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山寨、暴利、虚标乱象频发:花活越整越多的防晒衣市场,背后套路有多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寨、暴利、虚标乱象频发:花活越整越多的防晒衣市场,背后套路有多深?

小小防晒衣,“卷”出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文|快刀财经 朱末

盛夏将至,“养儿不防老,防晒才防老”的防晒工作又提上了日程。

“防晒”这词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架不住现在人们越来越把它当回事儿。一开始,硬核防晒还只是女明星的专属秘籍,但没过多久,防晒衣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覆盖神州大地,从前的“丑衣服”摇身一变为畅销单品。

放眼全国各地,不约而同玩上了一种大型真人版连连看游戏:在街上丢出一件防晒衣,砸中十个路人,其中就有八个穿着一样的防晒衣。尽管不少人自嘲穿起来像“蒙面悍匪”,还是逃不过“真香定律”纷纷种草。

据《中国防晒衣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从2021年至2026年,防晒服饰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以9.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我国防晒衣市场规模可达958亿元。

防晒衣市场的无限前景,吸引了众多品牌入局。既有运动品牌如安踏,又有休闲服饰如优衣库,还有主攻防晒领域的蕉下、OhSunny,以及户外品牌骆驼、凯乐石,更有专注羽绒服的波司登、鸭鸭,从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到各种网红品牌和白牌产品,玩家层出不穷。

然而,随着防晒衣成为刚需后,各种乱象也随之横生。不久前,#00后大学生买到劣质防晒服#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有大学生穿上新买的防晒衣后胳膊长满红疹,成了哑巴吃黄连的“大冤种”,相关话题下,网友们纷纷大倒苦水,堪比“当代祥林嫂”吐槽现场。

无独有偶,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也于近期发布了功能性服装质量监督抽查通告,共计检出4批防晒衣不合格,还都是核心功能“防晒”不过关,让人直呼“伤不起”。

明明市面上防晒衣的款式种类越来越多,但消费者却陷入了无从选择的怪圈——面对眼花缭乱的“黑科技”、从低到高差100倍的价格,好坏两极分化的买家秀,消费者们只能一次次试错。

这到底是行业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01 抓住“光老化”焦虑,防晒衣受全民追捧

经济学中有个术语,叫做“一度效应”,即气温发生1℃的改变,商品的销量就会因此发生巨变。

爱喝啤酒的德国,当气温来到22℃时,啤酒就会变得畅销,之后气温每升高1℃,市场上就可以多卖出200多万瓶啤酒;在日本,气温达到30℃之后每上涨1℃,就可以多卖30多万台空调。

而在中国,“一度效应”则直观体现在了“防晒衣”上。中国人从骨子里就受不了烈日当头,从国际计量标准紫外线指数上来说,中国高达11+峰值,而欧美大多数国家都比我们低,大概只有5~10。

之所以前些年的防晒仅停留于撑伞,主要是因为那时的时尚潮流提倡“露肤度”,短裤小背心才够吸睛,但没料到现在一年比一年热,高温天气屡创新高。防晒这种事,都以肉身为代价,痛过才知难受——先晒红再晒伤,严重的当晚就皮开肉绽,洗澡疼得龇牙咧嘴,结痂时糟了老罪。

经历现实的“拷打”后,国人的防晒意识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很多人惊觉,原来紫外线的杀伤力,比想象中还厉害。皮肤被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后,晒黑热痛已经是相对轻的结果,紫外线还会损伤眼睛,导致角膜炎症、白内障、翼状胬肉等问题。

不但如此,紫外线还是造成“光老化”的罪魁祸首。网上流传着一张经典的老人半脸对比照,一边脸是自然老化,一边脸是光化变老,说有20年的落差也不为过,任谁看了都会生出要认真防晒的念头。

照片的真实性无从核查,但医学研究却给出了肯定答案,紫外线照射皮肤时,会引起局部失水,出现类似慢性烫伤的反应,还会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这是爱美的中国女性所不能接受的。

最重要的是,防晒的手段有很多,但防晒衣更方便适用。国际通用的防晒ABC法则分为躲避avoid、遮挡 block,防晒霜 cream,最靠谱的防晒是遮挡型的“硬防晒”,风很大的防晒霜只能排在最后,作为配合或没用硬防晒时的替代,而且防晒肤感黏腻易闷痘,还必须抹开抹匀、随时补涂,远不如防晒衣省心。

再加上疫情后“户外轻量化运动”的盛行,更是给防晒衣的风靡添了把火。在小红书上,防晒服饰相关笔记已有百万篇,从防晒服推荐,到防晒衣测评、穿搭,年轻人对防晒的要求已经武装到头发丝和脚指甲,拉链一拉谁也不爱。

需求催生市场,为了吃下这块“大蛋糕”,各路人马蜂拥而至。户外运动品牌、快时尚品牌、传统服装品牌,乃至更多数不清的白牌商家、工厂都在做防晒衣,红海很快变蓝海。

一件小小防晒衣,也“卷”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02 “黑科技”大乱斗,乱象丛生防不胜防

最开始的比拼,还只是在款式上小打小闹。

为了提升防晒衣的“颜值”,品牌们把时装元素尽数搬了进来。如今市面上的防晒服,除了常规的户外运动款,还有斗篷披肩、长衫风衣、沙滩防晒衫、针织防晒衫等多种款式,应有尽有,主打一个多而全。

渐渐地,品牌们的野心越来越大,毕竟只会防晒的防晒衣,哪有提价的底气,想要名正言顺地卖出高价,还得用上“黑科技”。

于是,为了制造更多的噱头,冰丝、云感、原纱、凉皮、蝉翼等新面料、新概念层出不穷,原本只需要做好防晒的防晒衣,变成了无所不能的“多面手”。

有的强调自家防晒衣是由木糖醇的冰氧气制成,可以“一秒散热,上身立减5℃”;有的则打出“驱蚊”功效,宣称旗下防晒衣的面料能有效趋避20多种蚊虫,同时还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

有的防晒衣则将卖点定位于“护肤”,某品牌推出的“面膜防晒衣”系列,就号称在面料内注入了“762MG/kg玻尿酸”,当皮肤与之接触,玻尿酸就会被释放出来,“相当于敷了一层面膜,穿上后肌肤含水量比不穿高出36%。”

造概念的同时,各大品牌还不忘疯狂堆料,原本UPF50+的防晒衣,硬生生被提高到了“UPF2000+”。但仔细一看,这根本不是国标说的那个UPF,而是UPFAV,即防紫外线平均值,文字游戏可谓玩得溜起。

几番操作下来,防晒衣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终于突破了千元大关。FILA的防晒外套,在线上卖出1059元;HOII推出的一款连帽防晒衣,价格飙升到了1948元;波司登的防晒服售价1499元,被网友调侃“比羽绒服还贵”。

但这场泡沫狂欢,根本经不起太多推敲。有服装从业人士表示,防晒衣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科技与狠活”,本质都是通过在锦纶、氨纶这类面料上附着一些涂层或制剂,通过折射阳光达到防晒效果,用户花上千元买来的防晒衣,成本其实只有几十元。

至于那些名目繁多的概念,其实是不同面料配比所产生的穿着效果而已,与其说各家品牌在卷“黑科技”,不如说是比谁会造词。

最扎心的是,消费者们掏瘪了钱包,花大价钱买来的防晒衣,连最基本的合格都做不到。2020年6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8款宣称有“防紫外线”、“防晒”功能的防晒衣,测试结果是,有超30%的服饰紫外线性能未达标准要求,效果甚至不如一件普通T恤。

2022年,北京消费者协会测试了一批防晒衣,UPF最低的竟然只有3,连“擦边球”都算不上;今年4月,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共计检出4批防晒衣不合格,赤裸裸地欺骗消费者。

但这只是乱象的冰山一角,防晒衣背后的坑,还远不止这些。

03 劣质白牌混迹其中,监管标准尚待完善

行业越来越“卷”,并不意味着行业越来越好。

仔细盘点下便能发现,近年入局硬防晒的新品牌大多采用的是代工模式,很少有资本和创业者在生产端发力,侧重点更多放在营销宣传上。

这样做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是价格竞争和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则是品牌之间需要不断加码营销力度来抢夺市场份额。

以蕉下为例,其招股书显示,仅2021年,蕉下就与近600名KOL合作;2022年上半年,蕉下与KOL合作数量更是上升到1577位,直接翻倍,这些KOL当中就包括了李佳琦等头部主播,最频繁的时候,蕉下曾在一个月内三次和李佳琦合作。

OhSunny同样在营销上下足功夫,据不完全统计,OhSunny先后与宋轶、伍嘉成、周扬青等明星网红合作,通过明星同款策略切入市场,还不断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种草帖。

羊毛出在羊身上,大手笔的营销投入,背后默默买单的还是消费者。与高溢价相对的,是企业在防晒科技研发商的低投入,在天眼查以“防晒衣”为关键词进行专利搜索,其中“外观设计”类的占比就占据了半壁江山,真正的创新屈指可数。

就在消费者为钱包感到“肉疼”之际,大量山寨厂家又借机趁虚而入,打着“平替”的幌子割起了“韭菜”。不良白牌会在详情页描述自己是“某品牌同厂同源”,价格低至29.9元一件,以所谓的“极致性价比”吸引消费者。

而在1688批发平台上,还有大量的“品牌谐音梗高仿”,比如“蕉吓”“焦内”“博司登”等等,有商家表示,可以提供印标、换包装、换吊牌在内的一条龙服务,买家想要什么logo,就可以印什么logo。

这些假冒产品,看似省钱,实则吃亏,从防晒能力到面料本身大多不过关。在投诉平台上,有消费着抱怨自己买了平替产品后,穿上不但没防晒,还浑身起红疹进了医院;还有消费者买到的是连普通单衣都不如的“有害单衣”,回家脱了黑色防晒衣后发现,里面穿的白色衣服全都染黑了。

图/小红书

树欲静而风不止,消费者们怎么也没料到,想要挑一件“称心”的防晒衣,竟然如此困难。究其根本在于,作为新兴品类,防晒衣并没有相应的国标作为品类规范,缺乏统一规范和底线设定,导致品牌公开参数的数量和维度“各自为营”,比如“凉感系数”,有的直接写数字0.33,有的写“A+”,有的则强调“超标准170%”。

好在,行业已经逐渐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2023年,天猫运动户外联合ISPO(全球多品类运动用品平台),推出了“防晒衣标准六边形”,为消费者建立起一套科学、标准的决策依据;今年4月,蕉下携手艾瑞咨询发布《中国防晒衣行业标准白皮书》,给同行提供了一份可共享的标准参数。

不破不立,要让野蛮生长的防晒衣市场过渡到平稳成熟,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这或许不是快速获利的捷径,却是做大做强的正确之路。

只有“货真价实”的防晒衣,才能有更好的前景。

参考资料:

1.金错刀《赚走中国女人600亿!被官媒揭穿的“防晒衣”,套路太深了》

2.嗨牛财经《浮夸、虚标、假冒乱象频发,买一件好的防晒衣这么难?》

3.牛刀财经《防晒衣市场,小心白牌“李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寨、暴利、虚标乱象频发:花活越整越多的防晒衣市场,背后套路有多深?

小小防晒衣,“卷”出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文|快刀财经 朱末

盛夏将至,“养儿不防老,防晒才防老”的防晒工作又提上了日程。

“防晒”这词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架不住现在人们越来越把它当回事儿。一开始,硬核防晒还只是女明星的专属秘籍,但没过多久,防晒衣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覆盖神州大地,从前的“丑衣服”摇身一变为畅销单品。

放眼全国各地,不约而同玩上了一种大型真人版连连看游戏:在街上丢出一件防晒衣,砸中十个路人,其中就有八个穿着一样的防晒衣。尽管不少人自嘲穿起来像“蒙面悍匪”,还是逃不过“真香定律”纷纷种草。

据《中国防晒衣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从2021年至2026年,防晒服饰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以9.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我国防晒衣市场规模可达958亿元。

防晒衣市场的无限前景,吸引了众多品牌入局。既有运动品牌如安踏,又有休闲服饰如优衣库,还有主攻防晒领域的蕉下、OhSunny,以及户外品牌骆驼、凯乐石,更有专注羽绒服的波司登、鸭鸭,从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到各种网红品牌和白牌产品,玩家层出不穷。

然而,随着防晒衣成为刚需后,各种乱象也随之横生。不久前,#00后大学生买到劣质防晒服#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有大学生穿上新买的防晒衣后胳膊长满红疹,成了哑巴吃黄连的“大冤种”,相关话题下,网友们纷纷大倒苦水,堪比“当代祥林嫂”吐槽现场。

无独有偶,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也于近期发布了功能性服装质量监督抽查通告,共计检出4批防晒衣不合格,还都是核心功能“防晒”不过关,让人直呼“伤不起”。

明明市面上防晒衣的款式种类越来越多,但消费者却陷入了无从选择的怪圈——面对眼花缭乱的“黑科技”、从低到高差100倍的价格,好坏两极分化的买家秀,消费者们只能一次次试错。

这到底是行业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01 抓住“光老化”焦虑,防晒衣受全民追捧

经济学中有个术语,叫做“一度效应”,即气温发生1℃的改变,商品的销量就会因此发生巨变。

爱喝啤酒的德国,当气温来到22℃时,啤酒就会变得畅销,之后气温每升高1℃,市场上就可以多卖出200多万瓶啤酒;在日本,气温达到30℃之后每上涨1℃,就可以多卖30多万台空调。

而在中国,“一度效应”则直观体现在了“防晒衣”上。中国人从骨子里就受不了烈日当头,从国际计量标准紫外线指数上来说,中国高达11+峰值,而欧美大多数国家都比我们低,大概只有5~10。

之所以前些年的防晒仅停留于撑伞,主要是因为那时的时尚潮流提倡“露肤度”,短裤小背心才够吸睛,但没料到现在一年比一年热,高温天气屡创新高。防晒这种事,都以肉身为代价,痛过才知难受——先晒红再晒伤,严重的当晚就皮开肉绽,洗澡疼得龇牙咧嘴,结痂时糟了老罪。

经历现实的“拷打”后,国人的防晒意识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很多人惊觉,原来紫外线的杀伤力,比想象中还厉害。皮肤被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后,晒黑热痛已经是相对轻的结果,紫外线还会损伤眼睛,导致角膜炎症、白内障、翼状胬肉等问题。

不但如此,紫外线还是造成“光老化”的罪魁祸首。网上流传着一张经典的老人半脸对比照,一边脸是自然老化,一边脸是光化变老,说有20年的落差也不为过,任谁看了都会生出要认真防晒的念头。

照片的真实性无从核查,但医学研究却给出了肯定答案,紫外线照射皮肤时,会引起局部失水,出现类似慢性烫伤的反应,还会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这是爱美的中国女性所不能接受的。

最重要的是,防晒的手段有很多,但防晒衣更方便适用。国际通用的防晒ABC法则分为躲避avoid、遮挡 block,防晒霜 cream,最靠谱的防晒是遮挡型的“硬防晒”,风很大的防晒霜只能排在最后,作为配合或没用硬防晒时的替代,而且防晒肤感黏腻易闷痘,还必须抹开抹匀、随时补涂,远不如防晒衣省心。

再加上疫情后“户外轻量化运动”的盛行,更是给防晒衣的风靡添了把火。在小红书上,防晒服饰相关笔记已有百万篇,从防晒服推荐,到防晒衣测评、穿搭,年轻人对防晒的要求已经武装到头发丝和脚指甲,拉链一拉谁也不爱。

需求催生市场,为了吃下这块“大蛋糕”,各路人马蜂拥而至。户外运动品牌、快时尚品牌、传统服装品牌,乃至更多数不清的白牌商家、工厂都在做防晒衣,红海很快变蓝海。

一件小小防晒衣,也“卷”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02 “黑科技”大乱斗,乱象丛生防不胜防

最开始的比拼,还只是在款式上小打小闹。

为了提升防晒衣的“颜值”,品牌们把时装元素尽数搬了进来。如今市面上的防晒服,除了常规的户外运动款,还有斗篷披肩、长衫风衣、沙滩防晒衫、针织防晒衫等多种款式,应有尽有,主打一个多而全。

渐渐地,品牌们的野心越来越大,毕竟只会防晒的防晒衣,哪有提价的底气,想要名正言顺地卖出高价,还得用上“黑科技”。

于是,为了制造更多的噱头,冰丝、云感、原纱、凉皮、蝉翼等新面料、新概念层出不穷,原本只需要做好防晒的防晒衣,变成了无所不能的“多面手”。

有的强调自家防晒衣是由木糖醇的冰氧气制成,可以“一秒散热,上身立减5℃”;有的则打出“驱蚊”功效,宣称旗下防晒衣的面料能有效趋避20多种蚊虫,同时还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

有的防晒衣则将卖点定位于“护肤”,某品牌推出的“面膜防晒衣”系列,就号称在面料内注入了“762MG/kg玻尿酸”,当皮肤与之接触,玻尿酸就会被释放出来,“相当于敷了一层面膜,穿上后肌肤含水量比不穿高出36%。”

造概念的同时,各大品牌还不忘疯狂堆料,原本UPF50+的防晒衣,硬生生被提高到了“UPF2000+”。但仔细一看,这根本不是国标说的那个UPF,而是UPFAV,即防紫外线平均值,文字游戏可谓玩得溜起。

几番操作下来,防晒衣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终于突破了千元大关。FILA的防晒外套,在线上卖出1059元;HOII推出的一款连帽防晒衣,价格飙升到了1948元;波司登的防晒服售价1499元,被网友调侃“比羽绒服还贵”。

但这场泡沫狂欢,根本经不起太多推敲。有服装从业人士表示,防晒衣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科技与狠活”,本质都是通过在锦纶、氨纶这类面料上附着一些涂层或制剂,通过折射阳光达到防晒效果,用户花上千元买来的防晒衣,成本其实只有几十元。

至于那些名目繁多的概念,其实是不同面料配比所产生的穿着效果而已,与其说各家品牌在卷“黑科技”,不如说是比谁会造词。

最扎心的是,消费者们掏瘪了钱包,花大价钱买来的防晒衣,连最基本的合格都做不到。2020年6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8款宣称有“防紫外线”、“防晒”功能的防晒衣,测试结果是,有超30%的服饰紫外线性能未达标准要求,效果甚至不如一件普通T恤。

2022年,北京消费者协会测试了一批防晒衣,UPF最低的竟然只有3,连“擦边球”都算不上;今年4月,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共计检出4批防晒衣不合格,赤裸裸地欺骗消费者。

但这只是乱象的冰山一角,防晒衣背后的坑,还远不止这些。

03 劣质白牌混迹其中,监管标准尚待完善

行业越来越“卷”,并不意味着行业越来越好。

仔细盘点下便能发现,近年入局硬防晒的新品牌大多采用的是代工模式,很少有资本和创业者在生产端发力,侧重点更多放在营销宣传上。

这样做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是价格竞争和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则是品牌之间需要不断加码营销力度来抢夺市场份额。

以蕉下为例,其招股书显示,仅2021年,蕉下就与近600名KOL合作;2022年上半年,蕉下与KOL合作数量更是上升到1577位,直接翻倍,这些KOL当中就包括了李佳琦等头部主播,最频繁的时候,蕉下曾在一个月内三次和李佳琦合作。

OhSunny同样在营销上下足功夫,据不完全统计,OhSunny先后与宋轶、伍嘉成、周扬青等明星网红合作,通过明星同款策略切入市场,还不断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种草帖。

羊毛出在羊身上,大手笔的营销投入,背后默默买单的还是消费者。与高溢价相对的,是企业在防晒科技研发商的低投入,在天眼查以“防晒衣”为关键词进行专利搜索,其中“外观设计”类的占比就占据了半壁江山,真正的创新屈指可数。

就在消费者为钱包感到“肉疼”之际,大量山寨厂家又借机趁虚而入,打着“平替”的幌子割起了“韭菜”。不良白牌会在详情页描述自己是“某品牌同厂同源”,价格低至29.9元一件,以所谓的“极致性价比”吸引消费者。

而在1688批发平台上,还有大量的“品牌谐音梗高仿”,比如“蕉吓”“焦内”“博司登”等等,有商家表示,可以提供印标、换包装、换吊牌在内的一条龙服务,买家想要什么logo,就可以印什么logo。

这些假冒产品,看似省钱,实则吃亏,从防晒能力到面料本身大多不过关。在投诉平台上,有消费着抱怨自己买了平替产品后,穿上不但没防晒,还浑身起红疹进了医院;还有消费者买到的是连普通单衣都不如的“有害单衣”,回家脱了黑色防晒衣后发现,里面穿的白色衣服全都染黑了。

图/小红书

树欲静而风不止,消费者们怎么也没料到,想要挑一件“称心”的防晒衣,竟然如此困难。究其根本在于,作为新兴品类,防晒衣并没有相应的国标作为品类规范,缺乏统一规范和底线设定,导致品牌公开参数的数量和维度“各自为营”,比如“凉感系数”,有的直接写数字0.33,有的写“A+”,有的则强调“超标准170%”。

好在,行业已经逐渐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2023年,天猫运动户外联合ISPO(全球多品类运动用品平台),推出了“防晒衣标准六边形”,为消费者建立起一套科学、标准的决策依据;今年4月,蕉下携手艾瑞咨询发布《中国防晒衣行业标准白皮书》,给同行提供了一份可共享的标准参数。

不破不立,要让野蛮生长的防晒衣市场过渡到平稳成熟,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这或许不是快速获利的捷径,却是做大做强的正确之路。

只有“货真价实”的防晒衣,才能有更好的前景。

参考资料:

1.金错刀《赚走中国女人600亿!被官媒揭穿的“防晒衣”,套路太深了》

2.嗨牛财经《浮夸、虚标、假冒乱象频发,买一件好的防晒衣这么难?》

3.牛刀财经《防晒衣市场,小心白牌“李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