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要求上海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而其提出的上述“四个新作为”,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主攻方向和目标。
近几年,王战曾数次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专家座谈会。在他看来,从这些要求能看出中央对于上海的特殊战略考量,同时意味着上海需要在更高站位上谋划未来发展。
而在自贸区建设领域,关于“新作为”的一些具体提法,亦蕴含了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期望。
“钉钉子”精神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关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四个新作为”,您认为用意在哪里?
王战:总书记提这些要求,是用了“钉钉子”的精神。这一方面表明总书记对上海的期望,特别是改革创新,每年都提,可以说是紧盯不放。另一方面,抓这几个点,既是最全局性的事情,又是跟上海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是给上海量身定制的。
换句话说,抓这四件事,就是要抓上海这个典型。如果只是讲原则,泛泛而谈,那么全国各地没有区别,也没有针对性。
记者:怎么理解这种典型?
王战:总书记抓区域发展这个大问题,京津冀就是他要抓的典型。而上海,这四句话,其实是可以对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我们可以一条一条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同地区要求不一样,底线是全面脱贫,而上海的任务是解决创新驱动、创新引领。如果没有创新引领,就脱贫而脱贫,不可能有全面小康。
“全面深化改革”,上海的特点历来是用开放倒逼改革,自贸区就特别要在开放中做文章,要同时成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这件事,最适合上海来做。
“全面依法治国”,社区是基础,社会治理创新一轮轮抓下来,形成的就是法治意识。同时,2400万人口规模的超大城市治理,这在全世界都是难解的问题,这件事抓好了,会对其他方面的改革和治理带来很重要的经验,对治理的现代化具有基础性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就更不言而喻,要做好前三个方面,这一条是根本保证。
这样一看就能看出,总书记四条要求,其实是与“四个全面”的大战略紧密关联的。上海要当“排头兵、先行者”,也要在这样的语境下,从“四个全面”的高度来谋划工作。
自贸区开放 向世界亮明中国态度
记者:我们注意到,总书记要求“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除了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还特别提到上海自贸区要“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抬头,这个表述有什么特别之处?
王战:自贸区前三年在开放这块有一定进展,但还不够大。现在对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比如事中事后监管等等,都属于改革范畴,是用上海的这块改革,来带动全国的改革。而对上海来说,开放跟改革是分不开的。
自贸区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最新的其实也是最原本的要求,就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代表到国际上发挥作用。自贸区最初设计的本意,首先是因为美国要搞BIT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我们也要留一个大家能够接轨的东西。所以他们一头搞BIT,我们一头搞自贸区,其中的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等,其实是跟BIT有关的。也就是说,自贸区的直接目的是扩大开放,而它引发并推动了一系列国内的改革,其实是间接的衍生效果。
特朗普上台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美国将BIT搁着,TPP明确不搞了,自贸区再对应什么东西?总书记这次讲的,跟他1月份在达沃斯和去年G20峰会时讲的一样,简单来说就是,中国要做全球化的捍卫者和引导者。中国的“一带一路”事实上已经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坚持全球化的样板,而自贸区也要成为一块样板。
记者:这次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从操作层面看,自贸区同“一带一路”如何有效对接?
王战:这个对接有直接和间接的层面。直接的层面,自贸区可以对接“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推进城市、园区、企业、项目的四联动。这方面资源很多,比如伊朗恰巴哈尔港,1993年就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上海就可以考虑对接;还有一些国家愿意来复制自贸区模式,我们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也可以考虑对接。
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回到自贸区的本质,它同过去所有的园区建设不同,不是着重对货物贸易开放,而是对服务贸易的开放。从明清时期的海禁到中国加入WTO,货物贸易的开放这条路我们已经走出来了,彻底改变了闭关自守,但服务贸易的开放在过去是很少的。对中国来说,这就是第二轮开放,而它的要求跟货物贸易领域是完全不同的。相应地,对改革的要求也不一样,它需要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需要对接国际规则。
这就是自贸区同“一带一路”对接的间接层面,也就是通过自贸区的服务贸易开放,推动投资便利化,来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这里面包括种种专业服务,金融、航运等等。比如航线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些地图上看着很近,但上海过去没有直航,转机非常折腾,这就是服务贸易的一个短板。人要去那里都难,还讲什么投资?而下一步自贸区的进一步开放,就要破解这类短板。
再提系统集成 核心是问题导向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上海代表团讲话中,提出上海要“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今年对自贸区的要求,同样提到要树立系统思想、注重改革举措配套组合、不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并且细致到明确要“强化区内改革同全市改革的联动”“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联动”这样的细节。您怎么看下一步的系统集成问题?
王战: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明白,一切制度性的改革,必须依靠系统集成,才能修成正果。今天已经不是改革单兵突进的时代,改革本身要求更多强调制度创新。同时,上海以自贸区建设为代表的改革,都是从国家战略出发考虑的。既然是国家战略,就必然要涉及各个部门,不只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说一句话就能做成的。比如事权,有的是上海能改的,但有的涉及到中央事权,有的涉及到立法。这就需要大家瞄准一个改革目标进行决策,才能让这个事情形成正果。这方面,自贸区三年不乏经验。
上海最近刚刚申报了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方案,通过实施一批新试点任务,进一步明确了自贸区在头三年之后的新目标定位:将实施一批新试点任务,包括通过改革的系统集成,使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融开放和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对标国际标准,使之成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通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使之成为市场要素资源配置的功能枢纽和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政府再造区。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都要靠各项改革措施和政策措施的系统集成。
我理解总书记今年再谈系统集成,不只是说总体设计的问题,而是带着问题导向。条块如何合力、上下如何合力、是不是对改革有容错机制等等,这些都是自贸区面临的系统集成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自贸区改革在推动上就会出现问题。
来源:朱珉迕/解放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