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惠民意,真情暖人心。近年来,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以下简称“青岛中行”)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聚焦重点领域,延伸服务触角,凝聚各方合力,不断增强金融消保工作的广度和温度,着力解决好金融消费者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擦亮“金融为民”底色,共谱消保“和谐曲”。
建起“惠民链”:消保体系更全面
消保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取得实效,机制建设是基础。青岛中行明确工作目标、清晰方法思路、科学解决问题,着力打造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金融消保工作体系,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嵌入产品服务各环节、全流程,以制度和机制建设提升消保工作质效。
强化事前预防。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审查机制,在设计开发、定价管理、协议制定等环节开展事前消保评估与审查,始终把消保意识理念贯穿其中。积极优化产品和服务流程,健全管理考核、沟通督导、宣传教育等机制,长效推动建设消保有效机制,提高客户满意度。强化事中控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集中性+阵地化”相结合的宣传方式,聚焦重点人群,开展普及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利、强化“三适当”原则等金融知识和政策法规普及活动,由点及面全面提升一站式金融知识宣传效果。强化事后管理。将消保工作纳入全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大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力度,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系统化、持续化、常态化。积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为民办实事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出更多贴民心、解民忧的服务举措,着力形成便民利民的金融服务体系。
上好“一堂课”:金融服务更贴心
“如何保护个人征信?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防范非法集资?”……在青岛中行举办的“五进入”消保“小课堂”上,岛城市民关心的问题一一得到解答。青岛中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系列活动,有效打通金融知识宣教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让金融服务暖心更贴心。
深入农村接地气。在平度南村农贸夜市,青岛中行开设“消保小课堂”,通过总结身边的案例,讲解金融消费者八大权利等内容,并对村民现场提出的问题给予了一对一的解答。
服务社区零距离。在大鲍岛文化街区,开办“金融知识进社区”专题讲座,详细分析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和预防方法,普及反诈知识。
护航青春伴成长。在青岛农业大学等驻青高校,结合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所强调的“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等内容,引导大学生群体增强诚信理念和契约精神,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金融消费环境。
金融惠企助发展。中行消保志愿者走进岛城企业,围绕科学理财、保护个人信息、科学消费观等内容与企业员工分享交流,持续延伸服务触角。
融入商圈暖人心。在岛城主要商圈,青岛中行宣传小组重点向商户及消费者宣传介绍假币辨别、虚假三方收单等金融诈骗的常见手段、存在风险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绘就“同心圆”:为民底色更生动
金融消保工作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人民群众金融获得感是关键。青岛中行搭建线下场景、丰富线上渠道,把消费者关切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民生的“大责任”扛在肩上,坚持在高质量服务中办好民生事、温暖百姓心。
呵护银龄,守护“钱袋子”。打造养老服务示范网点宣教阵地,融入网点周围社区15分钟生活圈,把金融和反诈防骗知识带到市民身边,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在手机银行银发专区开设《生活中的金融》《守护财富安全》系列课程,切实增强老年群体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用情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多措并举,服务“新市民”。围绕新市民创业群体,梳理常见的金融问题,帮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筑牢反诈、反洗钱“防火墙”。创新宣传形式,重点宣传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等相关产品和金融服务政策,为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提供更直接更精准的服务,纾解小微企业群体资金难题。
爱心助残,金融“送温暖”。联合残疾人联合会开展爱心助残公益活动,通过金融知识讲解、趣味问答互动等方式,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在营业网点设置“中银公益驿站”,配备轮椅、爱心座椅等服务设施,方便残障人士享受更为便利的金融服务,传播金融正能量。
优化金融服务,共创美好生活。下一步,青岛中行将坚持用心用情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始终坚持把人民对金融的需要、群众对金融的关切放在心上,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金融知识送进千家万户,进一步提升金融消费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助企利民,为构建和谐金融消费环境贡献中行力量。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