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上海】
薇薇安·萨森:磷光体:艺术 & 时尚
展览时间:6月8日-8月25日
展览地点: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门票:80元-120元
本次展览是荷兰艺术家薇薇安·萨森(Viviane Sassen)在中国的首次大型回顾展,集中展示艺术家三十多年(1990年-2023年)的创作,横跨摄影、拼贴、绘画和视频多重媒介,汇集了十个系列的近200件作品。萨森生于1972年,现居阿姆斯特丹,幼年曾在肯尼亚生活过。她是一名在时尚和艺术领域都有所成就的摄影师,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广泛出版和展出。2013年,她在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主展览《百科全书宫》(The Encyclopedic Palace)上展出了其拍摄于肯尼亚的作品。
萨森的摄影生涯始于她担任时尚模特的经历,本次展览回路了她的早期作品,观众将在这一板块看到此前从未展出的作品,包括一组拍摄于1993年的自拍摄影。萨森表示,求学期间她作为模特经常为摄影师摆姿势,那段经历并不愉快,因为摄影师都是男性,他们会以男性凝视来要求模特。这激励了她自己拿起相机。作为时尚摄影师,她曾与不计其数的知名品牌合作,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脱颖而出。在艺术摄影领域,萨森深受早年在肯尼亚生活的经历影响,正如她在“凤凰木”、“睡眠异常症”和“暗影”几个系列作品中所展现的,她善于捕捉那些突破日常的意外时刻和身体的可塑性。
(同期展出的还有“马可·布拉姆贝拉:双重呈现”、“库珀与戈弗:塞壬之歌”、“河流故事”。)
创造中的她:中法女性电影项目
展览时间:6月13日-7月13日
展览地点:外滩源壹号
门票:75元-218元
国家级人文艺术项目“ART SHANGHAI欧洲国家珍藏展”于上海外滩源壹号揭开中法女性电影项目的序幕——展览“创造中的她”。项目提出“摄影机后的女人”的概念,通过展览、展映、论坛三大板块,追溯1890年代电影诞生至今,中法两国女性电影人对电影这一传播媒介的独特贡献。
策展人汪汝徽表示,自电影诞生之初,女性就以导演身份深入电影语言的阐释,在完全没有先例和参照物的情况下,摸索出自己的电影语言。展览以世界电影史上首位女性导演爱丽丝·居伊(Alice Guy)在片场工作的幕后影像为序幕——这段影像不仅记录了有声电影的开端,亦是电影史上最早的幕后花絮记录影片之一——揭示了女性在电影领域构建“她世界”的历史与电影本身的历史同步发生。展览甄选了40余件法国电影资料馆(La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的馆藏,涵盖影片、剧照、电影海报等,与多部中国女性电影并置,呈现中法电影史上具有历史意义却被忽视的女性创作。
大卫·霍克尼:纸间漫行
展览时间:6月19日-9月10日
展览地点:艺仓美术馆
门票:70元-100元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是当今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家之一,其创作横跨绘画、素描、版画、摄影和插图。“纸间漫行”是罕见的、大规模展示霍克尼纸本作品的展览,由艺仓美术馆艺术总监Shai Baitel和英国演员、作家、策展人Russell Tovey联合策划,展示霍克尼百余件纸上作品。霍克尼曾在2022年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一直都在关注版印,对它感兴趣。我也知道,图片通过复制而为人所知。但它们也必须是令人难忘的。你需要令人难忘的图片。”继拼贴和石板印刷之后,他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开始进行iPad素描,本次展览将完整展示霍克尼这条“纸间漫行”的创作轨迹。
展览打破了艺术家个展按照时间顺序陈列作品的惯常做法,将作品分为六个章节,两两组成彼此独立又关联的三个组别。第一组《玩味:在表面舞蹈》和《忧郁:物件惰性》创造了活力与萧寂之间的二分法,观众将在《玩味》章节看到霍克尼色彩鲜艳、违反透视规则的静物画和室内外风景画,这一章节与单色的、更具插画性质的《忧郁》章节形成对比。第二组《疏远:我们之间的半影》和《亲密:情感的亲近》展示霍克尼对人际关系的探讨,他笔下的人物沉浸在不同的情绪中,展现了人类生命经验中的亲密与孤独。第三组《破碎:崩溃的视角》和《宁静:抵达静止》展示霍克尼对空间构图的独特探索。他会用大量照片拼贴“还原”出人类肉眼看到的景象,也会从艺术史中的风景画中汲取灵感,创作描绘转瞬即逝天气的石板印刷作品。
“霍克尼的纸本作品触及了人类经验的广阔领域。在这些作品中,生活经历的痕迹、艺术家心灵的印记共同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以此彰显艺术家实践中的情感敏锐度,”Shai Baitel写道,“他用直觉填充每一种媒介,从不害怕尝试和跳出自己的艺术传统。霍克尼是一位不断挑战传统框架的艺术家,不停地向我们展示那些更加人性化和启发人心的事物。”
曹斐:潮汐宙合
展览时间:6月22日-11月17日
展览地点:浦东美术馆
门票:100元-150元
这是艺术家曹斐首次在上海举办她的大型中期回顾展,该展览也是世界范围内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曹斐个展之一。曹斐是当下最受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变化。
本次展览梳理了曹斐跨越近三十年的艺术实践,占据整个美术馆二层空间。展览围绕“时间”、“身体”与“技术”等主题展开,囊括了曹斐多个长期重要项目,比如“珠三角”时期的早期作品,以“人民城寨”为起点的“元宇宙”数字虚拟时空,以及研究性项目“红霞”等。展览中有7件作品为全球首次展出,13件/组作品为国内首次展出。
(同期展出的还有“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百年狂想: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徐冰:引力剧场”。)
【北京】
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
展览时间:6月16日-7月31日
展览地点:泰康美术馆
门票:69元(周三为公益日,可免费观展)
自6月16日起,泰康美术馆将呈现群展“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这也是该馆首个不以泰康收藏为主的展览。根据清代画作《是一是二图》,展览希望将其中蕴藏的哲学命题通过与当代艺术作品的关联拆解开来。在画中,主角乾隆皇帝将自己打扮成一位身穿汉族服饰的文士,他背后悬挂着一幅与他容貌相同的画像,形成“画中画”、不断递归和“镜像”的效果。
展览共收录十五位来自国内、印度尼西亚、越南、丹麦等地艺术家的创作,表现着艺术家们对自我形象认同的探索,以及对中国本土哲学思想的认知。Mai Ta、詹蕤等人以种种方式传达意识中自我的肖像,即便有时它们幻化得难以辨认。在鲁大东和张联的作品中,镜子直接出场,且将递归的象征地隐喻出来。李子勋的《爱情殿堂》和佩恩恩的《衍生宴》同样蕴含超现实主义的因素,暗指命运终极的悲剧性。
展览将一些艺术家的系列作品拆散后再组合,再将组合重复地展示于不同展厅,造成似曾相识的错觉。展厅的灯光从暗到亮,从亮回暗,亦呼应了镜像中“亦真亦幻”的含义。
X的收藏202:一个男人的肖像
展览时间:6月29日-10月20日
展览地点:郎园Station E1栋 X美术馆
门票:10元(可入场观展)至80元(除观展外,还可获得展览手册、福袋和徽章)不同价格档位
继2020年与2023年馆藏展之后,今年夏季,X美术馆将呈现第三个馆藏展,以“一个男人的肖像”为题,聚焦61位当代艺术家近年创作的男性形象,汇集绘画、雕塑与摄影作品,并援引相关文献、出版物与影像,回顾男性肖像创作的演变,讨论男性身份的复杂性。
“一个男人的肖像”是艺术史上诸多无名男性肖像画的标题,这些男性的身份往往掩埋在同样的标注下,未曾受到过强烈的重视。本次展览展示来自20多个国家、出生于1950年至2000年之间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并分为六个单元,结合肖像艺术的历史,分别展现今天的艺术家如何继承和思考这一历史,画中男性的面容、服饰、场景,以及与之相伴的物品或动物又如何反映了男性群体与时代语境的关系。
激情瞬间:上海抽象艺术四人展
展览时间:6月25日-8月25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
门票:50元
在20世纪前期,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就已经涌现出了具有中国现代色彩的艺术家和流派。80年代的改革开放延续并传承了这一精神,在艺术领域,抽象艺术成为最受人瞩目的风格之一,上海也成为了中国抽象主义艺术的重镇。本次展览集中呈现四位来自此一时期艺术家的抽象画作。
丁设的作品如都市夜间的霓虹灯,透亮闪烁、如梦如幻,用策展人徐虹的话来说便是“裹挟着世界的信息,倏忽转瞬闪过,只留下条条让人惆怅的轨迹”。李磊的作品与上海的繁华景象也很契合,浓烈的颜色与暗流汹涌的笔触交叉在一起,同时带有清雅的抒情意象。杨冬白的雕塑是由不锈钢组成的“山水”,材质的刚性被转换为丝绸般光滑的表层,让人想起大理石刻成的柔软肌肤。潘微的作品带有历史的神秘感,画作中的文字虽然可辨认,但已经经过解构风化,成为某种考古发现。
边缘阶段:感知、存在和技术意识的探索
展览时间:6月23日-9月1日
展览地点: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
门票:早鸟票20元 正价票70元
此次群展源自策展人在艺术史、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神经艺术领域的长年研究,通过对六位来自不同国家、跨越代际、多元学科的艺术家创作进行解读,探索人机关系。作品涵盖绘画、摄影、综合材料装置、影像、雕塑等,将东西方视角相互融合至同一框架中。展览关注的均为本质性的问题,比如“人类大脑如何连接?如何学习、储存和处理信息?”“伴随技术的进步,大脑神经元回路如何演变?”
展览同期将举办一系列现场和在线对谈,艺术家将彼此交流,并与策展人和来自艺术界、学术界等领域的嘉宾进行对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