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巨量解禁来袭,东鹏饮料稳么?还有啥短板待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巨量解禁来袭,东鹏饮料稳么?还有啥短板待补

笑破“解禁猛于虎”?

文|首条财经 可乐

编辑|俊逸

风品|梦琪

“困了累了就喝东鹏特饮”。

2021年5月27日,东鹏饮料跻身“A股功能性饮料第一股”,上市后一个月时间曾连续16个交易日一字涨停,当年7月7日达到高点280.7元,较46.27元的发行价累增560.66%,市值也从最初的100余亿元飙至超千亿元,可谓风光无二。

彼时曾有媒体计算,“中一签可赚一辆奔驰”,可见火爆程度。尽管此后有所下跌,截至2024年6月6日收于228.67元,较最高点累跌18.54%,总市值降至914.7亿元,但仍然处于行业头部。

不过,也不断伴有看空质疑声音,“严重虚胖,打完一折再打个对折都还是有点虚”、“合理市值500~700亿元”......

言语或有偏颇片面处,却也给企业提了个醒。在上市三周年之际,东鹏饮料原始股大幅解禁悄然而至。5月27日,解禁2.41亿股,解禁市值超500亿元,解禁比达总股本的60.18%。

5月30日,东鹏饮料公告称,最近收到股东天津君正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简称“君正投资”)告知函,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4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683.41万股,占总股本1.7085%。减持价162.5-213.76元/股,套现总额18.96亿元。

每临巨量解禁期,就好似价值称重器、验金石。实力底色不济者常如临大敌、甚至泡沫刺破、股价大幅缩水。而真正的价值实力者、则能稳坐钓鱼台、笑破“解禁猛于虎”,东鹏饮料属于哪一类呢?

1、大股东三次减持 实控人曾套现超10亿

该恐惧还是该贪婪?

客观而言,至少从目前股价看,东鹏饮料还是比较稳的。

关于减持事项,公司高管回应称,“将持续关注并督促相关股票持有人,严格按照相关减持规定披露信息及实施减持计划”。

的确,只要合法合规,减持增持都是股东的正当权益,本无可厚非。然拉长维度,作为原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已不是第一次减持。梳理舆论,担心股东屡屡减持或解禁后立刻减持套现也是外界一个关注热点。

据招股书,2017年4月,君正投资以2.98亿元获得东鹏饮料8.50%的股权。天津君正又从东鹏饮料实控人林木勤手中以0.53亿元受让1.50%股权。成功上市后,君正投资持股比被稀释至约9%,仍保持第二大股东地位。

上述减持前,君正投资分别于2022年5月25日、2022年9月20日和2023年1月20日三次提出减持计划,分别套现0元、2.5亿元和6.79亿元,累计套现约9.29亿元。加上最新这次,君正投资在东鹏饮料身上的投资已获24.69亿元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后,君正投资持股量降至2000.05万股,持股比降至5%,已从第二大股东退至第五大股东。以5月31日213.97元/股收盘价计,君正投资持有市值仍达42.8亿元。若以相加粗算,君正投资在东鹏饮料的投资收益率高达1895.5%。

不仅君正投资,东鹏饮料其他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也有减持动作。如2023年5月29日,东鹏饮料8326万股IPO前取得的股份解禁并上市流通,当日东鹏饮料公告称,鲲鹏投资、东鹏远道、蔡运生、李达文等13位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不超3574.15万股,即不超总股本8.9352%股份。

2023年12月19日,东鹏饮料公告显示,除鲲鹏投资和蒋薇薇未减持外,其他11位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共减持743.75万股,占东鹏饮料总股本1.8593%,合计套现13.69亿元。其中,东鹏饮料实控人、董事长林木勤累计套现超10亿元,其他高管合计套现约3.02亿元。

巴菲特曾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高管层、实控人、大股东的接连减持,难免让外界犯些嘀咕,市值有无泡沫?企业发展前景如何、该恐惧还是该贪婪?

2、一边大手笔分红 一边负债率高企

客观而言,东鹏饮料业绩表现并不差。

公开资料显示,东鹏饮料2003年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目前拥有广东、广西、华中、华东等事业部,并形成广东、安徽、广西等辐射全国主要地区的生产基地,销售网络覆盖全国超250万家终端门店。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在中国能量饮料行业,东鹏特饮2020年和2021年连续排名销量第一。

2021上市当年,公司营收69.78亿元、归母净利11.93亿元,同比增长40.72%、46.9%,现金流增长54.95%至20.77亿元,毛利率增长0.51个百分点至44.37%,净利率增长0.72个百分点至17.1%。

2022年-2023年营收85.05亿元、112.6亿元,对应增速21.89%、32.42%;归母净利14.41亿元、20.4亿元,增速24.69%、38.29%;现金流20.26亿元、32.81亿元,增速-2.44%、61.95%,2024Q1,营收增长39.8%至34.82亿元,归母净利增长33.51%至6.639亿元。

成长之快肉眼可见,但不代表没有隐忧。

比如毛利率,2022、2023年为42.33%、43.07%,较2021年的44.37%有所下滑。2024年一季度,又同比减少0.76个百分点至42.77%,净利率也下滑0.89个百分点至19.07%。

再如负债。2021年6月底,公司资产合计70.97亿元,负债合计27.76亿元。到了2024年一季度,资产合计158.16亿元,负债合计88.28亿元。不到3年时间,公司资产增长1.23倍,负债增长2.18倍,负债率从39.11%增至55.82%。2024Q1,短期借款33.67亿元,同比下降2.70%;长期借款3亿元。

另一厢,据东鹏饮料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预案)显示,其拟以公司2023年度末股本总数4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25元(含税),共分配现金股利10亿元。粗略计算,股利支付率将达到49.02%。

拉长时间线,自2021年上市以来,东鹏饮料一直大手笔分红。据同花顺数据,2021年和2022年,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12亿元、8亿元,股利支付率分别为100.59%、55.54%,算上2023年,东鹏饮料近三年将累计分红约30亿元,股利支付率将约高达64.18%。

2023年报显示,实控人林木勤本人对东鹏饮料直接持股达49.7406%,前十大股东里林木勤、林木港与林戴钦为叔侄关系,陈海明为林木勤配偶陈惠玲的兄弟。若以2023年为基准,林木勤一家人累计持有东鹏饮料56.3771%股,据此算来,三年时间累计将有约16.91亿元分红落入口袋,仅林木勤就将获得14.92亿元。

一边大手笔分红,一边负债率高企,不免让人嘀咕其中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再结合前述减持行为,上述沽空“掏空”质疑是否也不显突兀呢?

3、单品依赖、区域依赖 破题还需加把劲

东鹏饮料最初是一家国营的豆浆饮料厂,与功能性饮料毫无关联。直到1994年,东鹏饮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早期由于经营不善,2003年公司几乎面临倒闭的困境,连员工工资都难以支付。关键时刻,时任东鹏饮料销售总经理的潮汕商人林木勤决定孤注一掷,毅然买下了东鹏。

林木勤并非一时头脑发热,据时代周报报道,其曾在红牛的代工工厂工作10年,从基层生产线的领班长干起,一路做过生产部长、技术开发部长、销售部长,熟悉红牛完整的生产销售链条。

在接管东鹏饮料后,林木勤将注意力转向了他的前雇主。彼时,红牛在中国饮料市场上独树一帜,因填补了功能性饮料空白,迅速占领大量市场份额。但由于红牛定价较高,中低端市场让林木勤看到了机会。

经过技术团队攻关,成功研发出一款口味与红牛相似的饮料,打着“同样的品质,零售价只有别人一半”口号,东鹏特饮迅速崛起。同时,林木勤还模仿红牛的市场策略,因红牛中国合伙人与创始人家族失和,导致二者陷入激烈斗争,至今缠斗仍未解。2013年红牛将广告语改为: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林木勤则将广告语改为“年轻就要醒着拼!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并签下谢霆锋作为代言人。

天时地利人和,不过如此。2018 年,功能饮料零售额从2016年的375.5亿元飙升至456.7亿元。在市场红利、林木勤营销加持、一哥红牛内讧的多维因素推动下,东鹏特饮开始起飞,2021年-2023年该产品分别收入65.92亿元、81.72亿元以及103.36亿元,占总收入比达94.47%、96.08%、91.77%,是东鹏饮料绝对的大单品。

据尼尔森IQ数据,2023年,东鹏特饮500ml瓶装饮料,按销售金额排名位列中国市场饮料单品SKU第三。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中销售量占比,由2022年末36.70%提至43.02%,保持第一;销售额占比由2022年末的26.62%提至30.94%,排名稳居第二。

可谓一览众山小,但也需警惕高处不胜寒。随着市场份额的提升,东鹏特饮向上空间也逐渐缩小,同时红牛、乐虎、战马、魔爪等竞品也没闲着。

为此,东鹏饮料不断向外拓展、试图打破区域依赖、布局全国,例如投建了天津、长沙、浙江、中山等近十个生产基地。

同时,为减轻单一产品依赖,大力培育第二增长曲线,从单品向多品不断拓展,推出了东鹏补水啦、鹏友上茶、东鹏大咖、VIVI 鸡尾酒、海岛椰等多元化子品牌。

看看销售费用的投入,就知道有多拼:2021年-2023年分别为13.68亿元、14.49亿元、19.56亿元,费用率19.6%、17.04%、17.37%,累计投入47.73亿元。

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广东区域销售收入分别贡献45.85%、39.43%、33.39%收入;全国营销本部则逐步升至53.55%。全国化成绩值得肯定。

但细观区域 ,广东占比依然遥遥领先,北方市场依然较弱,如华北占比不足9%。

从第二增长线看,2022年、2023年、2024Q1,,东鹏特饮收入占比为 96.24%、91.87%、89.16%;其他饮料收入占比则由2022年的3.76%提升10.84%,增速值得肯定。只是较东鹏特饮,占比依然羸弱。

5月31日业绩说明会上,公司高管称,东鹏补水啦有成为公司第二款广受喜爱产品的趋势。东鹏饮料董事长林木勤也认为,“海岛椰、VIVI鸡尾酒选定了部分城市渠道进行铺货,目前铺货进度及市场反馈符合公司预期”。

话虽如此,可就目前来看,还鲜有能与东鹏特饮比肩的新大单品出现,谁来扛起第二增长线大旗仍要打一个问号。

2024年5月初,财信证券发布研报认为,东鹏饮料全国化战略布局进程加快,势能充足,第二成长曲线加速。但也将广东省外区域推广不及预期;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等列入风险提示。华金证券等券商也有类似担忧,并提醒市场竞争加剧,需求疲软等因素。

4、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警惕本末倒置

“奥卡姆剃刀”法则告诉我们,想高效突破困境,就要抓住实质,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的决策路径。

2023年财报中,东鹏表示针对全国化,2024年将持续完善总成本控制策略,采用多样化的原材料采购策略,确保采购成本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强化生产制造现场的质量和设备管理,持守“精益生产”理念,提高成本管控意识;加强对物流仓储的分析和监管,实现对整体物流费用的有效管控,以精准把控全链条成本支出,维持总成本领先优势。

5月31日召开的东鹏饮料业绩会上,林木勤坦言:“北方市场在渠道体系搭建方面还需逐步完善”。

如今年北方区域首个基地“天津生产基地”已正式动工建设,建成后或将缓解运输成本和供给限制等问题。董秘张磊表示,该基地拟投资不低6亿元,建设6条现代化饮料生产线。目前全国已建成投产九大生产基地,年设计产能增至335万吨。

此外,海外市场也是一个潜力点。未来将基于对其的全面充分研究,筛选合适的目标市场与发展路径,并在全球范围内有选择性地寻找具有业务协同、能力互补的企业开展合作。

第二增长线方面,将更加专注,将资源聚焦在瓶装特饮上。加快企业创新步伐,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原料的前沿技术、核心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研究。

如东鹏补水啦打造多口味、多规格的产品矩阵;东鹏大咖以生椰拿铁、经典拿铁为主,同时储备新口味;VIVI 鸡尾酒、鹏友上茶系列产品在现有基础上推出新口味及新规格等。

渠道方面,2023年,公司合作经销商量从 2,779 家增至 2,981 家,合作经销商覆盖全国100%地级城市,截至年末,全国活跃终端网点由 300余万家增至 340万家,同比增加约 13.4%。

从产品到渠道,从营销到创新,可以看出东鹏饮料明了自身的短板症结,并多管齐下,不乏拼劲冲劲、成长备手抓手。单从此看,上述沽空“掏空”质疑有些偏颇片面,后续前景如何不妨让“子弹”再多飞一会。

不过,理想愿景毕竟还不是现实,想要如愿而不是沦为画饼,还需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比如天津建厂、北方进军的初衷没错,但这也一向是红牛的基本盘、实力根据地,想要分食夺食无疑一场恶战,能否如愿拼产业链、也拼产品体验。

再如创新推新,自然离不开高质研发。而2021年-2023年,东鹏饮料分别投入研发费4280万元、4375万元以及5439万元,累计1.4094亿元,尚不及前述销售费的30分之一。试问,能否在同质化愈演愈烈的饮料市场脱颖而出?靠啥驱动核心竞争力、持续成长呢?

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贵在知行合一、谨防本末倒置。站在解禁的敏感窗口期,东鹏饮料或应有更多思考。增持减持,股东总有来去,只要实力成色够足、底盘够硬,又何愁不能稳住阵脚、乃至继续进阶上攻。

伟大的公司,都是在不断产生质疑、消解质疑,不断直面短板、补齐短板中成长起来的。会是东鹏饮料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东鹏饮料

731
  • “东鹏补水啦”放量,千亿市值东鹏饮料前三季大赚超26亿元,减持压力仍存
  • 东鹏饮料今日大宗交易折价成交70.99万股,成交额1.45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巨量解禁来袭,东鹏饮料稳么?还有啥短板待补

笑破“解禁猛于虎”?

文|首条财经 可乐

编辑|俊逸

风品|梦琪

“困了累了就喝东鹏特饮”。

2021年5月27日,东鹏饮料跻身“A股功能性饮料第一股”,上市后一个月时间曾连续16个交易日一字涨停,当年7月7日达到高点280.7元,较46.27元的发行价累增560.66%,市值也从最初的100余亿元飙至超千亿元,可谓风光无二。

彼时曾有媒体计算,“中一签可赚一辆奔驰”,可见火爆程度。尽管此后有所下跌,截至2024年6月6日收于228.67元,较最高点累跌18.54%,总市值降至914.7亿元,但仍然处于行业头部。

不过,也不断伴有看空质疑声音,“严重虚胖,打完一折再打个对折都还是有点虚”、“合理市值500~700亿元”......

言语或有偏颇片面处,却也给企业提了个醒。在上市三周年之际,东鹏饮料原始股大幅解禁悄然而至。5月27日,解禁2.41亿股,解禁市值超500亿元,解禁比达总股本的60.18%。

5月30日,东鹏饮料公告称,最近收到股东天津君正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简称“君正投资”)告知函,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4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683.41万股,占总股本1.7085%。减持价162.5-213.76元/股,套现总额18.96亿元。

每临巨量解禁期,就好似价值称重器、验金石。实力底色不济者常如临大敌、甚至泡沫刺破、股价大幅缩水。而真正的价值实力者、则能稳坐钓鱼台、笑破“解禁猛于虎”,东鹏饮料属于哪一类呢?

1、大股东三次减持 实控人曾套现超10亿

该恐惧还是该贪婪?

客观而言,至少从目前股价看,东鹏饮料还是比较稳的。

关于减持事项,公司高管回应称,“将持续关注并督促相关股票持有人,严格按照相关减持规定披露信息及实施减持计划”。

的确,只要合法合规,减持增持都是股东的正当权益,本无可厚非。然拉长维度,作为原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已不是第一次减持。梳理舆论,担心股东屡屡减持或解禁后立刻减持套现也是外界一个关注热点。

据招股书,2017年4月,君正投资以2.98亿元获得东鹏饮料8.50%的股权。天津君正又从东鹏饮料实控人林木勤手中以0.53亿元受让1.50%股权。成功上市后,君正投资持股比被稀释至约9%,仍保持第二大股东地位。

上述减持前,君正投资分别于2022年5月25日、2022年9月20日和2023年1月20日三次提出减持计划,分别套现0元、2.5亿元和6.79亿元,累计套现约9.29亿元。加上最新这次,君正投资在东鹏饮料身上的投资已获24.69亿元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后,君正投资持股量降至2000.05万股,持股比降至5%,已从第二大股东退至第五大股东。以5月31日213.97元/股收盘价计,君正投资持有市值仍达42.8亿元。若以相加粗算,君正投资在东鹏饮料的投资收益率高达1895.5%。

不仅君正投资,东鹏饮料其他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也有减持动作。如2023年5月29日,东鹏饮料8326万股IPO前取得的股份解禁并上市流通,当日东鹏饮料公告称,鲲鹏投资、东鹏远道、蔡运生、李达文等13位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不超3574.15万股,即不超总股本8.9352%股份。

2023年12月19日,东鹏饮料公告显示,除鲲鹏投资和蒋薇薇未减持外,其他11位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共减持743.75万股,占东鹏饮料总股本1.8593%,合计套现13.69亿元。其中,东鹏饮料实控人、董事长林木勤累计套现超10亿元,其他高管合计套现约3.02亿元。

巴菲特曾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高管层、实控人、大股东的接连减持,难免让外界犯些嘀咕,市值有无泡沫?企业发展前景如何、该恐惧还是该贪婪?

2、一边大手笔分红 一边负债率高企

客观而言,东鹏饮料业绩表现并不差。

公开资料显示,东鹏饮料2003年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目前拥有广东、广西、华中、华东等事业部,并形成广东、安徽、广西等辐射全国主要地区的生产基地,销售网络覆盖全国超250万家终端门店。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在中国能量饮料行业,东鹏特饮2020年和2021年连续排名销量第一。

2021上市当年,公司营收69.78亿元、归母净利11.93亿元,同比增长40.72%、46.9%,现金流增长54.95%至20.77亿元,毛利率增长0.51个百分点至44.37%,净利率增长0.72个百分点至17.1%。

2022年-2023年营收85.05亿元、112.6亿元,对应增速21.89%、32.42%;归母净利14.41亿元、20.4亿元,增速24.69%、38.29%;现金流20.26亿元、32.81亿元,增速-2.44%、61.95%,2024Q1,营收增长39.8%至34.82亿元,归母净利增长33.51%至6.639亿元。

成长之快肉眼可见,但不代表没有隐忧。

比如毛利率,2022、2023年为42.33%、43.07%,较2021年的44.37%有所下滑。2024年一季度,又同比减少0.76个百分点至42.77%,净利率也下滑0.89个百分点至19.07%。

再如负债。2021年6月底,公司资产合计70.97亿元,负债合计27.76亿元。到了2024年一季度,资产合计158.16亿元,负债合计88.28亿元。不到3年时间,公司资产增长1.23倍,负债增长2.18倍,负债率从39.11%增至55.82%。2024Q1,短期借款33.67亿元,同比下降2.70%;长期借款3亿元。

另一厢,据东鹏饮料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预案)显示,其拟以公司2023年度末股本总数4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25元(含税),共分配现金股利10亿元。粗略计算,股利支付率将达到49.02%。

拉长时间线,自2021年上市以来,东鹏饮料一直大手笔分红。据同花顺数据,2021年和2022年,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12亿元、8亿元,股利支付率分别为100.59%、55.54%,算上2023年,东鹏饮料近三年将累计分红约30亿元,股利支付率将约高达64.18%。

2023年报显示,实控人林木勤本人对东鹏饮料直接持股达49.7406%,前十大股东里林木勤、林木港与林戴钦为叔侄关系,陈海明为林木勤配偶陈惠玲的兄弟。若以2023年为基准,林木勤一家人累计持有东鹏饮料56.3771%股,据此算来,三年时间累计将有约16.91亿元分红落入口袋,仅林木勤就将获得14.92亿元。

一边大手笔分红,一边负债率高企,不免让人嘀咕其中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再结合前述减持行为,上述沽空“掏空”质疑是否也不显突兀呢?

3、单品依赖、区域依赖 破题还需加把劲

东鹏饮料最初是一家国营的豆浆饮料厂,与功能性饮料毫无关联。直到1994年,东鹏饮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早期由于经营不善,2003年公司几乎面临倒闭的困境,连员工工资都难以支付。关键时刻,时任东鹏饮料销售总经理的潮汕商人林木勤决定孤注一掷,毅然买下了东鹏。

林木勤并非一时头脑发热,据时代周报报道,其曾在红牛的代工工厂工作10年,从基层生产线的领班长干起,一路做过生产部长、技术开发部长、销售部长,熟悉红牛完整的生产销售链条。

在接管东鹏饮料后,林木勤将注意力转向了他的前雇主。彼时,红牛在中国饮料市场上独树一帜,因填补了功能性饮料空白,迅速占领大量市场份额。但由于红牛定价较高,中低端市场让林木勤看到了机会。

经过技术团队攻关,成功研发出一款口味与红牛相似的饮料,打着“同样的品质,零售价只有别人一半”口号,东鹏特饮迅速崛起。同时,林木勤还模仿红牛的市场策略,因红牛中国合伙人与创始人家族失和,导致二者陷入激烈斗争,至今缠斗仍未解。2013年红牛将广告语改为: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林木勤则将广告语改为“年轻就要醒着拼!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并签下谢霆锋作为代言人。

天时地利人和,不过如此。2018 年,功能饮料零售额从2016年的375.5亿元飙升至456.7亿元。在市场红利、林木勤营销加持、一哥红牛内讧的多维因素推动下,东鹏特饮开始起飞,2021年-2023年该产品分别收入65.92亿元、81.72亿元以及103.36亿元,占总收入比达94.47%、96.08%、91.77%,是东鹏饮料绝对的大单品。

据尼尔森IQ数据,2023年,东鹏特饮500ml瓶装饮料,按销售金额排名位列中国市场饮料单品SKU第三。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中销售量占比,由2022年末36.70%提至43.02%,保持第一;销售额占比由2022年末的26.62%提至30.94%,排名稳居第二。

可谓一览众山小,但也需警惕高处不胜寒。随着市场份额的提升,东鹏特饮向上空间也逐渐缩小,同时红牛、乐虎、战马、魔爪等竞品也没闲着。

为此,东鹏饮料不断向外拓展、试图打破区域依赖、布局全国,例如投建了天津、长沙、浙江、中山等近十个生产基地。

同时,为减轻单一产品依赖,大力培育第二增长曲线,从单品向多品不断拓展,推出了东鹏补水啦、鹏友上茶、东鹏大咖、VIVI 鸡尾酒、海岛椰等多元化子品牌。

看看销售费用的投入,就知道有多拼:2021年-2023年分别为13.68亿元、14.49亿元、19.56亿元,费用率19.6%、17.04%、17.37%,累计投入47.73亿元。

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广东区域销售收入分别贡献45.85%、39.43%、33.39%收入;全国营销本部则逐步升至53.55%。全国化成绩值得肯定。

但细观区域 ,广东占比依然遥遥领先,北方市场依然较弱,如华北占比不足9%。

从第二增长线看,2022年、2023年、2024Q1,,东鹏特饮收入占比为 96.24%、91.87%、89.16%;其他饮料收入占比则由2022年的3.76%提升10.84%,增速值得肯定。只是较东鹏特饮,占比依然羸弱。

5月31日业绩说明会上,公司高管称,东鹏补水啦有成为公司第二款广受喜爱产品的趋势。东鹏饮料董事长林木勤也认为,“海岛椰、VIVI鸡尾酒选定了部分城市渠道进行铺货,目前铺货进度及市场反馈符合公司预期”。

话虽如此,可就目前来看,还鲜有能与东鹏特饮比肩的新大单品出现,谁来扛起第二增长线大旗仍要打一个问号。

2024年5月初,财信证券发布研报认为,东鹏饮料全国化战略布局进程加快,势能充足,第二成长曲线加速。但也将广东省外区域推广不及预期;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等列入风险提示。华金证券等券商也有类似担忧,并提醒市场竞争加剧,需求疲软等因素。

4、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警惕本末倒置

“奥卡姆剃刀”法则告诉我们,想高效突破困境,就要抓住实质,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的决策路径。

2023年财报中,东鹏表示针对全国化,2024年将持续完善总成本控制策略,采用多样化的原材料采购策略,确保采购成本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强化生产制造现场的质量和设备管理,持守“精益生产”理念,提高成本管控意识;加强对物流仓储的分析和监管,实现对整体物流费用的有效管控,以精准把控全链条成本支出,维持总成本领先优势。

5月31日召开的东鹏饮料业绩会上,林木勤坦言:“北方市场在渠道体系搭建方面还需逐步完善”。

如今年北方区域首个基地“天津生产基地”已正式动工建设,建成后或将缓解运输成本和供给限制等问题。董秘张磊表示,该基地拟投资不低6亿元,建设6条现代化饮料生产线。目前全国已建成投产九大生产基地,年设计产能增至335万吨。

此外,海外市场也是一个潜力点。未来将基于对其的全面充分研究,筛选合适的目标市场与发展路径,并在全球范围内有选择性地寻找具有业务协同、能力互补的企业开展合作。

第二增长线方面,将更加专注,将资源聚焦在瓶装特饮上。加快企业创新步伐,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原料的前沿技术、核心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研究。

如东鹏补水啦打造多口味、多规格的产品矩阵;东鹏大咖以生椰拿铁、经典拿铁为主,同时储备新口味;VIVI 鸡尾酒、鹏友上茶系列产品在现有基础上推出新口味及新规格等。

渠道方面,2023年,公司合作经销商量从 2,779 家增至 2,981 家,合作经销商覆盖全国100%地级城市,截至年末,全国活跃终端网点由 300余万家增至 340万家,同比增加约 13.4%。

从产品到渠道,从营销到创新,可以看出东鹏饮料明了自身的短板症结,并多管齐下,不乏拼劲冲劲、成长备手抓手。单从此看,上述沽空“掏空”质疑有些偏颇片面,后续前景如何不妨让“子弹”再多飞一会。

不过,理想愿景毕竟还不是现实,想要如愿而不是沦为画饼,还需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比如天津建厂、北方进军的初衷没错,但这也一向是红牛的基本盘、实力根据地,想要分食夺食无疑一场恶战,能否如愿拼产业链、也拼产品体验。

再如创新推新,自然离不开高质研发。而2021年-2023年,东鹏饮料分别投入研发费4280万元、4375万元以及5439万元,累计1.4094亿元,尚不及前述销售费的30分之一。试问,能否在同质化愈演愈烈的饮料市场脱颖而出?靠啥驱动核心竞争力、持续成长呢?

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贵在知行合一、谨防本末倒置。站在解禁的敏感窗口期,东鹏饮料或应有更多思考。增持减持,股东总有来去,只要实力成色够足、底盘够硬,又何愁不能稳住阵脚、乃至继续进阶上攻。

伟大的公司,都是在不断产生质疑、消解质疑,不断直面短板、补齐短板中成长起来的。会是东鹏饮料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