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首席人物观 小葵 二毛 付饶 钱钰
编辑 | 江岳
创立英伟达那年,黄仁勋29岁。去推开硅谷那些颇具盛名的律所和风险投资公司的大门时,他经常会为自己的年轻和缺乏经验而感到不安。置身于由那些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组成的场合,听到他们用各种专业词汇讨论商业时,他也时常觉得恐惧。
“你被一群成年人包围着。”
61岁的黄仁勋用这句话形容29岁的自己。如今,他已经到达被讨论退休的年龄——尽管在他看来这是至少40年后的事情,让他恐惧的事情越来越少。
财富和名望给到他足够的底气。2024年6月18日,英伟达以3.34万亿美元的市值,超过微软和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这让很多人想起14年前,苹果市值首次超越微软,位居全球第一,移动时代大幕拉开。
黄仁勋会成为拉开AI时代大幕的那个人吗?
不好说。但他的另一个身份相当确定:全球任职时间最长的科技公司CEO。“在31年的工作中,我没有破产,没有厌倦,没被炒鱿鱼。”
他喜欢穿黑色皮衣,被称为“硅谷最好斗的男人”,同时也爱开玩笑,胳膊上有刺青,会穿上大花袄为英伟达员工表演扭秧歌,在女粉丝胸前签字。他说:你可以用很多词来形容我,但坚韧必须排在首位。——站在英伟达全球市值第一的节点来看,这句话显然又多了一层财富加持的信服度。
01 好老板
爱与关怀。
在黄仁勋的说法里,这是英伟达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比如英伟达不轻易解雇员工。有人评价:在英伟达,解雇一个人比招聘一个人更困难。因为黄仁勋相信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力和能力“我不喜欢放弃别人。”
这显然与网友对于“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传统认知有些出入。这位老板还习惯尽量避免一对一的会议,好让信息尽可能地直接传达到每一个人。“我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接触到公司的所有重要信息。”
此外,英伟达的员工每周会更新“正在做的五件事”清单,黄仁勋经常会抽空去细看。清单上的内容包括工作,也包括大量跟生活相关的事情,比如看了某部电影、家里添了宝宝。这种连接让黄仁勋跟他的2.6万名员工更加亲密。
某种程度上,英伟达更像是一家老派的硅谷公司:更加平等的关系、更加稳定的财报、更加优厚的员工福利。当然,考虑到黄仁勋创立这家公司已经31年,且英伟达从未换过一把手,这也显得相当合理。
市场一度对英伟达的预估过于保守。——甚至包括黄仁勋自己。
很久以前,有人告诉黄仁勋,英伟达永远不可能超过 10 亿美元。去年,英伟达的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时,黄仁勋提醒员工:“不要太早激动,公司的市值会到2万亿。”一年后,市场推翻了黄仁勋对自己公司的预期,英伟达的市值突破了3万亿。
此时,若回答那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如果时光倒流,你会做什么?买英伟达的股票会成为很多人的必选项,毕竟,10年300倍的涨幅,这样的回报率算得上世间罕有。
判断好老板的标准有很多,如何对待员工只是其中一部分,且,多数时候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在漫长且复杂的企业发展中,能精准把握方向与节奏,最终把公司带入更健康的发展轨道,让员工从中获利,是一位“好老板”的基本修养。
在黄仁勋的“好老板”时刻中,2006年大力投入CUDA研发,显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彼时的市场和投资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要给游戏显卡不断增加计算性能、让它们越来越贵和难卖。若干年后,当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展现了其商业价值后,CUDA 已成为英伟达的护城河。
类似的事情,在1997年也上演过。
在英伟达全年营收只有2700万美元时,黄仁勋就向台积电订购了1.27亿美元的代工订单,惹得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不得不定期回访他的公司,一遍遍听他的商业规划,确定他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晶圆体。
在媒体《锦缎》的叙述中,黄仁勋从来不顾芯片市场需求和产能的错置周期,一旦有重要且抢手的零部件,哪怕冒着用不完的风险,也要立即下单确定产能,确保自身供应,同时挤压对手。
黄仁勋那次押宝的,是一款名为Riva 128的微芯片。在公司账户资金只够支付员工一个月工资的时候,Riva 128上市,4个月卖出100万颗,英伟达迎来转机。
这段经历在日后被反复提及,即使后来英伟达的身价水涨船高,但黄仁勋在给员工演讲的开场白中也经常说:“我们公司还有30天就要倒闭了。”他鼓励员工保持一种“绝望”的态度来继续生产产品,而这句话如今已成为非正式的公司座右铭。
黄仁勋经历过逆境,甚至是绝望。
1963年,黄仁勋出生于中国台湾。5岁时,全家搬往泰国,然而恰逢泰国时局动荡,没过多久,黄仁勋和哥哥被爸爸送往美国,投靠华盛顿的舅舅。在那里,黄仁勋被送进一家学费便宜的乡村教会寄宿学校。
与其说这里是一所学校,不如说是坏小子集中营,黄仁勋记得入学的第一晚,17岁的舍友就撩起衣服向他展示打架时被刺伤的疤。黄仁勋回忆道:“在那所学校,每个学生都抽烟,而我大概是唯一一个没有带小刀的男孩。”
一个低龄且身材矮小、同时英文也不好的亚洲移民在这种环境下,无疑成为了一个完美的欺凌对象,他被霸凌者用歧视性的字眼称呼;上学途中,他需要穿越一个摇晃的吊桥,但总会碰到用力摇吊桥的当地小孩,他要随时提防自己可能被摔死的风险;也是在这种环境下,黄仁勋学会了端茶倒水和打扫厕所,直到父母来到美国,他转学去俄勒冈州,境遇才随之好转。
“那时,我们没有辅导员可以倾诉,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变得坚强,并勇往直前”,多年后,他平静地向记者提到。
这些过往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后来的黄仁勋。他看起来坚强果断又富有同理心。
不过,正如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个人,“完美的老板”本身也不存在。商业的博弈无处不在,任何取舍都可能让一部分人难受,甚至牺牲掉利益。
“好老板”黄仁勋也曾经在英伟达创立早期裁掉50多位员工。而去年股价开始狂飙后,一些持有大量股票的老员工身价暴涨,进入“半退休”的躺平状态。这带来了更加紧张的员工关系。有人对黄仁勋发出批评,认为他创造了过度以员工为中心的文化。
在一场英伟达内部全员会上,黄仁勋从员工事先提交的诸多问题中挑出了这一个。截至目前,他还没有太具体的动作。不过在求职网站Blind,英伟达员工对黄仁勋担任CEO的支持率是96%,这个数据远远超出其他科技公司的老板们。
02 战斗
好斗。这是黄仁勋的诸多标签之一。
台媒形容他是“IC产业最好斗的男人”,更多时候,他被称为“硅谷最好斗的男人”。——当然,“最”这个词语在形容混硅谷的大佬时,多少也是有些滥用的。
黄仁勋有狠的一面,从英伟达公司的名字NVIDIA便可见一斑。起初确定的两个字母只有NV,即Next Version,后面的字母源自罗马神话里的复仇女神invidia,她负责惩罚罪恶和不道德行为。同时,invidia有时也被用来形容强烈的嫉妒或者复仇心理。黄仁勋相中这个意象,也希望英伟达成为全行业都嫉妒的公司。
2008年,英伟达股价到达每股100美元,黄仁勋兑现与同事的赌约,让儿子带着去刺青店,把NVIDIA的logo刻在了左臂二头肌的位置。
此时距离黄仁勋创立英伟达已经15年。
在创业前他曾得到一位专家的建议:这个市场还没起步就已经乱成一团了,你最好别干这个。——专家说的是图形处理市场。一家名为SGI的图形公司曾经富得流油,新人李开复入职当天赶上公司发放日常福利:每人一只价值1500美元的手表,一件昂贵的小羊皮夹克,但几年后,公司就破产了。
在推开硅谷那些装修阔气的律所和风险投资公司大门时,29岁的黄仁勋可能有些底气不足,但对于公司方向,他显然很笃定。1995年,英伟达用首款产品NVI宣布进军图形处理市场,4年后,英伟达推出的GPU- GeForce256被认为是奠定现代计算机图形基础的革命性产品。
GPU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将计算机图形性能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它的加持下,电脑可以流畅显示复杂的三维场景,提升渲染效果。它的受益者,包括大量沉迷《雷神之锤》等游戏的宅男。——打造一流的游戏显卡,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这是黄仁勋最初向母亲解释自己创业项目时的说辞,他当时得到的建议是:“孩子,你最好还是找一份有医疗保险的正经工作。”
从后面的故事来看,母亲的确提前预警了创业艰难。
建立一个真正自己掌权的帝国,黄仁勋对此是有执念的。当年微软推出Direct X开发套件,很快获得更多游戏开发者的青睐,几乎所有显卡公司都跟进了。微软这种级别的公司,掏出“生态”打法时的威力,可想而知。但黄仁勋摇摆了很久,最后才向现实低头,宣布加入Direct X生态。
但此后几年,生态里的显卡公司们疯狂内卷,竞争最惨烈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成员破产。建立属于英伟达的开发生态——野心应该早已种下。
野心变成更具体的模样,应该是在2007年。
这年2月,英伟达发布CUDA架构,其独特的程序语言和编程模型极大地降低了使用GPU处理数据的复杂程度,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便捷地利用GPU算力进行编程和微调。在黄仁勋的设想中,GPU拥有和CPU一样的通用计算能力,“让超级计算大众化”。
这一年,英伟达出现在《福布斯》的“年度最佳企业”榜单里。关于黄仁勋本人的评价则是:“自从带领英伟达于1999年上市以来,其股价已经飙升了20倍。在同一时期,甚至连强大的苹果也无法与之媲美。”
当然,乔布斯正是在2007年第一次向世人举起iPhone,此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科技圈的叙事都充满“苹果味”。基于苹果应用商店兴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价值体现在苹果股价中,2010年,苹果市值首次超越微软,位居全球第一。
14年后,宝座易主,英伟达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成为全世界最值钱的公司。
有人调侃,人生中只有三件确定的事情:死亡、税收和英伟达的盈利趋势。
AI成为黄仁勋压中的关键命题。GPU具备基建属性,于是,人类经历的几次AI浪潮中,明星公司换来换去,只有英伟达永远在挣钱。在大淘金时代,卖铲子的生意永远比挖矿更有确定性。
2014年,英伟达退出当时大热的移动芯片市场,转向机器人和深度学习。
契机源于2年前的ImageNet年度视觉识别大赛,这是大赛进行到第三届,此前两年,获胜者的错误率平均为25%,但这一届的获胜者克里切夫斯基只有15.3%,有组织者怀疑他作弊。
而他使用的,就是一块当时价值上千美元的英伟达GPU,再通过CUDA工具实现高速训练和计算。
从微软、谷歌到亚马逊,这些科技大公司们都争抢来购买英伟达的GPU。到了2015年,基于GPU训练的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方面的准确率达到96%,超过了人类。
黄仁勋做出了那个决定。英伟达副总裁Greg Estes回忆称:“他在周五晚上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说一切都将转向深度学习,我们不再是一家图形公司。到了周一早上,我们就成立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真的,就是这么快。”
正如GPU在通用CPU面前的速度优势,投向人工智能的英伟达也展现出惊人的加速度。它进入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穿着皮衣的黄仁勋也成为多场发布会的座上宾。
2021年时,英伟达成为全球最值钱的芯片公司。此后,ChatGPT掀起新一波AI浪潮、新能源汽车崛起,合力让英伟达的起飞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图源:新皮层X第一财经整理
此时,围绕英伟达的生态,已然成为一座庞大的帝国。——就像黄仁勋曾经羡慕的微软和英特尔一样。包括特斯拉和推特在内的几乎所有科技公司都在购买GPU用于计算和人工智能,马斯克开玩笑称:
“似乎所有人和他们的狗都在购买GPU”。
03 “偶像”
在中国台湾街头,如果问一个年轻人“你的商业偶像是谁”,得到的答案很有可能就是黄仁勋。
抛开这位大佬的商业成就不说。很多时候,这位坐拥千亿身家,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创始人,都显得极为接地气。
去年,他曾在两个月里3次被媒体拍到,在台湾地区的夜市和街头小吃店里吃夜宵,日常生活习惯极简,和“千亿富豪”的身份毫不搭边。这甚至加速他成为被年轻人崇拜的偶像。他去过的水果店,会成为网红打卡点。甚至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网友细心列出了他去过的餐厅名单,方便大家追随打卡。
他经常会被路人和媒体抓拍,图片不时出现在网络中。当地媒体将这种现象称为“Jensanity”(黄仁勋英文名为Jensen,加上英文单词疯狂insanity),来形容黄仁勋有多么受欢迎。
年轻人对于黄仁勋的狂热,不止于此。
上个月的中国台北国际电脑展上,一位女粉丝让黄仁勋在她胸口上签名。这种行为,早已超离了正常的喜爱范围,更像是粉丝对偶像的崇拜。而从事后舆论风向来看,无论是媒体还是粉丝,都难得地展现出极大的包容性。
以至于,即使是不太关注技术的网友,依然会在中文互联网的世界里熟悉黄仁勋的黑色皮衣。
这是黄仁勋的标志性着装。
美国的科技公司里,一家公司的特点,往往和老板的形象是息息相关的。就像乔布斯喜欢穿黑色高领毛衣,扎克伯格经常是身着灰色T恤,前者简洁干练,符合大众心目中对科技公司的认知;后者随意自由,也恰恰代表了不受约束,这也侧面反映出了互联网公司的创新能力。
显然,黄仁勋也知道这一点。他买了很多件同样的黑色皮衣,出席公众场合时,永远是这套装扮。即便在很热的天气里,也不会脱下。“皮衣刀客”的外号,逐渐传开。
时尚是对权势的模仿。黄仁勋的黑色皮夹克,是这句话的最佳佐证。
一次,在接受英伟达总部首席建筑师建筑师柯浩 (Hao Ko) 的公开采访时,黄仁勋发现对方的穿着和自己一样。“他在模仿我”,黄仁勋调侃道,同时指出,对方裤子口袋太多了,建议“简单点”。
在硅谷的科技公司里,“简单”意味着效率。这与他讨厌繁琐的个人性格相符。例如他不喜欢和底下的员工一对一开会;为了提高效率,他每天都会发送数百封电子邮件,有时内容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当全球市值第一的光环笼罩在英伟达头上,黄仁勋的这些做法,也会在舆论场得到更多的赞许而不是质疑。这是“偶像”的特权。
人们开始从多个维度咂摸这位大佬。
有人学习管理之道。他说过:一个科技公司的CEO怎么可能任职这么长时间?唯一的方法是保持阅读、学习、倾听、关注。唯一真正让你学习的态度是保持谦逊。
有人学习赚钱之道。他说过:赚钱不是信念的问题,赚钱是技能的问题。这是一种可学习的技能。
有人学习危机之道。他说过:奔跑吧,不要慢慢走。无论是为了食物而奔跑,或不被他人当作食物而奔跑。你往往无法知道自己正处于在哪种情况,但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奔跑。
盛名在今年夏天显然达到新巅峰。最近,黄仁勋出现在多家高校的毕业典礼上,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指引方向,俨然人生导师的模样。
但硅谷从来不缺新偶像,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更是时有轮换。马斯克、扎克伯克、杰夫贝佐斯,都曾经成为某段时间内的世界首富。没有人成为那个唯一的、永久发光的存在。
此外,黄仁勋可能是唯一一位还在任的大科技公司“一代目”,接班问题,悬而未决。这也为英伟达埋下了不确定性风险。
在全球经济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很难说,英伟达在全球第一的位置上能坐多久。毕竟,关于“泡沫”的说法已经围绕英伟达和黄仁勋很久了。
不过,61岁的黄仁勋应该已经习惯这一切。他曾经说:公司生活在渴望和绝望之间,比总是乐观或悲观要好得多。在生与死之间,他永远都在努力远离后者,就像他说过的:
“我生存的意志,超过了几乎所有人杀死我的意志”。
正是这种置死地而后生的信念,让他坚持了30年,把一个曾经距离破产只有30天的公司,发展成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
对于黄仁勋来说,这才是英伟达商业故事里最精彩的部分。
“一个故事,最动人的部分或许并非是它的开始,而是它的过程。但我坚信,这远非终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