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能的市民生活,便捷的交通出行体验,以及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迪士尼乐园等优美曼妙的城市项目,已让上海成为一个愈发宜居的国际化大都市。
这些现代化进程的背后,凝聚着无比先进的创新力量。这一股力量来自上海品牌们几十年来的精心耕耘——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春秋航空、上海建工就是本地品牌中的创新先驱。
在上海,地铁客流已在全市公交分担比例达到54%,在公共交通体系中作用日益重大。
从1986年正式开工、1993年投入运营的1号线开始,如今上海投入运营的地铁线路共17条,累积395座车站,客流量位居全球第二。2017年,上海地铁全网共运送乘客35.34亿人次,全网工作日日均客流1077万人次,全年累计列车开行正点率、兑现率均达99.8%。2018年3月,连续三周全网单日总客流突破新高,最高日客流超过1235万人次。
高客流量与高效并存的背后,离不开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为保证上海服务质量的努力与创新。
“互联网+地铁”是申通集团为了优化出行体验所做的最突出的举措之一。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实现无线信号地铁全覆盖的城市;除此之外,如今市民只要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通过“METRO大都会”的手机应用刷码过闸,不再需要实体交通卡。
申通地铁集团向界面新闻介绍,目前公司技术部还在内测站内定位功能。地上定位依赖的卫星信号在地下无法精准定位,因此他们尝试了蓝牙定位、地下wifi定位等技术,平均能精确到3至5米的距离。未来这项技术若正式投入运用,在地铁站内人们也能精准定位自己在站台的位置,找到离自己最近的洗手间、服务台等便民设施。
从“地下”到“天上”,同样拥抱互联网+、通过数字化应用实现便民的还有春秋航空。
通过春秋航空的App,人们可以办理大部分过去只能通过柜台、网页和电话等渠道才能办理的业务,比如选座、退改签、值机、机上餐食购买等等。
春秋航空还是第一个对机上使用手机明确表态的航空公司。去年9月18日,中国民航局宣布《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第五次修订已获交通运输部通过,此次修订放宽了对于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管理规定,允许由航空公司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
当日春秋航空新闻发言人张武安表示,空中使用手机是大势所趋,春秋航空已由运行标准部门牵头组织,研究相关评估方案。“希望公司能够更国际化、数据化、年轻化、专业化”,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建筑可以最直观地体现城市的发展变化。上海服务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在建筑中也有所体现。如今的上海建筑,许多不仅满足个性化设计,而且绿色智能。如今,这些建筑或成为区域性地标,乃至城市名片,象征着上海的综合实力;或改头换面,注入新活力,助推上海转向内涵式发展。
比如上海迪士尼乐园——建造背后,是上海建工集团通过数字应用助力城市发展的努力。
迪士尼乐园建造有自己的标准。比如保证游客在园内尽量看不到外部景色,每个细节都必须体现迪士尼风格,让人们拥有更为沉浸的体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数以万计的构件需要制造,其中很多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采用传统工艺加工会极其繁琐,很难保证每一个制品都完美符合标准。
上海建工的解决方案是通过3D技术导入模型信息:直接打印出标准的艺术构件和所需模具,再利用模具进行规模生产。只要掌握机器的使用方法,一个人就能设计并制作出工艺复杂的零件——在过去要完成一个部件可能需要一整个车间。
诸如数字化等服务创新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地面资源也能更高效地利用。
地铁上盖开发是目前在东京、香港、首尔等城市颇为成熟的地产开发理念,在中国内地也逐渐受到关注。地铁上盖开发指的是在轨道交通途径的地区的上方或邻近周边进行民用建筑开发建设的土地开发方式,上海的新晋商业地标“万象城”就是地铁上盖开发的绝佳案例。
上海万象城位于地铁10号线吴中路停车场的上方,紧邻10号线紫藤路站,总体量53万平方米,包括24万平方米万象城购物中心、14万平方米超A级写字楼、3万平方米国际轻奢时尚酒店和国内首家地铁博物馆。
万象城的开发采用国际通用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了地铁上盖的垂直空间:地下设有10号线地铁停车层,在停车层可以实现自动化检修、洗车等功能;上下则都是商业设施,满足了市民的消费需求。从外部设计看,商业建筑把停车层包围,可能存在的噪音等问题都被减少到最低。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这些从民生细节到大型商业施设的服务创新,如今也作为上海经验被带到了全国各地。
以上海建工集团为例,截至目前,上海建工的项目遍布31个省(市)、120多座城市,承接2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达到23座,华南区域、中原区域、京津冀区域、西南区域、东北区域五大重点区域市场各放异彩。上海建工承建的广州“小蛮腰”新电视塔、北京国家大剧院、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等项目,都通过扎实的建设和稳健的工程质量赢得了好评。未来,上海将持续用高精尖技术服务于全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