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咖智库 蓝猫
编辑|G3007
在各大内容平台上,18年上映的电视剧《如懿传》正在以一种奇怪的方式黑红起来:对主角的嘲讽和对反派的同情。剧还是同一部剧,6年间,观众的视角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欣赏女主角的体面转而共情反派的个人奋斗,观众视角变化的背后不仅是审美的变化,也有阶层固化的影响,还有观众对“好女人”/“坏女人”评价体系的变化。
01 《如懿传》口碑反转,“坏女人”变身“奇迹婉婉”
上映6年、下架4年后,《如懿传》在以一种主创团队也没想到的形式在互联网上黑红了起来。
上映之前,《如懿传》曾因各种原因被观众们寄予厚望。首先,该剧改编自流潋紫的小说,流潋紫的另一部小说《甄嬛传》被改编成电视剧后上映十几年仍然热度不减,且《如懿传》的主角如懿在《甄嬛传》里曾短暂露面,给人留下不少遐想空间;其次,该剧女主角如懿的扮演者是曾经获奖无数的影后周迅,在此之前,周迅已经很久没有出演过电视剧,能够在银屏上看到周迅使不少粉丝饱含期待,除女主角外,该剧的其他演员阵容也非常豪华,可谓明星云集;此外,宣传预热时放出来的定妆照、花絮等也看得出其服化道具皆非常用心。
遗憾的是,上映之后,《如懿传》并没有像《甄嬛传》一样成为古装剧常青树,且在2020年被下架,据猜测,下架原因可能与剧情违背史实有关。
此次《如懿传》突然黑红,似乎是偶然事件。去年,有UP主在B站吐槽《如懿传》,遭到剧粉攻击,随即一石激起千层浪,各个平台上对《如懿传》的吐槽层出不穷。除了对演员扮相、演技、剧情等吐槽外,还被与《甄嬛传》和与《如懿传》同期上映的《延禧宫略》进行对比,甚至对相似剧情进行逐帧剖析对比。
与女主角如懿被群嘲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剧中反派女一号魏嬿婉的风评逆转。在《如懿传》上映期间,魏嬿婉因其出生低微还与女主角争宠而被观众厌恶,在网络上被黑粉吐槽为恶毒的“胃炎丸”,而如今却以其毫不内耗、努力向上爬的性格特质被网友亲昵地称为“奇迹婉婉”。
反派女一号风评如此逆转的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与史实相悖导致剧情不畅,剧中魏嬿婉的原型为乾隆帝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皇帝生母,也就是大家的童年记忆《还珠格格》里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令妃娘娘,“令”有美好聪慧的意思,历史上,令妃备受乾隆皇帝宠爱、子嗣众多,其子永琰继承皇位。剧中为了凸显女主角的无辜和反派的罪恶,在魏嬿婉身上加了不少罪名,但又无法抹去魏嬿婉多子的剧情,导致剧情不符合逻辑。
第二,不讨论史实、演技、妆造,仅讨论电视剧情节,反派魏嬿婉的故事比女主角如懿的故事更能使当代人共情。电视剧中,魏嬿婉包衣官奴出身,从小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并不自轻自贱,她知道自己的缺陷,也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在其历经劫难终于成为低位嫔妃时,曾被皇帝和女主角奚落没见识,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怨恨,而是“我要趁年轻,把娴贵妃(女主角)会的一个个都学过来”;到后期,她从大字不识几个变得精通高雅才艺、擅长骑射之术、识得奇珍异宝,也笼络了不少忠仆。相反,女主角如懿出身贵族世家,人淡如菊,唯一在意的只有自己与皇帝“墙头马上遥相顾”的少年情意,在面对污蔑时只会说“臣妾百口莫辩”,对被自己连累的下人冷眼旁观,人物既毫无成长性,又显露出一种权贵阶层的傲慢与冷漠。
当观众在对电视剧人物形象进行讨论时,未必会依照剧情来定义其善恶好坏,更多的是自身情感的投射。在《如懿传》风评反转的整个事件中,不难看出,如今的观众与几年前的观众采取了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
02 “原是我不配”只是自嘲
不仅是《如懿传》中的角色口碑逆转,常青树《甄嬛传》里一些角色的口碑和风评也在近年出现了不小的转变。
在《甄嬛传》刚播出时,对反面角色,观众讨论更多的是华妃的狠毒跋扈、安陵容的心机深沉等,而如今,不少观众却开始对这些角色表现出欣赏。比如华妃虽然狠毒,但她从不内耗,只专注于当下,使甄嬛痛哭流涕的“莞莞类卿”就不会对她起到任何伤害。安陵容的“卑微”则更加使观众共情了:安陵容父亲是松阳县丞,在剧中的“卑微”放到现在已经是好过绝大多数人的家世。曾有网友讨论《甄嬛传》里的嫔妃出身放到现在是什么级别,有网友回答:即使是安陵容也是你几乎接触不到的层级。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已经很难让观众真正的讨厌,而是更加理解其出于竞争压力而做出的种种举动,不少网友在面对一些不公时,会像安陵容一样自嘲“原是我不配”。
但是,“我不配”这句话只能作为自嘲,如果有某个群体告诉你“你不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懿传》中,以女主角为代表的贵族出身嫔妃对官奴出身的魏嬿婉各种嘲讽、打压、霸凌,被如今的观众代入,大概就是有人指着你的鼻子说“你不配”。因此,如今的观众代入的是与自己身份更加接近的角色,而不是男女主角;打动观众的不再是男女主角的年少青梅竹马情意,而是反派不受限于阶级出身而努力向上爬的志向和韧性。
在《如懿传》中,女主角如懿曾经因画师郎世宁提到西洋的一夫一妻制而与皇帝发生过争执,这似乎对结局的如懿断发埋下伏笔;而如懿对“体面”的追求实则暗含了她对自己与皇帝爱情的自信。从剧情走向和剧组的预热宣传中,都可以看出《如懿传》原本的侧重点在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最终结局也落脚在爱情的幻灭,女主角毕生所信仰的不过是年少时的清纯爱情;至于宫斗剧情、阶级抗争并非剧情主线。
但如今,爱情已经不再是观众关心的议题,剧还是同一部剧,但观众的视角变了,从性别、爱情的视角更多转向了阶级的视角,观众更多地看到了其中封建社会的腐朽、严苛的等级制度下贵族阶层的傲慢和底层人的悲惨生活、人性的扭曲和阴暗,在这样的背景下,爱情的议题显得更加轻薄,女主角的“体面”显得更加幼稚和傲慢,反派女一号魏嬿婉的“奋斗史”则显得更加鲜活。
观众对感情戏不买账同样体现在对《甄嬛传》的人物和剧情评价里,尽管剧中甄嬛提到“我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尽在凌云峰了”,但这段她最开心的时光恰恰是观众最不喜欢看的,即使《甄嬛传》已经成为无数人的电子榨菜,甘露寺一段的情节仍然会被大家略过,观众更爱看的是熹妃回宫大杀四方的爽剧,就连安陵容的起起落落都被更多观众认为是励志。
这样的转变源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审美和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观众很难再被影视作品的主观表达牵着走,“主角光环”未必能作用到观众身上。其次,观众对权利和阶级的抨击更强,对个人奋斗和个人成就更加看重。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竞争的加剧和阶层固化的日益突出,使得年轻的观众更容易共情底层的“小人物”,以满足对自身实现阶级提升的期望。
03 “好女人”还是“坏女人”,评价不再局限于性别
在笔者看来,魏嬿婉的风评逆转,除了小人物的“爽”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如今的观众对于“女人品行好坏”的评价不再局限于性别特质。
在《如懿传》中,原本想要传达的女主角如懿的美好品质——出身名门、追求体面、与世无争——正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美德,而反派魏嬿婉的“奴颜媚骨”和“姿态难看”,在今天的语境下可以解读为不屈不挠、善于学习、善于抓住机会,则是一些无关于性别的品质。
对电视剧角色的评价,正是观众自身情感的投射,观众共情的不是“坏女人”本身,而是复杂的“坏女人”身上那些与性别无关的鲜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