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昝慧昉
3月1日,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获悉,作为达能正在进行的投资组合审阅的一部分,达能与中粮乳业投资达成协议将其通过中粮乳业投资间接持有的公司权益转换为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权。截至公告日期,中粮乳业投资被视为持有公司约31.25%之权益。
公告称,上述转换受限于监管批准,一旦完成,达能预期将持有公司约9.82%的直接股权,而中粮乳业投资于公司的权益将减少至约21.43%。董事会还获悉,达能下一步正考虑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对此,蒙牛方面表示,对于达能的相关股权安排表示理解。蒙牛现有战略股东架构、业务发展和既定战略均不受影响。中粮集团仍将是蒙牛第一大股东,未来,蒙牛将更加高效地执行未来五年发展战略,实现2025年“再造一个新蒙牛”的目标。
公开资料显示,达能曾于2006年计划投资蒙牛,与蒙牛在北京、内蒙古、马鞍山成立3个合资公司,彼时蒙牛创立仅8年时间,但该计划于2007年流产。2013年,达能再次参与投资蒙牛,通过购买股份和蒙牛定向增发的形式,至2014年达能已经是蒙牛第一大外资股东。彼时,中粮集团、达能及ArlaFoods分别拥有蒙牛16.3%、9.9%及5.3%的股份,并将其合计31.5%的股权由合资公司中粮乳业投资持有。
到2014年6月,达能旗下第一酸奶品牌“碧悠”的部分SKU单品,已在蒙牛马鞍山低温工厂开工生产。此外,达能还帮助蒙牛低温团队逐渐将其所有低温工厂提升到了国际水准。
在蒙牛之前,达能还有两次较大规模的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达能在中国较早的两笔合作投资分别是和光明乳业以及娃哈哈,与光明乳业合作始于1992年,此后因达能希望控股光明乳业而在2007年宣告合作破裂。与娃哈哈的合作则始于1996年,但同样因达能控股后双方拥有长达10年的矛盾,至2006年矛盾白热化,达能于2007年以“出售合资公司51%股权”的方式退出娃哈哈。
纵观达能在中国的投资历史,达能对蒙牛的这笔投资应该是其目前最为可观的一次。
至2021年3月1日的公告为止,按照蒙牛3月1日港股总市值1721亿港币计划,达能所持9.82%的股份市值为168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41亿元)。相比2013年、2014年达能先后投资70多亿元获得蒙牛股份,投资回报已经翻番。
投资收益颇高,为何达能要考虑退出?达能中国回复界面新闻称,本次交易的内容请以公告为准,暂时没有其他信息可以披露。
但达能在今日发布的一份通告中称,将根据市场情况,在2021年通过一次或者多次交易减持蒙牛股份。减持完成后,其中的大部分预期收益将通过股份回购计划返还给股东。
今年2月,在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后,达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范易谋(Emmanuel Faber)曾表达过对当时达能股价的不满,并对金融时报表示“对达能的股东而言现在并不轻松,我们非常重视股价下跌的问题。”
在达能考虑坚持蒙牛的消息披露后,彭博社在报道中提到,达能CFO在回复该社的一封邮件中提到,该公司今天宣布的举措,是达能承诺的一部分,即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实现组合优化和改善股东回报。
据路透社2月26日报道,美国投资公司Artisan Partners周五加入一名“激进投资者”——Bluebell Capital Partners,Bluebell要求法国达能集团寻找一位新的首席执行官。由于部分激进的股东推动管理层变革,以提升公司在疫情期间落后于一些竞争对手的回报,达能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Emmanuel Faber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持有达能3%股份的Artisan呼吁将CEO和董事长的角色分开,并回应了Bluebell的要求,表示“CEO和董事长的角色应该被拆分,以反映现代的公司治理。治理标准也要求之前的领导层离开董事会,而逻辑上也要求董事会中的高层有更多消费品经验。”
乳业专家宋亮对界面新闻分析称,达能考虑减持可能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达能在华自身业务调整,向未来有巨大增长红利新产业领域拓展;二是蒙牛投资收益率有所下降;三是达能自身业务获得中粮及蒙牛大力支持,但未来达能要在其投资和经营获取更大独立性,为此减持蒙牛重新评估也符合其发展逻辑。
此外还有分析认为,蒙牛近年来不断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收购行为扩大规模,可能有加重企业负债,减少净利润的风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