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挤而不热”的中秋档后,电影市场如何触底反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挤而不热”的中秋档后,电影市场如何触底反弹?

在即将到来的国庆档里有多部影片定档,电影行业的触底反弹会在这里吗?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读娱 零壹

2024年中秋档电影票房为3.89亿元,国产影片《野孩子》《一雪前耻》《出走的决心》《祝你幸福!》《重生》位列档期票房前五名。排除2023年等与国庆档重合的几个年份,近年适合与今年中秋档对比的是2021年、2019年和2018年,这四年中秋日期接近、天数相同,分别取得了4.99亿元、8.03亿元、5.31亿元,2024年的中秋档票房成绩在历年中秋档中属于低位。

除了总票房数据较低外,上座率低迷更令电影行业不寒而栗。2024年中秋档的总场次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35.6万场,而总观影人次仅为957万,几乎在近十年里处于垫底级别。

十年之前,2014年的中秋档取得了3.85亿元票房,与今年基本相同,但观影人次达到1139.3万,总场次却仅有34.5万场——也就是说,十年之前的电影市场仅需今天四分之一的场次就能拿下同样的票房总额,可见当下的情形是比较糟糕的。

在即将到来的国庆档里,《志愿军:存亡之战》《出入平安》《爆款好人》《749局》《危机航线》《浴火之路》《只此青绿》《熊猫计划》《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6:迷你大冒险》等多部影片定档,电影行业的触底反弹会在这里吗?

对于电影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我们多加讨论,抛砖引玉总是好的。

档期效应、情绪电影都在逐渐失灵

电影行业为了中秋大盘不可谓不努力。今年中秋档共有21部影片上映,还端上了《流浪地球2》等重映影片,即使抛开凑数的影片也是相当多的档期影片数量。但实际情况说明,一方面影片数量并不等于有效供给,另一方面,电影在大众娱乐内容消费中的日渐让位也越来越明显,节节败退并不只是电影口碑、质量的问题,而是压根吸引不了更多大众,不少人宁愿玩手机或者随意溜达,也不愿意掏钱买票来一场电影。

要知道2022年中秋档的《哥,你好》豆瓣仅4.8分也能拿下5亿+累计票房,相比之下今年的影片不仅有《野孩子》这样兼具知名明星和独特题材的头部,也有《出走的决心》《里斯本丸沉没》这样的高分佳作,整体口碑表现很高;如果说腰部扎堆没有领头羊,那过去中秋档中更不乏《诛仙》《峰爆》《哥,你好》这些质量并不算突出、腰部级别影片拿下数亿票房。

同样的腰部级电影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成为节日档期票房的保障,电影节日档期效应似乎正在下滑,一部普通电影作为大众娱乐选项的权重,在节假日市场中越来越不像过去那样优先。

不仅如此,今年中秋档票房前四《野孩子》《出走的决心》《祝你幸福!》都是比较典型的现实主义情感影片,都是力图在情绪上去观众达成共鸣的类型创作,口碑表现也一流,但就是票房成绩一般,比起过去同类型影片毫无市场优势可言。

这也意味着“大众情绪”这个最近几年行业总结出来的“关键词”正在失灵。往前看《逆行人生》《来福大酒店》等主打社会话题、大众情绪的影片远不及预期,也指向了同一个结果。

“情绪电影”越来越难以成功,并不意味着这个类型赛道的失败,而在于当下的社交媒体舆论和大众情绪已经越来越难以统一,因此也越来越难以被某一部电影所真正表达到位。所以我们既看到《逆行人生》《来福大酒店》这些原本奔着高票房去的电影票房折戟,又能看到《姥姥的外孙》《里斯本丸沉没》这些看似小众的影片票房超出预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剧情片、高分片打动不了人了,而是只能打动比过去更有限的一部分人。

妄图四两拨千斤以小成本剧情片撬动大众情绪不是不可能,但概率会越来越低,因为越来越难以找到这种情绪上的“最大公约数”了。此类电影倒不如回归小成本,控制投入,争取拍出像《出走的决心》这样质量的成品,行业也不应该赋予这些影片太高的市场期待。

抛砖引玉:回归娱乐,重新定价

对行业面临的挑战,毛羽局长在“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的致辞见地其实已经十分清晰:

“中国电影的观影人次还在减少,年轻观众疏远影院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变。电影行业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今天的电影竞争不是电影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要相互鼓励、相互团结去和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竖屏剧、虚拟现实文旅体验等多种多样的娱乐形式竞争,是如何在人们享受旅游山水之乐、享受宵夜朋友之欢时还能惦记着电影之美;

我们也要知道,中国电影的发展环境日趋复杂,网络舆论对电影的影响加剧,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愈加明显,电影评论情绪化表达更加犀利尖锐,更需要我们拍出的电影经得起万千目光的审视,更需要我们尊重观众的心声,更需要我们冷静、理性、平等地看待观众的感受。”

那么究竟该如何做?抛砖引玉而言,首要的方向显然还是回归创作端,从创作理念开始重新思考大众需求的变化,再确立新商业电影创作理念的变化;其次则是影院端的运营迭代和淘汰,行业应该共同推动票价大幅降低,还要让影院注重服务和设备维护,真正提供给观众流媒体和短视频无法替代的观影体验。

再回过头来看2024年以来票房显著高于预期的电影——《默杀》《周处除三害》《异形:夺命舰》其中有暴力、血腥、犯罪层面的直白,有《周处除三害》呈现出的罕见团灭邪教奇观,也有《异形:夺命舰》这样纯粹属于欧美限制级影片的惊悚恐怖类型元素,其共同特点是情节上的奇观刺激、视听表现上的感官刺激大大强化。

而暑期档喜剧王炸《抓娃娃》,接近10亿的怪兽特效片《哥斯拉大战金刚2》,五一超预期的《末路狂花钱》《九龙城寨》,无论是喜剧还是其他类型,这些2024年春节档以后的电影市场中坚力量的共同特点都是足够有“娱乐性”。暑期档里《解密》《异人之下》等类型片的创新尝试效果不佳,创新的行为本身值得肯定,但目前还没有出现真正和观众对上节奏的,娱乐性也大大不足。

私以为,商业电影的重心,还是要找回电影本身“娱乐性”的有效性、不可替代性。电影行业如今要和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竖屏剧、虚拟现实文旅体验等多种多样的娱乐形式竞争,那么院线电影作为娱乐内容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绝对和十年前不一样。

这里我们得不出一个总结性的结论,但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讨论话题:可否有一部分电影只为了给观众提供难忘的体验,而非总是试着去教育大众?电影可否像《黑神话:悟空》一样,去以新的视角解构传统文化富矿?国产电影的成功IP为何那么少,IP的优质内容持续输出能力缺乏要解决什么问题?电影题材创作的边界是否足够清晰,让电影资本和创作者敢于进行多元尝试?

而除了内容创作角度外,同样是30、40元的票价,在十余年前娱乐内容匮乏的时代里,影院的体验相比之下可谓独一无二,可如今手机上有刷不完的短视频,还有视频平台15元/月D 会员电影免费看,国内院线电影大都上映不到一个月就上流媒体了。这样的情况下,要观众再掏腰包40元一张票,还要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是不是意味着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消费预期了?

会有越来越多原本的电影消费群体觉得——两张票90元都可以买半年会员了,还不如等个把月视频平台免费看呢。

但现实是,2019年中秋档的平均票价是33.8元,2023年、2024年中秋档都是40元往上,难道今年的经济环境比2019年好得多吗?在电影面临多元娱乐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电影本身的吸引力在下降,票价反而一路上涨,票房大盘则一蹶不振,这样的逆势定价一定会是恶性循环,最终会让电影消费越来越小众化、反日常,除了热门节日档期以外越来越门可罗雀。

所以对于影院来说,降低观影门槛、提升影院服务也极为重要,要强化周边观影用户运营,而不是平时躺平,等着节假日大涨价割一波猛的。

相信电影市场陷入的迷茫是暂时的,期待在不久的未来看到中国电影的韧性以及更多惊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挤而不热”的中秋档后,电影市场如何触底反弹?

在即将到来的国庆档里有多部影片定档,电影行业的触底反弹会在这里吗?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读娱 零壹

2024年中秋档电影票房为3.89亿元,国产影片《野孩子》《一雪前耻》《出走的决心》《祝你幸福!》《重生》位列档期票房前五名。排除2023年等与国庆档重合的几个年份,近年适合与今年中秋档对比的是2021年、2019年和2018年,这四年中秋日期接近、天数相同,分别取得了4.99亿元、8.03亿元、5.31亿元,2024年的中秋档票房成绩在历年中秋档中属于低位。

除了总票房数据较低外,上座率低迷更令电影行业不寒而栗。2024年中秋档的总场次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35.6万场,而总观影人次仅为957万,几乎在近十年里处于垫底级别。

十年之前,2014年的中秋档取得了3.85亿元票房,与今年基本相同,但观影人次达到1139.3万,总场次却仅有34.5万场——也就是说,十年之前的电影市场仅需今天四分之一的场次就能拿下同样的票房总额,可见当下的情形是比较糟糕的。

在即将到来的国庆档里,《志愿军:存亡之战》《出入平安》《爆款好人》《749局》《危机航线》《浴火之路》《只此青绿》《熊猫计划》《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6:迷你大冒险》等多部影片定档,电影行业的触底反弹会在这里吗?

对于电影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我们多加讨论,抛砖引玉总是好的。

档期效应、情绪电影都在逐渐失灵

电影行业为了中秋大盘不可谓不努力。今年中秋档共有21部影片上映,还端上了《流浪地球2》等重映影片,即使抛开凑数的影片也是相当多的档期影片数量。但实际情况说明,一方面影片数量并不等于有效供给,另一方面,电影在大众娱乐内容消费中的日渐让位也越来越明显,节节败退并不只是电影口碑、质量的问题,而是压根吸引不了更多大众,不少人宁愿玩手机或者随意溜达,也不愿意掏钱买票来一场电影。

要知道2022年中秋档的《哥,你好》豆瓣仅4.8分也能拿下5亿+累计票房,相比之下今年的影片不仅有《野孩子》这样兼具知名明星和独特题材的头部,也有《出走的决心》《里斯本丸沉没》这样的高分佳作,整体口碑表现很高;如果说腰部扎堆没有领头羊,那过去中秋档中更不乏《诛仙》《峰爆》《哥,你好》这些质量并不算突出、腰部级别影片拿下数亿票房。

同样的腰部级电影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成为节日档期票房的保障,电影节日档期效应似乎正在下滑,一部普通电影作为大众娱乐选项的权重,在节假日市场中越来越不像过去那样优先。

不仅如此,今年中秋档票房前四《野孩子》《出走的决心》《祝你幸福!》都是比较典型的现实主义情感影片,都是力图在情绪上去观众达成共鸣的类型创作,口碑表现也一流,但就是票房成绩一般,比起过去同类型影片毫无市场优势可言。

这也意味着“大众情绪”这个最近几年行业总结出来的“关键词”正在失灵。往前看《逆行人生》《来福大酒店》等主打社会话题、大众情绪的影片远不及预期,也指向了同一个结果。

“情绪电影”越来越难以成功,并不意味着这个类型赛道的失败,而在于当下的社交媒体舆论和大众情绪已经越来越难以统一,因此也越来越难以被某一部电影所真正表达到位。所以我们既看到《逆行人生》《来福大酒店》这些原本奔着高票房去的电影票房折戟,又能看到《姥姥的外孙》《里斯本丸沉没》这些看似小众的影片票房超出预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剧情片、高分片打动不了人了,而是只能打动比过去更有限的一部分人。

妄图四两拨千斤以小成本剧情片撬动大众情绪不是不可能,但概率会越来越低,因为越来越难以找到这种情绪上的“最大公约数”了。此类电影倒不如回归小成本,控制投入,争取拍出像《出走的决心》这样质量的成品,行业也不应该赋予这些影片太高的市场期待。

抛砖引玉:回归娱乐,重新定价

对行业面临的挑战,毛羽局长在“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的致辞见地其实已经十分清晰:

“中国电影的观影人次还在减少,年轻观众疏远影院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变。电影行业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今天的电影竞争不是电影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要相互鼓励、相互团结去和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竖屏剧、虚拟现实文旅体验等多种多样的娱乐形式竞争,是如何在人们享受旅游山水之乐、享受宵夜朋友之欢时还能惦记着电影之美;

我们也要知道,中国电影的发展环境日趋复杂,网络舆论对电影的影响加剧,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愈加明显,电影评论情绪化表达更加犀利尖锐,更需要我们拍出的电影经得起万千目光的审视,更需要我们尊重观众的心声,更需要我们冷静、理性、平等地看待观众的感受。”

那么究竟该如何做?抛砖引玉而言,首要的方向显然还是回归创作端,从创作理念开始重新思考大众需求的变化,再确立新商业电影创作理念的变化;其次则是影院端的运营迭代和淘汰,行业应该共同推动票价大幅降低,还要让影院注重服务和设备维护,真正提供给观众流媒体和短视频无法替代的观影体验。

再回过头来看2024年以来票房显著高于预期的电影——《默杀》《周处除三害》《异形:夺命舰》其中有暴力、血腥、犯罪层面的直白,有《周处除三害》呈现出的罕见团灭邪教奇观,也有《异形:夺命舰》这样纯粹属于欧美限制级影片的惊悚恐怖类型元素,其共同特点是情节上的奇观刺激、视听表现上的感官刺激大大强化。

而暑期档喜剧王炸《抓娃娃》,接近10亿的怪兽特效片《哥斯拉大战金刚2》,五一超预期的《末路狂花钱》《九龙城寨》,无论是喜剧还是其他类型,这些2024年春节档以后的电影市场中坚力量的共同特点都是足够有“娱乐性”。暑期档里《解密》《异人之下》等类型片的创新尝试效果不佳,创新的行为本身值得肯定,但目前还没有出现真正和观众对上节奏的,娱乐性也大大不足。

私以为,商业电影的重心,还是要找回电影本身“娱乐性”的有效性、不可替代性。电影行业如今要和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竖屏剧、虚拟现实文旅体验等多种多样的娱乐形式竞争,那么院线电影作为娱乐内容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绝对和十年前不一样。

这里我们得不出一个总结性的结论,但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讨论话题:可否有一部分电影只为了给观众提供难忘的体验,而非总是试着去教育大众?电影可否像《黑神话:悟空》一样,去以新的视角解构传统文化富矿?国产电影的成功IP为何那么少,IP的优质内容持续输出能力缺乏要解决什么问题?电影题材创作的边界是否足够清晰,让电影资本和创作者敢于进行多元尝试?

而除了内容创作角度外,同样是30、40元的票价,在十余年前娱乐内容匮乏的时代里,影院的体验相比之下可谓独一无二,可如今手机上有刷不完的短视频,还有视频平台15元/月D 会员电影免费看,国内院线电影大都上映不到一个月就上流媒体了。这样的情况下,要观众再掏腰包40元一张票,还要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是不是意味着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消费预期了?

会有越来越多原本的电影消费群体觉得——两张票90元都可以买半年会员了,还不如等个把月视频平台免费看呢。

但现实是,2019年中秋档的平均票价是33.8元,2023年、2024年中秋档都是40元往上,难道今年的经济环境比2019年好得多吗?在电影面临多元娱乐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电影本身的吸引力在下降,票价反而一路上涨,票房大盘则一蹶不振,这样的逆势定价一定会是恶性循环,最终会让电影消费越来越小众化、反日常,除了热门节日档期以外越来越门可罗雀。

所以对于影院来说,降低观影门槛、提升影院服务也极为重要,要强化周边观影用户运营,而不是平时躺平,等着节假日大涨价割一波猛的。

相信电影市场陷入的迷茫是暂时的,期待在不久的未来看到中国电影的韧性以及更多惊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