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田鹤琪
国内最大规模的单批绿证交易在南方区域达成。
据《人民日报》7月8日消息,近日,在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绿电绿证平台,广东能源集团、深圳能源集团等654家经营主体达成2482万张绿证交易,折合电量约248亿千瓦时。
这是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单批绿证交易,也是广东首次与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的新能源企业进行大规模的跨区域绿证交易。
这次大规模跨区域绿证交易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84万吨,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并网消纳,同时帮助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出售绿证获得额外收益,激发社会投资新能源的积极性。
今年1-6月,南方区域绿电绿证交易量达到412亿千瓦时,同比扩大6.2倍,超过去年整体规模,参与绿色电力消费的电力用户超2000家。
同时,南方区域积极组织开展港澳跨境绿证交易,截至目前共交易绿证2万张,实现绿色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成交价格方面,绿电交易成交价格逐年下降,今年南方区域绿电成交价格与火电成交均价基本持平。
据《南方电网报》报道,当前风电正成为绿电市场上的“香饽饽”。今年以来,华能广东汕头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广澳海风场)是广东绿电最大“供应商”,成交绿电接近3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84万吨。
目前,广东参与绿电交易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已有96家,占参与广东电力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总数的36.4%。
南方电网公司市场营销部电力市场管理主管俞蕙表示,不仅是供给侧,电力消费侧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火电企业、数据中心、钢铁及铝行业等重点用能单位成为绿色消费主力军,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明显。
以广东为例,购买绿电的经营主体数量,从最初的198家增加到目前的399家,行业也从化工等传统产业,拓展到新能源材料研发生产,再到大数据产业,广东越来越多企业借“绿”生辉。
深圳供电局市场及客户服务部副总经理黄媚称,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国家通过实施碳关税等政策以构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规则,加大了中国新能源、储能、汽车零部件等外向型、出口型企业的运营难度,这增强了企业出于经济考量而积极采购消费绿电的意愿。
随着中国对“双碳”目标的承诺,绿色电力市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满足了企业清洁用能的需求,还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绿证,即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发绿色电力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也是认定绿色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
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度可再生能源电量。
当前,绿色电力交易市场的活跃态势与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密切相关。
2021年8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的复函》,同意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并提出要做好绿色电力交易与绿证机制的衔接。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提出进一步鼓励绿色电力消费,在全社会营造绿电消费氛围。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出台加强绿证与节能降碳衔接的政策,拓展绿证应用场景,加强绿证交易与能耗双控、碳排放管理等政策有效衔接,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购买绿证、使用绿电,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有效激发绿证需求潜力。
随着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绿色电力交易规模快速增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6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绿色电力(绿证)消费总量18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7%。
其中,绿电交易量约14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4%;绿证交易3907万张,对应电量39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39%。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23年,全国绿电(绿证)交易总量为1059亿千瓦时,相当于消费1.059亿张绿证,同比增长281.4%。
其中,绿色电力交易电量69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4.2%;绿证交易3637万张,对应电量3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5%。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5个月国内绿电交易量就已全面超过去年全年,绿电交易整体规模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绿证核发也进入了“全覆盖”新阶段。近日,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核心功能开发完成并上线运行,通过一个账户、两类数据、三个环节,实现以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数据为基础核发绿证,为提高核发质效、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提供了支撑。
“一个账户”,即参与交易的主体在系统中建立实名绿证账户,包含建档立卡数据、持有绿证信息、交易划转绿证信息等,成为绿证核发交易的“权威底账”。
“两类数据”,即系统数据由基础数据和填报数据两类组成,基础数据由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及北京、广州、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的相关系统平台实时传输,填报数据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或项目业主按需自主填报。
“三个环节”,即绿证核发事前初核、事中自动比对、事后异议处理等三个环节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核发工作准确可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