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上海音乐场地观察:从独立音乐、爵士到俱乐部场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音乐场地观察:从独立音乐、爵士到俱乐部场景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现场音乐之都?

文|音乐财经

今天,刚过完十二周岁生日不到三个月的NEO BAR 3.0店,宣布将于7月29日正式关停,而乐迷们似乎还没从上个月育音堂凯旋店告别的悲伤中走出来。

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对年轻人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根据《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结果,到2023年底,上海市的常住人口统计结果为2487.45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80.1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007.28万人,占总常住人口的40%。

相比较各地的本土居民都在以家庭为单位、以亲友睦邻为社交圈的生活,外来人口有更多的社交生活需求。在ModernSkyLAB上海七周年的论坛上,育音堂创始人张海生提到,“在沪上工作学习的年轻人是现代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作为前俱乐部从业者、电子乐迷的郑珂也表示,“住在本地的年轻人,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去俱乐部玩耍消费的习惯”。

从乌鲁木齐南路与衡山路的交汇点拐进园区,沿着一段静谧的小路往前走,在左转弯的时候可以看到JZ CLUB的红色灯牌划破了建筑物的边缘,炽热的红光擦亮了天空,连同周围的墙壁树木都一同被照亮。

6月20日,一个周四,爵士女歌手陈胤希在这里演出,带来一场Cole Porter的致敬音乐会,与听众一同梦回上世纪的百老汇现场。关于周四的演出预定情况,瓦肆VAS运营经理杜一菲告诉音乐财经,“周四是一个潜在相对可观的演出日,这天也在逐步进入到主办方的选择和考量中。”

爵士音乐人、JAZZ爵士乐研习社创始人陈胤希提到了上海居住群体的消费习惯:“上海可能是大家不会邀请朋友到家里面做客,多会在外面相聚,去酒吧、去吃饭就是常见的聚会方式,那爵士现场这种生活方式就是一个好的选择,可以边放松的欣赏音乐、边跟朋友见面聚会。”

伴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精神需求日益提升,上海的现场音乐消费场景一路高走,到如今上海大大小小、不同音乐场景的演出场地已经超四十家。仅是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盘点到的综合性音乐场地就有十八家,其中大型场地有五家,中小型十三家;垂直领域的爵士、布鲁斯音乐场景的场地收录了十家;上海的电子音乐文化发达,遍地都是弄潮儿,上海的CLUB据不完全统计也有十八家。

从独立音乐到爵士乐、俱乐部场景,面对不同的客群和音乐风格,上海的现场音乐环境呈现出稳固的三足鼎立状态。但不同音乐场景下的场地生存情况则大不相同,俱乐部发展大起大落,常有场地爆火一座难求,也有不少场地开业几年就停业,生存周期短暂;独立音乐场地发展相对稳定,有闭店和搬迁,也有扩张;爵士场地的历史最为悠久,至今仍在存续的场地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

做场地不能本末倒置

二十世纪初,由旧仓库改造的Livehouse挂2音乐工厂和由星在文化经营的新天地ARKlivehouse陆续在上海开业,开启了千禧年后的沪上摇滚舞台。ARK livehouse运营至今,目前是一个集沉浸式话剧、驻场演出、原创演出、艺术家作品展览零售为一体的综合空间。

2012年,同样由星在文化主理的万代南梦宫上海文化中心,在普陀区宜昌路筹备开业,目前也是上海滩的热门场地之一。在谈到万代南梦宫2023年的演出数量时,演出制作人、策划人杨聿敏告诉我们,“还挺多的,但没有特别留意具体数字,现在会更关注单场票房纪录排名,因为对星在文化来说,这里头潜藏着未来市场的重要可能因素。”

图注:CORY WONG在万代南梦宫

2023-2024年是乱序恢复的一年,对开业6年的瓦肆来说,这一年的演出场次明显增多,内容更丰富更扎实。截至24年5月,瓦肆共有280+个演出日,其中售罄场次占比24%,也就是说每四场演出就有一场是售罄的,非音乐类的活动全年不足15场,商务类有3场。

杜一菲表示,“这一年带来的机遇是恢复,小范围提高了场地的使用率,通过对接优质的演出项目也提升了场地团队的认知度和专业度。”

过去一年里,上海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场地,2023年开业的有千人场蜚声Phase Livehouse、老牌场地育音堂的新店新歌空间、以及淮海中路上的小型场地K11 Beach No.11。

新场地不断涌现也能看出上海现场音乐消费场景的活力,杜一菲认为“上海的演出环境还是不错的,相关文化政策也更加友好,”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内外艺人巡演的必选站。

杨聿敏对上海现场演出环境也充满信心,她表示:“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而言,任何超级巨星降临大馆都不足为奇。重要的是如何把上海也发展成小众海外乐队全球巡演的音乐栖息站点,形成演出、交流、传播,这样持续的音乐生态,让全球各类前沿青年音乐文化在上海这个演出码头可以百花齐放,这才是持续音乐经济发展的长远因素之一。”

将上海发展成为全球热门栖息地对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并不简单。声学设计、专业的音响和灯光设备是基础配置,观众体验、场地环境、安保以及后续的演出内容预定和营销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然而对一间糟糕的场地来说不做硬件做软装才是最可怕的,本末倒置。

一支刚完成巡演的乐队告诉音乐财经,他们跨城线上预定场地时吃的亏:“哎,这次场地选的太拉垮了!选了一个装修好但演出硬件不行的场地,舞台没有挑高、空间层高很低,是可以装一百多号人,但后面的观众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听个声儿,声音也不行,音响下不去上不来声音全堆在中频......”

对乐队巡演预定场地来说,很多跨城市的场地只能通过线上对接,通过新媒体物料看场地,对声光电和音效完全不清楚,只能通过实地演出来检验场地水平,不过这也是为什么口碑型场地档期难求的重要原因。

图注:瓦肆现场

事实上,设备采购及维护是场地经营者必须面对的成本,开业时的采买和定期的维护都很重要。杜一菲在谈到2023年瓦肆的运营成本偏高时也提到了设备上的支出,“和往年相比,设备维护以及部分设备换新采购的成本有明显增加,维护是因为使用年限的关系,换新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都是必要的支出,其他成本构成上和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

而对万代南梦宫而言,去年的运营结构没有太大变化。“场馆的成本结构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有的场馆精细化些,有的账在心中不在笔头。我们可能就是增加了一些对于演出内容打造的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恶意举报仍是行业痛点。杨聿敏建议“从行业发展角度,希望对于恶意举报的有相关制约措施,减少对于主办和场馆的心力和信心的消耗,保护文化市场的正常经济发展。”

上海是爵士之城

20世纪早期爵士乐开始在上海流行,这段历史不仅丰富了上海的音乐景观,也为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开放性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爵士场地也是这里历史最悠久、运营最稳定的场地类型。

爵士在沪上几经沉浮,对这座城市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用陈胤希的话来说,爵士已经是本地生活的一部分了,听众画像也产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去爵士俱乐部演出,最开始的听众80%是外国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土听众越来越多,到现在90%是中国人。”

图注:陈胤希在JZ CLUB

上海这座城市自带律动,爵士布鲁斯音乐在这里生根,应运而生的则是一些垂直的音乐场地,有专注在爵士领域的JZ CLUB、林肯爵士乐中心、House of Blues &Jazz、Blue Note Shanghai、Heyday jazz bar,此外还有热爱放克与灵魂乐的SHAKE以及布鲁斯音乐俱乐部Chair Club等。

提到上海的爵士场地,首当其冲就是JZ CLUB。2003年爵士俱乐部JZ在上海汾阳路开张,第一家店紧邻上海音乐学院;次年10月,JZ CLUB搬迁至复兴西路46号,并在这里走过了一个生肖轮回;随后JZ CLUB迎来了长达8年的巨鹿路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容纳300人的场地;直到今年的3月,JZ Club迁址徐汇区衡山路8号,场地也完成了升级迭代,总占地面积1389平方米,一楼坐席218个,二楼6个包间可容纳300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可以同时容纳500多人坐立观演的场地,2024年起,JZ的历史将在这里继续书写。

House of Blues &Jazz于1995年开业,是上海的第一家爵士现场酒吧,它见证了上海垂类音乐场景的兴起。House of Blues &Jazz的创始人林栋甫的更为大众所熟知的身份是演员、主持人,有赖于他的热爱支撑这家店走过了29载。

融合美食、鸡尾酒和现场音乐的SHAKE,因租约到期于2023年12月31日闭店,SHAKE在“最后一封信”中仍在呼吁:“请大家继续支持像JZ、The Pearl、Chair Club和育音堂等这样坚持将现场音乐带给人们的场所。虽说经营一家音乐俱乐部实属不易,但现场音乐的魅力的确无法被取代。”

2023年6月,音乐人杨策发布了全新现场专辑《Live at the Chair Club SHANGHAI》,就是在上海的Chair Club录制的。杨策在专辑发布推文中分享道:“Chair Club是在我巡演过的300多个场地里,观众距离我最近的(没有距离)。200平方的场地,挤了300多人,我弹的每一个和声,每一次即兴,每一次合唱都是那么的自然,充满共鸣!”透过音乐人的现场专辑和评论分享也让我们对Chair Club的认知更加清晰。今年5月,Chair Club也推出了全新的场地12 SPACE,试图打造一个“小课桌”风全新音乐演出现场。

当我们回溯上海的爵士场地时,自和平饭店时期便已经蓬勃发展,而和平饭店的爵士酒吧仍在营业。陈胤希补充道,“很多外滩上的酒店都有爵士乐队的演出,波特曼酒店、希尔顿酒店都有。”

国外老品牌的入驻也为上海爵士演出场地增添了色彩,如2017年入驻的林肯爵士乐中心和2019年开业的Blue Note Shanghai。其优势在于国际艺人资源,在2020年以前为本地乐迷带来了许多爵士大师现场。

随着城市居民对文化多样性和艺术活动的需求增加,今天爵士乐在上海仍有显著的增长潜力。目前,上海已经有了一批具备影响力的本地爵士音乐人,他们不仅是上海爵士现场演出的主力军,推动爵士音乐在本地的发展,也在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到爵士音乐的欣赏和推广中。陈胤希在演出之余也做教学工作,一方面引导学生如何去聆听和鉴赏爵士乐,另一方面则是教导学生爵士演唱。

对于爵士乐未来在国内的发展,陈胤希持积极态度,“我认为在中国听爵士乐的人会越来越多,我知道爵士乐不可能成为大众音乐,但就和其他小众音乐一样,喜欢的人就会很喜欢,爱听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俱乐部生存周期更短

十里洋场的上海,夜店、俱乐部文化丰富多样,这些场地游走在“地下”与“商业”之间,为城市里大量热爱电子音乐的年轻人和文化创意人士提供栖息地。

与狂欢后的落寞带来的巨大落差感一样,俱乐部的生存也十分魔幻,盛大开业又静默停业都是常态。郑珂告诉我们,“上海的俱乐部密集又多样化,产业集群相对成熟,因此竞争也比较激烈。事实上不只俱乐部几年一换,做餐饮、做营业性演出的流转速度都很快,这也是上海呈现出的一种稳固状态。”而这个月初,Heim上海发布了歇业公告,宣布将于本月20日用一场派对结束这个刚满三岁空间的运营。

音乐财经盘点到两家品牌存续超七年的夜店均位于静安区,分别是Celia By Pulse和ALL CLUB,2021年的上海似乎是夜店集中开业的一年,ABYSS、AKOMA、1OAK、Potent Club、HOOD WORLDWIDE、System都在这一年落地上海,2022年的hip-hop、kpop风夜店ORii开业。2023年hip-hop风夜店TAPE开业,然而去年动作最大的还要属INS复兴乐园,一口气开了七家店。然而随着今年Another Side的开业,目前INS复兴乐园一共有七家夜店和一家音乐空间。2014年创办、2021年结束的营业的Le Baron,也在今年5月重新开业,继续他们的“社群俱乐部”。

二十年前,复兴公园就是上海夜生活的重要据点,曾经的PARK97、官邸、RICHY、钱柜、MUSE都在这里盘踞,这里是上海CLUB文化的发源地。

十几岁就搬来上海生活的郑珂,为我们分享了INS复兴乐园的历史背景:“那是非常老上海的一个区域,十几、二十年前就是歌舞厅、酒吧、KTV等夜生活场景聚集的地方,眼下是沉寂多年后的回归。”

INS复兴乐园有北京热门嘻哈风夜店PH的上海分店HUSH;有曾经打造上海红极一时的地标性夜店ARKHAM的李丝丝担任主理人的LAFIN,LA FIN的卡座预定十分火爆,王嘉尔也是这里的常客,今年同样由李丝丝担任主理人的Another Side也在INS复兴乐园6楼开业,与LA FIN双厅联动;Playground改名为Dirty House,继续提供techno、house音乐;拥有INS复兴乐园最大舞池的CULTURE CLUB音乐风格也很多变,这里有k-pop、欧美流行和hip-hop;此外4楼的Mutation和3楼的RADi也是INS复兴乐园夜生活的重要组成。INS复兴乐园有通票可以玩转整栋楼的夜店,显然对于商业化夜店来说门票是次要的,主要收入来源应该是酒水卡座。

近日,由摩登天空和希古尚博联合打造的青年文化品牌AKOMA北京在南三里屯路盛大开业。AKOMA上海店已经行至第三年,在摩登天空艺人资源的加持下,AKOMA是上海rapper演出频次最多、阵容最重磅的一家夜店。

图注:System现场

同样走在第三年的还有System,走进System就能感受到这家店的艺术气息,毫不吝啬的装置和刺激的艺术品陈列,郑珂说道:“System是44KW(2018-2022)精神的延续,有音乐也有艺术。在蹦迪之外,System有一些实验性的内容,比如舞剧、实验性舞台等,这是System与其他场地不同的地方。”

在电子乐蓬勃发展的上海,不仅有丰富的俱乐部资源,电子音乐人也很多。郑珂告诉我们,“非要报上海DJ数量的话,起码得大几千个。现在国内的电子音乐人越来越多,内容也更专业,有的人很厉害,但没有被充分的认识、没有获得很公正的评价,大家喜欢新鲜的血液,这是为什么需要国际艺人,但未来希望也可以把本土的好内容推出去。”

小结

上海作为一个具有悠久音乐历史和多元文化背景的城市,拥有多种类型的音乐场地,从独立音乐到爵士乐以及俱乐部场景,每种音乐场地都在不同层面上对城市的音乐文化和艺术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独立音乐场地:小型音乐酒吧、中大型LIVEHOUSE、剧场等不同规模的场地构成了上海的现场音乐场景,这种真实性和直观性是录音或视频无法替代的。

爵士乐场景:上海的爵士乐场地有传统的爵士乐俱乐部、餐厅型场地或海外爵士品牌。他们延续了上海作为爵士之城的传统,不仅为观众们带来一场场经典的爵士表演,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爵士乐手和乐团到访演出,保持了爵士音乐在上海的影响力和传承。

俱乐部文化:电子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现象,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自然也成为了电子音乐的传播和交流中心。这里的俱乐部吸引了一众喜欢夜生活的年轻人,是电子乐爱好者的聚集地。

无论是独立音乐的创新力量、爵士乐的传统魅力还是俱乐部音乐的带电氛围,都是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些场地的存在丰富了上海的大都市形象,促进了本地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为在沪生活的人们提供了多彩的社交娱乐场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音乐场地观察:从独立音乐、爵士到俱乐部场景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现场音乐之都?

文|音乐财经

今天,刚过完十二周岁生日不到三个月的NEO BAR 3.0店,宣布将于7月29日正式关停,而乐迷们似乎还没从上个月育音堂凯旋店告别的悲伤中走出来。

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对年轻人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根据《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结果,到2023年底,上海市的常住人口统计结果为2487.45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80.1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007.28万人,占总常住人口的40%。

相比较各地的本土居民都在以家庭为单位、以亲友睦邻为社交圈的生活,外来人口有更多的社交生活需求。在ModernSkyLAB上海七周年的论坛上,育音堂创始人张海生提到,“在沪上工作学习的年轻人是现代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作为前俱乐部从业者、电子乐迷的郑珂也表示,“住在本地的年轻人,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去俱乐部玩耍消费的习惯”。

从乌鲁木齐南路与衡山路的交汇点拐进园区,沿着一段静谧的小路往前走,在左转弯的时候可以看到JZ CLUB的红色灯牌划破了建筑物的边缘,炽热的红光擦亮了天空,连同周围的墙壁树木都一同被照亮。

6月20日,一个周四,爵士女歌手陈胤希在这里演出,带来一场Cole Porter的致敬音乐会,与听众一同梦回上世纪的百老汇现场。关于周四的演出预定情况,瓦肆VAS运营经理杜一菲告诉音乐财经,“周四是一个潜在相对可观的演出日,这天也在逐步进入到主办方的选择和考量中。”

爵士音乐人、JAZZ爵士乐研习社创始人陈胤希提到了上海居住群体的消费习惯:“上海可能是大家不会邀请朋友到家里面做客,多会在外面相聚,去酒吧、去吃饭就是常见的聚会方式,那爵士现场这种生活方式就是一个好的选择,可以边放松的欣赏音乐、边跟朋友见面聚会。”

伴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精神需求日益提升,上海的现场音乐消费场景一路高走,到如今上海大大小小、不同音乐场景的演出场地已经超四十家。仅是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盘点到的综合性音乐场地就有十八家,其中大型场地有五家,中小型十三家;垂直领域的爵士、布鲁斯音乐场景的场地收录了十家;上海的电子音乐文化发达,遍地都是弄潮儿,上海的CLUB据不完全统计也有十八家。

从独立音乐到爵士乐、俱乐部场景,面对不同的客群和音乐风格,上海的现场音乐环境呈现出稳固的三足鼎立状态。但不同音乐场景下的场地生存情况则大不相同,俱乐部发展大起大落,常有场地爆火一座难求,也有不少场地开业几年就停业,生存周期短暂;独立音乐场地发展相对稳定,有闭店和搬迁,也有扩张;爵士场地的历史最为悠久,至今仍在存续的场地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

做场地不能本末倒置

二十世纪初,由旧仓库改造的Livehouse挂2音乐工厂和由星在文化经营的新天地ARKlivehouse陆续在上海开业,开启了千禧年后的沪上摇滚舞台。ARK livehouse运营至今,目前是一个集沉浸式话剧、驻场演出、原创演出、艺术家作品展览零售为一体的综合空间。

2012年,同样由星在文化主理的万代南梦宫上海文化中心,在普陀区宜昌路筹备开业,目前也是上海滩的热门场地之一。在谈到万代南梦宫2023年的演出数量时,演出制作人、策划人杨聿敏告诉我们,“还挺多的,但没有特别留意具体数字,现在会更关注单场票房纪录排名,因为对星在文化来说,这里头潜藏着未来市场的重要可能因素。”

图注:CORY WONG在万代南梦宫

2023-2024年是乱序恢复的一年,对开业6年的瓦肆来说,这一年的演出场次明显增多,内容更丰富更扎实。截至24年5月,瓦肆共有280+个演出日,其中售罄场次占比24%,也就是说每四场演出就有一场是售罄的,非音乐类的活动全年不足15场,商务类有3场。

杜一菲表示,“这一年带来的机遇是恢复,小范围提高了场地的使用率,通过对接优质的演出项目也提升了场地团队的认知度和专业度。”

过去一年里,上海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场地,2023年开业的有千人场蜚声Phase Livehouse、老牌场地育音堂的新店新歌空间、以及淮海中路上的小型场地K11 Beach No.11。

新场地不断涌现也能看出上海现场音乐消费场景的活力,杜一菲认为“上海的演出环境还是不错的,相关文化政策也更加友好,”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内外艺人巡演的必选站。

杨聿敏对上海现场演出环境也充满信心,她表示:“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而言,任何超级巨星降临大馆都不足为奇。重要的是如何把上海也发展成小众海外乐队全球巡演的音乐栖息站点,形成演出、交流、传播,这样持续的音乐生态,让全球各类前沿青年音乐文化在上海这个演出码头可以百花齐放,这才是持续音乐经济发展的长远因素之一。”

将上海发展成为全球热门栖息地对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并不简单。声学设计、专业的音响和灯光设备是基础配置,观众体验、场地环境、安保以及后续的演出内容预定和营销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然而对一间糟糕的场地来说不做硬件做软装才是最可怕的,本末倒置。

一支刚完成巡演的乐队告诉音乐财经,他们跨城线上预定场地时吃的亏:“哎,这次场地选的太拉垮了!选了一个装修好但演出硬件不行的场地,舞台没有挑高、空间层高很低,是可以装一百多号人,但后面的观众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听个声儿,声音也不行,音响下不去上不来声音全堆在中频......”

对乐队巡演预定场地来说,很多跨城市的场地只能通过线上对接,通过新媒体物料看场地,对声光电和音效完全不清楚,只能通过实地演出来检验场地水平,不过这也是为什么口碑型场地档期难求的重要原因。

图注:瓦肆现场

事实上,设备采购及维护是场地经营者必须面对的成本,开业时的采买和定期的维护都很重要。杜一菲在谈到2023年瓦肆的运营成本偏高时也提到了设备上的支出,“和往年相比,设备维护以及部分设备换新采购的成本有明显增加,维护是因为使用年限的关系,换新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都是必要的支出,其他成本构成上和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

而对万代南梦宫而言,去年的运营结构没有太大变化。“场馆的成本结构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有的场馆精细化些,有的账在心中不在笔头。我们可能就是增加了一些对于演出内容打造的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恶意举报仍是行业痛点。杨聿敏建议“从行业发展角度,希望对于恶意举报的有相关制约措施,减少对于主办和场馆的心力和信心的消耗,保护文化市场的正常经济发展。”

上海是爵士之城

20世纪早期爵士乐开始在上海流行,这段历史不仅丰富了上海的音乐景观,也为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开放性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爵士场地也是这里历史最悠久、运营最稳定的场地类型。

爵士在沪上几经沉浮,对这座城市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用陈胤希的话来说,爵士已经是本地生活的一部分了,听众画像也产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去爵士俱乐部演出,最开始的听众80%是外国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土听众越来越多,到现在90%是中国人。”

图注:陈胤希在JZ CLUB

上海这座城市自带律动,爵士布鲁斯音乐在这里生根,应运而生的则是一些垂直的音乐场地,有专注在爵士领域的JZ CLUB、林肯爵士乐中心、House of Blues &Jazz、Blue Note Shanghai、Heyday jazz bar,此外还有热爱放克与灵魂乐的SHAKE以及布鲁斯音乐俱乐部Chair Club等。

提到上海的爵士场地,首当其冲就是JZ CLUB。2003年爵士俱乐部JZ在上海汾阳路开张,第一家店紧邻上海音乐学院;次年10月,JZ CLUB搬迁至复兴西路46号,并在这里走过了一个生肖轮回;随后JZ CLUB迎来了长达8年的巨鹿路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容纳300人的场地;直到今年的3月,JZ Club迁址徐汇区衡山路8号,场地也完成了升级迭代,总占地面积1389平方米,一楼坐席218个,二楼6个包间可容纳300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可以同时容纳500多人坐立观演的场地,2024年起,JZ的历史将在这里继续书写。

House of Blues &Jazz于1995年开业,是上海的第一家爵士现场酒吧,它见证了上海垂类音乐场景的兴起。House of Blues &Jazz的创始人林栋甫的更为大众所熟知的身份是演员、主持人,有赖于他的热爱支撑这家店走过了29载。

融合美食、鸡尾酒和现场音乐的SHAKE,因租约到期于2023年12月31日闭店,SHAKE在“最后一封信”中仍在呼吁:“请大家继续支持像JZ、The Pearl、Chair Club和育音堂等这样坚持将现场音乐带给人们的场所。虽说经营一家音乐俱乐部实属不易,但现场音乐的魅力的确无法被取代。”

2023年6月,音乐人杨策发布了全新现场专辑《Live at the Chair Club SHANGHAI》,就是在上海的Chair Club录制的。杨策在专辑发布推文中分享道:“Chair Club是在我巡演过的300多个场地里,观众距离我最近的(没有距离)。200平方的场地,挤了300多人,我弹的每一个和声,每一次即兴,每一次合唱都是那么的自然,充满共鸣!”透过音乐人的现场专辑和评论分享也让我们对Chair Club的认知更加清晰。今年5月,Chair Club也推出了全新的场地12 SPACE,试图打造一个“小课桌”风全新音乐演出现场。

当我们回溯上海的爵士场地时,自和平饭店时期便已经蓬勃发展,而和平饭店的爵士酒吧仍在营业。陈胤希补充道,“很多外滩上的酒店都有爵士乐队的演出,波特曼酒店、希尔顿酒店都有。”

国外老品牌的入驻也为上海爵士演出场地增添了色彩,如2017年入驻的林肯爵士乐中心和2019年开业的Blue Note Shanghai。其优势在于国际艺人资源,在2020年以前为本地乐迷带来了许多爵士大师现场。

随着城市居民对文化多样性和艺术活动的需求增加,今天爵士乐在上海仍有显著的增长潜力。目前,上海已经有了一批具备影响力的本地爵士音乐人,他们不仅是上海爵士现场演出的主力军,推动爵士音乐在本地的发展,也在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到爵士音乐的欣赏和推广中。陈胤希在演出之余也做教学工作,一方面引导学生如何去聆听和鉴赏爵士乐,另一方面则是教导学生爵士演唱。

对于爵士乐未来在国内的发展,陈胤希持积极态度,“我认为在中国听爵士乐的人会越来越多,我知道爵士乐不可能成为大众音乐,但就和其他小众音乐一样,喜欢的人就会很喜欢,爱听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俱乐部生存周期更短

十里洋场的上海,夜店、俱乐部文化丰富多样,这些场地游走在“地下”与“商业”之间,为城市里大量热爱电子音乐的年轻人和文化创意人士提供栖息地。

与狂欢后的落寞带来的巨大落差感一样,俱乐部的生存也十分魔幻,盛大开业又静默停业都是常态。郑珂告诉我们,“上海的俱乐部密集又多样化,产业集群相对成熟,因此竞争也比较激烈。事实上不只俱乐部几年一换,做餐饮、做营业性演出的流转速度都很快,这也是上海呈现出的一种稳固状态。”而这个月初,Heim上海发布了歇业公告,宣布将于本月20日用一场派对结束这个刚满三岁空间的运营。

音乐财经盘点到两家品牌存续超七年的夜店均位于静安区,分别是Celia By Pulse和ALL CLUB,2021年的上海似乎是夜店集中开业的一年,ABYSS、AKOMA、1OAK、Potent Club、HOOD WORLDWIDE、System都在这一年落地上海,2022年的hip-hop、kpop风夜店ORii开业。2023年hip-hop风夜店TAPE开业,然而去年动作最大的还要属INS复兴乐园,一口气开了七家店。然而随着今年Another Side的开业,目前INS复兴乐园一共有七家夜店和一家音乐空间。2014年创办、2021年结束的营业的Le Baron,也在今年5月重新开业,继续他们的“社群俱乐部”。

二十年前,复兴公园就是上海夜生活的重要据点,曾经的PARK97、官邸、RICHY、钱柜、MUSE都在这里盘踞,这里是上海CLUB文化的发源地。

十几岁就搬来上海生活的郑珂,为我们分享了INS复兴乐园的历史背景:“那是非常老上海的一个区域,十几、二十年前就是歌舞厅、酒吧、KTV等夜生活场景聚集的地方,眼下是沉寂多年后的回归。”

INS复兴乐园有北京热门嘻哈风夜店PH的上海分店HUSH;有曾经打造上海红极一时的地标性夜店ARKHAM的李丝丝担任主理人的LAFIN,LA FIN的卡座预定十分火爆,王嘉尔也是这里的常客,今年同样由李丝丝担任主理人的Another Side也在INS复兴乐园6楼开业,与LA FIN双厅联动;Playground改名为Dirty House,继续提供techno、house音乐;拥有INS复兴乐园最大舞池的CULTURE CLUB音乐风格也很多变,这里有k-pop、欧美流行和hip-hop;此外4楼的Mutation和3楼的RADi也是INS复兴乐园夜生活的重要组成。INS复兴乐园有通票可以玩转整栋楼的夜店,显然对于商业化夜店来说门票是次要的,主要收入来源应该是酒水卡座。

近日,由摩登天空和希古尚博联合打造的青年文化品牌AKOMA北京在南三里屯路盛大开业。AKOMA上海店已经行至第三年,在摩登天空艺人资源的加持下,AKOMA是上海rapper演出频次最多、阵容最重磅的一家夜店。

图注:System现场

同样走在第三年的还有System,走进System就能感受到这家店的艺术气息,毫不吝啬的装置和刺激的艺术品陈列,郑珂说道:“System是44KW(2018-2022)精神的延续,有音乐也有艺术。在蹦迪之外,System有一些实验性的内容,比如舞剧、实验性舞台等,这是System与其他场地不同的地方。”

在电子乐蓬勃发展的上海,不仅有丰富的俱乐部资源,电子音乐人也很多。郑珂告诉我们,“非要报上海DJ数量的话,起码得大几千个。现在国内的电子音乐人越来越多,内容也更专业,有的人很厉害,但没有被充分的认识、没有获得很公正的评价,大家喜欢新鲜的血液,这是为什么需要国际艺人,但未来希望也可以把本土的好内容推出去。”

小结

上海作为一个具有悠久音乐历史和多元文化背景的城市,拥有多种类型的音乐场地,从独立音乐到爵士乐以及俱乐部场景,每种音乐场地都在不同层面上对城市的音乐文化和艺术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独立音乐场地:小型音乐酒吧、中大型LIVEHOUSE、剧场等不同规模的场地构成了上海的现场音乐场景,这种真实性和直观性是录音或视频无法替代的。

爵士乐场景:上海的爵士乐场地有传统的爵士乐俱乐部、餐厅型场地或海外爵士品牌。他们延续了上海作为爵士之城的传统,不仅为观众们带来一场场经典的爵士表演,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爵士乐手和乐团到访演出,保持了爵士音乐在上海的影响力和传承。

俱乐部文化:电子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现象,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自然也成为了电子音乐的传播和交流中心。这里的俱乐部吸引了一众喜欢夜生活的年轻人,是电子乐爱好者的聚集地。

无论是独立音乐的创新力量、爵士乐的传统魅力还是俱乐部音乐的带电氛围,都是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些场地的存在丰富了上海的大都市形象,促进了本地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为在沪生活的人们提供了多彩的社交娱乐场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