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雪豹财经社 李楠
商场的谷子店里挤满了年轻人,B站的线下展会BlibliWorld在一分钟内售罄了10万张门票,影院的大银幕上放着《哆啦A梦》《灌篮高手》《排球少年》等日漫电影。
但日益浓厚的二次元氛围里,国产原创漫画却几乎找不到身影和姓名。
一位从业者告诉雪豹财经社,现如今,能被称为漫画家的创作者“两只手都数得过来”。大量创作者经手的都是流水线产物——漫改,这类改编自网文的作品正在漫画平台占据主流,拥有更高的流量和人气。
在快看漫画平台上,只有排名前三的原创漫画一周人气数据能超过5000万,而同样水准的漫改作品有近10部。在哔哩哔哩漫画上,人气最高的10部作品中,除了改编自耽美小说的《天官赐福》和夏达的《步天歌》,其他均为日漫。
走进二次元浓度颇高的北京茑屋书店,安放动漫游戏类书籍的整整三排书架上,不见国漫身影,只有经典和热门日漫。打开京东图书搜索漫画,出现在前列的也是日漫:《间谍过家家》《JOJO的奇幻冒险》《鬼灭之刃》《迷宫饭》……
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原创漫画深陷僵局,甚至不乏“国漫已死”的悲观论调。
国产漫画去哪儿了?
消失的“下一个春天”
今年3月,人文社科读物《读库》旗下的漫编室,推出了一本国产原创漫画短篇集《漫编选·九故事》。4个多月过去了,豆瓣评分7.2,标记人数不到200人。
在漫编室的作品中,只有“漫编室文库”的境遇与之类似——该系列包括《手冢老师,截稿日期要过了!》《漫画产业论》等,共同的主题是漫画的发展、产业和创作。尽管关注度不高,但主编铁雄坦言,这才是漫编室的初心。
2018年,当时在《读库》做编辑的铁雄想策划一本与漫画文化相关的书。但当她试着接触从业者,却发现大家都在说,这样的书“没有人能做”。
她在漫编室的一期播客中回忆过当时的状态:书店里没什么漫画书,平台上倒是有大量的网络漫画,但它们有很强的趋同性,质量也不如人意。2019年,重大选题备案制度调整后,入局漫画的出版公司变多了,但仍以引进作品为主。放到整个图书市场,漫画是毫无疑问的小众品类。
在一位前辈的建议下,铁雄决定直接下场做漫画。2021年,漫编室作为《读库》的子品牌推向市场,截至去年10月先后推出六弹31本,其中只有一本国产原创漫画,《下一个春天》。
事实上,国产原创漫画似乎已经很难看到“下一个春天”了。
一本书至少得卖出3000~5000本才能回本,如果成本更高,要卖出1万多本,而做原创回本太难。有些作者把作品免费发在网上,能积累一些粉丝,但愿意为实体书付费的还是少数。国内受众对国漫的消费能力和热情,不足以让出版社承担风险。
更何况,有原创能力的漫画作者本就有限。
铁雄记得,某时尚杂志曾计划推出一期赠刊,将一些比较严肃的文学作品改编成中短篇漫画,负责人想让她推荐一些合适的漫画作者。听到这个诉求时,她感到很“悲凉”,只能告诉对方“他们还在改网文”。
2017年入行的漫画编辑宇轩先后在三家漫画平台任职,经手过很多数据排名靠前的作品。他告诉雪豹财经社,他做过的所有作品都属于“打地基”的类型,核心任务是将更多潜在读者拉进漫画市场,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内容审美上的追求,真正的好内容,“在整个市场上也就1%”。
1985年出生的刘冲,2007年入行,以LDART为笔名创作了《神契幻奇谭》《Bliss~极乐幻奇谭》等多部长篇连载漫画。 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漫画家,并认定这三个字要满足几项基本条件:能独立创作、有成熟的原创作品在市场上流通、全职。
以此为标准,“国内已经不剩几个漫画家了,两只手都数得过来”。
他这样形容作为漫画家的生活:没有伙伴,会觉得自己在孤军奋战,得不到反馈又需要持续付出,始终有种走错路的迷茫感。活着本身,就已经是种成功了。过去17年,他身边有很多人熬不住,选择放弃。
他猜想如果自己在日本会不会感觉好一点,“虽然竞争严重,但是抬头就能仰望明星,会想我有没有一天能成为鸟山明”。
行业巅峰期,曾有十几家漫画平台林立,它们养活了一批漫画工作室。仅2015-2016年,就有上千家工作室成立。但如今,漫画平台只剩腾讯动漫、哔哩哔哩漫画和快看三家,漫画工作室也大量关停或调整业务范围。宇轩听说,为了活下去,不少工作室去年曾一窝蜂地做短剧,但由于没搞懂投流逻辑,“赔得很惨”。
伤身、伤心、伤钱包
画到第四年时,刘冲想过放弃,原因之一是经济收入远不如预期。
好在他多坚持了几年。2015年,资本涌入漫画行业,他卖掉了连载10年的成名作《神契幻奇谭》,用版权费解决了房贷等人生大事。目前,他主要收入是新作《Bliss~极乐幻奇谭》的稿费。作为代价,这个IP的多项盈利点都由平台方代理。
这些收入要覆盖一家人的生活:妻子全职帮他处理工作,父亲帮忙带两个孩子。全家人鼎力支持刘冲的事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行业里更常见的,是无法只靠画漫画维持生计的普通作者。
一位漫画作者曾被问过,为什么画漫画这么苦还要坚持。她回答,“画漫画不苦,苦的是把漫画作为职业养活不了自己。”
巅峰时期,漫画的稿费曾从每格30~40元一路上涨到100~150元,S级作者能拿到200元。这两年,稿费标准没有明显缩水,但用稿量变少了,过稿门槛也越来越高。
一批漫画作者因此离开,留下来的人则要面对更残酷的竞争。
在宇轩印象中,几乎所有作者签约时都会喊穷,但他只能“特别冷漠”地告诉对方,这个合同一个字也改不了,你只能选择签或者不签。
一切顺利时,靠作品收益一般能达到月入过万,但这通常需要三四个人团队作业。想靠个人月入过万,只能“爆肝”。一位月入过万的漫画作者曾在B站视频中说,他已经连续4年没有过周末了。
进入付费时代后,很多作品刚更新几个月,就面临夭折的风险——收费前平台付稿费,转收费后作者自负盈亏,一旦人气不足,就等于被自然淘汰。重新做项目还要策划、立项、屯稿,启动快一点也要半年时间,这期间是没有收入的。反复经历这种过程,伤心、伤身、伤钱包。
泡沫被戳破时,大钱和小钱是一并消失的。
张琪曾是一家漫画工作室的老板,2022年,工作室需要一笔钱救急,“100万就够了”。他找了八九个月的投资,一分钱没拿到,还在咨询公司花出去1万多。“资本对整个文娱行业都不怎么关心了,更别提漫画。”
快看漫画创始人陈安妮曾在去年的一场发布会上告诫漫画作者,原创作品的签约机会会越来越少,如果幸运地赶上,“一定要珍惜,和平台一起深度打磨作品,不要挑三拣四”。就连漫改项目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一旦有项目找到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接了再说,保证自己和工作室活下去”。
因为平台也没钱了。
过去,平台拿着融资的钱大量采买作品、获取用户,用亏损换增长。快看经常对外讲述的一组数据是:截至2021年,累计向作者发放稿费超10亿元,平台签约作者月入5万元,头部作者年入超500万元。
但随着资本退潮,它们需要靠自己的商业化收入活下来。
凋零背后
11年前,是国产漫画最风光的一段时间。
2013年,改编自有妖气同名漫画的动画片《十万个冷笑话》拿到了苏宁易购的投放。有从业者记得,看到有植入广告的那一集,“精神为之一振”,因为“从来没见过”。2014年,《十万个冷笑话》同名电影上映,揽下1.2亿票房,又让行业里“集体兴奋了一下”。
在此之前,在漫画发烧友中颇有人气的有妖气,只能依赖站内广告、游戏联运和VIP增值服务获得营收,“规模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铁壁阿童木》《哆啦A梦》等日本动漫推动下诞生的《动感新势力》《漫画世界》《知音漫客》等一批漫画杂志,为抢夺青少年市场内容变得低幼化,并在价格战中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十万个冷笑话》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局面,也加速了“遍地都是钱”的阶段到来。
当时,杨威在有妖气负责版权管理业务,包括索尼、英皇在内的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都曾来谈过相关合作,平台上万部漫画作品中,“凡是好东西都给别人筛选过了”。一时间,互联网创业潮席卷行业,快看漫画、网易漫画、大角虫等数十家漫画平台涌现,从纸媒手中接过了棒。
2017年左右,平台推出日更漫画的概念。有从业者告诉雪豹财经社,“不是有了日更漫画这种作品,而是每部漫画都日更”,平台财大气粗,“只要你敢更新,我就有稿费,钱都变得不像钱了”。
但一掷千金的打法没能持续太久。
据一位漫画工作室前员工回忆,2018年下半年,行业里“人心惶惶”。因为此前在原创上砸的钱没收回来,很多平台资金链不足,规模增长也陷入停滞。平台为了捂紧钱包,只能提高过稿标准,同时思考怎样才能过滤掉“白嫖”用户。
平台抓住的救命稻草,是付费模式+漫改。即采买爽文、耽美等大热网文IP,交由漫画工作室改编成漫画。这给平台带来了一批付费用户。
但与此同时,文娱市场泡沫退散,影视行业迎来寒冬,漫画行业的资本也已经变得冷静。
那段时间,曾在快看任职过的李佳能感受到盈利压力带来的沉重感,“老板的个人风格变强势了,开始大搞企业文化建设”。2021年,快看尝试布局动态漫,“资本为第二曲线的故事买单了”,又一笔融资进来了。但钱烧了两年,公司又回到了此前的高压状态。
2023年,感受到微妙变化的李佳选择了离职,这也是“行业已死”论调最甚嚣尘上的一年。2022年年底,有妖气正式关停;当年5月,《知音漫客》宣布休刊。
事实上,早在2015年,杨威和前来咨询IP合作的公司对接时,已经有点“看明白”了。
大家想要的只有头部IP,排名第十之后的就很难引起对方的兴趣,最终能达成合作的IP没几个。而且把IP授权出去之后,几年之内都没法再授权了,“今年赚钱了,明年怎么办呢?”
时至今日,原创漫画的产能仍然未能跟上IP合作方的需求,甚至缺口更大了。漫改侵占了原创漫画的生存空间是主要原因。
李佳告诉雪豹财经社,有价值的网文IP都“贼贵”,一本头部动辄上百万元,加上漫画作者的稿费成本就更高了。即便如此,购买来的网文IP也只能在平台连载或出版,如果想进一步商业化,则是另外的价钱。同时,漫改吸引来的用户大多是IP受众,并非漫画读者。
更关键的副作用是,它让漫画沦为网文IP的下游生产方式,变得“可有可无”了。
在推进这篇稿件的过程中,所有受访者都对雪豹财经社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会关注漫画行业?在他们眼中,这个小众且虚弱的行业已无人在意。哔哩哔哩漫画一位正准备转行的编辑说,“不太想聊这行”,“没啥希望”。
如今回过头看,从资本入局到离开,这场长达10年的接力赛没有赢家。人们曾期待漫画这张寻宝图带自己找到财富和梦想,期待落空了,寻宝图也被丢在了角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