要提供方足够丰富的场景内容生态吸引用户驻足。

此前,百度账号作为用户访问百度服务的统一入口,被认为是用户进入和使用百度AI服务的钥匙,百度一度想通过强化百度账号的重要性,让用户更容易地使用它的AI服务。

但现在的问题是,用户打开百度App或其他移动应用的需求,仍然停留搜索,而非办公、存储或社交。这意味着,未来百度还需要寻找适合的入口来吸引C端用户进入AI生态。在类似于微信、支付宝一样的国民级应用出现之前,李彦宏还不能松一口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