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许悦
本土时尚集团比音勒芬的股价在过去三个月内跌去近一半。
9月13日,比音勒芬收盘价为16.68元/股,较6月5日收盘的29.32元/股下跌43%;市值也从当时的近170亿元缩水至95亿元。
尽管比音勒芬在9月12日刚刚举办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回答投资者疑问;更早之前的8月底,比音勒芬也交出了一份延续往年增长势头的半年报,但这些都未能重振资本市场对该公司的信心。
仅看业绩,比音勒芬的表现仍优于大盘和大部分同行。2024年上半年,比音勒芬营收同比增长15.02%至19.3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25%至4.79亿元。若将一二季度拆分来看,比音勒芬第二季度业绩增速较第一季度明显放缓,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也都实现增长,增幅分别为10.49%和1.74%。
横向对比,上半年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社会消费品的零售额增幅仅有1.3%;多个以男装为主的本土服装公司的同期营收均同比持平或小幅下滑。
纵向对比,比音勒芬在2011年到2023年间连续12年实现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增,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7%和28.7%。2023年其营收规模为35亿元,毛利率高达79%——超过国际奢侈品公司LVMH集团和开云集团,两者同期的毛利率分别为69%和76%。
显然问题不主要出在业绩表现上。
实际上,比音勒芬这一波股价下跌从6月5日开始,当天比音勒芬宣布将投资不超过23亿元在广州番禺建设总部基地,预计8至10年建设完成。该消息一出即刻引发不少讨论,投资者的主要关切点是此举是否会影响公司财务状况和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比音勒芬通过相关公告和6月末的股东大会对投资者的顾虑作出回应,称建设总部基地是基于公司长期发展需要,且会根据自身发展和实力来决定盖楼进度,底线是“不向银行贷款”。
客观来说,23亿元对比音勒芬的确不算太大负担,8年至10年的建设周期也能分散资金压力。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约32亿元,无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但这仍未能稳住市场。而除了斥巨资盖楼外,比音勒芬的一些做法也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包括建设总部基地一事是在动工半年后才对外公告,以及在股东大会和前述业绩说明会上,比音勒芬也没能完全正面回答投资者提问。例如,针对不少投资者提出的回购股票或加大分红以稳住股价的建议,比音勒芬未明确表达意向;被问及收购品牌的门店数量和开店计划时,比音勒芬也没给出具体数字。
眼下比音勒芬正处在一个尴尬的节点,一方面它已经开始为长期发展加大投入。在前述股东大会上,比音勒芬董事长谢秉政解释称,公司要做成百年企业,而目前的办公楼“搬过来才4年,感觉到这栋楼不够用了。服装品牌越来越多,要配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未来各品牌不可能四处办公,所以要提前去规划。”
比音勒芬的提前规划还包括在2023年收购两个高端男装品牌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的全球商标所有权,以此冲击“2033年营收超300亿元”的目标。另外谢秉政在股东大会上透露,未来公司还可能再并购或代理品牌。
这些动作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预判之上——公司会越来越好,而这正是投资者难以确定的。
因为在当下这个节点,比音勒芬建设总部基地、收购品牌等投入尚未展现出成效,且可以预见短期内都难以获得显著回报。
比音勒芬缺乏运作国际奢侈品牌和面向年轻人的经验,而它又要完全舍弃这两个品牌此前在中国市场的形象,包括将前述两个新品牌改造成针对年轻群体的定位。收购新品牌一年多,比音勒芬仍在梳理品牌的新定位。
在最新的业绩说明会上,比音勒芬称Kent&Curwen品牌的新产品和形象会在2024年秋冬亮相。也就是说,比音勒芬的新品牌尚未在市场试水,即便上市后反响不错,发展成稳定的增长点也需要时间。
不仅是新品牌何时推出、能否成功,比音勒芬未来的不确定性还在于目前以比音勒芬品牌为主的既有业务,还有多大的增长潜力。
在连续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后,比音勒芬进入2024年的增速较往年明显放缓,这其中既有大环境的影响,也不得不考虑增长天花板的问题。尽管比音勒芬认为其瞄准的高端客群受大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但参考赢家时尚等同样以这类人群为目标的公司在2024年的业绩表现,市场环境带来的挑战有时可能比想象中更大。
况且,在运动风潮正盛的当下,比音勒芬赖以建设品牌价值的高尔夫服饰领域,也有更多竞争对手正在入局,其中不乏专业性更强的外资运动品牌,这也对比音勒芬强化品牌力提出了挑战。
在度过当下这个既要加大投入、又难在短期内获得回报的阶段之前,比音勒芬市值或再难回到2023年中的200亿元巅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