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我们圈里开玩笑都说,上海书展是国内书展的‘天花板’,因为不仅限流还要抢票。”新经典文化图书销售负责人白巧慧如此笑称。在为期一周的2024上海书展期间,多位出版社编辑向界面文化表示,行业的“复苏”感明显。 据悉,在昨日收官的本届书展上,共吸引全国19家出版集团、357家出版社携16万余种图书参展,实现线下图书销售总码洋4814.83万元,较2023年增长约35%。其中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近500万元。
读客文化现场工作人员称,没有料到在书展第六天——原本不会有很大人流量的周一——人流量还是很大,“甚至感觉人一天比一天多”。湛庐文化副总裁吴洪涛一直在书展现场,他也注意到今年书展的人数远远超过去年。根据上海译文出版社公布的销售数据(数据截至8月20日晚21时),2024上海书展期间,该社总销售实洋达275万,同比去年同口径上涨35%。
在2024上海书展进入尾声之际,界面文化走访书展现场,采访了多家出版社/出版公司的编辑,请他们分享了书展上的观察。
多位受访编辑注意到,读者越来越“懂书”,越来越专业。中信出版集团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即使是向读者介绍一些比较小众的文学作品,“一旦引出话题TA能够给你说得头头是道。”世纪文景产品运营中心总监浦渊告诉界面文化,“我发现今年的读者越来越有自信了,自己关注什么问题,喜欢什么风格,甚至于图书的装帧设计,都有着自己明显的主张和判断。”江苏人民出版社图书编辑康海源发现,读者现在不爱看老调重弹的书,希望看到新鲜的视角,“来我们展位的很多读者都谈到‘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的独特视角给他们的深刻阅读体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营销编辑黄杨圆对今年人文社科类书籍的畅销表示惊讶,即使是有阅读门槛的专业图书也没有“吓退”读者,“有读者会说‘没关系的,我想挑战一下我自己’,这个时候我觉得我的所有工作价值都是有意义的(笑)。”薄荷实验于今年推出了两本原创学术著作《过渡劳动》和《生熟有道》,书展期间补了几次货都反复售罄,连样书也卖空了。
薄荷实验主编顾晓清认为,这反映了年轻读者对成熟度很高的本土研究的喜爱,“很多读者因为自身可能有困惑了,会想从书中去寻找一个答案。”她表示,原创学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对在地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与诠释,反而可以和世界产生联系,影响很多读者。吴洪涛指出,湛庐旗下科幻、科普类书籍在书展期间畅销,折射出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冲击下,读者迫切希望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状况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还有编辑发现,读者“年轻化”的趋势正在显现,原本面向成人读者的图书正在收获越来越多的小读者。黄杨圆看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展位除了向来畅销的教辅书区域以外,今年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逛人文社科区域,高中生也来购买薄荷实验的书。吴洪涛发现,“自主买书的读者年轻化了,以往来买我们书籍的大多是成人或是比较高年级的学生,但现在小孩也能自主买书。”牧神文化某现场工作人员惊讶于青少年读者对悬疑推理的喜欢,“我以为小朋友会比较害怕,但昨天有个小朋友来到这里指名要看《老蜂》,所以从大人的角度上会觉得嫌疑推理小朋友可能不适合看,但实际上小朋友们有自己的理解,他们对恐怖的界限和我们大人对恐怖的界限不一样。”新经典图书销售负责人白巧慧也注意到,初中生也爱读东野圭吾的作品,“而且有些青少年读者真的比我还了解作家,他们会相互交流和推荐。”
口袋本、文库本图书成为本届上海书展上一个亮眼的出版趋势,比如浦睿文化的“尤里卡文库”因其小巧轻薄的装帧和五花八门、切合当代人心声的主题,收获一众拥趸。上述牧神文化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文化,近一二年来,文库本是国内外图书出版的趋势,包括牧神文化在内,很多出版机构都相继推出了小而美的文库本,以满足读者随时随地阅读的喜好。“以前的MOOK集都很大本,它能承载的内容体量一定是更大的,但是现在有一些年轻读者更倾向小巧的、不那么笨拙的,可以塞口袋里的书,那我们也会发行文库本。”书展期间,文库本鲁迅创作全集成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畅销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市场部副主任黎金飞表示,鲁迅的作品能做成文库本放在以前是大家无法想象的,“可能这么多年来,大家已经比较习惯了掌上阅读,如果一本书能够一只手就握住的话,整体的阅读体验会是更好的,随手可以放在口袋里面,出差、上班很多场景下都可以得到利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出版社也进入了用文库本这种方式去开发以前的一些经典系列。”
女性议题的书籍依然备受关注,并且成为出版社的营销重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新书《中国的妇女与财产》在书展头几天就已售罄,该社还在书展现场设置了女性主题书单“请听她说”以及专门的留言区,吸引了读者踊跃留言。明室Lucida编辑晓恒告诉界面文化,“很多来到明室摊位的读者会专门来翻阅《语言恶女》《厌女简史》《应得的权利》等书,并会给同行朋友介绍‘这是一个出了很多女性图书的品牌’。除了女性读者之外,也有不少男性读者翻阅并购买了相关书籍。”
上海书展人头攒动的情形是否意味着图书市场的整体回暖,也有编辑对此持审慎态度。上海三联书店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编辑在接受界面文化采访时表示,面向大众市场的图书竞争惨烈,尤其是少儿读物和教辅,因为目标读者的价格敏感度很高,发货折扣很低。“像我们这类专业学术出版社,产品具有独一性,门槛也相对高一些,没有卷入折扣战,目前看来,销量平稳,甚至略有回暖。”
另外,界面文化收集了多家出版机构在2024上海书展期间的畅销书Top3信息。推介语由图书编辑和界面文化记者共同撰写,形成以下书单。
长销书/再版书
《一间自己的房间》
既是穿越时间的女性宣言,又是天马行空的文学佳篇。一百年过去,思想的灵光越发耀眼。弗吉尼亚·伍尔夫说,去读书,去旅行,去做梦,本就是女性生命中的正经事。她说,除了自己,不必成为其他任何人。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这是一本获奖无数的百万册畅销书,作者兰小欢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从微观机制到宏观现象,双重维度认识中国经济中的政府。兰小欢在本书的前言中说:“这本书写给大学生和对经济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希望能帮他们理解身边的世界,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些门道,从乏味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出些机会。”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叫魂》是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孔飞力的史学专著,也是其代表作,亦是海外汉学界的一部名著。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考据与社会政治学分析讲述了乾隆年间关于妖术“叫魂”的故事。《叫魂》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中国民间崇拜文化”丛书之中的一本,作者是中国著名晚清史学者徐彻。本书介绍了10位佛陀,9位菩萨,14位观音,20位天王,8位明王,21位罗汉,18位高僧。文字干净、生动、典雅,给人带来读小说的愉悦。
《一个人的村庄》
刘亮程代表作,收录了《寒风吹彻》《今生今世的证据》《与虫共眠》《对一朵花微笑》《柴火》等50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和全国各地初高中语文阅读试题。
《杀死一只知更鸟》
小说背景是20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南方小镇,几桩离奇疑案彻底打破了几个孩子平静的生活:事件的真凶,怪人的谜底,传言背后的真相……在父亲的指引下,他们在迷雾中寻找真知,在磨难中历练风度,在不公平中积累正气,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成长,也感受了人间的温暖与真情。
《在绝望之巅》
这本书是罗马尼亚裔哲学家E.M.齐奥朗的哲思散文,用断章体的形式论及死亡、悲伤、贫穷、怜悯等诸多主题。金句颇出,呐喊出青年人的绝望和激情,非常有当代共鸣感。
《人行道王国》
《人行道王国》是一个关于街道精神生活的重要研究,关注在街头讨生活的人。他们在街上摆摊、睡觉、捡垃圾,游走在法律边缘,看似制造了混乱和威胁。但社会学家米切尔通过长达5年的参与式观察,深入街头人的生命世界,解释了人行道生活的社会结构和日常互动的逻辑。
《十八岁出门远行》
书展期间卖出将近1000册。全书收录《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往事与刑罚》《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等十篇短篇小说佳作,呈现余华年轻时的写作风貌。
《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也卖了七八百本,每天都在补货。他用动物的视角、俏皮的语言和鬼才的叙事手法,使这本讲述沉重故事的书中处处充满惊喜;用幽默、戏谑的方式化解现实的痛苦,让人在痛苦时依旧能笑出声来,给人以力量。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这几年我们线上线下渠道销售,《翦商》差不多每次都是销冠。这本书主要反映的是华夏早期文明的变迁,简单说来就是从商代祭祀文化到周代文明的变迁,作者李硕通过历史考证和对易经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新观点,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鲁迅作品:全17种》
这个品类于今年上海书展首发。我们用文库本这样一种非常新的方式,使得年轻一代的读者重新走进鲁迅,走进经典,这也是图书文化价值和当代审美交融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套书推出来之后,首发的120套第一天就卖完了,后面又紧急补了200套。
《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纪》
这本书最近陆续加印了约10万册。作者张泉采访了很多学者,同时也对他所写到的考古机构做了很扎实的研究,所以这本书的特征就是把中国考古学家群像用讲故事的方式给诉说出来,可以叫作“考古群星闪耀时”。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摘要》
《穷查理宝典》是查理·芒格的经典作品,面对年轻读者,推出口袋版的更新。完整收录了查理·芒格的个人传记与投资哲学,以及过去20年来芒格主要的公开演讲和媒体访谈。
《伊甸之东》
《伊甸之东》是斯坦贝克文学生命的巅峰之作,也是美国经久不衰的经典畅销书,自出版以来,已被上千万读者阅读,在美国文化史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版首次收录作者两万字创作手记,展示《伊甸之东》的创作始末,呈现小说的时空背景与人物塑造。
《蓦然回首》
《蓦然回首》是《电锯人》《炎拳》作者藤本树的短篇漫画,讲述了两个少女的友情故事。一个是对自身才能十分自信的藤野,一个是“家里蹲选手”京本,藤本树用薄薄的一本,带来了令人流泪的温柔一击。
《伊藤润二短篇精选集》
《伊藤润二短篇精选集》收录了伊藤润二杰作中的杰作,共十篇,探讨了孤独、焦虑和爱情,涉及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
《东晋门阀政治》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作者认为中外学者习称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共治。
《芯片简史:芯片是如何诞生并改变世界的》
全书完整呈现了芯片发明与发展的历程,从支撑芯片产业发展的量子力学讲起,逐渐发展到半导体物理学,进而催生了半导体器件,这些器件又由简到繁,像一颗发芽的种子,演化出了双ji型晶体管、MOS场效晶体管、光电二ji管等,并由此集成构造出了模拟芯片(通信和传感器芯片等)、数字芯片(CPU、存储器、FPGA等)和光电芯片等。本书还指出了芯片未来面对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路径。
非虚构/纪实作品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这是一个关于图书馆和阅读的故事。当爱书人的梦想遭遇现实,守住“最后的阵地”,以此对抗所谓“惯例”,于学者杨素秋而言,就是守护那些因为图书馆而联结起来的一个又一个的人,守护对阅读的信念。
《阿涅斯的海滩:瓦尔达访谈录》
本书是瓦尔达访谈文章的合集,收录了1962—2008年间她接受的21次采访,涵盖其电影生涯的完整轨迹和诸部作品,涉及她与“新浪潮”、好莱坞、女性主义运动、不同社会人群、爱人及家庭间的关系。
《一个女人,在北极》
1934年,奥地利艺术家、作家克里斯蒂安·里特只身前往挪威位于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群岛,她将与丈夫赫尔曼、探险家卡尔一起,经历为期一年的极地生活。在踏上这趟旅程前,她不知道生命能给她带来什么,而在历经持久的风暴、与动物的亲密相处和无边的永夜之后,她开始思考北极之于她的意义,思考生命的本真。
《生活在低处》
《生活在低处》是胡安焉继《我在北京送快递》之后,把视角转向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他讲述童年和原生家庭对自己性格形成的影响,讲述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生命中途,选择以笔代口,从境遇、观念、心性、文本等多个层面,细致、生动、具体地梳理一路走来的坎坷颠簸。
《邓小平:照片背后的故事》
由邓小平研究专家刘金田撰写,是我们在邓小平诞辰120周年之际推出的重要图书。本书共收录100多张照片,绝大多数为作者珍藏的稀见照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看清楚伟人是如何改变中国的。
外国文学
《冷到下雪》
不理解,但爱一个人如何可能?我们究竟是否拥有可以共同言说的语言?小说讲述了一对母女的日本旅行,以细如发丝的笔触写尽东亚母女间不露痕迹的亲密与疏离,探索了被“意义”束缚的人生是否可能解脱。
《隐墙》
这本小说讲述了“我”被一道隐形的墙壁隔离,而墙另一侧的人类和动物都石化、死亡了,似乎是唯一的幸存者的“我”与一头牛、一只狗、一只猫互相陪伴,“末日求生”的故事。文字朴实中有充沛的情感和哲思,充满对世界、动物与人的关照,也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关于自由、存在,以及人类生存境况的思考。
《毒花束》
《毒花束》是恐怖悬疑小说作家织守恭弥作品首次引入大陆,该书荣获第5届未来屋小说大奖一等奖。
《凛冬之罪》
国内社会派推理小说代表岳勇的最新作品。
《迷托邦》系列
“迷托邦”文库推出的推理类主题MOOK,每辑为一个主题,邀请活跃在华文推理小说创作一线的名家和新锐作者进行主题创作。第一辑的主题是“中国女侦探”,这是国内首部原创“女侦探”推理小说集。
原创文学
《早上四,晚上三》
张北海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是其八十高龄时回望人生的散文合集。抗战逃难、金门服役、拜师叶嘉莹、就职联合国……他的人生履历写满了传奇,也映射出近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和大时代中丰富生动的微小细节。其行文平铺直叙,简洁平静,含有洞明世事的豁达与幽默。在时间的距离之下,时代和历史的剧烈变动都渐渐远去,只有一个可爱智趣的老人,在一生的侠梦里,娓娓诉说着大时代难忘的细节与温度。
《猫鱼》
《猫鱼》是电影人陈冲的长篇非虚构作品,可谓一部自传。主要写了祖辈与母亲的故事、平江路老房子的岁月,“小花”摄制组大篷车的日子,独自踏上异国留学之旅,每一部电影不为人知的幕后,生命中的爱与痛楚、挣扎等。
《空城纪》
这是邱华栋最新长篇历史小说,这位生于新疆、长于新疆的作家称《空城纪》是他为自己的出生地献上的一个宏大故事。他用讲故事的方式“复活”了龟兹、高昌、尼雅、于阗、敦煌这六座西域古城。
《海漄怪奇故事集》
2023年雨果奖得主海漄的短篇故事合集,包括获奖作、七篇口碑佳作以及两篇此前未发表的优质新作。他擅长从真实历史中寻找谜题,加以独特阐释演绎,让人笃信其真。
历史
《三国前夜: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
作者挑战了“群像”书写,梳理复杂的人物关系,除了士大夫、宦官、宗室,也力图呈现这一时期普通人的观念乃至爱人、尊神、敬鬼的时代风貌,更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
《远西旅人: 晚清外交与信息秩序》
不仅是晚清外交风云录,也回溯了从闭关锁国到开眼看世界,晚清士人重建对国际局势的理解的过程,这种与外界的交流也带来观念的变革,而这些输入的观念后来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化的基石。
《第一次遇见苏东坡》
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带领读者开启与东坡的相遇之旅。用10个故事,穿插讲述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人生经历、生活情趣、艺术修养等。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
《第一次遇见马可·波罗》
今年恰逢马可·波罗诞辰770周年、逝世700周年,作为“一带一路”上的一位伟大先行者,马可·波罗以不凡的旅程和深刻的洞察,为中西文明友好互鉴留下了重要历史印记。
《澄清吏治:明代文官考核与官僚政治》
明代在继承历朝历代考课制度的基础上,又创设一套独立的考察制度机制,别具特色。官员如何考核?权力如何分配?文官的KPI,最终又如何影响明代政治和王朝命运,乃至埋下王朝灭亡的伏笔?都可以在这本书中寻找到答案。
《士仕之间:汉代士人与政治》
《士仕之间》从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关系这一视角切入,以士人身份的三次转变为线索,书写了一部别开生面的汉代史,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心态的重大转折。
《沙与海:丝路古道的千年与新生》
本书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两位作者沿着前人的足迹,从大漠到海洋,横穿亚欧,探访沿途的重要城镇——敦煌、阿拉木图、多哈、阿姆斯特丹、亚历山大港、马六甲、泉州等,思索丝路文明和我们的关系。
《DK时间线上的全球史》
这本书在书展第四天就已断货。比较有特色的是它会列出一条时间线,对比中国历史事件与全球的历史事件,读者读起来感受会比较强烈一些。
社科思想
《赞美闲散》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哲学大师罗素写给大众的“躺平”哲学,分为工作、教育、爱情、社会、文明五个部分,展现了罗素对个人和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及其广博的学识。罗素强烈反对现代社会人们的超负荷工作,他认为,人类要过上幸福生活并实现全部潜能,不是通过更努力或更聪明地工作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利用闲暇的非凡力量。
《语言恶女:女性如何夺回语言》
它以语言学和女性主义的交叉为切口,审视日常语言中的性别偏见,同时给出了很多可操作方案:怎样不厌女地说脏话,如何反击那些打断女性发言、攻击女性的声音,如何轻松自在地表达自己……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
通过在19个城市历时7年的田野调查,作者带着行动主义的热情,记录下骑手悬浮于正式与非正式劳动之间的真实状态,关注到平台从对劳动者本身的控制转向对劳动过程的精细控制的关键转变,提出了“过渡劳动”这一颇具解释力的劳动概念,反映出劳动者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关切。
《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
有很多学生会因为书名对这本书感兴趣,翻阅后发现内容也挺实用的。本书中,作者将自己在这段为期两年多的求职之旅中学到的经验与教训,对12位离开高等教育界后进入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的采访,浓缩成这本拿来就能用的指南书。
《影响力(青少版)》
《影响力》堪称湛庐的一个“镇店之宝”,它的青少版卖得很好也说明家长现在确实是有一种需求,也就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具备影响力,实际上就是期待孩子具备一种社会能力。
《控糖革命》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为什么要控糖、出现葡萄糖峰值有哪些危害、轻松控糖的10个小窍门,系统阐释了如何在不节食、不放弃我们喜爱的食物的情况下,用10个简单而令人惊讶的方法平衡我们的血糖水平,提升和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
艺术
《米芾:风格与中国北宋的书法艺术》
《米芾》是“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艺术系列”的新书,其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对风格艺术有独特追求。
《故宫里的中国》
本书共分为四个篇章。前三个篇章以大故宫的中轴线布局为线索,通过“国、家、屋”3个维度,贯穿起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家国同构的故宫历史。故宫是国,也是家。 本书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喜爱故宫文化及故宫摄影的读者阅读。
《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
读客非常受欢迎的漫画题材,书展期间一二三册均售罄。
《中国文化之美》
上海书展首发。该书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从色彩、书法等13个坐标去解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语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