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时隔16年,本钢、鞍钢再次谋划重组事宜。
4月15日,本钢板材(000761.SZ)公告称,其收到间接控股股东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本钢)通知,获悉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鞍钢)正在筹划重组本钢集团事项,可能导致其控制权发生变更。
鞍钢与本钢同属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截至目前,本钢间接持有本钢板材62.17%的股份。
公告显示,本次重组尚处于筹划阶段,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部门批准。
若重组最终完成,双方合并的新公司,总资产将超过5000亿元;粗钢产量超过5000万吨,将成为全国第二大钢铁集团。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粗钢产量已超过1亿吨,位居中国及全球第一。截至2019年底,河钢集团和沙钢集团的粗钢产能分别为4656万吨和4110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
冶金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去年1-11月,沙钢粗钢产量为3722.3万吨;鞍钢集团粗钢产量为3491.0万吨,本钢粗钢产量为1582.1万吨,合计约5073万吨。
本钢2020年三季度合并及母公司财务报表显示,截至当年三季度,本钢集团总资产1644亿元,总负债1213.9亿元。
根据中诚信国际发布的鞍钢2020年度跟踪评级报告,截至2020年3月,该集团总资产3358亿元,总负债2232亿元。
官方信息显示,鞍钢始建于1916年,前身是鞍山制铁所和昭和制钢所。1948年12月正式成立鞍山钢铁,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2020年,鞍山钢铁与攀钢集团实施重组,组成了目前的鞍钢。
2020年,鞍钢实现报表利润总额65.48亿元,同比增长178.5%;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36.97%。
本钢始建于1905年,现有员工6.3万人,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粗钢产能2000万吨。是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世界钢铁企业排名第17位。
本钢2020年上半年营收为285亿元,同比下降6%,归属母公司净亏损8668万元,较2019年同期的9512万元亏损有所收窄。
早在2005年,鞍钢和本钢就已经在推进合并重组事宜,联合重组成立了鞍本集团,并于当年在沈阳举行了揭牌仪式。
但两者的重组事宜仅限于挂牌,无论是在人事还是资产方面都未进行统一工作,最终不了了之。
据《证券时报》此前报道,由于鞍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的出资企业,本钢则是辽宁省省属国有企业的代表,两者的企业性质有所不同,主管的政府部门不同,合并事宜需要国务院国资委和辽宁省政府达成一致意见才行,甚至需要来自更高层面的推动。
此后,鞍钢与本钢合并的消息不断传出又不断被澄清。
2016年8月,辽宁省政府决定向省内外战略投资者首批出售本钢、华晨集团、交投集团、水资源集团、辽宁能源集团等九家企业股权。但几天后,本钢和华晨集团悄然退出名单,辽宁省首批国企混改的试点企业数量缩减至七家。
同年9月,有《上海证券报》报道,下一步国家推动的兼并重组对象将是鞍钢和本钢,到年底可能就会对外公布。但2016年9月20日晚间,本钢、鞍钢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本钢板材、鞍钢股份双双发布了澄清公告。
同年12月初,当宝钢与武钢联合重组而成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正式在上海揭牌时,关于鞍钢、本钢合并重组的消息再次受市场关注。本钢钢材、鞍钢股份(000898.SZ)股价也一度大涨,但再次无果而终。
辽宁省也在不断推进本钢的混改步伐。本钢板材2018年9月19日曾公告称,辽宁省政府已将本钢列为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单位,2019年的辽宁省“推进辽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接专题会”上,本钢作为国企混改主角被重点推介。但之后无更进一步的消息。
直到日前,辽宁省发布的《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鞍钢和本钢等央地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培育世界一流钢铁企业。”两者的合并事宜,正式提上了日程。
两者合并主要出于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的需求。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前十大钢企规模占比为36.8%,不仅远低于欧美日韩的钢铁行业集中度,也低于同期国内水泥行业55%的水平。
工信部在今年初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目标:到2025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打造若干家世界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专业化一流企业,力争前5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40%,前10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60%。
按照上述计划和集中度的提升幅度来看,仅靠鞍钢、本钢的重组合并依然难以实现。在“十四五”期间,或许会有鞍钢、本钢之外的钢企整合。
截至4月16日收盘,本钢板材股价报收4.46元,上涨0.45%;鞍钢股份报收4.83元,上涨0.2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