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180000亿泼天富贵,外资LP在中国“卷”起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80000亿泼天富贵,外资LP在中国“卷”起来了

庞大体量的“耐心”资本涌进中国,青睐怎样的中国资产,又将在中国选择怎么样的投资路径?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融中财经

超配中国资产正在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的必选项。

前几日有消息传出,美国老牌资管巨头“富兰克林邓普顿”要撤裁北京代表处。这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规模超过1.6万亿美元。30年前,开始布局中国,业务涵盖机构客户、主权财富基金、QFII、QDII及私募股权等。不过,富兰克林邓普顿随即否认传闻,并称中国蕴藏着巨大机遇,未来还将充分利用全球投资专长全力深耕中国市场。

其实,今年以来,公募、私募、券商等外资机构陆续在中国获批并增加投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的动作频频传出。仅一季度,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的机构已达810家,主要为境外养老金、主权基金、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

自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包括英国资管巨头M&G投资正探索推进在华业务,南非最大资产管理机构Ninety One谋求与中国机构合作机会,另一美国资管巨头Federated Hermes 、中东沙特王子等纷纷要在香港设立办公室。就连KKR、高盛、博枫、CVC资本等豪门机构也在争相宣布完成亚洲基金募集,在中国市场低调扫货。

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中,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货币政策进入转换期,全球资产配置难度提升。如此,外资机构们却纷纷在中国表现出了进击态势,用“真金白银”表达着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这些庞大体量的“耐心”资本涌进中国,青睐怎样的中国资产,又将在中国选择怎么样的投资路径?

全球顶级巨头齐聚中国,扩大布局盘活资产

中国经济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显示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增长潜力。包括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资机构都纷纷上调了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对中国经济投出“信任票”的同时,表现出了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

一周前,高盛就被曝计划募集首只专注于亚太地区的私募股权基金20亿美元,该基金将主要探索中国市场机会,并关注日本市场的投资潜力,印度、韩国和澳大利亚也将是该基金的重点投资区域。消息人士称,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一直在向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和私人投资者推销这只新基金,并计划在第四季度完成首次募资。高盛此前就公开表示计划在亚洲稳步招募人才,以满足家族办公室和超级富豪日益增多的需求。

富兰克林邓普顿总裁兼CEO 珍妮·约翰逊此前也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经济还会继续增长,或许不会像过去那么快,但仍会有5%的增长率。这样规模的经济体,富兰克林邓普顿有很多全球客户都对中国市场感兴趣。

再结合另两则消息,6 月底,UBS 和方正证券就合计出售瑞信证券 85.01% 股权的事项,与北京国资公司达成三方协议,交易完成后,瑞银集团和北京国资公司将分别持有瑞信证券 14.99% 和 85.01% 的股权。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提到,“中国是瑞银的重要市场。收购瑞士信贷后,我们在华的布局得以进一步扩大。”

而对于北京国资,其主业为投融资及资本运作,主要覆盖城市功能开发、中长期股权投资、PE 和创投等重大项目投资管理等,核心运营模式是“投资—培育—成熟—退出—再投资”。有市场人士分析,北京国资此前虽然参股瑞银证券,但仍缺乏能实际控制、并表且能服务于旗下实业板块股权、债券融资、并购重组,乃至连接投融两端、财富管理方面的券商工具箱。按此逻辑,此次收购,对于北京国资公司有着较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方正证券所持股份全数转让,获得8.85亿元的现金对价,可以盘活公司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证监会主席吴清说过,希望相关外资机构发挥国际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截至7月29日,年内已有多家外资券商抢滩中国市场,包括10家外资控股,另有法巴证券、日兴证券、青岛意才证券等外资控股券商的设立申请也在审核阶段。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举措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在优化环境方面,商务部对去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开展实施评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在放宽准入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已启动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修订工作;在投资促进方面,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这些都驱动越来越多的全球机构关注中国,资金回流到中国市场的迹象愈发快速。全球资本的投资开始瞄向新兴市场,中国资产投资前景备受关注。相对而言,QFII等外资机构客户业务、海外IPO、跨境资产管理等方面,外资都具备一定优势。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考虑在中国投资。”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欧之前就曾指出,“因为,中国高质量资产的价格非常有吸引力,现在正是买入的好时机。”

有人选择去中国香港,搞家办

过去我国对外资在金融领域的投资有一定限制,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如今国际环境发生变化,金融全球化成为大势所趋。适度放开外资准入,将会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这些国际资管机构跑步进场,在中国投什么?

美国老牌资管巨头Federated Hermes官宣要在中国香港设办公室,特别提到私人银行、家族办公室是主要关注点。这家机构主要为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财务顾问提供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和服务。截至今年一季度,管理资产总额达7787亿美元(约5.6万亿人民币)。

不只Federated Hermes,众多顶尖金融机构早已看上了中国香港这块香饽饽。法国PE巨头Tikehau Capital3月也被传计划在中国香港开设办事处,也是大中华区第一个办公室,意在开拓中国市场。这家机构资产规模达432亿欧元(约3408亿人民币),是欧洲增长速度最快的资管公司之一。

为什么这些外资巨头们纷纷瞄准香港?给大家看则数据目前香港有超过2700个单一家族办公室,较新加坡2022年底公布的1400家高出近一倍。就连中东杜拜王室成员阿里王子的香港家族办公室也于6月正式开业。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家族办公室是资本市场上一股鲜为人知的神秘力量,控制着全球亿万富翁12.7万亿美元资产的近一半。较有名的如LVMH阿尔诺家族,意大利阿涅利家族,爱马仕家族,还有国内的周大福家族等。在中东更是有超6000名高净值人士,总净资产达9950亿美元,比全球家族办公室规模更大。超级无敌壕的富豪们,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守住家族财富。而在中国,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超高净值客群(个人金融资产超过2500万美元)的个人金融资产总计将超过38万人民币。换句话说,亚洲家族办公室的市场前景相当广阔,香港作为亚洲家族办公室的中心,毫无疑问会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前,高盛全球资产和财富管理主管Marc Nachmann就公开表示,中国香港是非常重要的财富市场,高盛计划稳步招募人才,以满足家族办公室和超级富豪日益增多的需求。

有人选择公募、私募齐上阵

“市场波谲云诡,没有一种投资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北京某大型PE负责人朱勤勤告诉记者,“从2020年至今,外国投资者,特别是以美元基金为主导的一部分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投资速度放慢,市场没有以前那么拥挤。很多中国资产的基本面其实都不错,估值也好,现在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除了盯上家族办公室,越来越多的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还在探索进入中国公募基金、私募股权等可行路径。

Morgan Stanley、BlackRock等国际巨头纷纷通过合资或独资形式在中国设立公募基金业务部门。贝莱德基金一周前完成再次增资,注册资本金由10亿人民币增加至12.5亿。这也是其自成立以来第四次增资。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联博基金也在相继增资。

此外,英国资管巨头M&G投资表示在探索进入中国基金管理市场机会,试图在中国构建多元化平台推进在华业务;南非最大资产管理机构Ninety One,资产管理规模为1260亿英镑(折合11349.85亿元人民币),也在探索与本地伙伴的合作可能,而Ninety One已有大量资金通过新兴市场策略或者专门的策略布局投资于中国,合计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私募信贷方面, CVC资本不久前完成第六期亚太基金募资,规模达到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0亿),包括CVC全球私募股权、S 基金和信贷策略基金,将专注于对亚洲核心消费和服务领域的高质量企业进行控股、联合控股和合作投资。

面临经济衰退之忧和利率上升,机构LP今年开始增加对私募股权和私人信贷基金的配置,几乎是现在美元PE巨头所面对的新现实。越来越多国际机构投资者也正接受私募信贷特殊机会的投资策略,不断增加这方面资本配置。像贝莱德去年对养老金、家族理财室和保险公司等投资者的调查,72%表示计划增加对私募股权基金的配置,52%将增持私募信贷。

在经济下行时期,LP风险偏好下降,也更倾向于将资金投资于规模更大且成熟的基金。这也是为什么自2019年以来私募信贷基金的平均规模逐年上升,2022年1-3季度的平均规模就接近10亿美元。而在后疫情时代亚太经济重启过程中,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面临的融资挑战尤为显著。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缺口俨然成为私募信贷市场在亚太地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似乎也是为了验证这一现象,当前不少美国高科技企业与大型企业都只能向PE/VC机构寻求私募信贷以度过偿债风波避免破产。

外资加速抢滩中国,卷起来

外资机构加速抢滩中国市场的背后,是政策“组合拳”在持续发力。

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项开放措施,一系列开放举措助力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意见,支持以所募的境外人民币直接开展境内相关投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今年3月19日,国办印发具体行动方案,再次强调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私募基金并依法开展各类投资活动。

今年以来,陆续有英国养老保障基金委员会、澳大利亚国家共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新加坡一翎资本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凯德商用产业有限公司等4家外资机构获得QFII/RQFII资格。这些外资机构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仅一季度,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的机构已达810家,主要为境外养老金、主权基金、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

随着证监会不断深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型开放,目前已经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在企业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给予外资机构国民待遇,大幅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未来,中国还将进一步扩大银行保险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支持外资机构更好来华投资。

不过,面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来自本土机构的竞争,外资机构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也面临一定挑战。比如过去几年,一些高净值客户认为基金专户、私募基金回报不达预期,投资体验较差。部分来自三四线城市及年龄较大客群对外资资产管理人还较为陌生,对不同的资产管理组合也缺乏基本了解等。此外文化差异也是一大障碍。

总之,外资在中国市场逐步渗透,是金融市场全球化和本地化融合的一个重要实践,不仅有新机遇新挑战,也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面对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外资也需深入了解投资者偏好和行为,制定出合适的投资中国策略,通过战略合作和本土化运营,不断提升竞争力,及时调整以实现长久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80000亿泼天富贵,外资LP在中国“卷”起来了

庞大体量的“耐心”资本涌进中国,青睐怎样的中国资产,又将在中国选择怎么样的投资路径?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融中财经

超配中国资产正在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的必选项。

前几日有消息传出,美国老牌资管巨头“富兰克林邓普顿”要撤裁北京代表处。这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规模超过1.6万亿美元。30年前,开始布局中国,业务涵盖机构客户、主权财富基金、QFII、QDII及私募股权等。不过,富兰克林邓普顿随即否认传闻,并称中国蕴藏着巨大机遇,未来还将充分利用全球投资专长全力深耕中国市场。

其实,今年以来,公募、私募、券商等外资机构陆续在中国获批并增加投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的动作频频传出。仅一季度,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的机构已达810家,主要为境外养老金、主权基金、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

自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包括英国资管巨头M&G投资正探索推进在华业务,南非最大资产管理机构Ninety One谋求与中国机构合作机会,另一美国资管巨头Federated Hermes 、中东沙特王子等纷纷要在香港设立办公室。就连KKR、高盛、博枫、CVC资本等豪门机构也在争相宣布完成亚洲基金募集,在中国市场低调扫货。

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中,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货币政策进入转换期,全球资产配置难度提升。如此,外资机构们却纷纷在中国表现出了进击态势,用“真金白银”表达着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这些庞大体量的“耐心”资本涌进中国,青睐怎样的中国资产,又将在中国选择怎么样的投资路径?

全球顶级巨头齐聚中国,扩大布局盘活资产

中国经济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显示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增长潜力。包括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资机构都纷纷上调了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对中国经济投出“信任票”的同时,表现出了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

一周前,高盛就被曝计划募集首只专注于亚太地区的私募股权基金20亿美元,该基金将主要探索中国市场机会,并关注日本市场的投资潜力,印度、韩国和澳大利亚也将是该基金的重点投资区域。消息人士称,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一直在向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和私人投资者推销这只新基金,并计划在第四季度完成首次募资。高盛此前就公开表示计划在亚洲稳步招募人才,以满足家族办公室和超级富豪日益增多的需求。

富兰克林邓普顿总裁兼CEO 珍妮·约翰逊此前也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经济还会继续增长,或许不会像过去那么快,但仍会有5%的增长率。这样规模的经济体,富兰克林邓普顿有很多全球客户都对中国市场感兴趣。

再结合另两则消息,6 月底,UBS 和方正证券就合计出售瑞信证券 85.01% 股权的事项,与北京国资公司达成三方协议,交易完成后,瑞银集团和北京国资公司将分别持有瑞信证券 14.99% 和 85.01% 的股权。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提到,“中国是瑞银的重要市场。收购瑞士信贷后,我们在华的布局得以进一步扩大。”

而对于北京国资,其主业为投融资及资本运作,主要覆盖城市功能开发、中长期股权投资、PE 和创投等重大项目投资管理等,核心运营模式是“投资—培育—成熟—退出—再投资”。有市场人士分析,北京国资此前虽然参股瑞银证券,但仍缺乏能实际控制、并表且能服务于旗下实业板块股权、债券融资、并购重组,乃至连接投融两端、财富管理方面的券商工具箱。按此逻辑,此次收购,对于北京国资公司有着较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方正证券所持股份全数转让,获得8.85亿元的现金对价,可以盘活公司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证监会主席吴清说过,希望相关外资机构发挥国际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截至7月29日,年内已有多家外资券商抢滩中国市场,包括10家外资控股,另有法巴证券、日兴证券、青岛意才证券等外资控股券商的设立申请也在审核阶段。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举措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在优化环境方面,商务部对去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开展实施评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在放宽准入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已启动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修订工作;在投资促进方面,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这些都驱动越来越多的全球机构关注中国,资金回流到中国市场的迹象愈发快速。全球资本的投资开始瞄向新兴市场,中国资产投资前景备受关注。相对而言,QFII等外资机构客户业务、海外IPO、跨境资产管理等方面,外资都具备一定优势。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考虑在中国投资。”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欧之前就曾指出,“因为,中国高质量资产的价格非常有吸引力,现在正是买入的好时机。”

有人选择去中国香港,搞家办

过去我国对外资在金融领域的投资有一定限制,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如今国际环境发生变化,金融全球化成为大势所趋。适度放开外资准入,将会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这些国际资管机构跑步进场,在中国投什么?

美国老牌资管巨头Federated Hermes官宣要在中国香港设办公室,特别提到私人银行、家族办公室是主要关注点。这家机构主要为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财务顾问提供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和服务。截至今年一季度,管理资产总额达7787亿美元(约5.6万亿人民币)。

不只Federated Hermes,众多顶尖金融机构早已看上了中国香港这块香饽饽。法国PE巨头Tikehau Capital3月也被传计划在中国香港开设办事处,也是大中华区第一个办公室,意在开拓中国市场。这家机构资产规模达432亿欧元(约3408亿人民币),是欧洲增长速度最快的资管公司之一。

为什么这些外资巨头们纷纷瞄准香港?给大家看则数据目前香港有超过2700个单一家族办公室,较新加坡2022年底公布的1400家高出近一倍。就连中东杜拜王室成员阿里王子的香港家族办公室也于6月正式开业。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家族办公室是资本市场上一股鲜为人知的神秘力量,控制着全球亿万富翁12.7万亿美元资产的近一半。较有名的如LVMH阿尔诺家族,意大利阿涅利家族,爱马仕家族,还有国内的周大福家族等。在中东更是有超6000名高净值人士,总净资产达9950亿美元,比全球家族办公室规模更大。超级无敌壕的富豪们,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守住家族财富。而在中国,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超高净值客群(个人金融资产超过2500万美元)的个人金融资产总计将超过38万人民币。换句话说,亚洲家族办公室的市场前景相当广阔,香港作为亚洲家族办公室的中心,毫无疑问会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前,高盛全球资产和财富管理主管Marc Nachmann就公开表示,中国香港是非常重要的财富市场,高盛计划稳步招募人才,以满足家族办公室和超级富豪日益增多的需求。

有人选择公募、私募齐上阵

“市场波谲云诡,没有一种投资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北京某大型PE负责人朱勤勤告诉记者,“从2020年至今,外国投资者,特别是以美元基金为主导的一部分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投资速度放慢,市场没有以前那么拥挤。很多中国资产的基本面其实都不错,估值也好,现在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除了盯上家族办公室,越来越多的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还在探索进入中国公募基金、私募股权等可行路径。

Morgan Stanley、BlackRock等国际巨头纷纷通过合资或独资形式在中国设立公募基金业务部门。贝莱德基金一周前完成再次增资,注册资本金由10亿人民币增加至12.5亿。这也是其自成立以来第四次增资。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联博基金也在相继增资。

此外,英国资管巨头M&G投资表示在探索进入中国基金管理市场机会,试图在中国构建多元化平台推进在华业务;南非最大资产管理机构Ninety One,资产管理规模为1260亿英镑(折合11349.85亿元人民币),也在探索与本地伙伴的合作可能,而Ninety One已有大量资金通过新兴市场策略或者专门的策略布局投资于中国,合计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私募信贷方面, CVC资本不久前完成第六期亚太基金募资,规模达到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0亿),包括CVC全球私募股权、S 基金和信贷策略基金,将专注于对亚洲核心消费和服务领域的高质量企业进行控股、联合控股和合作投资。

面临经济衰退之忧和利率上升,机构LP今年开始增加对私募股权和私人信贷基金的配置,几乎是现在美元PE巨头所面对的新现实。越来越多国际机构投资者也正接受私募信贷特殊机会的投资策略,不断增加这方面资本配置。像贝莱德去年对养老金、家族理财室和保险公司等投资者的调查,72%表示计划增加对私募股权基金的配置,52%将增持私募信贷。

在经济下行时期,LP风险偏好下降,也更倾向于将资金投资于规模更大且成熟的基金。这也是为什么自2019年以来私募信贷基金的平均规模逐年上升,2022年1-3季度的平均规模就接近10亿美元。而在后疫情时代亚太经济重启过程中,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面临的融资挑战尤为显著。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缺口俨然成为私募信贷市场在亚太地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似乎也是为了验证这一现象,当前不少美国高科技企业与大型企业都只能向PE/VC机构寻求私募信贷以度过偿债风波避免破产。

外资加速抢滩中国,卷起来

外资机构加速抢滩中国市场的背后,是政策“组合拳”在持续发力。

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项开放措施,一系列开放举措助力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意见,支持以所募的境外人民币直接开展境内相关投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今年3月19日,国办印发具体行动方案,再次强调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私募基金并依法开展各类投资活动。

今年以来,陆续有英国养老保障基金委员会、澳大利亚国家共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新加坡一翎资本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凯德商用产业有限公司等4家外资机构获得QFII/RQFII资格。这些外资机构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仅一季度,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的机构已达810家,主要为境外养老金、主权基金、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

随着证监会不断深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型开放,目前已经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在企业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给予外资机构国民待遇,大幅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未来,中国还将进一步扩大银行保险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支持外资机构更好来华投资。

不过,面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来自本土机构的竞争,外资机构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也面临一定挑战。比如过去几年,一些高净值客户认为基金专户、私募基金回报不达预期,投资体验较差。部分来自三四线城市及年龄较大客群对外资资产管理人还较为陌生,对不同的资产管理组合也缺乏基本了解等。此外文化差异也是一大障碍。

总之,外资在中国市场逐步渗透,是金融市场全球化和本地化融合的一个重要实践,不仅有新机遇新挑战,也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面对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外资也需深入了解投资者偏好和行为,制定出合适的投资中国策略,通过战略合作和本土化运营,不断提升竞争力,及时调整以实现长久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