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债市观察 李非林
在猪周期下行的寒冬里,努力瘦身增肌的“饲料一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000876.SZ下称“新希望”)近三年的日子过的不大如意。
4月30日,新希望公布了2023年度和2024年一季度经营答卷,数据表现依然不甚理想。
2023年营业收入141.7亿元,归母净利润2.49亿元。扣除2023年引入的战投收益及其他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仅为-46.08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416.05%。
业绩低迷延续到2024年,新希望一季度依旧亏损,归母净利润为-19.34亿元,同比下降14.75%。
此外,新希望的负债也在连年攀升,截至今年一季度总资产1267.87亿元,总负债938.56亿元,资产负债率已达74.02%,创上市以来新高。更棘手的是,其货币资金已无法覆盖短期借款。
其实,整个养猪行业自从陷入亏损漩涡以来,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类似的财务压力。号称“养猪一哥”的牧原股份(002714.SZ),2023年亏损达40.26亿元,一季度亏损23.86亿元,亏损同比增加98.56%,傲农生物(603363.SH)和天邦食品(002124.SZ)甚至已经步入了预重整阶段。
为解答投资者疑问,新希望在5月6日召开了机构及分析师电话会议。在会上,新希望详细回应了投资者疑问,并表示,未来将聚焦于饲料与生猪两大主业。5月7日,股价连续下跌2天后,开始回温。截至5月15日收盘,股价9.5元/股,总市值432亿元。
然而,猪周期下行的拐点还未到,新希望继续“豪赌”猪和饲料业能苦尽甘来吗?
01、生猪业务一年亏了53亿,4月实现单月盈利
官网显示,新希望是新希望集团旗下专注于食品和现代农业领域发展的成员企业,是首批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之一,由新希望集团实控人刘永好创立于1998年,并于1998年3月11日在深交所上市。2013年,刘永好辞任新希望董事长,年仅23岁的女儿刘畅接班。
说起新希望,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多是“饲料一哥”。但其实际业务已涵盖养殖、肉制品及金融投资等全产业链。
2013年,在新希望新掌门人刘畅的带领下,新希望走向了养殖大户、食品巨企的转型之路。2016年,新希望从饲料行业正式踏足生猪养殖,到2021年底6年里出栏生猪近1000万头。
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国内猪价暴涨,新希望当年度净利润突破50亿,创下了转型以来最高盈利。但到了2021年,受猪周期下行影响,在饲料业务盈利的前提下,新希望归母净利润亏损达95.91亿,同比减少293.98%,这也是其上市以来首亏。
2022年底,已连续亏损两年的新希望,开始着力“瘦身增肌”,先是向参股公司兴新农牧转让18个猪场项目,又于2023年底对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板块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转让控股权。
但2023年年报出炉,新希望成绩单依然不那么漂亮。除饲料业务盈利14.6亿,食品业务盈利2亿,禽业务盈亏平衡外,生猪业务这一块,亏损额高达53亿。
谈及亏损原因,新希望称,猪价的下跌成为影响公司净利润下滑的最重要因素。尽管养猪成本相比2022年已下降了近1元/kg,但2023年全年平均猪价较低,尤其是下半年猪价比2022年下跌超30%。
实际上,新希望2023年全年生猪出栏数达到1768万,相比2022年的 1462 万头,增长了20.93%,但因猪价较低,营收却下滑了4.89%。
到了2024年一季度,生猪业务亏损额为17.9亿,亏损趋势并无改善。新希望解释称,一季度对成本较高的场线做了调整和优化,也对一些场线圈舍进行了改造,一次性投入和损失有近4亿元。不过因是短期投入,5月份及之后就不再受影响。
相对乐观的是,4月份,市场猪价格回暖到去年10月份之前的水平,新希望商品猪销售均价15.13元/公斤,部分上市猪企销售均价和销售收入实现环比增长,新希望也实现了整体单月的盈利。
02、3年“砸”下700亿扩张
造成新希望持续巨亏的局面,除了受猪周期影响外,也与公司前几年的转型扩张有关。
2019年猪价维持高位,各大猪企盈利暴增,其中牧原股份净利暴增1075.37%、正邦同比增长777.53%,温氏股份创上市以来最好业绩,净利突破139亿元。新希望当年度盈利也突破50亿,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新希望在养猪方面大举扩张,通过收购加自建扩充厂房。仅2020年上半年,新希望就投资建设了29个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达147.5亿元。
数据显示,2019年新希望的资本开支达到了90多亿,2020和2021年更是都超过了300亿,短短3年时间,新希望便“砸”下了超过700亿来进行扩张。
然而高速的扩张,也给新希望带来了巨额的负债。
自2016年以来,新希望的总负债便逐年上升,资产负债率更是从31.65%增长至今年第一季度的74.02%。
2020年-2023年,新希望的总负债分别为580.73亿元、862.55亿元、929.64亿元和936.8亿元,节节攀升。截至2024年一季度,新希望总负债已达938.56亿元。
据新希望2024年一季度财报,其货币资金已经无法覆盖公司的短期借款。2024年3月末,新希望货币资金为109.37亿元,短期借款为188.6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86.47亿元,长期借款甚至高达264.65亿元,偿债压力较大。
另外,流动资产为284.66亿元,流动负债却高达537.08亿元,流动性承压。
对此,新希望表示,近期负债率偏高,但只是一个阶段性的高点,后面从多方面因素看,负债率都会逐步走低。另外银行端的负债结构稳健,从去年到今年,所有的银行都对新希望做了授信的再次评估,主要的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保持了稳定,一些区域性的银行和股份制的银行的授信额度还有增长。
据服务买方投资者的第三方评级机构邦得数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Bond 邦得”)分析师分析,新希望目前负债率较高,居行业尾部,期限结构尚可,但整体债务保障偏弱,信用风险一般。不过该公司受限资产占比较低,新希望集团内其他上市企业亦无股权质押,有再融资空间。
03、出售资产,引入战投
实际上,为了化解债务压力,新希望从2022年就开始通过出售资产、引入战投以及定增等方式回血。
2022年,新希望将川渝地区18个猪场项目转让给了当地国资,回笼22.43亿元的资金。
到了2023年筹措资金的动作则更加密集,2023年4月20日,新希望公告,为了帮助公司将闲置资产进行消化,降低公司负债率,将7个猪场作价13.17亿元出售。
只不过,随着养猪业务亏损不断扩大,对于新希望来说,以上回血也是杯水车薪。
2023年12月1日,新希望又发布定增公告,拟募集资金73.5亿元,用于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及数智化升级项目、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项目以及偿还银行债务。
再到2023年12月15日,新希望公告称,拟将所持子公司中新食品51%的股权转让给中牧集团。中牧集团将以现金方式取得新希望旗下禽产业链的运营主体,交易作价约27亿元。交易完成后,中牧集团将成为中新食品的控股股东。
除了转让禽产业外,新希望还将食品深加工进行了转让。同一日,新希望另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新希望与海南晟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拟转让公司旗下食品深加工业务的运营主体德阳新希望67%的股权,作价15亿元。
新希望这一引入战投动作也确实为其回流了巨额资金。据其5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该两笔交易的收益有52亿,这直接导致新希望2023年归母净利润转正。
到了今年3月,新希望再次披露,公司将发行不超过10亿元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债券的资金用途拟用于置换到期债务融资工具及其他有息债务、补充流动性资金。
除了回流资金降低负债外,在经营层面,新希望也在着力改善养猪成本。
据新希望披露的数据,出栏的肥猪成本从去年一季度17.4元/公斤下降到今年4月的14.7元/公斤,下降了2.7元/公斤,预计12月份可降至14.2-14.3元/公斤左右。
新希望指出,2024年一季度在猪产业方面,已经调减一些高成本区域或者条件较差区域公司部分产能。目前,4月份整体已经转为盈亏平衡,对于后备母猪转固成本,未来还有一个快速的下降空间。
谈及未来规划,新希望称今后将聚焦饲料与生猪两大核心产业。
然而近年生猪产能过剩、猪价持续走低,猪价也进入了漫长的下行周期,即使猪企再努力,养殖成本降幅仍远不及猪价降幅。根据农业农村部披露的数据,从养殖收益看,2023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首个算总账全年亏损的年份。
据“证券时报网”报道,近日A股生猪养殖企业披露的4月生猪销售简报显示,在11家猪企中,10家猪价实现环比上涨。其中,ST天邦环比涨幅最高,4月份销售商品猪45.52万头,销售收入6.56亿元,销售均价16.91元/公斤(商品肥猪均价为15.17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1.28%、8.48%、11.62%。
长江证券研报认为,本轮猪周期拐点正在酝酿中。对于未来生猪养殖利润方面,万联证券研报则认为,生猪产能延续去化态势,预计生猪供给收缩有望贯穿2024年整年。在当前时点,随着端午节等消费旺季的到来,生猪价格有望逐季上行,叠加生猪养殖成本的下降,生猪养殖利润有望逐季提升。
新希望在“猪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下,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但其宁愿砍掉白羽肉禽和食品加工产业,也要继续和养猪死磕,你看好新希望在猪产业方面的发展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