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发布数据显示,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300亿元,同比少增9200亿元,社会融资增加32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283亿元。
分析师指出,在金融“挤水分、防空转”政策导向的持续影响下,6月信贷投放和货币扩张节奏继续放缓。下半年,随着财政支出发力以及稳内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望触底回稳,信贷和社融增速也有望企稳。
“‘挤水分、防空转’的影响持续、政策淡化‘规模情结’和引导信贷平滑,以及经济轻型化下信贷需求减少等因素共振,6月信贷投放强度向历史同期均值水平回归。当前信贷均衡投放的效果初步显现,为年内贷款增长留有后劲,也更有效匹配实体经济主体的用款需求。”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金融数据发布后点评称。
分部门看,6月,居民部门贷款增加5709亿元,同比少增3930亿元。其中,短贷增加2471亿元,同比少增2443亿元,中长贷增加3202亿元,同比少增142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6300亿元,同比少增6503亿元。其中,短贷增加6700亿元,同比少增749亿元,中长贷增加9700亿元,同比少增6233亿元,票据融资减少393亿元,同比少减428亿元。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除“挤水分”政策对企业贷款的影响仍在持续外,当前城投新增融资监管仍然严格、以及近两个月制造业供需两端同步走弱,都对新增企业贷款规模有所抑制。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回升过程仍有波折,商品房销售和房地产投资延续下滑,加之城投新增融资受到严格限制,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问题较为突出。”王青说。
对于居民部门新增贷款的收缩,温彬指出,在端午假期和“6•18”销售等拉动下,居民短贷季节性回暖,但受当前消费能力和意愿制约,总体强度不及往年同期。另外,虽然在“5.17”地产新政的支持下商品房销售出现回升,但提前还贷力度不减,导致居民中长贷继续同比少增。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27万亿元,同比少增2.46万亿元。截至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50.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续创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低。
不过,分析师强调,总量指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步减弱。实际上,今年以来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国民经济重点领域信贷投放保持高增。
截至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8.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2%;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6.9%。上述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仍保持较高水平。
6月新增社融中,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0453亿元,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减135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同比下降546亿元,是拖累当月社融的主要因素。由于今年地方债发行节奏相对上年明显靠后,当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8478亿元,同比多增3116亿元。
截至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11万亿元,同比增长8.1%,较上月放缓0.3个百分点,亦创历史新低。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上月放缓0.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下降5.0%,降幅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下降,两者均创历史新低。
王青表示,M2增速再创新低,背后主要原因有三:一是,6月新增信贷规模偏低,这会直接影响存款派生,是拉低M2增速的主要原因;二是,近期银行存款向理财“搬家”规模较大,也会对M2增速带来一定下拉作用;三是,财政支出进度相对较缓,导致财政部门在央行账户的财政性存款暂时少减,相当于货币回笼。
“整体上看,6月各项金融总量指标都在延续下行势头,背后体现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金融严监管,以及监管层淡化总量指标,强化金融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的政策取向。”王青说。
他表示,短期内金融总量指标还将低位运行,接下来要重点关注金融资源对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这将对后期经济增速和就业状况有重要影响。
分析人士表示,综合考虑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以及物价水平,下半年国内货币政策或适度加力,降息、降准都有可能。
王青表示,三季度降息降准都有空间,其中,降息的迫切性高于降准。未来伴随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力,金融“挤水分”冲击逐步减弱,三季度末前后金融总量指标下行势头有望逐步企稳。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表示,年内第二次降准有可能在三季度前期出现,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定向降准为主。此外,三季度央行可能微调7天逆回购操作(OMO)利率10个基点,以发挥主要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同时,在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可能单独下调10-15个基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