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六神、雷达们老了?驱蚊市场也需要“新鲜血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六神、雷达们老了?驱蚊市场也需要“新鲜血液”

“谁是真正的‘蚊虫克星’?”

文|商业评论 钱洛滢

编辑|葛伟炜

驱蚊香囊、驱蚊液、驱蚊环、驱蚊贴、驱蚊灯、驱蚊喷雾、防蚊裤……如今市面上可以看到的驱蚊产品,品种多到都能“报菜名”。

自去年润本在上交所敲钟后,“孕婴友好驱蚊”似乎成为行业新标杆,而户外热,也让“户外驱蚊”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细分品类。

人类与蚊虫的对抗,催生出一条稳步向上的百亿元赛道。中金企信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驱蚊杀虫市场零售额从2015年的62.09亿元增至2022年的104.33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零售额将达到120.06亿元。

不过,甭管市场如何蓬勃发展,产品如何形态各异,消费者最关心的仍然是最根本的问题:到底哪一个最有用?

新老品牌交替中

润本是国内驱蚊界的“新贵”——品牌成立于2006年,于2023年10月成功挂牌上交所。

这么多年来,中国驱蚊市场除了上海家化旗下的六神、朝云集团旗下的超威,以及来自美国的雷达之外,似乎鲜有说得上名号的品牌和产品了,而这些品牌其实都面临着品牌老化的困境。润本在此时横空出世,又打着“草本无毒”“孕婴友好”的旗帜,恰好切中了中国新生代父母的需求点。

润本的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上半年,润本营收分别为2.79亿元、4.43亿元、5.82亿元和4.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95亿元、1.21亿元和0.79亿元。

然而,润本上市之后却饱受质疑,其一是因为营收较为单一,非常仰赖驱蚊产品。

润本驱蚊系列产品贡献的营收在2019~2022年分别为1.14亿元、1.69亿元、2.28亿元和1.83亿元,在主营收入的占比分别为40.88%、38.21%、39.14%和41.75%,可以说占比一直居高不下。

事实上,润本的驱蚊产品壁垒也并不算多么稳固。润本旗舰店在某款产品的描述中,重点强调“自有工厂品控严”“100%质检”等因素,但图片下方小字则备注了“外包生产蚊香液难以实现品质全检”。

据润本招股书显示,其2022年超过4成的驱蚊产品为外购而非自产,这就意味着,外购的这部分产品是没法做到100%质检的,且代工厂很可能将润本的产品以白牌的方式继续“发扬光大”。

一位消费者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之前收到过坏的润本驱蚊液插头,客服又火速补发了一个……润本的驱蚊贴要和驱蚊喷雾一起用才能双管齐下,不然还是会被蚊子咬到。”

而在驱蚊这个“主战场”,润本受到了多面夹击,其中既有如六神、超威、雷达等传统驱蚊品牌的经典产品,也有像Babycare、戴可斯等母婴品牌推出的同质化驱蚊产品,更有来自日本、欧美等国、各有特色的驱蚊产品。

虽然在电商平台上,润本霸占着头几条显示的黄金位置,但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驱蚊”二字,出现更多的则是日本叮叮、Vape等品牌的内容。

而在线下,山姆、开市客等以品质著称的大型会员制超市里,消费者们看到的是贝贝健(朝云集团)、绿鼻子等新兴国产品牌,它们同样以长效驱蚊、安全无毒作为产品卖点。

总体而言,润本目前在电商平台的头部地位并不稳固,六神、超威等老品牌也亟待焕新,其他新兴品牌以及日系、欧美产品也在铆足劲抢夺消费者线上、线下的注意力……驱蚊市场呈现一个新老交替、分散的格局。

不靠谱驱蚊产品还很多

对于驱蚊产品,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它们到底有没有用。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驱蚊产品都加入了避蚊胺(常见于驱虫剂)、驱蚊酯(常见于花露水)、除虫菊酯(常见于蚊香片、液体蚊香)、羟哌酯(又名埃卡瑞丁、派卡瑞丁,常见于涂抹式驱蚊产品)等化学成分,不同产品的添加比例不同,其有效程度、持续时长以及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

不过,除了宝妈、宝爸,大多数消费者可能也不太在意这些成分的安全性,不少人认为:“既然市面上有售,就说明没有问题——有用就好了。”

此外,也有添加了柠檬草、香茅提取物、合成植物油等草本成分的产品,其原理主要是用气味掩盖人体味道,达到干扰蚊虫的目的。但无论在科学实验还是实际产品应用上,这些成分的效果都普遍不如化学成分的好,还有致敏风险,大多作为“辅助成分”出现。

例如,花露水就因为很难真正拥有长效驱蚊的效果,正逐渐被消费者淘汰。精油驱蚊贴、驱蚊手环等产品,大多使用的就是这种草本成分,且因为气味只集中在佩戴、黏贴的部位,效果自然是见仁见智。

多个评测博主都对这些新兴驱蚊产品进行过测试,结果表明,这些驱蚊产品效果不佳,评论中不乏“智商税”的质疑。

但商家是会钻空子的。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一些消费者购买驱蚊产品,收到商品后发现,产品包装上显示的是“防护喷雾”“香氛手环”,既没有标注农药登记证号也没有农药生产许可证号,使用后也未达到驱蚊效果。

事实上,根据《农药管理条例》以及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的相关意见,具有驱蚊功能的蚊香等产品属于农药范畴,需获得农药登记证号和农药生产许可证号,并在包装上明确标注。

大多数正经的驱蚊产品,基本都会标注“微毒”,但哪怕是“微毒”,也会让不少消费者避之不及。然而,一些驱蚊类产品并未获得这些证号,商家会在宣传时打擦边球,规避“驱蚊”字眼的同时,还保证“安全无毒”,反而大受消费者欢迎。

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方面表示,目前国内没有针对婴童、过敏体质等特殊人群的卫生杀虫产品等级标准,因此很多标注婴童可用、售价也相应更高的驱蚊产品,其实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这也是润本等母婴品牌所推出的驱蚊产品饱受质疑的一大原因。

不过,这也代表着,使用海外驱蚊产品同样有风险——你不知道它们有效,是不是因为使用了过量的消杀成分,长期使用是否对人体会造成伤害。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对驱蚊贴、驱蚊手环进行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时发现,检测的35批次样品中有13批次检出有害物质,其中7批次检出驱蚊酯,5批次检出甲苯,1批次检出甲苯和二甲苯,与商家宣称的“天然、无毒、安全”不符。

因此,对消费者来说,对驱蚊产品还是需要提高警惕,酌情选择正规、合适的产品。

驱蚊品牌的“天花板”

驱蚊产品有季节性的特点,因此,六神、润本们无疑也想要让营收更多元化。

六神借力上海家化集团,主攻日化产品,推出了沐浴乳等和六神经典产品气味相关的产品,前几年还和酒水品牌跨界推出了六神味的酒饮。

但日化是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赛道,近年来高层动荡不安的六神也未见太多创新,似乎仍在不断“吃老本”。

润本则主要在婴童赛道发力,推出了不少婴童护理产品,此外,个护、精油类产品也是润本主抓的产品类目。绿鼻子和润本的发展路径类似,也主攻婴童市场,但产出的产品重点在于婴儿口罩、生理盐水、牙刷等个护产品上。

2022年全年,润本的婴童产品收入超越了驱蚊产品,似乎是个好消息。

然而,婴童市场本身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存量市场的竞争极其激烈,润本相比之下SKU更少,似乎也没有太多特色。想要“卷”起来,润本也和不少婴童品牌一样,陷入了“重营销、轻研发”的困境。

事实上,如今年轻的消费者对驱蚊产品并没有培养起太多品牌忠诚度,仍处于到处尝试的阶段。也因此,随着线上流量日趋昂贵,新品牌的推广费用正在逐年提升,如仰赖电商平台的润本,其毛利率就一再被压缩,还影响到了对研发的投入。

尽管成本并不高,但蚊虫正在不断进化以对抗人类的消杀,驱蚊产品需要不断投入研发、更新迭代,才能持续和蚊虫进行斗争。而润本对研发经费的削减显然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成分、效果、外形、价格、衍生品……熟悉的“卷生卷死”剧情,正在驱蚊市场上演。

参考资料:

1.《驱蚊“卷到”母婴,润本市值73亿》,不二研究

2.《A股将迎来“驱蚊第一股”,驱蚊贴却被质疑“智商税”?》,子弹财经

3.《你不知道的蚊蝇生意:成本几毛,年入10亿》,新商业要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六神、雷达们老了?驱蚊市场也需要“新鲜血液”

“谁是真正的‘蚊虫克星’?”

文|商业评论 钱洛滢

编辑|葛伟炜

驱蚊香囊、驱蚊液、驱蚊环、驱蚊贴、驱蚊灯、驱蚊喷雾、防蚊裤……如今市面上可以看到的驱蚊产品,品种多到都能“报菜名”。

自去年润本在上交所敲钟后,“孕婴友好驱蚊”似乎成为行业新标杆,而户外热,也让“户外驱蚊”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细分品类。

人类与蚊虫的对抗,催生出一条稳步向上的百亿元赛道。中金企信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驱蚊杀虫市场零售额从2015年的62.09亿元增至2022年的104.33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零售额将达到120.06亿元。

不过,甭管市场如何蓬勃发展,产品如何形态各异,消费者最关心的仍然是最根本的问题:到底哪一个最有用?

新老品牌交替中

润本是国内驱蚊界的“新贵”——品牌成立于2006年,于2023年10月成功挂牌上交所。

这么多年来,中国驱蚊市场除了上海家化旗下的六神、朝云集团旗下的超威,以及来自美国的雷达之外,似乎鲜有说得上名号的品牌和产品了,而这些品牌其实都面临着品牌老化的困境。润本在此时横空出世,又打着“草本无毒”“孕婴友好”的旗帜,恰好切中了中国新生代父母的需求点。

润本的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上半年,润本营收分别为2.79亿元、4.43亿元、5.82亿元和4.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95亿元、1.21亿元和0.79亿元。

然而,润本上市之后却饱受质疑,其一是因为营收较为单一,非常仰赖驱蚊产品。

润本驱蚊系列产品贡献的营收在2019~2022年分别为1.14亿元、1.69亿元、2.28亿元和1.83亿元,在主营收入的占比分别为40.88%、38.21%、39.14%和41.75%,可以说占比一直居高不下。

事实上,润本的驱蚊产品壁垒也并不算多么稳固。润本旗舰店在某款产品的描述中,重点强调“自有工厂品控严”“100%质检”等因素,但图片下方小字则备注了“外包生产蚊香液难以实现品质全检”。

据润本招股书显示,其2022年超过4成的驱蚊产品为外购而非自产,这就意味着,外购的这部分产品是没法做到100%质检的,且代工厂很可能将润本的产品以白牌的方式继续“发扬光大”。

一位消费者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之前收到过坏的润本驱蚊液插头,客服又火速补发了一个……润本的驱蚊贴要和驱蚊喷雾一起用才能双管齐下,不然还是会被蚊子咬到。”

而在驱蚊这个“主战场”,润本受到了多面夹击,其中既有如六神、超威、雷达等传统驱蚊品牌的经典产品,也有像Babycare、戴可斯等母婴品牌推出的同质化驱蚊产品,更有来自日本、欧美等国、各有特色的驱蚊产品。

虽然在电商平台上,润本霸占着头几条显示的黄金位置,但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驱蚊”二字,出现更多的则是日本叮叮、Vape等品牌的内容。

而在线下,山姆、开市客等以品质著称的大型会员制超市里,消费者们看到的是贝贝健(朝云集团)、绿鼻子等新兴国产品牌,它们同样以长效驱蚊、安全无毒作为产品卖点。

总体而言,润本目前在电商平台的头部地位并不稳固,六神、超威等老品牌也亟待焕新,其他新兴品牌以及日系、欧美产品也在铆足劲抢夺消费者线上、线下的注意力……驱蚊市场呈现一个新老交替、分散的格局。

不靠谱驱蚊产品还很多

对于驱蚊产品,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它们到底有没有用。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驱蚊产品都加入了避蚊胺(常见于驱虫剂)、驱蚊酯(常见于花露水)、除虫菊酯(常见于蚊香片、液体蚊香)、羟哌酯(又名埃卡瑞丁、派卡瑞丁,常见于涂抹式驱蚊产品)等化学成分,不同产品的添加比例不同,其有效程度、持续时长以及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

不过,除了宝妈、宝爸,大多数消费者可能也不太在意这些成分的安全性,不少人认为:“既然市面上有售,就说明没有问题——有用就好了。”

此外,也有添加了柠檬草、香茅提取物、合成植物油等草本成分的产品,其原理主要是用气味掩盖人体味道,达到干扰蚊虫的目的。但无论在科学实验还是实际产品应用上,这些成分的效果都普遍不如化学成分的好,还有致敏风险,大多作为“辅助成分”出现。

例如,花露水就因为很难真正拥有长效驱蚊的效果,正逐渐被消费者淘汰。精油驱蚊贴、驱蚊手环等产品,大多使用的就是这种草本成分,且因为气味只集中在佩戴、黏贴的部位,效果自然是见仁见智。

多个评测博主都对这些新兴驱蚊产品进行过测试,结果表明,这些驱蚊产品效果不佳,评论中不乏“智商税”的质疑。

但商家是会钻空子的。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一些消费者购买驱蚊产品,收到商品后发现,产品包装上显示的是“防护喷雾”“香氛手环”,既没有标注农药登记证号也没有农药生产许可证号,使用后也未达到驱蚊效果。

事实上,根据《农药管理条例》以及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的相关意见,具有驱蚊功能的蚊香等产品属于农药范畴,需获得农药登记证号和农药生产许可证号,并在包装上明确标注。

大多数正经的驱蚊产品,基本都会标注“微毒”,但哪怕是“微毒”,也会让不少消费者避之不及。然而,一些驱蚊类产品并未获得这些证号,商家会在宣传时打擦边球,规避“驱蚊”字眼的同时,还保证“安全无毒”,反而大受消费者欢迎。

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方面表示,目前国内没有针对婴童、过敏体质等特殊人群的卫生杀虫产品等级标准,因此很多标注婴童可用、售价也相应更高的驱蚊产品,其实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这也是润本等母婴品牌所推出的驱蚊产品饱受质疑的一大原因。

不过,这也代表着,使用海外驱蚊产品同样有风险——你不知道它们有效,是不是因为使用了过量的消杀成分,长期使用是否对人体会造成伤害。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对驱蚊贴、驱蚊手环进行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时发现,检测的35批次样品中有13批次检出有害物质,其中7批次检出驱蚊酯,5批次检出甲苯,1批次检出甲苯和二甲苯,与商家宣称的“天然、无毒、安全”不符。

因此,对消费者来说,对驱蚊产品还是需要提高警惕,酌情选择正规、合适的产品。

驱蚊品牌的“天花板”

驱蚊产品有季节性的特点,因此,六神、润本们无疑也想要让营收更多元化。

六神借力上海家化集团,主攻日化产品,推出了沐浴乳等和六神经典产品气味相关的产品,前几年还和酒水品牌跨界推出了六神味的酒饮。

但日化是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赛道,近年来高层动荡不安的六神也未见太多创新,似乎仍在不断“吃老本”。

润本则主要在婴童赛道发力,推出了不少婴童护理产品,此外,个护、精油类产品也是润本主抓的产品类目。绿鼻子和润本的发展路径类似,也主攻婴童市场,但产出的产品重点在于婴儿口罩、生理盐水、牙刷等个护产品上。

2022年全年,润本的婴童产品收入超越了驱蚊产品,似乎是个好消息。

然而,婴童市场本身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存量市场的竞争极其激烈,润本相比之下SKU更少,似乎也没有太多特色。想要“卷”起来,润本也和不少婴童品牌一样,陷入了“重营销、轻研发”的困境。

事实上,如今年轻的消费者对驱蚊产品并没有培养起太多品牌忠诚度,仍处于到处尝试的阶段。也因此,随着线上流量日趋昂贵,新品牌的推广费用正在逐年提升,如仰赖电商平台的润本,其毛利率就一再被压缩,还影响到了对研发的投入。

尽管成本并不高,但蚊虫正在不断进化以对抗人类的消杀,驱蚊产品需要不断投入研发、更新迭代,才能持续和蚊虫进行斗争。而润本对研发经费的削减显然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成分、效果、外形、价格、衍生品……熟悉的“卷生卷死”剧情,正在驱蚊市场上演。

参考资料:

1.《驱蚊“卷到”母婴,润本市值73亿》,不二研究

2.《A股将迎来“驱蚊第一股”,驱蚊贴却被质疑“智商税”?》,子弹财经

3.《你不知道的蚊蝇生意:成本几毛,年入10亿》,新商业要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