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葡萄牙:如何从海上霸主沦落为西欧“最穷”国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葡萄牙:如何从海上霸主沦落为西欧“最穷”国家?

葡萄牙是如何走上海外殖民之路,又因何而衰落了呢?

文|砺石商业评论 王剑 

小的时候一直很好奇“葡萄牙”这个名字,不明白为何好好的“葡萄”为何会长“牙”。

长大后才知道“葡萄牙”这个国名,其实是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畬编写《瀛环志略》时,将葡萄牙的英语Portugal,译作了“葡萄牙”。

因为闽南语中的“牙”,大致读作“ge”(二声)。徐继畬著书时,受到当地音译影响,才有了“葡萄牙”这个颇为奇特的翻译。

神奇的是,这个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其面积仅有9.2万平方公里(比浙江稍小,比重庆稍大)的弹丸小国,却在15世纪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霸权国家,其海外殖民地全盛时期总面积达到了1040万平方公里,其中就包括面积仅32.9平方公里的中国澳门。

那么,葡萄牙是如何走上海外殖民之路,又因何而衰落了呢?

1、葡萄牙的前生今世

葡萄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欧洲人的祖先凯尔特人来到伊比利亚半岛定居,逐渐有了人类文明。

罗马人于公元前219年首次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并在公元5世纪将葡萄牙划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称为“琉息太尼亚省”。

隔壁的西班牙地区则被分别化分为塔拉哥纳西班牙行省、贝提卡西班牙行省和路西塔尼亚行省。

事实上,当时还没有葡萄牙这个国家概念,整个地区只是西班牙的一部分领土。

因此,罗马人对于伊比利亚半岛是直接划分为两块进行管理:远西班牙和近西班牙地区。

罗马人统治琉息太尼亚省期间,建立了诸多城市,如里斯本、科英布拉等,并修建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使得当地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基督教也开始传入这一地区。

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以及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欧洲大陆陷入了分裂和战乱之中。

来自日耳曼的西哥特人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衣钵,在西班牙成立了西哥特王朝,顺便将葡萄牙地区也收入囊中。

公元711年,北非穆斯林摩尔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导致西哥特王朝灭亡。

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和摩尔人的压迫,伊比利亚半岛的原住民们相继开始了长期的反抗和收复失地运动。这场持续了800年的战斗,史称“光复运动”。

直到11世纪,罗马教皇对伊斯兰世界发动了“十字军东征”,欧洲基督教徒很快收复了耶路撒冷,让基督教世界备受鼓舞。

西班牙的西哥特人也在此期间对阿拉伯人发动进攻,收复了大片土地,建立了一系列的王国。

公元1139年,葡萄牙人在阿方索·恩里克斯的领导下,成功击败了统治多年的摩尔人,建立了葡萄牙王国(勃艮第王朝)。国王阿方索·恩里克斯就此成为葡萄牙的开国君主,定都科英布拉。

随后,葡萄牙得到了卡斯蒂利亚和罗马教皇的承认,并对阿拉伯人开展了大反攻。

1147年,第二次东征的十字军路过葡萄牙,阿方索拉拢十字军攻陷了里斯本,建立了葡萄牙第一个王朝——勃艮第王朝,里斯本随即成为了王朝的新首都。

1249年,葡萄牙又收复了阿尔加维,葡萄牙的疆域基本奠定。此后,葡萄牙王国不断扩张领土,逐渐形成了现代葡萄牙的领土版图。

在勃艮第王朝统治的200年中,葡萄牙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商品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并在拉丁语和西哥特语融合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阿拉伯词语,形成了葡萄牙语。

于是,基于共同的地域、经济市场和共同语言的葡萄牙民族就此登场,成为了欧洲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彼时,随着十字军运动的兴起和中世纪宗教统治的动摇,欧洲迫切需要开辟新的贸易路线获得资源。由于传统的陆地与地中海贸易通道被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控制,未知的海洋另一端便成为希望之光。

只是当时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陷入内部争斗中。英国和法国的封建贵族正在进行着“百年战争”,而德国、意大利则分裂为大大小小的几百个邦国、城市,根本无暇顾及航海运动。

率先在欧洲建立了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体制的葡萄牙,苦于远在欧洲最边陲,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因此开始了航海探索。

2、率先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因为垂涎拥有黄金、香料、象牙等资源的非洲,葡萄牙人最先盯上的是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之南的休达。

这里不仅是非洲通往欧洲大陆的葡萄牙人桥头堡,也是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再从战略上来说,非洲摩尔人经常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来侵扰葡萄牙,想要本土更加安全,那也必须要占领休达。

1415年,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秘密远征,结果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占了休达。

为了攻占更多非洲物产富饶的地区,恩里克又创办了航海学院、天文台和旅行图书馆,培养了大量的航海学者,网罗欧洲各国的航海家和旅行家,精心谋划。

经过恩里克和团队的努力,葡萄牙的航海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当时的葡萄牙航海者不仅改进了中国传入的指南针、象限仪、横标仪,使之更精准和实用,还建造出能够在大西洋航行的多桅三角帆船,这种三角帆设计可以让船只在逆风状态下航行,彻底改变了过去航行只能依赖风向的不足。

研究造船技术的时候,恩里克也不断派遣船只深入非洲探险。

1419年,一支原本要到达西非的船只被大风刮到了大西洋深处,意外发现了马德拉群岛;1427年,葡萄牙船队又发现了亚述尔群岛。

此后,上述群岛就相继成为了葡萄牙海外探险的补给站。

1434年,葡萄牙航海者希尔·埃亚内斯成功绕过被称为非洲“死亡之角”的博哈尔角,让欧洲人的视野终于越过了非洲。

最初的海外探险,其实并没有给葡萄牙带来什么收益。相反,为了支持海外探险,国王还要大力投入资金。

甚至,为了进一步支持恩里克的航海事业,葡萄牙将马德拉群岛五分之一的税收投入到航海运动;教皇为了支持航海事业,也任命恩里克为骑士团团长,并给予大量的经费。

可以说,葡萄牙支持海外探险完全是一场风险投资。

不过,随着1444年葡萄牙人专门组织了一次抓捕非洲奴隶的航行,通过贩卖获得了丰厚回报后,尝到甜头的葡萄牙就此开始了欧洲最早的贩卖黑奴运动。

除了开展奴隶贸易,葡萄牙探险者也进入了西非和中非等地区,并利用手中的火枪和火炮战胜当地原始部落,掠夺了大量黄金、象牙等资源回国,让葡萄牙几乎是一夜暴富。

葡萄牙的“好日子”也随之到来。1459年,葡萄牙国王和富商戈麦斯达成了协议,将几内亚湾的贸易垄断权交其经营。不久,戈麦斯的船队就将几内亚湾的黄金、香料、象牙、粮食和奴隶大批运往葡萄牙,几内亚湾也由此被誉为“黄金海岸”“香料海岸”“粮食海岸”……

随着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成功到达印度,将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帝国版图扩张到了亚洲,葡萄牙人从世界各地掠夺回的黄金、香料、象牙已不计其数。

只是,此时的葡萄牙也遇到了一位与自己相爱相杀多年的老对手——西班牙航海者。

作为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近邻, 葡萄牙和西班牙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

可以说,西班牙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葡萄牙的历史,彼此都在罗马帝国衰败后,开始了长达近800年的伊斯兰统治和收复失地运动。

只是在此过程中,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关系十分微妙。

3、“相爱相杀”的葡萄牙和西班牙

1093年,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国王阿方索六世,将蒙德戈河与杜罗河之间的土地封给了女婿亨利,成为第一位葡萄牙伯爵。

1112年随着亨利去世后,其子阿方索·恩里克斯宣布独立,自封为国王,葡萄牙王国由此建立,但始终没有得到西班牙的承认。

直到1143年,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王国与葡萄牙签署《萨莫拉条约》,才算正式承认葡萄牙的独立地位。

尽管葡萄牙独立后,西班牙与其签订了划分国界的条约,但西班牙对近在咫尺的葡萄牙既忌惮又垂涎。

特别是葡萄牙航海者带回大量黄金之后,西班牙坐不住了,在女王伊莎贝拉的坚持下,也迅速开启航海时代。

西班牙海外探索虽然比葡萄牙晚,但动作很快。

1492年,西班牙攻下格拉纳达后,立即资助哥伦布一路向西探索海上新航路,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

西班牙凭借坚船利炮敲开美洲大门后,迅速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包括墨西哥、秘鲁等地,获取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

两个陆地的近邻,不可避免地在海上成为了竞争者,互相经常发生争端。

1494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教皇的斡旋下,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划分了两国在大西洋的势力范围。条约规定了以西经46度30分为界,界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

由此,葡萄牙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印度、非洲和远东;而西班牙的殖民地则主要集中在美洲。

客观上说,正是伴随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走上海外殖民的道路,才带来了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而在殖民扩张中,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拥有了庞大的殖民地,全盛时期都在全球拥有超过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大航海时代的两大霸主。

虽然同为海上殖民国家,但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路径却大相径庭。

葡萄牙主要通过建立贸易站和堡垒来控制海上贸易路线,殖民方式较为温和;而西班牙则通过枪炮,信奉用武力来统治和管理殖民地获取资源。

海外殖民区域虽然得到了划分,但西班牙其实一直觊觎卧榻之侧的葡萄牙,总想将其吞并,统一伊比利亚半岛。

其实,这也是由两国的地理位置所决定。

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西部,这里濒临大西洋,有着众多优良港口,而西班牙若想经大西洋对外贸易,除借用葡萄牙的港口外,就只能绕道或者利用内河港口,增加了贸易成本。

对于西班牙来说,如果能占领葡萄牙,情况就会大大改善。

只是碍于当时葡萄牙并不逊于自己的海上实力,西班牙一直不敢下手。

但到了1580年,事情发生了变化。

1580年,葡萄牙国王恩里克死后无嗣,和葡萄牙王室有血缘关系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以此为借口,出兵葡萄牙,赶走了继任者安东尼奥,直接兼并了葡萄牙,圆了西班牙多年的梦想。

得意非凡的西班牙甚至还将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设为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总部。

此时,处于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西班牙,不仅通过联姻在欧洲大陆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土地,还同时手握极其庞大的海外殖民地。随着源源不断的财富涌入,西班牙很快成为欧洲大陆最为强盛的“日不落帝国”。

可欧洲国家一直是“笑人无,恨人有”,西班牙的崛起引发了周围国家的恐慌,遭到了法国、英国等国陆地与海上的无死角攻击。

与此同时,海外大量流入的金银财富不仅没能让西班牙持续繁荣,反而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财政逐步出现危机。

1640年,一直不甘心被统治的葡萄牙人发起复国运动,趁西班牙忙于对外战争之机,赶走了西班牙人派来的总督,拥立布拉干萨公爵若昂为新的葡萄牙国王。

在经过28年的复国战争后,葡萄牙人终于在1668年取得了胜利,成功复国。

4、葡萄牙的独立之路

葡萄牙的独立,加之连绵的战争,让西班牙元气大伤,从而逐渐走向衰落,“日不落帝国”的称号和荣耀逐渐转移到了大英帝国身上,西班牙慢慢沦落为二流国家。

葡萄牙虽然成功复国,可由于长期被西班牙统治,海外殖民地早就被崛起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取代,成为大航海时代强国中最先衰落的国家。

此时,葡萄牙殖民地仅存非洲的安哥拉、莫桑比克,以及亚洲的中国澳门、东帝汶等少数几个面积不大,资源也相对贫乏的地区。

不过,葡萄牙人编织的近代海外贸易网络,并没有伴随其退出历史中心舞台而没落。殖民地的贸易网络仍在继续发展,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将其编织得更加细密、发达。

回溯葡萄牙从迅速崛起到最终衰落的过程,不少因素其实都是偶然中的必然。

体量较小的综合国力,在帝国崛起之初给予了葡萄牙人驶入大海,开拓新世界的巨大动力;却无法支撑一支全球级海军真正保护海外殖民地。

这不仅是葡萄牙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英国和日本等大陆边缘的小国家想统治全球的瓶颈所在。

不仅如此,过于强大的王权体制,造成了王室和贵族始终操控国内和海外资源,不容他人染指,严重阻碍了葡萄牙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期,成为其最终衰败的诱因之一。

虽然同为大航海时代末期的“难兄难弟”,可葡萄牙对西班牙始终怀恨在心,选择了与英国结盟,而西班牙也沦为法国的跟班,直到拿破仑入侵压力。

1807年,法国拿破仑军队入侵伊比利亚半岛,统治葡萄牙的布拉干萨王室被迫流亡巴西达14年之久,却在那里又建立了强盛的巴西帝国。

1820年,葡萄牙受欧洲大革命影响,引发葡萄牙王室的内讧,随即陷入无休止的内战和混乱中。

之后登基的卡洛斯一世采取高压政策来控制国内局势,严厉镇压革命活动,更加激发起国内民众强烈的不满,内部反抗势力一直暗流涌动。

1910年10月,葡萄牙发生共和主义运动,布拉干萨王朝末代国王曼努埃尔二世被废黜,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建立。统治葡萄牙长达七百多年的葡萄牙王国自此灭亡,葡萄牙也跌跌撞撞步入到了现代。

葡萄牙第一共和国成立后,因国内政治动荡,政府腐败,社会骚乱频发,最终在1926年被一场蓄谋已久的军事政变推翻。

随即,卡尔莫纳元帅上台,建立了军事独裁政府,与隔壁西班牙的佛朗哥独裁统治毫无二致。

只是卡尔莫纳并不是一个能长久“镇得住场”的狠角色,面对国内动荡局面,不得不任命财政部长萨拉查为总理来帮自己稳定政权。

5、强人萨拉查

安东尼奥·萨拉查早年是个神父,后学习法律成为一名政治经济学教授。

1921年,萨拉查以葡萄牙“天主教中心”的右翼代表身份当上议员,随后成为了财政部长兼陆军部长、外交部长等职。

1932年,在世界经济大恐慌的情况之下,卡尔莫纳将权力移交给萨拉查,任命其为内阁总理以应对财政危机,并于同年8月宣布国民同盟为全国唯一的合法政党。

1933年,在卡尔莫纳和萨拉查共同谋划下,葡萄牙制定了新宪法,建立其带有法西斯性质的新国家体制(Estado Novo),又称“合作和权威国家”,即葡萄牙历史上的“第二共和国”。

自此,萨拉查正式取代卡尔莫纳,成为葡萄牙新的独裁者。

二战爆发期间,葡萄牙虽然与西班牙一样表面保持中立,暗地却与轴心国集团眉来眼去。

与此同时,萨拉查又与同盟国保存密切关系。除了向英美等国出售军需物资,还保护了大量犹太人。

正是通过在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左右逢源,萨拉查不仅成功让葡萄牙避免卷入战火,还凭借中立的环境为葡萄牙经济创造了发展条件。

葡萄牙国内拥有丰富的武器生产重要材料钨矿,正是通过向交战双方出口钨等矿产原料,挣得盆满钵满。

并且,葡萄牙还在战争期间,收留了大量携家带口的欧洲富人,进一步拉动了当地的经济。

战争结束后,葡萄牙因其“中立”的态度,不仅没有受到同盟国制裁,还因重要的战略地位,于1949年顺利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得到了马歇尔计划中数千万美元的援助。

虽说萨拉查与西班牙的佛朗哥都是独裁者,但他在具体施政手段上相对温和,而且很少对反对者下死手,因此他统治下的葡萄牙被誉为“没有独裁者的独裁制国家”。

反观隔壁西班牙的佛朗哥,则被其他国家“各种嫌弃”。

葡萄牙的经济在其统治期间,一直是以超过同期西欧国家的水准攀升,富足且稳定。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萨拉查执政时期极大降低了葡萄牙的文盲率。20世纪30年代,葡萄牙七岁或以上人士识字率仅为38%。教育基础的缺乏严重拖累了葡萄牙的工业发展。

萨拉查上任后针对这样的现状,开始将大量财政用于教育,小学数量从2.7万增加至4万所,识字率也提高至1940年的48%。

1940年12月,葡萄牙政府又实施了一项覆盖全国的教育计划,规划十年内建设6000所学校,使得平均90名7-10岁的儿童就有一所新学校,而且全部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承担一半。

此外,葡萄牙政府还规定,凡是不遵守义务教育的家长会被罚款,并不得享受其他社会福利。

正是在萨拉查的推动下,葡萄牙学龄儿童的文盲在50年代末几乎消失,60年代该国七岁或以上人士识字率提高至70%。

同时,为了改变葡萄牙由于多年内乱带来的经济动荡,萨拉查对葡萄牙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提高税率的同时削减多余的财政支出,将资金全部用于教育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在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的刺激下,葡萄牙1950年到197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5.7%的速度增加,迅速成为欧洲的富裕国家之一。

萨拉查治理下的葡萄牙秩序井然、财政稳定,实现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并逐步加入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等经济组织,成功融入到欧洲大家庭。

可以说,萨拉查虽然是独裁者,却给葡萄牙创造了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局面,为葡萄牙日后成为发达国家打下了基础。

1970年,萨拉查去世,法西斯独裁统治并未在葡萄牙结束,由其心腹卡丹奴延续。

直至1974年,葡萄牙爆发的“四二五革命”。一群年轻军官组成的左翼发动武装部队运动(MFA),最终结束了葡萄牙长达42年的极右政权,史称“康莱馨”革命,为葡萄牙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政府在当时越演越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主动放弃了大部分殖民地(但保留了中国澳门),葡萄牙的殖民帝国也自此宣告完结。

6、葡萄牙单一的经济结构

与西班牙情况类似,尽管葡萄牙通过海外扩张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这些财富并没有转化为国内生产和工业发展的动力。

相反,由于财富来的相对轻松,葡萄牙统治者养成了奢靡的生活,导致国内生产力大幅度衰退,始终未能建立起像样的工业体系。

面对庞大的殖民地市场,缺乏工业基础的葡萄牙始终难以拿出类似匹敌英法制造业的工业产品,逐渐在贸易竞争中逐渐失去吸引力,逐渐被工业化进程更快的英法等国超越。

到了近代,葡萄牙的工业进程更是可以几乎忽略不计。

时至今日,葡萄牙依然只有纺织、制鞋、酿酒、旅游等支柱产业。其中,最出名的是以水松木制造的软木塞,约占全球一半市场,主要都是用于占据经济主体的葡萄酒产业。

因为受到地中海气候影响,葡萄牙常年阳光充裕,气候温暖,被誉为“欧洲的阳台”,十分适合葡萄及橄榄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葡萄牙的葡萄种植业历史悠久,一直是全球第十、欧洲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其葡萄酒产值约占农业产值的25%,从业人口接近20万。

适宜的温度,也使得葡萄牙盛产橄榄,是继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橄榄油生产国。

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虽然工业基础薄弱,却因具备模具设计、加工、生产一体化的能力,是全球领先的模具生产国之一。既能生产奔驰、宝马、大众、福特等汽车注塑模具,同时也为欧美诸多电子、家电、箱包等行业提供模具生产服务。

如今,葡萄牙是仅次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之后的第四大模具出口国,出口遍及世界40多个国家,产品90%用于出口。

地处欧洲边陲,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既给葡萄牙带来了瑰丽的自然风光,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再生资源。

近十年来,葡萄牙风电装机能力,年均增速近20%。其中位于葡北部Alto Minho地区的葡萄牙风力发电场,是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大风力发电大国。葡萄牙的电网还与西班牙电网相连,形成了伊比利亚半岛统一的电力市场,当地根本不担心电力不足问题。

不过,葡萄牙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还是旅游业,是葡萄牙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葡萄牙拥有中世纪城堡、独特迷人的村庄、阳光明媚的海滩、独具一格的传统美食、优美伤感的音乐、绵延不断的海岸线、世界级的冲浪资源,一直是欧洲众多旅游度假胜地之一。

遗憾的是,尽管曾在大航海时代取得辉煌,但葡萄牙并未能将这种繁荣延续至今。

并且由于地理位置、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产业结构的长期固化,造成制造业空心化和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旅游及外贸等服务业又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得葡萄牙的经济体量并不高。

2023年,葡萄牙的全国GDP为2873.38亿美元,同比人均GDP仅为2.73万美元,排名西欧末尾。

与之相比,邻国西班牙的全国GDP高达1.58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27万美元,彼此差距甚远。

当然,也必须考虑到两个国家的体量。毕竟,葡萄牙还没有西班牙的1/5大,人口也只有西班牙的1/5左右……

不过,如果抛开经济对比模式,葡萄牙却是欧洲最受欢迎的移民国家之一,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移民千里迢迢迁移而来。

这里风景优美,气候适宜,福利完善,物价整体也不高,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来此“躺平”的人们。

对于葡萄牙平民来说,如果要在国家经济发展快和慢之间选择,或许也是慢一点好。

毕竟,慢下来的脚步,不会错过风景,也不用担心那么多的压力,人生足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葡萄牙:如何从海上霸主沦落为西欧“最穷”国家?

葡萄牙是如何走上海外殖民之路,又因何而衰落了呢?

文|砺石商业评论 王剑 

小的时候一直很好奇“葡萄牙”这个名字,不明白为何好好的“葡萄”为何会长“牙”。

长大后才知道“葡萄牙”这个国名,其实是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畬编写《瀛环志略》时,将葡萄牙的英语Portugal,译作了“葡萄牙”。

因为闽南语中的“牙”,大致读作“ge”(二声)。徐继畬著书时,受到当地音译影响,才有了“葡萄牙”这个颇为奇特的翻译。

神奇的是,这个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其面积仅有9.2万平方公里(比浙江稍小,比重庆稍大)的弹丸小国,却在15世纪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霸权国家,其海外殖民地全盛时期总面积达到了1040万平方公里,其中就包括面积仅32.9平方公里的中国澳门。

那么,葡萄牙是如何走上海外殖民之路,又因何而衰落了呢?

1、葡萄牙的前生今世

葡萄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欧洲人的祖先凯尔特人来到伊比利亚半岛定居,逐渐有了人类文明。

罗马人于公元前219年首次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并在公元5世纪将葡萄牙划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称为“琉息太尼亚省”。

隔壁的西班牙地区则被分别化分为塔拉哥纳西班牙行省、贝提卡西班牙行省和路西塔尼亚行省。

事实上,当时还没有葡萄牙这个国家概念,整个地区只是西班牙的一部分领土。

因此,罗马人对于伊比利亚半岛是直接划分为两块进行管理:远西班牙和近西班牙地区。

罗马人统治琉息太尼亚省期间,建立了诸多城市,如里斯本、科英布拉等,并修建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使得当地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基督教也开始传入这一地区。

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以及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欧洲大陆陷入了分裂和战乱之中。

来自日耳曼的西哥特人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衣钵,在西班牙成立了西哥特王朝,顺便将葡萄牙地区也收入囊中。

公元711年,北非穆斯林摩尔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导致西哥特王朝灭亡。

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和摩尔人的压迫,伊比利亚半岛的原住民们相继开始了长期的反抗和收复失地运动。这场持续了800年的战斗,史称“光复运动”。

直到11世纪,罗马教皇对伊斯兰世界发动了“十字军东征”,欧洲基督教徒很快收复了耶路撒冷,让基督教世界备受鼓舞。

西班牙的西哥特人也在此期间对阿拉伯人发动进攻,收复了大片土地,建立了一系列的王国。

公元1139年,葡萄牙人在阿方索·恩里克斯的领导下,成功击败了统治多年的摩尔人,建立了葡萄牙王国(勃艮第王朝)。国王阿方索·恩里克斯就此成为葡萄牙的开国君主,定都科英布拉。

随后,葡萄牙得到了卡斯蒂利亚和罗马教皇的承认,并对阿拉伯人开展了大反攻。

1147年,第二次东征的十字军路过葡萄牙,阿方索拉拢十字军攻陷了里斯本,建立了葡萄牙第一个王朝——勃艮第王朝,里斯本随即成为了王朝的新首都。

1249年,葡萄牙又收复了阿尔加维,葡萄牙的疆域基本奠定。此后,葡萄牙王国不断扩张领土,逐渐形成了现代葡萄牙的领土版图。

在勃艮第王朝统治的200年中,葡萄牙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商品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并在拉丁语和西哥特语融合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阿拉伯词语,形成了葡萄牙语。

于是,基于共同的地域、经济市场和共同语言的葡萄牙民族就此登场,成为了欧洲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彼时,随着十字军运动的兴起和中世纪宗教统治的动摇,欧洲迫切需要开辟新的贸易路线获得资源。由于传统的陆地与地中海贸易通道被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控制,未知的海洋另一端便成为希望之光。

只是当时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陷入内部争斗中。英国和法国的封建贵族正在进行着“百年战争”,而德国、意大利则分裂为大大小小的几百个邦国、城市,根本无暇顾及航海运动。

率先在欧洲建立了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体制的葡萄牙,苦于远在欧洲最边陲,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因此开始了航海探索。

2、率先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因为垂涎拥有黄金、香料、象牙等资源的非洲,葡萄牙人最先盯上的是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之南的休达。

这里不仅是非洲通往欧洲大陆的葡萄牙人桥头堡,也是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再从战略上来说,非洲摩尔人经常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来侵扰葡萄牙,想要本土更加安全,那也必须要占领休达。

1415年,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秘密远征,结果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占了休达。

为了攻占更多非洲物产富饶的地区,恩里克又创办了航海学院、天文台和旅行图书馆,培养了大量的航海学者,网罗欧洲各国的航海家和旅行家,精心谋划。

经过恩里克和团队的努力,葡萄牙的航海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当时的葡萄牙航海者不仅改进了中国传入的指南针、象限仪、横标仪,使之更精准和实用,还建造出能够在大西洋航行的多桅三角帆船,这种三角帆设计可以让船只在逆风状态下航行,彻底改变了过去航行只能依赖风向的不足。

研究造船技术的时候,恩里克也不断派遣船只深入非洲探险。

1419年,一支原本要到达西非的船只被大风刮到了大西洋深处,意外发现了马德拉群岛;1427年,葡萄牙船队又发现了亚述尔群岛。

此后,上述群岛就相继成为了葡萄牙海外探险的补给站。

1434年,葡萄牙航海者希尔·埃亚内斯成功绕过被称为非洲“死亡之角”的博哈尔角,让欧洲人的视野终于越过了非洲。

最初的海外探险,其实并没有给葡萄牙带来什么收益。相反,为了支持海外探险,国王还要大力投入资金。

甚至,为了进一步支持恩里克的航海事业,葡萄牙将马德拉群岛五分之一的税收投入到航海运动;教皇为了支持航海事业,也任命恩里克为骑士团团长,并给予大量的经费。

可以说,葡萄牙支持海外探险完全是一场风险投资。

不过,随着1444年葡萄牙人专门组织了一次抓捕非洲奴隶的航行,通过贩卖获得了丰厚回报后,尝到甜头的葡萄牙就此开始了欧洲最早的贩卖黑奴运动。

除了开展奴隶贸易,葡萄牙探险者也进入了西非和中非等地区,并利用手中的火枪和火炮战胜当地原始部落,掠夺了大量黄金、象牙等资源回国,让葡萄牙几乎是一夜暴富。

葡萄牙的“好日子”也随之到来。1459年,葡萄牙国王和富商戈麦斯达成了协议,将几内亚湾的贸易垄断权交其经营。不久,戈麦斯的船队就将几内亚湾的黄金、香料、象牙、粮食和奴隶大批运往葡萄牙,几内亚湾也由此被誉为“黄金海岸”“香料海岸”“粮食海岸”……

随着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成功到达印度,将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帝国版图扩张到了亚洲,葡萄牙人从世界各地掠夺回的黄金、香料、象牙已不计其数。

只是,此时的葡萄牙也遇到了一位与自己相爱相杀多年的老对手——西班牙航海者。

作为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近邻, 葡萄牙和西班牙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

可以说,西班牙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葡萄牙的历史,彼此都在罗马帝国衰败后,开始了长达近800年的伊斯兰统治和收复失地运动。

只是在此过程中,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关系十分微妙。

3、“相爱相杀”的葡萄牙和西班牙

1093年,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国王阿方索六世,将蒙德戈河与杜罗河之间的土地封给了女婿亨利,成为第一位葡萄牙伯爵。

1112年随着亨利去世后,其子阿方索·恩里克斯宣布独立,自封为国王,葡萄牙王国由此建立,但始终没有得到西班牙的承认。

直到1143年,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王国与葡萄牙签署《萨莫拉条约》,才算正式承认葡萄牙的独立地位。

尽管葡萄牙独立后,西班牙与其签订了划分国界的条约,但西班牙对近在咫尺的葡萄牙既忌惮又垂涎。

特别是葡萄牙航海者带回大量黄金之后,西班牙坐不住了,在女王伊莎贝拉的坚持下,也迅速开启航海时代。

西班牙海外探索虽然比葡萄牙晚,但动作很快。

1492年,西班牙攻下格拉纳达后,立即资助哥伦布一路向西探索海上新航路,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

西班牙凭借坚船利炮敲开美洲大门后,迅速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包括墨西哥、秘鲁等地,获取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

两个陆地的近邻,不可避免地在海上成为了竞争者,互相经常发生争端。

1494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教皇的斡旋下,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划分了两国在大西洋的势力范围。条约规定了以西经46度30分为界,界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

由此,葡萄牙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印度、非洲和远东;而西班牙的殖民地则主要集中在美洲。

客观上说,正是伴随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走上海外殖民的道路,才带来了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而在殖民扩张中,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拥有了庞大的殖民地,全盛时期都在全球拥有超过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大航海时代的两大霸主。

虽然同为海上殖民国家,但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路径却大相径庭。

葡萄牙主要通过建立贸易站和堡垒来控制海上贸易路线,殖民方式较为温和;而西班牙则通过枪炮,信奉用武力来统治和管理殖民地获取资源。

海外殖民区域虽然得到了划分,但西班牙其实一直觊觎卧榻之侧的葡萄牙,总想将其吞并,统一伊比利亚半岛。

其实,这也是由两国的地理位置所决定。

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西部,这里濒临大西洋,有着众多优良港口,而西班牙若想经大西洋对外贸易,除借用葡萄牙的港口外,就只能绕道或者利用内河港口,增加了贸易成本。

对于西班牙来说,如果能占领葡萄牙,情况就会大大改善。

只是碍于当时葡萄牙并不逊于自己的海上实力,西班牙一直不敢下手。

但到了1580年,事情发生了变化。

1580年,葡萄牙国王恩里克死后无嗣,和葡萄牙王室有血缘关系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以此为借口,出兵葡萄牙,赶走了继任者安东尼奥,直接兼并了葡萄牙,圆了西班牙多年的梦想。

得意非凡的西班牙甚至还将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设为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总部。

此时,处于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西班牙,不仅通过联姻在欧洲大陆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土地,还同时手握极其庞大的海外殖民地。随着源源不断的财富涌入,西班牙很快成为欧洲大陆最为强盛的“日不落帝国”。

可欧洲国家一直是“笑人无,恨人有”,西班牙的崛起引发了周围国家的恐慌,遭到了法国、英国等国陆地与海上的无死角攻击。

与此同时,海外大量流入的金银财富不仅没能让西班牙持续繁荣,反而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财政逐步出现危机。

1640年,一直不甘心被统治的葡萄牙人发起复国运动,趁西班牙忙于对外战争之机,赶走了西班牙人派来的总督,拥立布拉干萨公爵若昂为新的葡萄牙国王。

在经过28年的复国战争后,葡萄牙人终于在1668年取得了胜利,成功复国。

4、葡萄牙的独立之路

葡萄牙的独立,加之连绵的战争,让西班牙元气大伤,从而逐渐走向衰落,“日不落帝国”的称号和荣耀逐渐转移到了大英帝国身上,西班牙慢慢沦落为二流国家。

葡萄牙虽然成功复国,可由于长期被西班牙统治,海外殖民地早就被崛起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取代,成为大航海时代强国中最先衰落的国家。

此时,葡萄牙殖民地仅存非洲的安哥拉、莫桑比克,以及亚洲的中国澳门、东帝汶等少数几个面积不大,资源也相对贫乏的地区。

不过,葡萄牙人编织的近代海外贸易网络,并没有伴随其退出历史中心舞台而没落。殖民地的贸易网络仍在继续发展,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将其编织得更加细密、发达。

回溯葡萄牙从迅速崛起到最终衰落的过程,不少因素其实都是偶然中的必然。

体量较小的综合国力,在帝国崛起之初给予了葡萄牙人驶入大海,开拓新世界的巨大动力;却无法支撑一支全球级海军真正保护海外殖民地。

这不仅是葡萄牙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英国和日本等大陆边缘的小国家想统治全球的瓶颈所在。

不仅如此,过于强大的王权体制,造成了王室和贵族始终操控国内和海外资源,不容他人染指,严重阻碍了葡萄牙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期,成为其最终衰败的诱因之一。

虽然同为大航海时代末期的“难兄难弟”,可葡萄牙对西班牙始终怀恨在心,选择了与英国结盟,而西班牙也沦为法国的跟班,直到拿破仑入侵压力。

1807年,法国拿破仑军队入侵伊比利亚半岛,统治葡萄牙的布拉干萨王室被迫流亡巴西达14年之久,却在那里又建立了强盛的巴西帝国。

1820年,葡萄牙受欧洲大革命影响,引发葡萄牙王室的内讧,随即陷入无休止的内战和混乱中。

之后登基的卡洛斯一世采取高压政策来控制国内局势,严厉镇压革命活动,更加激发起国内民众强烈的不满,内部反抗势力一直暗流涌动。

1910年10月,葡萄牙发生共和主义运动,布拉干萨王朝末代国王曼努埃尔二世被废黜,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建立。统治葡萄牙长达七百多年的葡萄牙王国自此灭亡,葡萄牙也跌跌撞撞步入到了现代。

葡萄牙第一共和国成立后,因国内政治动荡,政府腐败,社会骚乱频发,最终在1926年被一场蓄谋已久的军事政变推翻。

随即,卡尔莫纳元帅上台,建立了军事独裁政府,与隔壁西班牙的佛朗哥独裁统治毫无二致。

只是卡尔莫纳并不是一个能长久“镇得住场”的狠角色,面对国内动荡局面,不得不任命财政部长萨拉查为总理来帮自己稳定政权。

5、强人萨拉查

安东尼奥·萨拉查早年是个神父,后学习法律成为一名政治经济学教授。

1921年,萨拉查以葡萄牙“天主教中心”的右翼代表身份当上议员,随后成为了财政部长兼陆军部长、外交部长等职。

1932年,在世界经济大恐慌的情况之下,卡尔莫纳将权力移交给萨拉查,任命其为内阁总理以应对财政危机,并于同年8月宣布国民同盟为全国唯一的合法政党。

1933年,在卡尔莫纳和萨拉查共同谋划下,葡萄牙制定了新宪法,建立其带有法西斯性质的新国家体制(Estado Novo),又称“合作和权威国家”,即葡萄牙历史上的“第二共和国”。

自此,萨拉查正式取代卡尔莫纳,成为葡萄牙新的独裁者。

二战爆发期间,葡萄牙虽然与西班牙一样表面保持中立,暗地却与轴心国集团眉来眼去。

与此同时,萨拉查又与同盟国保存密切关系。除了向英美等国出售军需物资,还保护了大量犹太人。

正是通过在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左右逢源,萨拉查不仅成功让葡萄牙避免卷入战火,还凭借中立的环境为葡萄牙经济创造了发展条件。

葡萄牙国内拥有丰富的武器生产重要材料钨矿,正是通过向交战双方出口钨等矿产原料,挣得盆满钵满。

并且,葡萄牙还在战争期间,收留了大量携家带口的欧洲富人,进一步拉动了当地的经济。

战争结束后,葡萄牙因其“中立”的态度,不仅没有受到同盟国制裁,还因重要的战略地位,于1949年顺利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得到了马歇尔计划中数千万美元的援助。

虽说萨拉查与西班牙的佛朗哥都是独裁者,但他在具体施政手段上相对温和,而且很少对反对者下死手,因此他统治下的葡萄牙被誉为“没有独裁者的独裁制国家”。

反观隔壁西班牙的佛朗哥,则被其他国家“各种嫌弃”。

葡萄牙的经济在其统治期间,一直是以超过同期西欧国家的水准攀升,富足且稳定。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萨拉查执政时期极大降低了葡萄牙的文盲率。20世纪30年代,葡萄牙七岁或以上人士识字率仅为38%。教育基础的缺乏严重拖累了葡萄牙的工业发展。

萨拉查上任后针对这样的现状,开始将大量财政用于教育,小学数量从2.7万增加至4万所,识字率也提高至1940年的48%。

1940年12月,葡萄牙政府又实施了一项覆盖全国的教育计划,规划十年内建设6000所学校,使得平均90名7-10岁的儿童就有一所新学校,而且全部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承担一半。

此外,葡萄牙政府还规定,凡是不遵守义务教育的家长会被罚款,并不得享受其他社会福利。

正是在萨拉查的推动下,葡萄牙学龄儿童的文盲在50年代末几乎消失,60年代该国七岁或以上人士识字率提高至70%。

同时,为了改变葡萄牙由于多年内乱带来的经济动荡,萨拉查对葡萄牙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提高税率的同时削减多余的财政支出,将资金全部用于教育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在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的刺激下,葡萄牙1950年到197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5.7%的速度增加,迅速成为欧洲的富裕国家之一。

萨拉查治理下的葡萄牙秩序井然、财政稳定,实现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并逐步加入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等经济组织,成功融入到欧洲大家庭。

可以说,萨拉查虽然是独裁者,却给葡萄牙创造了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局面,为葡萄牙日后成为发达国家打下了基础。

1970年,萨拉查去世,法西斯独裁统治并未在葡萄牙结束,由其心腹卡丹奴延续。

直至1974年,葡萄牙爆发的“四二五革命”。一群年轻军官组成的左翼发动武装部队运动(MFA),最终结束了葡萄牙长达42年的极右政权,史称“康莱馨”革命,为葡萄牙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政府在当时越演越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主动放弃了大部分殖民地(但保留了中国澳门),葡萄牙的殖民帝国也自此宣告完结。

6、葡萄牙单一的经济结构

与西班牙情况类似,尽管葡萄牙通过海外扩张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这些财富并没有转化为国内生产和工业发展的动力。

相反,由于财富来的相对轻松,葡萄牙统治者养成了奢靡的生活,导致国内生产力大幅度衰退,始终未能建立起像样的工业体系。

面对庞大的殖民地市场,缺乏工业基础的葡萄牙始终难以拿出类似匹敌英法制造业的工业产品,逐渐在贸易竞争中逐渐失去吸引力,逐渐被工业化进程更快的英法等国超越。

到了近代,葡萄牙的工业进程更是可以几乎忽略不计。

时至今日,葡萄牙依然只有纺织、制鞋、酿酒、旅游等支柱产业。其中,最出名的是以水松木制造的软木塞,约占全球一半市场,主要都是用于占据经济主体的葡萄酒产业。

因为受到地中海气候影响,葡萄牙常年阳光充裕,气候温暖,被誉为“欧洲的阳台”,十分适合葡萄及橄榄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葡萄牙的葡萄种植业历史悠久,一直是全球第十、欧洲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其葡萄酒产值约占农业产值的25%,从业人口接近20万。

适宜的温度,也使得葡萄牙盛产橄榄,是继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橄榄油生产国。

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虽然工业基础薄弱,却因具备模具设计、加工、生产一体化的能力,是全球领先的模具生产国之一。既能生产奔驰、宝马、大众、福特等汽车注塑模具,同时也为欧美诸多电子、家电、箱包等行业提供模具生产服务。

如今,葡萄牙是仅次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之后的第四大模具出口国,出口遍及世界40多个国家,产品90%用于出口。

地处欧洲边陲,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既给葡萄牙带来了瑰丽的自然风光,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再生资源。

近十年来,葡萄牙风电装机能力,年均增速近20%。其中位于葡北部Alto Minho地区的葡萄牙风力发电场,是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大风力发电大国。葡萄牙的电网还与西班牙电网相连,形成了伊比利亚半岛统一的电力市场,当地根本不担心电力不足问题。

不过,葡萄牙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还是旅游业,是葡萄牙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葡萄牙拥有中世纪城堡、独特迷人的村庄、阳光明媚的海滩、独具一格的传统美食、优美伤感的音乐、绵延不断的海岸线、世界级的冲浪资源,一直是欧洲众多旅游度假胜地之一。

遗憾的是,尽管曾在大航海时代取得辉煌,但葡萄牙并未能将这种繁荣延续至今。

并且由于地理位置、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产业结构的长期固化,造成制造业空心化和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旅游及外贸等服务业又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得葡萄牙的经济体量并不高。

2023年,葡萄牙的全国GDP为2873.38亿美元,同比人均GDP仅为2.73万美元,排名西欧末尾。

与之相比,邻国西班牙的全国GDP高达1.58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27万美元,彼此差距甚远。

当然,也必须考虑到两个国家的体量。毕竟,葡萄牙还没有西班牙的1/5大,人口也只有西班牙的1/5左右……

不过,如果抛开经济对比模式,葡萄牙却是欧洲最受欢迎的移民国家之一,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移民千里迢迢迁移而来。

这里风景优美,气候适宜,福利完善,物价整体也不高,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来此“躺平”的人们。

对于葡萄牙平民来说,如果要在国家经济发展快和慢之间选择,或许也是慢一点好。

毕竟,慢下来的脚步,不会错过风景,也不用担心那么多的压力,人生足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