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穿过一无所有的空气》
本书是《使女的故事》作者、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献给她的长期伴侣格雷姆·吉布森(Graeme Gibson,于2019年去世)的诗集。他们曾经共同担任慈善保护机构珍稀鸟类协会的联合名誉主席。环境保护、动物权利和气候变化是阿特伍德作品中的常见主题,这本诗集也不例外。此外,《穿过一无所有的空气》还探讨了爱情、失落、欲望和时间流逝的必然性。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辑涉及衰老与死亡,第二辑讨论了性别问题,第三辑探讨了超自然的隐喻,外星人、神话中的塞壬等都在诗歌中出现,第四辑探讨自然的变化,包括气候问题。到本书的第五辑,阿特伍德再度转向衰老和死亡,探索着失去和悲伤的感受。她说:“这些诗写于2008年到2019年间。这11年间,世界变得更黑暗了。我也更老了。与我亲近的人们离世了。让我们一起保持希望。”
《土广寸木》
魏思孝著有“乡村三部曲”《余事勿取》《都是人民群众》《王能好》,其中《王能好》入选了2022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名单,得到了法学教授罗翔的好评:“在这本书上,我看到了一个放大的闰土,一个放大的阿Q,进而我也看到了我自己。”
魏思孝谈到,自己想写一本关于村庄的小说。“村庄虽小,的确是一个独立且丰富的宇宙。尤其是对于一个存在了上百年的村庄。”土广寸木,是对“村庄”两个字的拆解。本书的主题也正在于从不同的视角,对村庄进行解剖。受到德国作家温弗里德·塞巴尔德的影响,魏思孝试图消弭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在上部中,他对村庄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从外卖小哥、长途货车司机到卖锅饼的小贩,“辛留村”的人物与日常生活缓缓呈现;下部则涉及村庄一年内发生的农事、家族、选举、婚丧等各种事务。
《海史密斯日记与笔记 1941-1995》
今年热播的美剧《雷普利》是对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畅销小说《天才雷普利》的第三次改编。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第一部小说是《列车上的陌生人》,在1951年就被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拍成了经典电影。《天才雷普利》出版于1955年,在1999年由安东尼·明格拉改编为电影,并获奥斯卡奖。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称海史密斯是“恐惧的诗人”,说她“创造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世界——一个幽闭和非理性的世界,我们每次进入,都会感到自己面临某种危险”。《泰晤士报》曾评选过史上最伟大犯罪作家,海史密斯被列在榜首。
长久以来,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作品是人们了解她的唯一途径。她去世后,人们在她放毛巾床单的橱柜深处发现了56册厚厚的记事本,海史密斯多年的编辑安娜·冯·普兰塔、她的朋友金斯利以及编辑团队,耗费数十年的时间,将手稿整理完毕并集结出版。海史密斯用两种叙事记录自己的生活:日记详细描述了自己的个人经历,笔记则帮助她把这些经历进行加工,从而构思写作。
《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
本书作者宋明蔚曾任《户外探险》杂志执行主编,也是极限运动家、传奇攀岩家汤米·考德威尔《攀岩人生:自我超越的力量》的译者之一。《比山更高》是他写作的第一本作品。本书书名中的“自由攀登”,是指在攀登过程中不借助任何器械之力,单纯依靠登山者自身的能力完成一条攀登路线。在中国,从事这一运动的不过数百人,死亡率却非常高。
宋明蔚本身就是一位登山爱好者,有着长达14年的在场和观察经验,后来又花费三年时间进行采访、调查,写出了20年间一代代登山者的故事。和那种热衷于攀登珠峰的企业家与精英阶层不同,自由攀登者并不是那种沿着成熟路线十拿九稳地“拿下珠峰”的人,“他们甚至不想去爬那座世界最高峰,因为在川西的邛崃山、横断山,新疆的天山,西藏的念青唐古拉山,乃至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大量的未登峰等着他们去开辟。”他们是更愿意体验攀登过程中的快乐、自由以及攀登美学的人。宋明蔚试图描述他们的生命处境,并探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战火中的花朵: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
1945年对于德国的年轻人来说是彻底的失败,它标志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崩溃。担任德国电视二台的首席历史学家达数十年之久的古多·克诺普,想要探究德国纳粹系统如何将少年儿童纳入其意识形态的魔掌,对希特勒时代的见证人进行了一千多次采访。
他看到,在那个时代里,“独裁者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暴力,而且还有诱骗。”这种诱骗在刚开始看起来是没有恶意的,年轻人可以在希特勒青年团选择一种业余活动,篝火晚会、野营、漂亮的制服、充满激情的音乐都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是重要的,是可以“有些与众不同”的。积极活跃、遵守纪律、满怀激情地适应独裁制度的年轻人受到了欢迎。后来,这些年轻人回忆起希特勒时,还觉得“他是一个超级父亲”、“他就像上帝一样”。
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是政权必不可少的支持者。青年们不断投入战争,从而延长了战争,900万廉价劳动力大军填补了在前线服役的男子留下的空缺;女孩忙于家务劳动,在红十字会、行政机关帮忙;小孩子则作为传令兵、前线通讯兵忙忙碌碌……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德国的经济和社会早就崩溃了。希特勒骗取了他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许多人既是牺牲者,也是案犯——他们参与枪杀了犹太人。
《谎言与真相:美国历史上的假新闻与假新闻业》
有关真相的故事从来都不仅关乎真相,还涉及权力、控制、欲望和价值观。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安迪·图赫尔看到,在美国新闻史上,记者如何发展出各种方式和惯例,来收集、验证、解释和传播准确的信息,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可是,如果有一天谎言看起来和新闻一样,会发生什么?当假新闻越来越像真相,假真相越来越像新闻,民主政体又会怎样?
每个时代都会有顺应环境要求、抓住时代机会出现的“虚假新闻”,“虚假新闻工作”指的就是那些借用新闻报道的外在形态,公然给虚假的东西提供可信度的做法。虚假新闻从某种真实的或看似真实的立场或平台发起,呈现虚假信息或者有严重党派偏向的意见或宣传,看起来或者听起来就像是基于公正调查和严谨核实的“真正”独立新闻。“真正的新闻从业者试图捍卫职业,而新闻造假者试图利用这一职业。”本书关注造假者如何在新闻机构的信息系统中持续运作,以及他们如何操纵该系统的外在形式从而声称真实。
《嬉游志:透过电子游戏看世界》
西交利物浦大学文化科技学院副教授孙静从近年来各种热门游戏切入,比如《仙剑奇侠传》、橙光游戏、《旅行青蛙》、《阴阳师》及《王者荣耀》等,为读者提供不同的分析和批判角度,讲述了每个游戏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
读者不仅可以从消费、性别、跨媒介、区域文化等维度去理解游戏,也可以通过游戏去理解当下的世界与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处境。孙静在分析游戏内容、游戏发展、玩家参与方式以及社会对待游戏的态度时,将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游戏现象相结合,读者并不会感到陌生。在《嬉游志》一书中,读者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风游戏、中国电竞、中国国产游戏的困境等与中国读者尤为贴近的话题。
《性与美:颜值的进化史》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动物界,喜欢美也是普遍的生物本能。大部分雌性动物进行性选择的动力来自于雄性的外貌。从蝴蝶和鱼类的鲜艳色彩到鸟和青蛙的歌声,达尔文认为动物具有对美的品位,这驱使动物进化出了使它们更具性吸引力和繁殖成功率的特征。达尔文没有办法解释的是,为什么有些特征从性的角度(即繁殖的角度)来看极具吸引力,从生存的角度看却是有害的,孔雀鲜艳的尾巴就是典型的例子。
迈克尔·瑞安是美国得州大学动物学克拉克·哈布斯动物学讲席教授,借鉴神经科学和进化生物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以及他自己对巴拿马丛林深处的小型南美泡蟾的研究,他探讨了以下问题:为什么动物认为某些特征是美的,其他特征则不是?动物是否具有与生俱来的性审美观?如果有,根源在哪里?瑞恩认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于大脑——尤其是雌性的大脑,她们就像生物操纵者,刺激雄性美丽特征的发展。“对人类而言,不是求爱者进化形成的形状特征影响了选择者的偏好,而是包括但不限于色情片在内的整个产业链,针对我们的性美学创造刺激的投资的文化进化替代了自然演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