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叮嘱上海,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习总书记提出,希望上海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
这对全国来讲,极富现实意义和深远价值。超大城市治理——一道世界级难题,能不能做到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无疑考验着治理者的智慧和胆略。
善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利器,穿好“绣花”的“针”;紧贴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缝出匀细的“线脚”;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顽疾,让法律法规真正成为必须遵守的“图样”……《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了解到,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的上海,城市治理正在紧扣“精”“细”“巧”三字,在最细小的“方格”内磨砺“绣花”功夫。
信息替代人海:穿好“绣花”利针
上海繁忙的延安路和华山路路口,一块显示屏24小时不停滚动着一个个车牌号码。如果机动车乱鸣号,就会被实时捕捉和记录下来。这是上海交警最新开发的“违法鸣号查处辅助系统”。
乱鸣号这种行为,交警不在现场,随便按了又能怎样?以往,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的管理难题。如今,上海交警运用“声呐定位+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对乱鸣号车辆实施自动抓拍,正起到越来越明显的正向作用。统计显示,去年10月该路口查处的违法鸣号行为达4657起;今年2月已下降至575起,还不及过去的零头。
类似查处乱鸣号这样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逐步替代以往的人海战术,对城市进行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社会治理方式,正在上海渐成常态。
交通拥堵是大城市最为头疼的事。自2016年3月开展交通大整治以来,上海警方推动1.8万套“电子警察”的安装,并对已有的“电子警察”进行功能升级,使其能够自动识别包括压实线、违法停车在内的其他16种违规行为。
“就连占用车道、实线变道这种‘转瞬即逝’的动作,都逃不过科技法眼。”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科技处处长商志刚说,新技术新手段的广泛使用,助力交通执法实现“无死角”。
在出租车司机老陈看来,随着道路违法行为的查处越来越细,变道加塞、随意停车的行为在上海中心城区已几乎绝迹,道路通行效率真的提高了。“越是复杂的问题,执法部门越该有‘绣花’的劲头。”
不仅是交通执法,信息技术在城市综合治理的多个方面开始发挥利器作用:通过大数据预判热门景区客流,为科学限流、防患未然提供决策依据;“网来网去”申请各类政务事项,无需人再来回往返;从田间到餐桌,对食品安全进行全过程监管……
上海正在打破一些信息“孤岛”,加大政府数据的整合和开放力度。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告知记者,截至2016年底,上海政府数据服务网开放的数据集近1000项,涵盖经济建设、资源环境、道路交通等十多个重点领域。“根据计划,今年底上海开放的政府数据将达到1300项,可以基本满足现阶段城市治理的深层次需求。”
上海市测绘院院长魏子新对此感触颇深。上海市测绘院专门从事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采集和整理,通过对上海道路、水系、楼宇、绿化、河道等100多项信息的精准分析,其数据以“地图”的形式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和精细管理提供依据。“近年来,来自政府的‘订单’已应接不暇。”
经过比对发现,上海在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教育等方面的探索,在全国都是领先的。信息化手段的普遍应用,也催生了上海信息产业的新亮点。
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信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报告显示,上海市互联网百强企业的数量仅次于北京,位列全国第二。如果说,互联网百强企业体现的是过去和现在,“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体现的则是未来。相关数据显示,上海的“独角兽”数量已占全国总量的27%。这表明,上海互联网行业仍处于上升期,未来的表现可能会比现在更抢眼。
上海已明确提出到2040年建成全球城市的目标。这引发海内外的极大关注。对标全球城市应具备的精细化管理,信息手段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谈到,上海已基本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基本框架。未来,上海要力争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发展的创新城市,成为信息集聚与知识传播中心和全球信息网络的枢纽,成为数字化生产方式和智慧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文明城市。
共建共治共享:“缝”出匀细线脚
从2016年开始,“共享单车”风靡全国。作为这一新鲜事物的发源地,上海也一跃成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智能共享单车的城市。截至今年2月,全市开展共享单车业务的企业已超过30家,投放量超过45万辆,注册用户超过450万。
但在实际操作中,“方便”也衍生出了新问题——轨交、公交站点门前成了无序停放的“重灾区”,甚至占满人行道、堵住道路进出口。
强行扣押或搬走,只会导致“三输”:政府管理浪费人力、单车公司资产受损、需要骑车的市民用不了。正视群众的实际需求,市民、企业、政府共同参与管理,才能破解阶段性矛盾,不让好事变成坏事,优化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生态。
今年2月,上海普陀区真如镇街道与“摩拜单车”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街道在辖区内划定非机动车停放区域,适当扩大范围;“摩拜”则参与普陀的智慧城市建设,将“摩拜”用户信用数据纳入区级信用信息管理平台;政企双方共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的激励体系,对主动参与活动的居民提供免费骑行券。
“这一创新模式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也为企业合理配置公共交通资源提供了精确依据,最终使市民的出行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摩拜”运维负责人贺涵秋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难题多,解决办法应该更多。上海市法学会副秘书长汤啸天说,超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人的问题。“发动各方共建共治共享,让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就能‘缝’出城市治理的匀细线脚。”
共建共治共享,在部分区域已经产生了奇妙的融合效应。上海嘉定老城厢的嘉定镇街道,常住人口7.7万。几年前,有居民主动找到居委会,提出希望在自家住所内设点开展邻里活动。街道顺势而为,搭建了社区建设与治理的新载体——社区“睦邻点”。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看到,有些睦邻点的居民因讨论社区公共事务聚在一起,如“帮帮乐”、“老娘舅”等;有的因相同志趣而相聚,如“歌声与微笑”、“活力妈妈”等;还有相近职业、境况的居民聚在一起,如“你我同行”、“新上海人”等。
“截至去年底,全区已建立社区睦邻点1497个,涉及文体娱乐、矛盾调解和生活服务等多项内容。这不仅促进了居民自治和社会和谐,也提高了城市治理和为民服务的水平。”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说。
类似的变化,闵行区颛桥镇的居民也有切切实实的感受。颛桥最早在辖区内的田园新村试点,由公安机关指导物业、业委会、居委会等共同参与社区治安工作,仅一年之内,辖区报警类“110”就下降22.54%,居民群众安全感跃升全区第一。
随后,颛桥打造“田园模式”升级版,通过强化村居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通过党建纽带引导业委会、物业、企业、楼组长、志愿者、政府职能部门等各方参与协同治理,在无证无照经营户清理、违章建筑拆除、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已初见成效。
从管理到治理,是一个重大转变,也是上海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社会治理创新,核心是人,重心在社区基层,关键是体制机制。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要求上海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按照习总书记要求,上海市委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以市委“一号课题”进行深入调研,聚焦创新体制、加强基层、夯实基础、落实保障,形成“1+6”系列文件。经过三年多的常抓不懈,上海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初步交出了令人充满信心的答卷。
法治凝聚共识:“按图”落到实处
在“饿了么”订餐平台上,一度可以搜到三家名均为“风味农家”但地址却各不相同的饭店,用的都是同一个证件。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跟随市场监管部门在上海市徐汇区执法检查时,发现了上述情况。
对网络订餐中出现的“一证多店”行为,上海食药监部门表示,一旦查实,必按最新实施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予以处罚。
“立法先行、依法治理”,是上海在城市治理中始终坚持的原则。为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上海市人大去年通过了《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这部地方性法规在修订过程中,条文数量从62条增加到115条,修订幅度达93.8%。用专家的话说,“全过程、全环节、全覆盖,力求去除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空白”。
“如果说‘绣花’管理要有图样,这个‘图样’就是法律法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巡视组组长刘卫国这样说。
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就是共识凝聚的过程。“春节到了,我不放不放啦,环保又安全,不放不放不放啦……”2017年的春节,一首禁燃禁放烟花爆竹的“神曲”《不放不放》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这是上海公安首部“禁燃”主题MV,歌曲由上海静安公安分局与“网红乐团”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共同录制,歌词是由静安公安分局宣传科民警张昕即兴创作的。静安警方介绍,根据静安区商业中心、商务楼宇汇聚的特点,这首禁燃禁放主题曲在辖区各商务楼宇、大型商业中心以及居民小区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
对燃放烟花爆竹等群众关注且有不同主张的事项,上海摈除“一禁了之”的简单粗暴,而是通过前期调研、专家论证、人大审议等多道程序,结合城市不同区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使禁燃禁放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再度实现了外环线内烟花爆竹“零燃放”,外环以外非禁放区的燃放量比去年同期下降80%以上。
徒法不足以自行。针对有的城市顽症,已经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规范,但执法层面出了问题,这就需要执法者敢啃“硬骨头”。
今年3月下旬,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执行首日,上海市黄浦区的交警一上午就查扣了20辆左右“套牌”、无牌的电动车。这些违法车辆不仅被暂扣,骑车人也将按照条例的新规定,面临比过去更严厉的处罚。
根据这一条例,开车玩手机、连续变换车道、乘车不系安全带、未按标准配备儿童安全座椅……以往不算事儿的行车习惯,今后都有了相对应的处罚条款。
通过立法来固化行之有效的做法,通过执法来体现法律法规的硬度。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既成为守法的监督者,更成为法律的受益者。形成“法自在人心”的局面,是中国超大城市实现社会良治的希望。
“法治是城市社会治理的最大公约数。”上海市市长应勇说,上海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着力体现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着力破解超大城市综合管理和社会治理的世界级难题,努力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努力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增强上海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
精细精准,不跳针脱线;一丝一缕,不急躁冒进;以人为本,不忘初心。上海的“绣花”实践会不断证明,只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城市治理就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原标题:总书记叮嘱上海要答好的这道大课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