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年轻人结婚的钻,戒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年轻人结婚的钻,戒了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包括钻石。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范剑磊

文|每日人物社 徐晴

编辑|Yang

运营|虎鲸

最近两年,关于钻石的神话正在破灭。结婚时,花十几万买钻戒的人,只剩后悔。而新一代的年轻人,早就盯上了更有性价比的二手钻戒和人工钻石。

曾经,钻石是登上爱情的高楼后,摘下的最亮的一颗星。但如今,爱情的楼前,门可罗雀,更没人想去看星星。从人为营造的“钻石梦”中醒来,所有人幡然醒悟——钻石,“只不过是块碳罢了”。

10分钟,从10万贬值到1万

有人说,结婚戴钻石,就是“把地球的历史戴在无名指上”。它古老——目前人类开掘的钻石,大多形成于十几亿年之前;它坚固——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坚硬的事物,只能用钻石本身才能切开。

坚硬、闪耀、永恒,这些与爱情相似的特质,曾经让钻石在很长的时间里被认为是奢侈品,1克拉钻石只有0.2g,小小的一颗,价格可以达到10万以上。

但在最近两年,关于钻石的神话正在破灭。

“这么说吧,你现在去柜台买一颗10万块的钻戒,10分钟之后,就只值一万多块钱了。”

做了两年珠宝、奢侈品回收生意的华仔,前些天从客户那回收了一颗1克拉、D色的钻石——那是钻石最好的成色。3年前,这颗钻石的价值是11万元,而如今,它的回收价是1.8万元,又被另一个买家用1.9万的价格买走。客户跟他都感到心痛,客户心痛财富贬值,华仔苦恼没有油水,“就赚了1000块钱而已”。

提起钻石,华仔长叹一声,两年前,一颗品质不错的1克拉钻石,原价10万,能用两万多、三万多的价格收回来,到了现在,只值一万多;原价三四万的50分的钻石,两年前也值个5000块,现在基本上只能给出2000的回收价。

如今,回收钻石已经是一门风险大过炒股的生意。年初,华仔6000元收购了一颗有些偏黄的1克拉钻戒,在他的店里放了快三个月,一毛钱不赚都卖不掉。他的一个朋友,去年收了上百颗钻石回来,结果价格跌得太快,2000元收的,1500元都卖不出去,最终赔了十几万。

市场的变化下,那些曾经花费重金买钻石的人,开始后悔。

90后的张佳佳,3年前结婚时,她跟丈夫花了17万,买下一颗1克拉的卡地亚钻戒,和一对对戒。当时柜员说,“钻石再贬值,也轮不到卡地亚”。但如今,这颗戒指的回收价只有不到4万块钱。张佳佳经常想,这17万放到现在可以做什么——一款不错的新能源车或者北京五环外的一个小卫生间,“都比钻戒强”。

买钻石的时候再精打细算,也抵不过贬值的洪流。前年,95后女孩林寒特意找了在南非工作的亲戚,花了大约7万块钱,从原产地代购回一颗1克拉的钻石。这一颗纯净度高,颜色更亮更白,要是在国内买,得花10万以上,她跟老公一直感慨,“买得真值”。但在上个月,偶然路过回收钻石的门店,她得知,这颗钻石只值两万多块钱,“连原价的一半都卖不到”。

和奢侈品一样,昂贵的钻石,最大的特点是不实用。林寒的这颗钻戒体积太大,梳头刮头发,穿衣钩衣服,还容易划伤皮肤。唯一能戴出去的情景,除了结婚,就是开年会。但在“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年会也快消失了。这样算下来,一辈子戴一次,一次7万块钱,相当于她半年的工资。她忍不住想,要是当初买了黄金会怎么样?“怎么也得涨了5000块,至少,不会贬值。”

去年6月失业之后,罗晓对自己买钻石的后悔达到了顶峰。就在失业前,她把自己30分的结婚钻戒卖掉,又添了2万4,换成一颗72分的。大钻戒还没戴多久,医药代表的工作丢了,存款花完了,一个月1600元的车贷得还着,上小学的孩子辅导班、兴趣班的费用得交着,丈夫每个月给的1000块生活费完全不够用,孩子生一次病就没了500块,把钻戒换成现金的想法时不时冒出来。

真走到典当行,对方说,只能几千块收,连1万都卖不上。罗晓震惊极了,那2万4是自己小半年的存款,一年过去,钱就像是蒸发了。她咬着牙走了出去,心想,不卖了,以后留给儿媳妇。

钻石的“造梦行动”

在钻戒上花掉的13万,是张佳佳人生中最冲动的一次消费。在门店里,店员拿着放大镜给她看钻石的光泽,反复拿出来给她试戴,店员问她,除去房子、车子,人这一辈子还有什么大花销?

钻石就这样,被提升到跟房、车一样的地位,不知不觉中成了婚姻里的某种“刚需”。

“每个女人,都有一个钻石梦”,罗晓说,对于钻石,她的态度是“没有不行”,刷社交媒体,看到有人秀钻戒,“想得不行”;出门吃饭,看到隔壁桌漂亮的女孩伸出来的手上戴着一颗大钻戒,“爱得不行”。到她自己结婚的时候,“啥都不想要了,就想要钻戒”。

但关于钻石的这场梦,从一开始,就是商人们设下的“甜蜜陷阱”。

在18世纪之前,钻石还只是一种普通珠宝。直到19世纪后期,英国商人罗兹垄断了南非产量几千万克拉的钻石矿,创建戴比尔斯公司。他开始控制每年钻石的出产量,建立配售的单一渠道,将笔生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之后,最关键的一步是就是给钻石镀上爱情的滤镜。在广告行业里,钻石一度被称为“史上最成功营销案例”。

1938年以后,戴比尔斯背后的掌舵者奥本海默家族,在打广告上花了不少钱。在当时风靡的电影《Sweet Home Alabama》中,男主角用钻石求婚,台词显示:钻石要买最大最闪的。

二战后,西方经济、文化、娱乐全面复苏,戴比尔斯请了几十位好莱坞明星代言,让钻石登上了125份报纸的版面。那句最著名广告语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就在此时诞生。它既提醒着人们钻石像爱情一样唯一、珍贵,也避免了钻石大量流通到二手市场上贬值。

国内的各种文艺作品,也在不经意间为这场“造梦行动”推波助澜。

亦舒的小说中,喜宝拿到情人勖存姿给的支票后,悠闲地走进珠宝店,问“有没有10卡(克拉)的全美方钻?”李安导演的《色戒》里,就是一颗鸽子蛋大小,足足有6克拉的超大粉钻打动了王佳芝,让她对易先生动了些真心。前段时间热播的《繁花》中,复古、时髦、耀眼的老板娘李李,出场时戴了一条璀璨的钻石项链。有时尚博主考古,项链来自Harry Winston的Sunflower系列,保守估计,价值200万。

▲ 电影《色戒》中易先生送王佳芝的戒指。图 / 截图

就像比特币一样,钻石的价值取决于人的信仰。当一个共同的梦被制造出来,钻石就不仅仅是一种用来佩戴的首饰,而是有了经济的属性,成了代表财富的硬通货。很多钻石品牌像戴比尔斯一样,靠把钻石跟爱情绑定去赚钱。

比如,恒信玺利旗下的钻石品牌“I DO”,直接把钻石跟求婚、结婚绑定起来;知名品牌DR则是打出“男士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的概念,吸引了一大批相信爱情唯一的年轻人。

朋友曾经跟林寒说,“你以后找男朋友就买DR,能验印证他是不是已经给别的女生买过了”。于是,买完那颗南非钻戒,林寒继续跟丈夫去了DR,准备再买一对对戒,用来平时戴。

走进门店,她才知道,在DR买戒指,和奢侈品一样,需要“配货”——在买对戒之前,必须先买钻戒。于是两个人又买了一颗小钻戒,相当于结一次婚,买了4枚戒指。

林寒愿意多花这份钱,是因为门店里的氛围感。买完钻戒,店员为他们举办了一个小仪式,两个人签下一份承诺书,承诺一生只买一次,要对彼此虔诚、不能说谎。签署完毕,互相交换,周围的人都为他们鼓掌欢呼,“仪式感几乎是拉满了”。

在社交媒体兴盛的时代里,钻石这门生意更好做了。当年,张雨绮的一句“碎钻不值钱”,让1克拉以上的钻石备受追捧。林寒就是看到这句话,才决定买1克拉钻石。后来,I Do邀请张雨绮做代言人。带着10克拉的钻石,张雨绮走进了李佳琦的直播间,尽管单价千万,但刚上架就显示售罄。钻石珠宝品牌们乘着爱情的幻梦,迎来了实打实的业绩、股价的巅峰。

十年里,罗晓买过三颗钻石。第一颗是刚工作时买给自己的,只要1000块,精致的戒指圈上嵌着小小的一颗;8年前结婚时,丈夫出了钱,花1.5万元买了一颗30分的钻戒;最后就是去年加价置换的那一颗。

那阵子,她每天都要精心打扮一番,一个人去珠宝首饰柜台转来转去,转了三个月,最终咬咬牙,付了钱。相比丈夫买的那颗小钻石,她更喜欢这颗大的。它象征着给自己花的一笔钱,“有一种我配得上它的感觉”。

梦醒时分

当一个人的经济出现问题,变卖财产的顺序会是什么?

华仔给出了答案:先是卖非必需的奢侈品、首饰,然后是车,最后是房子。而在各类珠宝首饰包包当中,钻戒因为代表着一份爱情、一段婚姻,假如夫妻关系没有破裂,会被放在最后卖掉,并且往往是由夫妇两个人一同来卖。

华仔记得,有一对夫妻,做母婴店生意,这几年客人变少,门店的位置又在商场里,租金贵,人流不均匀,生意逐渐冷清起来。支撑了一年之后,门店的房租、家里的房贷持续地榨干了这一家的现金流。那段时间,两个人相继找他处理掉黄金、首饰,最后,把结婚的钻戒也交了出来。卖钻戒离开的那次,妻子回了很多次头。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卖掉钻石,除了现金流断裂这样极端的情况,更多时候,是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钻石所代表的无价爱情,在人们生活里的价值排序开始变得靠后——它比不上一顿好吃的饭、一个价值6800元的足球课外班和一份善待自己的底气。

罗晓的父母是双职工,她又是独生女,年轻的时候她从没亏待过自己,工资收到就是月光。婚后,孩子的各方面花销,她都是跟丈夫AA。自从失业,她的消费降级了,兰蔻菁纯的化妆品换成克丽缇娜,上千的衣服换成几百块的,大餐吃不起了,偶尔吃是丈夫请客,总去的实体店也不再光顾,全部换成直播间。

工作不好找,最近这个月,她面试了四家企业的岗位,几乎每个岗位都有7、8个候选人,还有好多是00后。

失业让她没了钱,也失去了一份优待自己的底气。有一次给儿子报足球班,6800块,钱全都是丈夫出的,“因为我实在拿不出来”。孩子也知道是爸爸给的钱,说了几次“谢谢爸爸”。那之后,她才想卖掉钻石,换成现金。

挣钱越来越难的年代,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成为一个家庭消费的重中之重。钻石,作为象征意义更大的消费品,可能连“刀把”都算不上。

前段时间,张佳佳跟丈夫吵了一架。两个人正在讨论要不要趁房价下跌时买房,但丈夫近期想要读一个在职MBA硕士,对自己的工作、晋升都可能有好处,学费要大约10万元。张佳佳不同意,“我的意思是我们得先买房”。短短三年,她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花销要能看到回报,要有优先级。她最后说,“要钱没有,你把钻戒拿走,看看能换多少钱。”

在南通,林寒跟丈夫的家里都有工厂,林寒的是父母跟她合股的织布厂,丈夫是做家纺的辅料。但在去年,因为没有订单,自己家的工厂倒在了11月的冬天里;丈夫那边,客户的需求量也肉眼可见地降低。林寒开始出去给别人打工上班,有了一个月几千块的工资做对比,当年的7万块钱显得格外值钱,后悔买钻石的情绪也达到了顶峰。

和钻石梦一起被打破的,还有人们对爱情的幻想。

罗晓家里的墙角,一直放着一束巨大的红玫瑰。那是丈夫还是男朋友的时候送给她的。如今,已经成了干花,她却一直没舍得扔“没想到留了9年了”。

结婚之后,孩子出生,罗晓的生活向中年过渡,激情,青春,因为靠近对方而雀跃的心,消失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全家人精力和钱,都在围着孩子转。丈夫比她更精打细算,“我还舍得给他买,我要是挣点钱,还花3000多买块手表送他,他就是超过2000的东西就不会给我买。”

每一年的情人节、520、七夕,不再有花送给她。只有一次母亲节,丈夫送了她和妈妈一人一束康乃馨。她意识到,自己从妻子、女人变成了纯粹的母亲。

钻石的贬值,既映照着爱情的消亡,也见证了爱情这门生意的没落。

2021年,汪小菲在结婚十周年的那天,发了一条微博,合影中的大S,手上戴着一枚10克拉的钻戒。事后才知道,钻戒来自I DO的赞助,这份爱情里,早就掺杂进了生意。

不久后,两人婚变,一个火速闪婚,一个多次在网络上掀起骂战,家事闹到全网皆知,两人的婚姻没留下一丝体面,只有卖酸辣粉的张兰赚到了源源不断的流量和钱。

而当年赞助他们秀恩爱的I Do,背后是恒信玺利实业,先在2022年因业绩下滑,股价跳水,门店减少205家,裁员80%以上。后来更面临了停牌、破产重整,创始人李厚霖被限制消费,一度成了“老赖”。跟恒信玺利命运相似,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曾三次冲击IPO都失败了。

从钻石到黄金

华仔觉得自己“算占到了时代红利”。2015年左右,他在上海卖房子,“一个月几万块是稳的”。到2020年,房子不好卖了,他回到长沙开了一家房产中介,把过去几年赚的钱都亏没了。2022年,他才转型做奢侈品、黄金回收,正好赶上了二手交易更频繁的时期。

虽然钻石生意不行了,但另一边,黄金回收却格外的火热。走进商场的一层,珠宝柜台都变成了黄金柜台。今年年初,黄金的回收价格是440元,到现在已经涨到了500元以上。每个月,他把散户的黄金交给一级回收商,经过层层倒手,最后抵达深圳,做成全新的首饰,再卖给消费者。

同样是带有经济价值的装饰物,为什么黄金比钻石更保值?

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造钻石的发展。在过去的10年,中国人造钻石的技术和产业都在迅速往前跑。现在,培育出一颗宝石级的钻石,只要短短数周,纯度、净度、光泽都毫不逊色天然钻石。

有专家这样形容过人造和天然钻石的区别:“就好比河流里的冰,跟冰箱里的冰的区别。”

因为成本降低了,人造钻石比天然钻石低了一半以上的价格。全世界90%的人造钻石都产自中国,中国大部分人造钻石又来源于河南,有自媒体评价:“河南老铁,把钻石的价格打下来了。”

受到“河南制造”的威胁,戴比尔斯开始自救,把广告词改成了“Real is Rare,Real is Diamond”——真实是稀有的,真实是钻石,以此突出人造钻石唯一的弊端。还花了4000万美元,专门造了一台鉴定机器,用来区分天然钻石和人造钻石。

接着是降价。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在2024年,戴比尔斯把2克拉以上的原钻降价15%以上;0.75-2克拉的原钻平均降价10%-15%;0.75克拉以下降价5%-10%,是其近年来降价幅度较大的一次。

这份努力最终被证明是徒劳。放眼全球,结婚率都在降。以我国为例,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数为683.3万对,创下1986年以来数据记录的新低。年轻人不再相信爱情,不愿贸然走进婚姻。当下,影视剧最受欢迎的类型是“大女主”剧——女主角不谈恋爱,不碰男人,一心只搞事业。

在单身男女越来越多的年代,年轻人更在乎钻石实际的经济价值,而不是象征意义。当钻石贬值,买二手钻石、人工钻石、甚至不买钻石的年轻人多了起来。

95后的方妙妙在闲鱼上买过一颗知名品牌的二手钻戒。买之前,她做了功课——专门找个人卖家,并且离她所在的无锡50公里以内的。最后,她成功锁定了一颗60分的钻石。

卖家是一个男人,开价3万,被她砍到9000块钱。她猜测,对方是因为离婚才卖钻戒,因为两次线下见面都是一个人来,从没有提过他的妻子。后来一起去品牌专柜换戒托的时候,他忘记了会员账号,专柜的人说可以用注册人姓名查询,问了两次,他才说出妻子的名字。

方妙妙买钻戒,也是为了结婚。婆婆给了她5万块,让她买首饰。除了这个钻戒,她还买了一对4000多元、款式简单的对戒,准备跟爱人平时戴,剩下的钱,全部用来买黄金。

这段经历被她发到了小红书上,评论分出了两种声音,有人觉得,爱情跟钻石都应该是唯一的,买二手钻戒不好听;也有人夸她精打细算,买二手的才最划算。

方妙妙觉得,自己还不算最夸张的,她的妹妹结婚时只买了一对对戒,连钻戒都没有买,省下来的钱,跟丈夫一起买了台30万的车。小红书上,还有年轻的女孩,结婚全部的钱,都用来买金条。

至于买了钻戒又后悔的人们,除了多戴戴提高性价比,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从典当行回来之后,罗晓每天都要戴着戒指,洗澡戴,洗锅也戴,一开始还舍不得,现在就当它是个饰品,“毕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能证明你是个富婆,但能证明你是有钻戒的”——虽然“有钻戒”代表什么,她也说不上来。

当年还没回老家、在上海工作时,罗晓有一位同事嫁到了北京。婚礼那天,几十辆甲壳虫组成的车队迎接她,还有专门的录像团队全程跟拍,在精心布置的背景前,同事晒出手上戴的钻戒,比罗晓的那颗更大,更白,更闪耀。她还听说,同事跟丈夫准备去马尔代夫度蜜月。跟公司另一位同事闲聊时,对方安慰她:“你以后结婚去的地方比她更好。”

但实际上,回到老家结婚生子,“哪有去马尔代夫机会?”

如今的生活里全是困窘。缺钱的时候,什么都想卖,去年换的新车,最近也萌生了卖掉的想法。她唯一的寄托,还是找工作,她计划着,再赚几年,存20万,到45岁养老保险交够15年就退休。

每当她看到手上那颗钻石,还是能想起那个跟丈夫一起去买钻石的美好下午,那时他们有年轻的意气,有对未来的无限希望,有彼此在乎、相爱的感觉。尽管,这一切就像钻石的价值一样,已然逝去。

她知道,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包括钻石。而钻石本身的价值是人为雕琢的,它的化学成分跟石墨一样,只是结构不同。就像英国小说家威尔基·柯林斯在《月亮宝石》说的那样,钻石,“只不过是块碳罢了”。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 科普中国《在河南县城,“钻石卖得像白菜”》

[2] 经济观察网《天然钻石降价风波》

[3] 马丁·梅雷迪斯《钻石、黄金与战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年轻人结婚的钻,戒了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包括钻石。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范剑磊

文|每日人物社 徐晴

编辑|Yang

运营|虎鲸

最近两年,关于钻石的神话正在破灭。结婚时,花十几万买钻戒的人,只剩后悔。而新一代的年轻人,早就盯上了更有性价比的二手钻戒和人工钻石。

曾经,钻石是登上爱情的高楼后,摘下的最亮的一颗星。但如今,爱情的楼前,门可罗雀,更没人想去看星星。从人为营造的“钻石梦”中醒来,所有人幡然醒悟——钻石,“只不过是块碳罢了”。

10分钟,从10万贬值到1万

有人说,结婚戴钻石,就是“把地球的历史戴在无名指上”。它古老——目前人类开掘的钻石,大多形成于十几亿年之前;它坚固——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坚硬的事物,只能用钻石本身才能切开。

坚硬、闪耀、永恒,这些与爱情相似的特质,曾经让钻石在很长的时间里被认为是奢侈品,1克拉钻石只有0.2g,小小的一颗,价格可以达到10万以上。

但在最近两年,关于钻石的神话正在破灭。

“这么说吧,你现在去柜台买一颗10万块的钻戒,10分钟之后,就只值一万多块钱了。”

做了两年珠宝、奢侈品回收生意的华仔,前些天从客户那回收了一颗1克拉、D色的钻石——那是钻石最好的成色。3年前,这颗钻石的价值是11万元,而如今,它的回收价是1.8万元,又被另一个买家用1.9万的价格买走。客户跟他都感到心痛,客户心痛财富贬值,华仔苦恼没有油水,“就赚了1000块钱而已”。

提起钻石,华仔长叹一声,两年前,一颗品质不错的1克拉钻石,原价10万,能用两万多、三万多的价格收回来,到了现在,只值一万多;原价三四万的50分的钻石,两年前也值个5000块,现在基本上只能给出2000的回收价。

如今,回收钻石已经是一门风险大过炒股的生意。年初,华仔6000元收购了一颗有些偏黄的1克拉钻戒,在他的店里放了快三个月,一毛钱不赚都卖不掉。他的一个朋友,去年收了上百颗钻石回来,结果价格跌得太快,2000元收的,1500元都卖不出去,最终赔了十几万。

市场的变化下,那些曾经花费重金买钻石的人,开始后悔。

90后的张佳佳,3年前结婚时,她跟丈夫花了17万,买下一颗1克拉的卡地亚钻戒,和一对对戒。当时柜员说,“钻石再贬值,也轮不到卡地亚”。但如今,这颗戒指的回收价只有不到4万块钱。张佳佳经常想,这17万放到现在可以做什么——一款不错的新能源车或者北京五环外的一个小卫生间,“都比钻戒强”。

买钻石的时候再精打细算,也抵不过贬值的洪流。前年,95后女孩林寒特意找了在南非工作的亲戚,花了大约7万块钱,从原产地代购回一颗1克拉的钻石。这一颗纯净度高,颜色更亮更白,要是在国内买,得花10万以上,她跟老公一直感慨,“买得真值”。但在上个月,偶然路过回收钻石的门店,她得知,这颗钻石只值两万多块钱,“连原价的一半都卖不到”。

和奢侈品一样,昂贵的钻石,最大的特点是不实用。林寒的这颗钻戒体积太大,梳头刮头发,穿衣钩衣服,还容易划伤皮肤。唯一能戴出去的情景,除了结婚,就是开年会。但在“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年会也快消失了。这样算下来,一辈子戴一次,一次7万块钱,相当于她半年的工资。她忍不住想,要是当初买了黄金会怎么样?“怎么也得涨了5000块,至少,不会贬值。”

去年6月失业之后,罗晓对自己买钻石的后悔达到了顶峰。就在失业前,她把自己30分的结婚钻戒卖掉,又添了2万4,换成一颗72分的。大钻戒还没戴多久,医药代表的工作丢了,存款花完了,一个月1600元的车贷得还着,上小学的孩子辅导班、兴趣班的费用得交着,丈夫每个月给的1000块生活费完全不够用,孩子生一次病就没了500块,把钻戒换成现金的想法时不时冒出来。

真走到典当行,对方说,只能几千块收,连1万都卖不上。罗晓震惊极了,那2万4是自己小半年的存款,一年过去,钱就像是蒸发了。她咬着牙走了出去,心想,不卖了,以后留给儿媳妇。

钻石的“造梦行动”

在钻戒上花掉的13万,是张佳佳人生中最冲动的一次消费。在门店里,店员拿着放大镜给她看钻石的光泽,反复拿出来给她试戴,店员问她,除去房子、车子,人这一辈子还有什么大花销?

钻石就这样,被提升到跟房、车一样的地位,不知不觉中成了婚姻里的某种“刚需”。

“每个女人,都有一个钻石梦”,罗晓说,对于钻石,她的态度是“没有不行”,刷社交媒体,看到有人秀钻戒,“想得不行”;出门吃饭,看到隔壁桌漂亮的女孩伸出来的手上戴着一颗大钻戒,“爱得不行”。到她自己结婚的时候,“啥都不想要了,就想要钻戒”。

但关于钻石的这场梦,从一开始,就是商人们设下的“甜蜜陷阱”。

在18世纪之前,钻石还只是一种普通珠宝。直到19世纪后期,英国商人罗兹垄断了南非产量几千万克拉的钻石矿,创建戴比尔斯公司。他开始控制每年钻石的出产量,建立配售的单一渠道,将笔生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之后,最关键的一步是就是给钻石镀上爱情的滤镜。在广告行业里,钻石一度被称为“史上最成功营销案例”。

1938年以后,戴比尔斯背后的掌舵者奥本海默家族,在打广告上花了不少钱。在当时风靡的电影《Sweet Home Alabama》中,男主角用钻石求婚,台词显示:钻石要买最大最闪的。

二战后,西方经济、文化、娱乐全面复苏,戴比尔斯请了几十位好莱坞明星代言,让钻石登上了125份报纸的版面。那句最著名广告语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就在此时诞生。它既提醒着人们钻石像爱情一样唯一、珍贵,也避免了钻石大量流通到二手市场上贬值。

国内的各种文艺作品,也在不经意间为这场“造梦行动”推波助澜。

亦舒的小说中,喜宝拿到情人勖存姿给的支票后,悠闲地走进珠宝店,问“有没有10卡(克拉)的全美方钻?”李安导演的《色戒》里,就是一颗鸽子蛋大小,足足有6克拉的超大粉钻打动了王佳芝,让她对易先生动了些真心。前段时间热播的《繁花》中,复古、时髦、耀眼的老板娘李李,出场时戴了一条璀璨的钻石项链。有时尚博主考古,项链来自Harry Winston的Sunflower系列,保守估计,价值200万。

▲ 电影《色戒》中易先生送王佳芝的戒指。图 / 截图

就像比特币一样,钻石的价值取决于人的信仰。当一个共同的梦被制造出来,钻石就不仅仅是一种用来佩戴的首饰,而是有了经济的属性,成了代表财富的硬通货。很多钻石品牌像戴比尔斯一样,靠把钻石跟爱情绑定去赚钱。

比如,恒信玺利旗下的钻石品牌“I DO”,直接把钻石跟求婚、结婚绑定起来;知名品牌DR则是打出“男士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的概念,吸引了一大批相信爱情唯一的年轻人。

朋友曾经跟林寒说,“你以后找男朋友就买DR,能验印证他是不是已经给别的女生买过了”。于是,买完那颗南非钻戒,林寒继续跟丈夫去了DR,准备再买一对对戒,用来平时戴。

走进门店,她才知道,在DR买戒指,和奢侈品一样,需要“配货”——在买对戒之前,必须先买钻戒。于是两个人又买了一颗小钻戒,相当于结一次婚,买了4枚戒指。

林寒愿意多花这份钱,是因为门店里的氛围感。买完钻戒,店员为他们举办了一个小仪式,两个人签下一份承诺书,承诺一生只买一次,要对彼此虔诚、不能说谎。签署完毕,互相交换,周围的人都为他们鼓掌欢呼,“仪式感几乎是拉满了”。

在社交媒体兴盛的时代里,钻石这门生意更好做了。当年,张雨绮的一句“碎钻不值钱”,让1克拉以上的钻石备受追捧。林寒就是看到这句话,才决定买1克拉钻石。后来,I Do邀请张雨绮做代言人。带着10克拉的钻石,张雨绮走进了李佳琦的直播间,尽管单价千万,但刚上架就显示售罄。钻石珠宝品牌们乘着爱情的幻梦,迎来了实打实的业绩、股价的巅峰。

十年里,罗晓买过三颗钻石。第一颗是刚工作时买给自己的,只要1000块,精致的戒指圈上嵌着小小的一颗;8年前结婚时,丈夫出了钱,花1.5万元买了一颗30分的钻戒;最后就是去年加价置换的那一颗。

那阵子,她每天都要精心打扮一番,一个人去珠宝首饰柜台转来转去,转了三个月,最终咬咬牙,付了钱。相比丈夫买的那颗小钻石,她更喜欢这颗大的。它象征着给自己花的一笔钱,“有一种我配得上它的感觉”。

梦醒时分

当一个人的经济出现问题,变卖财产的顺序会是什么?

华仔给出了答案:先是卖非必需的奢侈品、首饰,然后是车,最后是房子。而在各类珠宝首饰包包当中,钻戒因为代表着一份爱情、一段婚姻,假如夫妻关系没有破裂,会被放在最后卖掉,并且往往是由夫妇两个人一同来卖。

华仔记得,有一对夫妻,做母婴店生意,这几年客人变少,门店的位置又在商场里,租金贵,人流不均匀,生意逐渐冷清起来。支撑了一年之后,门店的房租、家里的房贷持续地榨干了这一家的现金流。那段时间,两个人相继找他处理掉黄金、首饰,最后,把结婚的钻戒也交了出来。卖钻戒离开的那次,妻子回了很多次头。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卖掉钻石,除了现金流断裂这样极端的情况,更多时候,是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钻石所代表的无价爱情,在人们生活里的价值排序开始变得靠后——它比不上一顿好吃的饭、一个价值6800元的足球课外班和一份善待自己的底气。

罗晓的父母是双职工,她又是独生女,年轻的时候她从没亏待过自己,工资收到就是月光。婚后,孩子的各方面花销,她都是跟丈夫AA。自从失业,她的消费降级了,兰蔻菁纯的化妆品换成克丽缇娜,上千的衣服换成几百块的,大餐吃不起了,偶尔吃是丈夫请客,总去的实体店也不再光顾,全部换成直播间。

工作不好找,最近这个月,她面试了四家企业的岗位,几乎每个岗位都有7、8个候选人,还有好多是00后。

失业让她没了钱,也失去了一份优待自己的底气。有一次给儿子报足球班,6800块,钱全都是丈夫出的,“因为我实在拿不出来”。孩子也知道是爸爸给的钱,说了几次“谢谢爸爸”。那之后,她才想卖掉钻石,换成现金。

挣钱越来越难的年代,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成为一个家庭消费的重中之重。钻石,作为象征意义更大的消费品,可能连“刀把”都算不上。

前段时间,张佳佳跟丈夫吵了一架。两个人正在讨论要不要趁房价下跌时买房,但丈夫近期想要读一个在职MBA硕士,对自己的工作、晋升都可能有好处,学费要大约10万元。张佳佳不同意,“我的意思是我们得先买房”。短短三年,她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花销要能看到回报,要有优先级。她最后说,“要钱没有,你把钻戒拿走,看看能换多少钱。”

在南通,林寒跟丈夫的家里都有工厂,林寒的是父母跟她合股的织布厂,丈夫是做家纺的辅料。但在去年,因为没有订单,自己家的工厂倒在了11月的冬天里;丈夫那边,客户的需求量也肉眼可见地降低。林寒开始出去给别人打工上班,有了一个月几千块的工资做对比,当年的7万块钱显得格外值钱,后悔买钻石的情绪也达到了顶峰。

和钻石梦一起被打破的,还有人们对爱情的幻想。

罗晓家里的墙角,一直放着一束巨大的红玫瑰。那是丈夫还是男朋友的时候送给她的。如今,已经成了干花,她却一直没舍得扔“没想到留了9年了”。

结婚之后,孩子出生,罗晓的生活向中年过渡,激情,青春,因为靠近对方而雀跃的心,消失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全家人精力和钱,都在围着孩子转。丈夫比她更精打细算,“我还舍得给他买,我要是挣点钱,还花3000多买块手表送他,他就是超过2000的东西就不会给我买。”

每一年的情人节、520、七夕,不再有花送给她。只有一次母亲节,丈夫送了她和妈妈一人一束康乃馨。她意识到,自己从妻子、女人变成了纯粹的母亲。

钻石的贬值,既映照着爱情的消亡,也见证了爱情这门生意的没落。

2021年,汪小菲在结婚十周年的那天,发了一条微博,合影中的大S,手上戴着一枚10克拉的钻戒。事后才知道,钻戒来自I DO的赞助,这份爱情里,早就掺杂进了生意。

不久后,两人婚变,一个火速闪婚,一个多次在网络上掀起骂战,家事闹到全网皆知,两人的婚姻没留下一丝体面,只有卖酸辣粉的张兰赚到了源源不断的流量和钱。

而当年赞助他们秀恩爱的I Do,背后是恒信玺利实业,先在2022年因业绩下滑,股价跳水,门店减少205家,裁员80%以上。后来更面临了停牌、破产重整,创始人李厚霖被限制消费,一度成了“老赖”。跟恒信玺利命运相似,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曾三次冲击IPO都失败了。

从钻石到黄金

华仔觉得自己“算占到了时代红利”。2015年左右,他在上海卖房子,“一个月几万块是稳的”。到2020年,房子不好卖了,他回到长沙开了一家房产中介,把过去几年赚的钱都亏没了。2022年,他才转型做奢侈品、黄金回收,正好赶上了二手交易更频繁的时期。

虽然钻石生意不行了,但另一边,黄金回收却格外的火热。走进商场的一层,珠宝柜台都变成了黄金柜台。今年年初,黄金的回收价格是440元,到现在已经涨到了500元以上。每个月,他把散户的黄金交给一级回收商,经过层层倒手,最后抵达深圳,做成全新的首饰,再卖给消费者。

同样是带有经济价值的装饰物,为什么黄金比钻石更保值?

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造钻石的发展。在过去的10年,中国人造钻石的技术和产业都在迅速往前跑。现在,培育出一颗宝石级的钻石,只要短短数周,纯度、净度、光泽都毫不逊色天然钻石。

有专家这样形容过人造和天然钻石的区别:“就好比河流里的冰,跟冰箱里的冰的区别。”

因为成本降低了,人造钻石比天然钻石低了一半以上的价格。全世界90%的人造钻石都产自中国,中国大部分人造钻石又来源于河南,有自媒体评价:“河南老铁,把钻石的价格打下来了。”

受到“河南制造”的威胁,戴比尔斯开始自救,把广告词改成了“Real is Rare,Real is Diamond”——真实是稀有的,真实是钻石,以此突出人造钻石唯一的弊端。还花了4000万美元,专门造了一台鉴定机器,用来区分天然钻石和人造钻石。

接着是降价。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在2024年,戴比尔斯把2克拉以上的原钻降价15%以上;0.75-2克拉的原钻平均降价10%-15%;0.75克拉以下降价5%-10%,是其近年来降价幅度较大的一次。

这份努力最终被证明是徒劳。放眼全球,结婚率都在降。以我国为例,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数为683.3万对,创下1986年以来数据记录的新低。年轻人不再相信爱情,不愿贸然走进婚姻。当下,影视剧最受欢迎的类型是“大女主”剧——女主角不谈恋爱,不碰男人,一心只搞事业。

在单身男女越来越多的年代,年轻人更在乎钻石实际的经济价值,而不是象征意义。当钻石贬值,买二手钻石、人工钻石、甚至不买钻石的年轻人多了起来。

95后的方妙妙在闲鱼上买过一颗知名品牌的二手钻戒。买之前,她做了功课——专门找个人卖家,并且离她所在的无锡50公里以内的。最后,她成功锁定了一颗60分的钻石。

卖家是一个男人,开价3万,被她砍到9000块钱。她猜测,对方是因为离婚才卖钻戒,因为两次线下见面都是一个人来,从没有提过他的妻子。后来一起去品牌专柜换戒托的时候,他忘记了会员账号,专柜的人说可以用注册人姓名查询,问了两次,他才说出妻子的名字。

方妙妙买钻戒,也是为了结婚。婆婆给了她5万块,让她买首饰。除了这个钻戒,她还买了一对4000多元、款式简单的对戒,准备跟爱人平时戴,剩下的钱,全部用来买黄金。

这段经历被她发到了小红书上,评论分出了两种声音,有人觉得,爱情跟钻石都应该是唯一的,买二手钻戒不好听;也有人夸她精打细算,买二手的才最划算。

方妙妙觉得,自己还不算最夸张的,她的妹妹结婚时只买了一对对戒,连钻戒都没有买,省下来的钱,跟丈夫一起买了台30万的车。小红书上,还有年轻的女孩,结婚全部的钱,都用来买金条。

至于买了钻戒又后悔的人们,除了多戴戴提高性价比,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从典当行回来之后,罗晓每天都要戴着戒指,洗澡戴,洗锅也戴,一开始还舍不得,现在就当它是个饰品,“毕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能证明你是个富婆,但能证明你是有钻戒的”——虽然“有钻戒”代表什么,她也说不上来。

当年还没回老家、在上海工作时,罗晓有一位同事嫁到了北京。婚礼那天,几十辆甲壳虫组成的车队迎接她,还有专门的录像团队全程跟拍,在精心布置的背景前,同事晒出手上戴的钻戒,比罗晓的那颗更大,更白,更闪耀。她还听说,同事跟丈夫准备去马尔代夫度蜜月。跟公司另一位同事闲聊时,对方安慰她:“你以后结婚去的地方比她更好。”

但实际上,回到老家结婚生子,“哪有去马尔代夫机会?”

如今的生活里全是困窘。缺钱的时候,什么都想卖,去年换的新车,最近也萌生了卖掉的想法。她唯一的寄托,还是找工作,她计划着,再赚几年,存20万,到45岁养老保险交够15年就退休。

每当她看到手上那颗钻石,还是能想起那个跟丈夫一起去买钻石的美好下午,那时他们有年轻的意气,有对未来的无限希望,有彼此在乎、相爱的感觉。尽管,这一切就像钻石的价值一样,已然逝去。

她知道,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包括钻石。而钻石本身的价值是人为雕琢的,它的化学成分跟石墨一样,只是结构不同。就像英国小说家威尔基·柯林斯在《月亮宝石》说的那样,钻石,“只不过是块碳罢了”。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 科普中国《在河南县城,“钻石卖得像白菜”》

[2] 经济观察网《天然钻石降价风波》

[3] 马丁·梅雷迪斯《钻石、黄金与战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