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国轩高科(002074.SZ)规划进一步扩大海外电池产能规模。
4月27日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电池产业合作论坛上,国轩高科国际运营总监吴昊称,到2030年,国轩高科将在国内和海外分别实现300 GWh的产能规模,电池总产能规模达到600 GWh。
若以每辆新能源车搭载50 KWh电量(50度电)计算,600 GWh的电池产能可配套约1200万辆新能源汽车。
按照此前披露的规划,国轩高科将在2025年实现300 GWh的锂电池产能,国内与海外产能规模分别为200 GWh和100 GWh,比例为2:1。
吴昊透露,国轩高科目前在建及已建成的海外电池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德国、斯洛伐克、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美国。
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去年曾表态称,如果想要在全球化过程中有所作为的话,国轩高科必须在欧洲、美国、南亚等地市场布局。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为德国车企大众中国,持股比例为24.7%。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是国轩高科的两大业务板块,合计营收占比超过九成。根据SNE的统计,去年国轩高科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71 GWh,市占率2.4%,排名全球第八位。
该公司本月披露的年报显示,去年其来自海外地区的营收64亿元,增幅超过115%,贡献总营收的约五分之一。
不过国轩高科的海外业务目前基数较小。同为二线锂电企业的亿纬锂能(300014.SZ)和欣旺达(300207.SZ),去年海外营收已分别达到133亿元和204亿元。
去年,国轩高科共交付电池超40 GWh,同比增长超过40%,其并未披露海外电池的总交付量。
国轩高科将海外业务划分为三大区域,分别为亚太、欧洲和美洲。
吴昊称,对于出海的中国电池企业而言,所具备的优势包括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知识产权及专利,而海外市场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能够为中国电池企业提供相比国内更为广阔的空间。
他也提及,在出海过程中,中国电池企业也面临着海外市场竞争激烈、地缘政治环境变化、以及在境外建厂人力、土地成本高企等挑战。过去一年,美国和欧洲均落地了针对电池行业的新规,中国电池企业都将受到影响。
去年8月生效的《欧盟电池法》规定,未来只有附上碳足迹声明并达到限值要求的电池产品,才能获准进入欧盟市场,但此项新规实施的具体时间暂未明确。
去年12月,美国政府发布《<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敏感实体指南》(下称实体指南),明确从2024年开始,含有由外国敏感实体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的车辆将失去《通胀削减法案》税收抵免资格。所有在中国注册成立或中国政府持有其25%及以上股份的公司,都将被视为外国敏感实体,被排除在补贴之外。
吴昊称,上述新规要求中国电池企业进行应对和判断,尤其是在投资过程当中,要与当地进行良好的沟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