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济导报 杜杨
上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自然资源部方面透露,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
我国耕地“三连增”离不开各省的耕保工作。具体到山东,该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持续优化分级分类用地保障机制,坚持推进低效开发向高效利用转变,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耕地保护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耕地面积同样也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
耕地持续减少态势已被遏制
据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自然资源部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严守资源安全底线统筹下,全国自然资源系统聚焦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推动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建立经济奖惩机制,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特别是去年,南方省份净增加739万亩,扭转了耕地“南减北增”的局面。
同时,自然资源系统还聚焦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保障,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2021年以来找矿资金投入连续3年增长,有力促进了矿产资源增储上产。
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方面,自然资源部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体规划、83%的市级和84%的县级总体规划批复实施;黄河流域等国土空间规划正抓紧编制。支持“三大工程”建设,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服务新型城镇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万亿元;持续推进大洋、极地科学考察,成就斐然。
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自然资源部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推进绿色勘查开发,探索海域分层立体开发,严格管控新增围填海;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完成覆盖约3/4全国陆地及主要岛屿的实景三维数据建设;支持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布局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在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方面,自然资源部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增加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全国所有市县实现登记、交易和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推进国家公园法、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国土空间规划法等制定。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持续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
落实最严耕保和用地制度
与我国耕地“三连增”一道,2021年至2023年,山东耕地面积也是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奠定坚实基础。
据介绍,山东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还压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
近三年,山东更是持续优化分级分类用地保障机制,出台一系列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坚持控增量、盘存量、建市场、定标准,推进低效开发向高效利用转变,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截至目前,全省21个县(市、区)获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破解用地难题,山东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通过持续优化分级分类用地保障机制,推动空间规模向高质量发展优势地区集聚,2023年使用占补平衡指标19万余亩,保障重大项目落地。2021年至2023年批准建设用地150万亩,对各级重点项目应保尽保。2023年,全省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9.26万亩,完成国家任务量的165.61%;处置闲置土地6.06万亩,完成国家任务量的372.84%,均居全国前列。
在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的同时,也释放出更多生态空间:山东还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实施泰山、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建设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系统,山东搭建起林长制、田长制、自然保护地监测等20个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全覆盖监测,守住了生态资源安全底线,促进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
来源:经济导报
原标题:山东处置闲置土地超6万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