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楼婍沁
朋友陈泽楠至今还没去成一次“野奢露营”,但已经被一些卖精致露营装备的品牌“榨干了”。
说到这个的时候他发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但我能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情势在必行。在采买这些装备的过程中,他跟杭州地区不少户外装备卖家和营地负责人成为朋友,因此还间接促成了我与两个采访对象认识。
“野奢露营”在国内火起来了,像陈泽楠这样准备或已经体验过的城市中产阶级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野奢露营”全称是“野外奢侈露营”,又被叫作“精致露营”;它们都翻译自同一个英文单词——“glamping”。能感觉到,户外露营圈人士,或江浙沪一些时髦的都市精英,更喜欢用“glamping”来讲述这种时下最热门的生活方式。
我能理解,毕竟这个词念起来挺顺口的,还有些俏皮感,尾音落下时掷地有声,听起来像是某种社交通关密语。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其英文原词才能准确解释这种生活方式到底为何物。
跟如今国内城市中产热衷的“brunch(早午餐)”一样,“glamping”也是个缩略词,拆开来是“glamorous(奢侈的,精致的)”和“camping(露营)”这两个英文单词。
“glamping”一词最早出现在2005年的英国。随着它所代表的一种户外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欧美消费者接受,“glamping”在2016年被牛津英文词典正式收录。
按照牛津英文词典的定义,这种户外露营方式往往包含舒适的装备和配套设施,比如床、电气设施、厕所、厨房用具等,但这些装备在传统露营中通常不会被使用。
其实,很多人在美剧或是欧美电影里应该早就见过“glamping”。在那些影视作品中,角色们开着改装好的房车去到野外,选一块适合安寨扎营的地方,搭起一座厚实的帐篷,搬出一张折叠椅,搭起一座小灶台。一边煎着烤肉,另一面做着手冲咖啡。
这还算是简易的。更精致的野外露营几乎等同于把高档酒店复制到野外,比如到非洲观看野生动物时,为了方便跟着野生动物群迁移,居住在野生动物园帐篷里(safari tents);亦或是欧美常见的树屋酒店(tree houses)。
与当代“野奢露营”的性质最接近的,或许是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的非洲野生动物园露营潮。当时,富裕的美国人和英国人跑去非洲探险,看野生动物,可他们又不想在野外风餐露宿,受苦受罪。于是,1992年出版的《非洲野生动物园历险记》(Safari: A Chronicle of Adventure)一书写到,那些英美人在非洲冒险的过程中带上发电机、折叠浴缸和香槟美酒,确保他们在野外冒险露营的时候,仍能享受到精致的居家生活。
如今,这种精致露营正在国内迅速形成流行。疫情自然是助力这股潮流发展的重要事件。中国已有一些媒体将2020年定义为“中国野奢露营元年”。这背后是相关产业和周边商品销量的大幅增长。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刚刚结束的2021上海ISPO户外用品展。展览介绍中提到,2021年“露营生活展区”面积较2020年翻了十倍,几乎等同于其它户外用品品类展区面积的总和。这侧面印证了中国露营行业在过去一年的蓬勃发展。
一种生活方式席卷全球的步调通常是不一致的,它随着每个地区富裕阶层诞生和聚集的进度不一,而在不同时间节点成为流行。但“精致露营”却是个例外。在疫情的推波助澜下,精致露营几乎同一时间在美国、欧洲、南美洲、东亚、中东等多个地区流行开来。而中国也同步赶上了这场大流行。
疫情这两年,跨国旅行禁令导致国际旅行被迫中断,间接迫使国际旅游零售业也跌入冰谷。海外奢侈品消费回流至本土市场,促进国内奢侈品市场一片繁荣。根本上来看,还是中国城市消费者购买力的不断增强,促进了高端消费在本土市场的强劲增长。
在这个背景之下,“野奢露营”几乎完美迎合了国内既想户外旅行,又爱享受的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一个替代传统旅游方式的绝佳选择。在专业户外向导雨果看来,“glamping在中国盛行是必然的,迎合了中国人的娱乐消费习惯。”
过去一年,野奢露营营地在国内如雨后春笋冒出。在城市近郊地带,成立了许多中小型的商业营地品牌。与此同时,一些更早成立的大型营地,以及民宿、酒店和景区,也在原有主营业务基础上,延伸出新的野奢露营服务。
在这些选择中,已经出现了支持露营者直接拎包入住的高端服务选项。雨果提到,这种与自助式的传统露营相去甚远的奢侈露营“根本连户外都算不上”。但如今中国的“glamping”与英美“glamping”真的有很大不同吗?答案是:没有。
2020年11月,《华尔街日报》在一篇名为《在疫情期间露营越来越高端。太高端了》(Camping Goes Upscale During Covid-19. Way Upscale.)的文章中提到,美国多个州在疫情后涌现的野奢露营营地,包括美国主要营地开发商和运营商经营的奢华露营项目,也有纽约支岛Governors Island上的集装箱改造的酒店外的野奢露营帐篷——游客可以就近欣赏自由女神像和曼哈顿的天际线。这些项目都可以满足精致露营者拎包入住的需求。在疫情后,部分美国城市中产人士想要一个更加安全的旅游方式,但他们“又不想睡在地上。”
与众多生活方式在全球普及的路径相似,商业力量是推动“glamping”在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推手。除了上述营地开发者在背后开拓露营场景之外,最靠近消费者的商业品牌正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肩负着传递这种生活方式和美学的任务。
今年5月,prada在上海荣宅举办的露营分享会,向它的核心消费者进一步普及了Glamping的概念。
活动上,经过户外探险家谷岳和露营营地"小野公园"主理人Erica近两小时的普及,更多人知道了“glamping”帐篷较厚且重,一般要配个小推车推着走。一套野奢露营的“标配”还包括小型炊具和烧烤架,翻盖的便携式冰箱,以及手冲咖啡套具等等。这意味着,如果要践行精致露营,有辆车十分必要。
这两年,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Prada普拉达、Fendi芬迪、Gucci古驰等高级时装品牌分别以各自的方式推出户外产品或露营商品。这些奢侈品牌每年营销预算惊人,一次推广活动就能在社交媒体上掀起巨大声浪。有了它们的推波助澜,精致露营被更多中国人注意到。
在他们入场之前,以高性价比和大量SKU出名的迪卡侬长久以来传达了一种朴素的价值观:户外运动无需高昂的成本,找到适合和实用的商品才是关键。
再后来,经由本地专业买手店和代理商之手,国际户外露营领域的顶尖专业品牌——从美国传统帐篷品牌springbar到北欧帐篷品牌Tentipi,再到一顶多人帐篷卖两万多的日本野奢露营装备品牌Snow Peak——也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露营装备买手店ABC Camping & Cafe主理人王晶敏说,这些进口专业品牌深刻影响着国内野奢露营美学。如今,当许多人正在尝试入门之际,风格化和个性化的野奢露营在国内市场已经显现。看看小红书上网友发的照片,野奢露营装备和篷内软装风格呈现多元化,有法式田园风,也有美式复古风,还有北欧或风或是日式“性冷淡风”。
在Prada的那场分享会上,两个20出头的女孩儿也让人印象深刻。她们好像懂得很多露营装备品牌,与讲师积极探讨哪个品牌的装备更好,后来才知道,她们去野奢露营的次数其实屈指可数。
野奢露营品牌装备似乎有趋势成为新的“社交货币”。昂贵的进口品牌与平价或是国产品牌正在野奢露营者当中划分出圈层。
而《三联生活周刊》在最近刊载的一篇报道似乎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假设。这篇名为《杭州野奢圈,精致至上?》文章提到,一个“glamper(野奢露营者)”在营地里区分新手和老手会通过看帐篷外是否有出现塑料袋,“新手才会用塑料袋。而老手用收纳。”
这种人为设置的门槛为后来者制造了心理上的难度。陈泽楠提到,之所以迟迟未首次尝试野奢露营,“就是因为自己拧巴。又想玩得专业,又很菜。不知道怎么入门。”
既然野奢露营的目的是为了逃离城市,到野外放松;那么,当十数个野奢帐篷在商业营地内立起,帐篷间有限的物理距离是否会迫使露营者们再度回到社交模式?Erica认为这因人而异,不会构成一个问题。
但聊到这里,一个困惑产生了:野奢露营的本质首先是户外,还是享受?
“最后的问题就是:玩野奢露营的人他们究竟是玩什么?如果是玩装备,那跟大自然就没太大关系。虽然这也没什么问题。”户外探险家谷岳说,“不过,还是那句话,不管你坐在草坪上,还是一千元钱的折叠椅上,看的风景都是一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