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马消费 陈晓京
今年以来,榴莲原本坚挺的价格不断下挫,楼下水果店里最低价已跌破20元/斤,瞬间感觉榴莲真香。
泰国、越南榴莲在5月份集中到货,国内市场榴莲价格掀起腥风血雨;马来西亚榴莲在7月进入出产季,榴莲的价格或将越来越亲民。
作为中国最大榴莲分销商,洪九果品的日子却不太好过。继时任核数师毕马威在3月公开质疑其财务问题后,公司股票停牌、财报难产,掌门人邓洪九频繁质押股票融资。中国榴莲大王,直接走进至暗时刻。
只有等到洪九果品的财报出炉后,外界才能知道“榴莲大王”发生了什么。
榴莲之王
今年的榴莲,不再高不可攀,价格一降再降,极限单价已跌破10元。以往两三百一个的榴莲,现在百来元,甚至几十元就能轻松拿下。
作为中国最大榴莲分销商,洪九果品(06689.HK)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水果生意里,榴莲生意有着极高门槛。中泰证券研报披露,订购整座榴莲果园产品,起步合同价往往就高达2000万元,非常人所能驾驭,直接将大多数中小玩家挡在了门外。
大玩家洪九果品的游戏,同样惊心动魄。从榴莲产地之一的泰国,通过陆运、海运等方式运输到国内,再通过分销系统运送给商超、生鲜电商等客户。
作为批发商,洪九果品的毛利率不高,水果生意中的风险,它一样不少都得承担,甚至压力更大。
2011年起,邓洪九就深入泰国、越南两国,在产地建立榴莲初选工厂,正是这样的前瞻布局,让公司占据源头优势,戴上了“中国榴莲大王”的璀璨王冠。
2023年,中国鲜榴莲进口总量142.6万吨,有65.15%来自泰国,洪九果品进入时间早,在该国榴莲主产地影响力巨大。外界曾戏言,泰国榴莲果农的日子,得看邓洪九的脸色。
2022年,洪九果品一举创下销售2500万颗榴莲的历史纪录,号称"中国人每吃掉10个榴莲,就有1个来自洪九"。当年,其榴莲销售39.65亿元,占公司收入的26.29%。
难产的年报
正是榴莲在公司的重要地位,在2022年上市之后,洪九果品特别喜欢在财报封面呈现榴莲元素:榴莲黄打底、两颗大榴莲,并用英文展示其“洪九泰美味”的品牌定位。
不过,公司2023年的财报已经延迟很久,目前仍在焦头烂额之中。
3月中旬,当各大上市公司相继披露“成绩单”时,洪九果品突然宣布延迟刊发2023年财报,并停牌至今。
年报难产,主要是时任核数师毕马威不认可公司的财务数据,审计不下去了。
在3月28日深夜披露的公告里,毕马威注意到,洪九果品未经审计综合财务表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预付款余额为约44.7亿元。且主要集中在去年第四季度,公司向若干供应商支付的预付款余额高达34.2亿元。截至去年底,公司向该等供应商支付的预付款项余额约为31.3亿元。
极短时间里预付款骤增,存在重大疑点。毕马威指出,这些预付款对象,大多为2023年度新增交易方,部分供应商社保参保人数为零。
今年1月,公司支付约15.2亿元预付款给该等供应商,当月收到其回货约4.50亿元。截至今年1月末,公司支付给该等供应商的预付账款余额约为42亿元。
核数师都说得这么直接了,外界不免怀疑,洪九果品的财务存在重大问题。
对此,公司解释称,去年第四季度预付款较上年大增,主要是业务增长及扩张计划。不过,毕马威不认可这种说法,在其指出重大财务问题后,未得到相关资料和独立调查结果,以至于无法进一步推进审计工作。随后辞任核数师,由中汇安达接手。
6月20日,公司公告,预计中汇安达审计工作将于今年7月完成,将尽快刊发2023年全年业绩及财报。
极度缺钱
早年,邓洪九是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以苦力为生的“棒棒”,一跃坐上中国榴莲大王的交椅,无疑是命运的垂青。不过,随着企业上市,洪九果品的底色随即显露出来。
在邓洪九手中,洪九果品持续高速增长。公司营收规模于2021年突破百亿,达到102.8亿元,次年大增至150.8亿元,去年前三季度为134.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12%、46.70%和26.4%。
这也是一门玩钱的生意,公司的经营性活动现金流一直没有大的好转。上市之前3年,连年为负,2022年扩至-18.23亿元,去年上半年为-3.14亿元,直至三季度才转正为区区2690万元。
这意味着,公司规模越做越大,货物越卖越多,资金却难以回笼。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贸易应收款规模101.51亿元,同比增长12.84%;贸易应收款周转天数由2022年底的144.8天增至当期末的188.5天。
为解决资金缺口,公司只能大举借贷。截至去年上半年末,公司向银行借款27.76亿元,同比增长21.59%,而当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5.57亿元。
今年以来,公司的资金似乎更加紧张了。
初步统计,4月至6月间,董事长兼执行董事邓洪九先后8次通过股票质押,为公司融资,累计质押其所持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1.26%,合计融资8.37亿元和12亿泰铢。
今年2月,公司分别向不少于6人配售1.89亿股,所获配售款8.22亿元。其中,7成用于强化水果供应链,2成用于偿还有息债务,余下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等。
为了获得更大的助力,今年4月,公司启动定向发行内资股股份的计划,发行认购方4家均为国资,原定认购总额近5亿元,但一个月后计划即宣告终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