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书乐
相比担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却一手终结了谷歌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李开复在苹果开发Pippin的败绩,确实算不得什么。
哪怕这一场败绩,导致苹果和一同联合开发的万代损失了超过65亿日元,且此后多年万代都一蹶不振,直至2005年和南梦宫合并,才缓过劲来。
也因此,每次外界传出苹果想要开发游戏机的小道消息时,这个惨败往事就会被挖出来再次嘲讽一二。
尽管苹果公司依靠应用商店,游戏年收入就高达百亿美元,远超大部分游戏厂家的收入,真正成为隐形游戏巨头,却始终没有下决心再开发过一款游戏专属产品。
而乔布斯本人,则在砍掉Pippin项目之后,对此话题避之唯恐不及。
反倒是李开复,在圈外鲜有人知他的这段黑历史的大背景下,倒是大方地出来复盘。
2011年8月26日,靠微博而被国人广泛熟知的李开复连发两条微博。
其一是回顾乔布斯回归苹果后砍掉了5个产品,并留悬念让大家猜测哪款由他负责。
3分钟后,李开复又发一文,大方坦诚:
我真正负责的产品是Pippin。这个产品是个迷你Mac游戏机,只有CD,没有硬盘,连接电视。但是:1)市场已有强大对手:Sony、Sega、任天堂,2)苹果资金不足,只给40人的薪水,其他经费求合作伙伴Bandai出,3)Pippin的特点是有很多益智教育的游戏,但是这不是市场想要的。从这个产品的失败,我学到很多。
这则微博的一二三模式,非常有李开复风格,且从发布时间点上,或许是早有准备的定时发,加上彼时乔布斯已经身患癌症并在25日辞去苹果CEO职务,两条微博颇有些蹭热点的意味。
不过,李开复的复盘真的全面吗?或许也有甩锅苹果和怪对手太强大的味道。
真正被各方所公认的失败原因,更为简单:
秉承苹果产品一贯贵到肾疼的传统,又没有真正能让游戏主机站起来的独占游戏,玩家凭什么花比主流游戏主机更多的钱,买一个摆件!
惨淡到怎样?
资料显示,Pippin的日版发售只有4个游戏,据称最后发售了少于80个。
而在美国,Pippin只有18款游戏和应用程序得以出售。
欧洲版则更甚,发售时完全没有配套的软件,据说到欧版寿命终结,也只发售了2款游戏。
当然,鉴于Pippin和其他游戏主机所不同的“不锁区”设定,理论上各地发售的游戏可以互通。
但对比任天堂、索尼动辄数百款游戏齐发,且年发售数十款优质的独占游戏的体量,显然不够看。
须知,Pippin上市销售时的价格为600美元。
相比之下,索尼第一代PlayStation只要300美元,任天堂64的价格更是低至200美元。同为游戏主机,性价比之间高下立判。
此外,苹果为了保持自己在个人电脑上的定义权,也禁止万代以“电脑”的名义去宣传Pippin。
结果,本可能靠类似学习机的概念而收获一批用户的机会,也自然夭折。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1990年代在中国市场上,性能其实就是红白机+键盘的学习机能大行其道?
答案或许是不缺游戏。
在版权观念较为薄弱的那个时代,大量若干游戏合一的盗版任天堂卡带在国内市场的“流行”,才是学习机销量稳定的根源所在。
至于学习概念,主要是让家长们放松警惕罢了。
但不可否定,从Pippin身上,还能看到许多具有颠覆式理念的闪光点。
就和苹果1994年推出的数码相机 Apple QuickTake一样,尽管被《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2010年100项最伟大且最有影响力的小设备”之一,但生早了10年,也就生不逢时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