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珍
4月金融数据出现异常变化,社会融资、狭义货币(M1)出现罕见负增长,引发市场关注。对此,界面新闻特邀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进行解读。
连平表示,4月份社融规模减少近2000亿元,同比少增约1.42万亿元,主要受房地产融资增速下滑、政府发债步伐放缓、企业融资状况不佳等因素影响。
“短期内房地产融资难以迅速好转,但政府发债可能在5月份提速,企业融资需求将逐步改善,预计5月份社融和信贷需求将会提升。”他说。
央行日前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出,“注重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均衡投放,为经济提供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支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三项政策诉求。
有分析师认为,这三项目标是“不可能三角”。理由是,在内需偏弱的环境下,社融、广义货币(M2)增速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意味着两者增速需显著高于8%(5%+3%),以助力基本面目标的实现,但过度追求金融数据规模可能造成信贷个别时点冲量、资金淤积空转低效利用等问题。
对此说法,连平并不认同,他表示,上述三个方面并不矛盾,而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加以协调的。
他指出,目前7%-9%的社融和M2增速符合中国经济运行需求,要做好的是进行均衡投放,确保信贷资源在全年内均衡分配,避免在某些时段过度集中或短缺;要优化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避免资金空转和低效使用;保持广义货币(M2)合理增长,确保与名义GDP增速保相匹配,以支持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
近期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下行引起央行关注,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新闻稿中提到“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
连平认为,长期国债收益率应当成为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未来央行可能会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交易,并将长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他指出,央行进行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包括外汇占款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而对政府债权即持有国债的比例很小,这意味着该项工具未能充分利用。
连平表示,通过二级市场国债交易,央行不仅可以调节市场流动性,还可以影响长期国债收益率,进而更有效地支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强化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效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