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盐城,正在海上造“三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盐城,正在海上造“三峡”

盐城逆袭。

文|正解局

前段时间,江苏盐城举办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推介会。

活动期间,共签约项目32个,协议金额301.5亿元。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绿色能源项目。

盐城,这个存在感不强的城市,已经崛起为“海上风电第一城”,正在海上再造一个“三峡”。

盐城绿色能源产业,是如何发展的?

从2007年竖起第一台海上风电机组至今,我国海上风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今天,我国已成为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海上风电建设基本实现了全国沿海覆盖。

其中,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就在盐城。

目前,盐城海上风电装机规模554万千瓦,占全国的20%、全球的10%。

这里,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全国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海上风电项目,在盐城。

2016年10月17日,盐城响水海上风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

这是我国第一个近海海上风电项目,也是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海上风电项目,为我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全国第一个智慧化海上风力发电场,在盐城。

2020年10月12日,国家电投江苏滨海南H3海上风电项目首批风机陆续并网,标志着国内第一个数字化、智慧化海上风力发电场已进入并网运行阶段。

全国第一个中法合资海上风电项目,在盐城。

2021年11月20日,随着国华东台五期海上风电项目9#风机叶轮迎风启动,国家能源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合作的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这个全国第一个中法合资海上风电项目,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生动案例。

全国第一个由地级市国企开发建设的海上风电场,在盐城。

2021年12月9日,盐城国能大丰H5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启动,这是全国首个由地级市国企开发建设的海上风电场,创造了全球首个创新采用储能应急电源等多个海上风电场施工纪录。

可以看到,盐城海上风电不仅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建设运营、跨国合作上也为全国探路。

正解局注意到,盐城的风电整机制造也很强。

数据显示,盐城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以上,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综合产能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从生产到装机,盐城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

盐城,是如何成为“海上风电第一城”的?

首先是“地利”。

风力发电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

关键是,要找到有风的地方。

与陆地相比,海上风能丰富、不占用土地资源、远离居民区,无疑是发展风电的首选。

盐城海岸线长达582公里,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滩涂湿地最多、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城市。

更难得的是,盐城沿海的有效风能时数多,近海风功率密度大,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6米/秒,远海接近8米/秒,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可达3000-3600小时,且少有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让盐城成为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

2006年,国华投资20万千瓦国家风电特许权项目在盐城东台启动建设。

虽然这是一个陆上风电项目,却带动了盐城浅海海上风电场的资源调查、地质地形条件调查等工作,为后续盐城海上风电项目的启动打下良好基础。

盐城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却也只属于下游,要想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盐城必须向上游延伸,即打造本地化的风电装备产业。

为此,2009年,盐城在大丰规划建设了风电产业园,引入国内风电整机制造企业。

7年后,盐城海上风电迎来新的重要节点。

这一年,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列为四个海上风电建设重点省份,此后中国海上风电开发步伐开始明显提速。

作为江苏海上风电开发重镇,盐城顺势提出“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的“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大力推进以风电为主导的绿色能源发展。

当务之急,还是要补齐风电制造短板。

除了大丰风电产业园,盐城先后筹建成立射阳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园、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园、东台风电产业园等多个园区。

目前,在风电开发领域,盐城集聚了国家能源、华电、华能、国投电力、三峡新能源等“五大六小”所有新能源开发央企;在风电装备领域,盐城汇集了远景能源、金风科技、上海电气、中车等风电整机全国前五强企业中的4家,以及中车电机、中材科技、时代新材料等一大批零部件领军企业。

从15年前的首个风电产业园,到现在的“海上风电第一城”,盐城坚守笃定、精准引育、分类施策、成长为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基地之一。

盐城不仅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的风电全产业链,还是海上风电的创新高地。

盐城尝到了风电的“甜头”后,又打起了光伏的主意。

其一,盐城的太阳能资源很丰富。

盐城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00-1600千瓦时/平方米,年平均光照时间在2280小时左右,年发电量利用小时数1200小时左右,简直是光伏发电的天赐之地。

其二,风电与光伏不冲突。

在海滩上竖立起密集的风车,风车下面,依然可以铺设光伏面板。

更绝的是,光伏面板下,还可以进行水产养殖。

这种“风光渔”一体化模式,让沿海大面积滩涂实现了最大化利用。

复制风电的成功经验,盐城已成为中国光伏产业重地,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综合产能位居中国城市第一位。硅片产能53GW/年,光伏电池片产能73.2GW/年,光伏组件产能95.3GW/年。

统计数据显示,盐城现有可开发的海上风电和光伏资源约60GW,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

说盐城正在海上再造一个“三峡”,绝非夸张之词。

跻身“海上风电第一城”后,盐城立下的目标更大,要成为“绿色能源之都”。

从风电到绿色能源,意味着盐城瞄准的是绿色能源全产业链。

正解局观察到,盐城正在构建“2+2+2”新能源产业体系,做大做强风电、光伏两大优势产业,加快布局储能、氢能两大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输变配电、综合能源服务两大配套产业。

在氢能方面,吉电绿氢制储运加用一体化项目即将启动建设,制氢规模8200Nm³/h,并具备17万Nm³储氢能力,配套建设200MW光伏电站,可实现绿氢的制、储、运一体化功能。

在储能方面,总投资约6.1亿元的160MW/320MWh三峡悦达阜宁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成为江苏省第一个纳入电力系统规划、第一个获得省供电公司电力系统接入批复的共享储能电站项目。

绿色能源包含太阳能、风能、氢能 、生物能 、地热能等多个方向。

盐城多赛道、全产业链布局的好处是,既能抢占风口、分散风险,又能做大规模、集群发展。

在国内乃至江苏省内,盐城的存在感都不高。

从经济体量上看,盐城的经济体量不大,在省内排名中等,分量小点。

从产业特色上看,盐城没有突出的支柱产业或地域特产,名气差点。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我们做下对比。

比如连云港,经济体量不如盐城,但是,生物医药产业却是其特色产业,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地位。

又如镇江,经济体量不如盐城,但是,香醋、眼镜等特产享誉全国。

在正解局看来,绿色能源产业,给了盐城逆袭的机会。

新能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强劲,潜力巨大。

面向“十四五”,盐城提出两个“2000”的发展目标,即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着力打造引领全国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新高地。

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盐城的新质生产力,有望推动盐城经济体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此外,发展新能源,关系能源安全、气候变化。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综合能源保供基地,盐城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区域能源供给,还对全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以盐城“绿能港”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为例,这里一年处理的液化天然气可供江苏全省居民用气28个月,已经成为长三角能源供给的坚强后盾。

抢占新能源这片高地,盐城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战略地位,就凸显出来了。

先秦时期,盐城得近海之便,煮海为盐,东晋时期,因“环城皆盐场”,更名为盐城。

盐是人体的必需品,能源是工业的粮食。

某种意义上,能源就是工业之盐。

从制盐之城,到绿能之都,千年之后,盐城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坐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盐城,正在海上造“三峡”

盐城逆袭。

文|正解局

前段时间,江苏盐城举办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推介会。

活动期间,共签约项目32个,协议金额301.5亿元。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绿色能源项目。

盐城,这个存在感不强的城市,已经崛起为“海上风电第一城”,正在海上再造一个“三峡”。

盐城绿色能源产业,是如何发展的?

从2007年竖起第一台海上风电机组至今,我国海上风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今天,我国已成为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海上风电建设基本实现了全国沿海覆盖。

其中,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就在盐城。

目前,盐城海上风电装机规模554万千瓦,占全国的20%、全球的10%。

这里,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全国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海上风电项目,在盐城。

2016年10月17日,盐城响水海上风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

这是我国第一个近海海上风电项目,也是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海上风电项目,为我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全国第一个智慧化海上风力发电场,在盐城。

2020年10月12日,国家电投江苏滨海南H3海上风电项目首批风机陆续并网,标志着国内第一个数字化、智慧化海上风力发电场已进入并网运行阶段。

全国第一个中法合资海上风电项目,在盐城。

2021年11月20日,随着国华东台五期海上风电项目9#风机叶轮迎风启动,国家能源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合作的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这个全国第一个中法合资海上风电项目,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生动案例。

全国第一个由地级市国企开发建设的海上风电场,在盐城。

2021年12月9日,盐城国能大丰H5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启动,这是全国首个由地级市国企开发建设的海上风电场,创造了全球首个创新采用储能应急电源等多个海上风电场施工纪录。

可以看到,盐城海上风电不仅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建设运营、跨国合作上也为全国探路。

正解局注意到,盐城的风电整机制造也很强。

数据显示,盐城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以上,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综合产能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从生产到装机,盐城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

盐城,是如何成为“海上风电第一城”的?

首先是“地利”。

风力发电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

关键是,要找到有风的地方。

与陆地相比,海上风能丰富、不占用土地资源、远离居民区,无疑是发展风电的首选。

盐城海岸线长达582公里,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滩涂湿地最多、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城市。

更难得的是,盐城沿海的有效风能时数多,近海风功率密度大,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6米/秒,远海接近8米/秒,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可达3000-3600小时,且少有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让盐城成为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

2006年,国华投资20万千瓦国家风电特许权项目在盐城东台启动建设。

虽然这是一个陆上风电项目,却带动了盐城浅海海上风电场的资源调查、地质地形条件调查等工作,为后续盐城海上风电项目的启动打下良好基础。

盐城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却也只属于下游,要想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盐城必须向上游延伸,即打造本地化的风电装备产业。

为此,2009年,盐城在大丰规划建设了风电产业园,引入国内风电整机制造企业。

7年后,盐城海上风电迎来新的重要节点。

这一年,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列为四个海上风电建设重点省份,此后中国海上风电开发步伐开始明显提速。

作为江苏海上风电开发重镇,盐城顺势提出“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的“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大力推进以风电为主导的绿色能源发展。

当务之急,还是要补齐风电制造短板。

除了大丰风电产业园,盐城先后筹建成立射阳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园、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园、东台风电产业园等多个园区。

目前,在风电开发领域,盐城集聚了国家能源、华电、华能、国投电力、三峡新能源等“五大六小”所有新能源开发央企;在风电装备领域,盐城汇集了远景能源、金风科技、上海电气、中车等风电整机全国前五强企业中的4家,以及中车电机、中材科技、时代新材料等一大批零部件领军企业。

从15年前的首个风电产业园,到现在的“海上风电第一城”,盐城坚守笃定、精准引育、分类施策、成长为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基地之一。

盐城不仅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的风电全产业链,还是海上风电的创新高地。

盐城尝到了风电的“甜头”后,又打起了光伏的主意。

其一,盐城的太阳能资源很丰富。

盐城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00-1600千瓦时/平方米,年平均光照时间在2280小时左右,年发电量利用小时数1200小时左右,简直是光伏发电的天赐之地。

其二,风电与光伏不冲突。

在海滩上竖立起密集的风车,风车下面,依然可以铺设光伏面板。

更绝的是,光伏面板下,还可以进行水产养殖。

这种“风光渔”一体化模式,让沿海大面积滩涂实现了最大化利用。

复制风电的成功经验,盐城已成为中国光伏产业重地,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综合产能位居中国城市第一位。硅片产能53GW/年,光伏电池片产能73.2GW/年,光伏组件产能95.3GW/年。

统计数据显示,盐城现有可开发的海上风电和光伏资源约60GW,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

说盐城正在海上再造一个“三峡”,绝非夸张之词。

跻身“海上风电第一城”后,盐城立下的目标更大,要成为“绿色能源之都”。

从风电到绿色能源,意味着盐城瞄准的是绿色能源全产业链。

正解局观察到,盐城正在构建“2+2+2”新能源产业体系,做大做强风电、光伏两大优势产业,加快布局储能、氢能两大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输变配电、综合能源服务两大配套产业。

在氢能方面,吉电绿氢制储运加用一体化项目即将启动建设,制氢规模8200Nm³/h,并具备17万Nm³储氢能力,配套建设200MW光伏电站,可实现绿氢的制、储、运一体化功能。

在储能方面,总投资约6.1亿元的160MW/320MWh三峡悦达阜宁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成为江苏省第一个纳入电力系统规划、第一个获得省供电公司电力系统接入批复的共享储能电站项目。

绿色能源包含太阳能、风能、氢能 、生物能 、地热能等多个方向。

盐城多赛道、全产业链布局的好处是,既能抢占风口、分散风险,又能做大规模、集群发展。

在国内乃至江苏省内,盐城的存在感都不高。

从经济体量上看,盐城的经济体量不大,在省内排名中等,分量小点。

从产业特色上看,盐城没有突出的支柱产业或地域特产,名气差点。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我们做下对比。

比如连云港,经济体量不如盐城,但是,生物医药产业却是其特色产业,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地位。

又如镇江,经济体量不如盐城,但是,香醋、眼镜等特产享誉全国。

在正解局看来,绿色能源产业,给了盐城逆袭的机会。

新能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强劲,潜力巨大。

面向“十四五”,盐城提出两个“2000”的发展目标,即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着力打造引领全国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新高地。

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盐城的新质生产力,有望推动盐城经济体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此外,发展新能源,关系能源安全、气候变化。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综合能源保供基地,盐城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区域能源供给,还对全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以盐城“绿能港”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为例,这里一年处理的液化天然气可供江苏全省居民用气28个月,已经成为长三角能源供给的坚强后盾。

抢占新能源这片高地,盐城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战略地位,就凸显出来了。

先秦时期,盐城得近海之便,煮海为盐,东晋时期,因“环城皆盐场”,更名为盐城。

盐是人体的必需品,能源是工业的粮食。

某种意义上,能源就是工业之盐。

从制盐之城,到绿能之都,千年之后,盐城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坐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