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女性应该学习代码;女性必须学习代码|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女性应该学习代码;女性必须学习代码|一周新书推荐

关键词:王朔、艺术、AI、医疗史、古典乐、贾樟柯、旧物……

界面新闻记者 | 徐鲁青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起初·鱼甜》

王朔 著
新星出版社 2024-5

《起初·鱼甜》是王朔《起初》系列的第一卷,这一卷取材自《资治通鉴》《史记》 等古籍,主要讲述了亲政之前的汉武帝及小伙伴之间的种种趣事。王朔如此形容这本书:我要录尽所有道听途说,给后世子孙壮胆,你不觉得咱们现在故事太少了吗?死无对证的,就编。”其语言风格也是非常有王朔的特点,他在序言中称其为新北京话,而他说自己检查文字也是拿口语来回溜。

起初系列也是王朔继2007年《我的千岁寒》后推出的第一部新小说。王朔从1978年开始写作,1983年,他从医药公司辞职后尝试经商,和朋友一起开了一个烤鸭店,但并不成功,经商不成使王朔意识到生存的严酷,练就了一套敏锐捕捉市场行情,并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写作的本领。他先后发表《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

《入木三分:约翰·厄普代克艺术随笔集》

[美] 约翰·厄普代克 著 周汶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05

毕加索和马蒂斯都是大自然的力量、阳光的收割者,而毕加索这位米罗的西班牙同胞那贪婪的影子,总是威胁着要吞下渺小、更年轻的米罗。米罗不得不从他繁忙、活跃的脑袋和他充满泥土气息的加泰罗尼亚根脉中提供自己的力量。”约翰·厄普代克如此将毕加索和其同时代的艺术家进行对比。

大多数人都熟知厄普代克的小说家身份,他的“兔子四部曲”记录了美国自二战后40年来的社会历史的全貌,内容涉及越南战争、登陆月球、能源危机,被人称之为“美国断代史”。然而许多人却不清楚他对艺术也有浓厚兴趣。厄普代克早年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拉斯金绘画与美术学院,书中,他通过1990年代以来二十余年的观展经历,从美国视角”对近两百年来西方艺术作品进行全面评述,从古典到现代,从印象派到波普文化,赏析了包括莫奈、德加、米罗、维亚尔、贝克曼、马格里特、利希滕斯坦等十多位艺术家的作品。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

[英] 珍妮特·温特森 著 苏十 译
中科书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5

2009年,雷·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出版四年后,珍妮特·温特森读到了这本书。这是一场对未来的乐观展望——一个由计算技术驱动、超级智能机器主宰的未来,一个人类将超越自身生理极限的未来。

她对这个未来充满了兴趣,开始年复一年地追踪相关进展。每周,她都会通读《纽约时报》和《大西洋月刊》的科技文章,同时通过《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关注金钱的流向。在这本书里,温特森撰写了12篇随笔,探讨科技被父权制垄断的后果: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替代人类思考,它是否也会拥有灵魂?如果人类的思维能够上传到网络,那么区分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科技模型完全由男性视角主导,女性的身份又将如何改变?

温特森还提到,从事计算机科学职业的女性如此之少,不是因为女性缺乏逻辑思维,而是她们一直受到忽视和打压。女性应该学习代码;女性必须学习代码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 不必是最聪明、最优秀的,不必是诺贝尔奖得主,不必是出类拔萃者。她们已经很好了。相信我,很多男性也不是最聪明、最优秀的,他们只是编几行程序、做点工程、写些代码、懂一点机器学习的普通人。他们组队工作,而身为团队中唯一的女性,你会遇到许多麻烦,有时还会伤心难过。姑娘们,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数量,需要大量的女性参与其中。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李贞德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4-4 

在公元六世纪的一个分娩故事中,一位富贵人家的孕妇独自半蹲在衡木上分娩。房外,她的公公和一位高僧隔着窗户指导她调息,以助她顺利生产。

​​​​​历史学者李贞德追踪了这个分娩故事先后经两位士大夫抄录和转载,她想弄清楚的是,男性医学专家对产妇和助产妇的评价,透露了什么样的身体观与性别观?遭到品头论足的女性,又表现了哪些医疗照顾上的能力与特色?

过去研究中国医疗史时,大多关注著名医生的理论和病例。这本书的重点则在女性在医疗中的作用,从她们的角度看待日常卫生、就医过程和疾病治疗。李贞德指出,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实际上从事着各种医疗照顾工作,然而女性行医在制度上遭遇挫折,参与制药则在文化上受到质疑,史传医方既不以诊病疗疾为女性的职分,男性医者对于助产主力的妇女亦贬多于褒。我们发现,古代女性承担了生育的重任,却没有解释生育的权力。

《古典音乐界的亚洲人》

[美]吉原真里 著 梁爽 译 
拜德雅·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4 

郎朗、马友友、谭盾小泽征尔、内田光子、郑明勋、张永宙……如今大量亚洲面孔活跃在西方古典音乐世界,古典音乐真的具有普世性,能超越种族、身份和文化的界限吗?

作为一名日裔美籍学者,吉原真里向我们展示了两极是如何相遇的。西方古典音乐从欧洲大陆的源头传播至美国,接着又传播至亚洲——现在又逆流回来。演奏者的母语会影响聆听或表达音乐的能力吗?音乐的文化意义或地位是凌驾于艺术价值之上的吗?吉原真里面对亚洲古典音乐家在西方世界日益增加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展开了这项把自己作为方法的民族志研究。作为一个曾经严肃学习过音乐,并且在美国生活的亚裔,我对在音乐追求的道路上且带着多重文化身份在自己作为少数群体一员的社会中生活所感受到的愉悦和痛苦,的确有很深刻的理解。

《电影,我略知一二》

贾樟柯 著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4-05

贾樟柯的《风流一代》是近期戛纳电影节入围电影里备受关注的一部,这对他并不特别,早在2006年,他的《三峡好人》夺得了威尼斯金狮奖。少年时,贾樟柯曾展示出了对文学的兴趣,中学他便在《山西文学》发表小说。由于数学成绩不佳,考大学时他被父母送到太原的山西大学美术班,以准备考取美术院校。在那段时间里,贾樟柯经常去学校附近的公路局电影院看电影,后来他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并于1993年考入文学系。

书中,贾樟柯以百余部经典影片为案例,从电影观念入手探讨了多个主题:为什么要用长镜头?什么是电影的运动基因?如何理解创新和反叛?什么是作者电影?如何进行场面调度?纪录片是否也是电影?他深知导演在创作时,每时每刻都在做出决定,而支撑导演迅速而高质量做出决定的,是日积月累对电影的理解。

《将“芯”比心 : “机”智过人了吗?》

周昌乐 著
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4-4

在阿尔法狗、ChatGPTAGI系统等惊人的人工智能成就下,人类对机器的认知不断深化,它们常常导向一个问题:人类创造的智能机器是否能超越人类智慧?

《将芯比心》从视觉感知、语言理解、容错思维、意识能力等多个角度,阐释了机器智能难以超越人类智慧的原因。书中感慨道:AI(唉),机智终究难以超越人,人类拥有的情感、意识和创造力远非基于逻辑计算的机器可及,或许只有未来的脑机混合智能才能开辟机器超越人类智慧的道路。

本书作者周昌乐是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他的研究涉及主题包括计算、智能、语言、逻辑、心脑、中医、禅学、琴学、易学等。

《旧物的灵魂》

郭婷 著
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05

村上春树的小说《奇鸟行状录》中,主人公冈田俊夫在寻找失踪的妻子时,遇到了许多神秘的人物和事件,其中包括一位旧物收藏家,他不仅是物质上的收藏者,更是历史和记忆的守护者,他的存在象征着对时间流逝和历史真相的关注。

《旧物的灵魂》里,青年学者郭婷也踏上了跨越时空的旧物寻访之旅,从爱丁堡,到波士顿、上海……她在牛津街头的慈善店偶遇古董瓷器与黑胶唱片,流连于爱丁堡古着店的大衣与配饰,漫步以二手书闻名的威尔士小镇……从古董店到古着,从古瓷到古书,她立足于,却并非指引于消费主义和囤积癖,而是试图书写对制造者的感激,对“拥有”的珍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女性应该学习代码;女性必须学习代码|一周新书推荐

关键词:王朔、艺术、AI、医疗史、古典乐、贾樟柯、旧物……

界面新闻记者 | 徐鲁青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起初·鱼甜》

王朔 著
新星出版社 2024-5

《起初·鱼甜》是王朔《起初》系列的第一卷,这一卷取材自《资治通鉴》《史记》 等古籍,主要讲述了亲政之前的汉武帝及小伙伴之间的种种趣事。王朔如此形容这本书:我要录尽所有道听途说,给后世子孙壮胆,你不觉得咱们现在故事太少了吗?死无对证的,就编。”其语言风格也是非常有王朔的特点,他在序言中称其为新北京话,而他说自己检查文字也是拿口语来回溜。

起初系列也是王朔继2007年《我的千岁寒》后推出的第一部新小说。王朔从1978年开始写作,1983年,他从医药公司辞职后尝试经商,和朋友一起开了一个烤鸭店,但并不成功,经商不成使王朔意识到生存的严酷,练就了一套敏锐捕捉市场行情,并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写作的本领。他先后发表《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

《入木三分:约翰·厄普代克艺术随笔集》

[美] 约翰·厄普代克 著 周汶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05

毕加索和马蒂斯都是大自然的力量、阳光的收割者,而毕加索这位米罗的西班牙同胞那贪婪的影子,总是威胁着要吞下渺小、更年轻的米罗。米罗不得不从他繁忙、活跃的脑袋和他充满泥土气息的加泰罗尼亚根脉中提供自己的力量。”约翰·厄普代克如此将毕加索和其同时代的艺术家进行对比。

大多数人都熟知厄普代克的小说家身份,他的“兔子四部曲”记录了美国自二战后40年来的社会历史的全貌,内容涉及越南战争、登陆月球、能源危机,被人称之为“美国断代史”。然而许多人却不清楚他对艺术也有浓厚兴趣。厄普代克早年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拉斯金绘画与美术学院,书中,他通过1990年代以来二十余年的观展经历,从美国视角”对近两百年来西方艺术作品进行全面评述,从古典到现代,从印象派到波普文化,赏析了包括莫奈、德加、米罗、维亚尔、贝克曼、马格里特、利希滕斯坦等十多位艺术家的作品。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

[英] 珍妮特·温特森 著 苏十 译
中科书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5

2009年,雷·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出版四年后,珍妮特·温特森读到了这本书。这是一场对未来的乐观展望——一个由计算技术驱动、超级智能机器主宰的未来,一个人类将超越自身生理极限的未来。

她对这个未来充满了兴趣,开始年复一年地追踪相关进展。每周,她都会通读《纽约时报》和《大西洋月刊》的科技文章,同时通过《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关注金钱的流向。在这本书里,温特森撰写了12篇随笔,探讨科技被父权制垄断的后果: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替代人类思考,它是否也会拥有灵魂?如果人类的思维能够上传到网络,那么区分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科技模型完全由男性视角主导,女性的身份又将如何改变?

温特森还提到,从事计算机科学职业的女性如此之少,不是因为女性缺乏逻辑思维,而是她们一直受到忽视和打压。女性应该学习代码;女性必须学习代码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 不必是最聪明、最优秀的,不必是诺贝尔奖得主,不必是出类拔萃者。她们已经很好了。相信我,很多男性也不是最聪明、最优秀的,他们只是编几行程序、做点工程、写些代码、懂一点机器学习的普通人。他们组队工作,而身为团队中唯一的女性,你会遇到许多麻烦,有时还会伤心难过。姑娘们,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数量,需要大量的女性参与其中。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李贞德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4-4 

在公元六世纪的一个分娩故事中,一位富贵人家的孕妇独自半蹲在衡木上分娩。房外,她的公公和一位高僧隔着窗户指导她调息,以助她顺利生产。

​​​​​历史学者李贞德追踪了这个分娩故事先后经两位士大夫抄录和转载,她想弄清楚的是,男性医学专家对产妇和助产妇的评价,透露了什么样的身体观与性别观?遭到品头论足的女性,又表现了哪些医疗照顾上的能力与特色?

过去研究中国医疗史时,大多关注著名医生的理论和病例。这本书的重点则在女性在医疗中的作用,从她们的角度看待日常卫生、就医过程和疾病治疗。李贞德指出,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实际上从事着各种医疗照顾工作,然而女性行医在制度上遭遇挫折,参与制药则在文化上受到质疑,史传医方既不以诊病疗疾为女性的职分,男性医者对于助产主力的妇女亦贬多于褒。我们发现,古代女性承担了生育的重任,却没有解释生育的权力。

《古典音乐界的亚洲人》

[美]吉原真里 著 梁爽 译 
拜德雅·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4 

郎朗、马友友、谭盾小泽征尔、内田光子、郑明勋、张永宙……如今大量亚洲面孔活跃在西方古典音乐世界,古典音乐真的具有普世性,能超越种族、身份和文化的界限吗?

作为一名日裔美籍学者,吉原真里向我们展示了两极是如何相遇的。西方古典音乐从欧洲大陆的源头传播至美国,接着又传播至亚洲——现在又逆流回来。演奏者的母语会影响聆听或表达音乐的能力吗?音乐的文化意义或地位是凌驾于艺术价值之上的吗?吉原真里面对亚洲古典音乐家在西方世界日益增加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展开了这项把自己作为方法的民族志研究。作为一个曾经严肃学习过音乐,并且在美国生活的亚裔,我对在音乐追求的道路上且带着多重文化身份在自己作为少数群体一员的社会中生活所感受到的愉悦和痛苦,的确有很深刻的理解。

《电影,我略知一二》

贾樟柯 著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4-05

贾樟柯的《风流一代》是近期戛纳电影节入围电影里备受关注的一部,这对他并不特别,早在2006年,他的《三峡好人》夺得了威尼斯金狮奖。少年时,贾樟柯曾展示出了对文学的兴趣,中学他便在《山西文学》发表小说。由于数学成绩不佳,考大学时他被父母送到太原的山西大学美术班,以准备考取美术院校。在那段时间里,贾樟柯经常去学校附近的公路局电影院看电影,后来他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并于1993年考入文学系。

书中,贾樟柯以百余部经典影片为案例,从电影观念入手探讨了多个主题:为什么要用长镜头?什么是电影的运动基因?如何理解创新和反叛?什么是作者电影?如何进行场面调度?纪录片是否也是电影?他深知导演在创作时,每时每刻都在做出决定,而支撑导演迅速而高质量做出决定的,是日积月累对电影的理解。

《将“芯”比心 : “机”智过人了吗?》

周昌乐 著
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4-4

在阿尔法狗、ChatGPTAGI系统等惊人的人工智能成就下,人类对机器的认知不断深化,它们常常导向一个问题:人类创造的智能机器是否能超越人类智慧?

《将芯比心》从视觉感知、语言理解、容错思维、意识能力等多个角度,阐释了机器智能难以超越人类智慧的原因。书中感慨道:AI(唉),机智终究难以超越人,人类拥有的情感、意识和创造力远非基于逻辑计算的机器可及,或许只有未来的脑机混合智能才能开辟机器超越人类智慧的道路。

本书作者周昌乐是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他的研究涉及主题包括计算、智能、语言、逻辑、心脑、中医、禅学、琴学、易学等。

《旧物的灵魂》

郭婷 著
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05

村上春树的小说《奇鸟行状录》中,主人公冈田俊夫在寻找失踪的妻子时,遇到了许多神秘的人物和事件,其中包括一位旧物收藏家,他不仅是物质上的收藏者,更是历史和记忆的守护者,他的存在象征着对时间流逝和历史真相的关注。

《旧物的灵魂》里,青年学者郭婷也踏上了跨越时空的旧物寻访之旅,从爱丁堡,到波士顿、上海……她在牛津街头的慈善店偶遇古董瓷器与黑胶唱片,流连于爱丁堡古着店的大衣与配饰,漫步以二手书闻名的威尔士小镇……从古董店到古着,从古瓷到古书,她立足于,却并非指引于消费主义和囤积癖,而是试图书写对制造者的感激,对“拥有”的珍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