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锌刻度 黎炫岐
编辑|李季
“本学期,学校将开展研学活动,现需对研学进行预报名,具体安排如下……”当36岁的陈方看见学校老师发来的通知,心头不由一紧,尽管只是一天的行程,每人费用也不到五百元,但几乎每学期都需要去一两次的研学游已经让陈方有些厌烦,“但不去,孩子不乐意;去吧,又心疼钱。”
当陈方随手将复杂心情发到社交平台,一时间争议诸多,既有家长共鸣,“现在的研学游项目又多又贵”,亦有网友表示,“几百块你都嫌贵?”
但陈方的苦恼的确是许多家长的困扰。暑期将至,不仅学校,从新东方文旅这类专注文旅产品的公司,到去哪儿等OTA平台都推出了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研学游项目,从常见的人文游学到名企游学,价格则从几千元到五六万元。日前,连网红名师张雪峰推出的峰学蔚来首期研学营也已上线预约,6天5晚的研学营售价9999元。
而面对研学,孩子往往兴致勃勃,家长们则不得不报。研学游的市场鱼龙混杂,定价标准也模糊不清,不少家长在“被研学”的过程中,却仍然只能一边缴费一边后悔。
谁在为孩子疯抢五六万元的研学游?
当陈方还在为不足五百元的研学游纠结时,身处成都的Jessie正在重新为女儿做攻略。Jessie的女儿正读高一,这个暑假她和朋友约定一起报名英国的研学游,而这对Jessie而言,算是一个难题,“女儿从小学就经常参加研学游,但之前都是参加国内的研学游,基本上是一周的行程,花费在五千元到一万元不等。”但当女儿告诉Jessie今年的计划后,Jessie搜索了几家游学机构的报价,几乎都超过四万元,其中女儿心仪的新东方ESL线路15天13晚的价格为46800元起,而21天19晚的价格超过60000万元。
这并不是一笔小费用,Jessie目前在一家国企负责文书类工作,丈夫则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的程序员,他们每个月的总收入在三万元左右,但房贷车贷每月支出占收入一半,更不用提女儿日常的教育开支也并不少。原本Jessie和女儿商量希望能更换游学目的地,但女儿表示已经和朋友约定好,“一共四个女生约好了,总不能大家都去英国我一个人不去。”所以,为了让这笔钱“花得值”,Jessie对这几个游学项目的具体行程、体验方式、学习课程等都多家对比。
据锌刻度搜索发现,Jessie提及的这两个游学项目重在参访英国名校,“学生将入住英国寄宿家庭和学生公寓,通过日常生活全浸泡式语言环境锻炼语言能力”,而ESL课程的亮点则是“与来自非英语母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一同学习,主要以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形式授课。”游学费用包括:签证费、往返国际机票费、保险费、在境外食宿行、课程,参访费用与司机向导消费。
然而,当Jessie咬咬牙决定给女儿报名新东方的ESL线路时,女儿心仪的两条线路已经售罄,“眼下只有看另一个8月中旬出行的团期她们愿不愿意去,价格大概在六万元左右。”
事实上,如果回溯此前的研学游价格,不难看出从2023年开始,研学游尤其是出境研学游的价格正一路飞涨。以新东方为例,据上游新闻报道,新东方在2019年暑假推出的类似英国研学项目价格为33900元,优惠后为31900元,项目时长为14天。对比来看,2024年暑期新东方的英国研学项目涨价已近70%。
除了新东方,其他的研学游机构推出的出境游项目也并不便宜。其中,专注于国际化营地的教育品牌“游美营地”推出的美洲游学项目12天价格为49999元,而非洲游学项目“2024登峰计划海外夏令营(14天)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价格为68888元。
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五六万元也并非小数目,但从“售罄”的情况来看,这类项目大有市场。“很多家长都舍得在孩子教育上花大价钱,其实有些高端定制研学游的价格远不止五六万元。”锌刻度从多家研学机构处了解到,研学游的高端市场并不缺消费者。不过,报名这些项目的家长也并非“都不差钱”。“有些家长也是为了让孩子长见识,或者满足孩子心愿,咬咬牙报名的。”一位研学游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锌刻度。
这一点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也能窥得一二:“太便宜的实在是不放心孩子去,五六万又确实贵”“现在的孩子都很小就去研学,家长只能被动卷,找爷爷奶奶凑钱都得送他出去见见世面”“我十几岁还没出过省,现在的小孩十几岁早就环游世界”……
从参观名校到走进名企,家长难说“不”
当然,从整体来看,比起出国研学游,国内研学游还是更主流的选择。只是,国内研学游的价格在近几年也是水涨船高。从最近的消息来看,日前,网红名师张雪峰就在直播间向粉丝宣布:“你们经常问的研学项目已经可以预约了。”该研学项目全名为“峰行万里菁英研学营(苏州篇)”,峰学APP显示,研学营时间为6天5晚,从7月10日—8月14日共开放六期团组,售价为9999元,目前服务对象是14-18岁初高中生。
而在去哪儿和飞猪等OTA平台,也能看到“研学游”的相关产品,不过,目前国内的OTA平台销量较好的研学产品也是国内线路,且大多为一日游的短期项目。
“既然是研学游,肯定还是希望孩子学到东西,一般的旅游平台的游学项目大多是旅行社在做,不太能保证课程质量,所以还是会选择专业做研学的平台和机构。”厉以宁育有一儿一女,早在今年三月,她就已经分别为小学的女儿和初中的儿子预订了敦煌和中国港深的研学游,“女儿年纪还比较小,去敦煌主要是感受人文艺术,儿子去大湾区主要是去名企参观,感受下科技企业的氛围。”其中,两个项目加起来总共花费两万左右。
“现在的研学游花样很多,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去学校参观学习或者去博物馆逛逛。”虽然厉以宁也抱有一丝纠结,“不知道去名企参观的意义到底大不大”,但看着儿子对此的兴致很高,她便也觉得,“多去了解感受总比在家里埋头苦学好,或许也能早点发现自己的职业方向。”
锌刻度从多家机构了解到,名企线路已经成为了大部分机构都会推出的新花样。其中,新东方文旅推出的“名校名企·上海未来菁英”“梦想的力量·北京未来菁英”线路价格均为七天六晚9980元,面向9-15岁学生,主要行程包括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课、参观相关企业、参访高校等,其中参观的企业涉及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电子信息、金融和高端装备产业等热门产业。而上文提及的“峰行万里菁英研学营(苏州篇)”行程也包括行业大咖交流会、参观名企名校、团体合作游戏等。
厉以宁坦言,“当别人家的小孩都在聊自己去过的名校名企,我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有得聊,而不是一问三不知。”
事实上,很多家长和厉以宁一样,难以对类似于“让孩子先一步感受世界”的宣传说“不”,尤其是当AI等前沿概念不断被提及,而各大培训机构和自媒体贩卖着“暑假偷偷去研学,开学惊艳所有人”“一次研学改变一生”一类的焦虑,家长们往往会担心孩子“慢一步”。但也有不少家长感受到压力。在小红书上,有家长表示,“研学团7800元,去北京和长春……儿子很想去,我说不报名(儿子)一直发脾气,我告诉儿子,家里一个月才一万收入,实在养不起你。”
另外一位家长则表示自己原本想带孩子去大理参加研学游,“去年的生活学院价格为3980元5天(不含住宿和早晚餐)已经让我感到震惊了,没想到今年推出的AI共创营,价格直接飙到了7980元5天,在群里被众多家长反对后,营地才决定恢复去年的价格。有一说一,大理这些风很大的营地,暑假物价再次让我感到自己的贫穷,两个娃,再加上假票住宿和早晚餐,感觉半个月没有三万打不住。实在舍不得。”
混乱的市场挡不住旺盛需求
当研学游逐渐成为学生教育的“标配”,家长们往往不得不为此消费,但难以忽视的是,研学游市场积弊已久。
“我们愤怒!愤怒于新东方的游学项目让孩子的梦想破碎,愤怒与高达6.9万元人民币的巨额费用换来的却是混乱与失望!”在小红书上,有家长发布“新东方游学变噩梦”的笔记称,在为孩子报名的游学项目中,“混乱简直让人无法忍受”。这位家长提到,孩子们在面签时被分成三队,其中一队无人看管,而签证官询问时,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带队老师,“两名90后的年轻领队,竟然在面签当天连孩子的基本信息都不了解。”
对此,家长发出质疑“这样的教师素质,如何能胜任游学项目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招聘教师时没有把关吗?难道没有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吗?”
而在黑猫投诉上也有消费者提交相关投诉称自己曾带孩子参加北京新东方文旅的海南研学团,但“宣传的是研学和文旅团,但是全程没有导游讲解,没有任何有关海南或三亚的地理、历史、人文等知识讲解,带队老师只是每天通报行程。与宣传中的文化研学严重不符,连最普通的旅行团都不如。”并表示自己曾要求新东方文旅提供这些带队老师相关资质,如:是否有带领未成年人进行研学的教师资格证?是否有导游证?是否是正式入职员工?
而这显然并非仅仅是新东方文旅存在的问题。据天眼查,截至六月底,全国共有超过四万家与研学相关的公司,其中有16912家是在近五年内成立,仅3000家在近一年内成立。
锌刻度在招聘网站搜索发现,许多研学机构对研学领队的招聘要求都是“有相关经验优先”,但对教师资质、导游资质等都无明确要求,且有大部分招聘启事对学历的要求为“大专以上”。此外,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还有不少关于研学带队的兼职招聘信息,在校大学生也可应聘。
由此可见,研学市场鱼龙混杂,这也导致不少家长和学生“踩坑”。第一财经的研学游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79%的受访者认为研学游价格虚高,包括“天价收费”、霸王条款、消费明细不清等。
尽管有种种“踩雷”风险,但也难挡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据《第一财经》去年报道,研学游的价格是同等路线普通旅游团的2到3倍,毛利高出20%到50%多。虽然价格高昂,但并未劝退消费者的热情。携程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研学旅游产品订单量同比2022年增长超30倍。而艾媒咨询估测,中国研学游市场规模于2023年达到1469亿元,同比增长61.6%,2026年将达到2422亿元。
可想而知的是,不少家长明知研学游水很深,却仍然不得不像厉以宁和Jessie一样一边交钱,一边自我安慰,“出去看了一圈,总能有所收获吧。”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