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光伏产业链降价潮就在眼前。伴随着龙头企业隆基股份(601012.SH)率先降价,又一硅片龙头中环股份(002129.SZ)也跟进降价,光伏产业近一年来持续涨价酿成的后果正在反噬其身。
降价潮提前到来
近日,两大光伏龙头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先后调降硅片价格,拉开了国内光伏企业降价潮的序幕。
11月30日,光伏龙头隆基股份调整了单晶硅片的官方报价,各尺寸硅片同比降幅为7.2%至9.8%。这也是隆基股份自2020年5月以来,首次对硅片的官方报价进行下调。
其中,单晶硅片P型158.75mm由5.53元/片调整至5.12元/片,降幅7.4%;单晶硅片P型M6 166mm由5.73元/片调整至5.32元/片,降幅7.2%;单晶硅片P型M10 182mm由6.87元/片调整至6.2元/片,降幅达9.8%。
与隆基股份相比,大尺寸硅片龙头中环股份的调价幅度更大,各尺寸硅片同比降幅为6.04%至12.48%。
相比11月的硅片价格,中环股份G1硅片下降0.52元/片,报价5.15元/片,降幅9.1%;M6硅片下降0.72元/片,报价5.05元/片,降幅12.48%;G12硅片(170μm)下降0.55元/片,报价8.55元/片,降幅6.04%。新增M10硅片报价,6.21元/片;新增超大硅片218.2mm,报价9.22元/片。
对于此次两大硅片龙头率先调降硅片价格,多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上述动作实则是光伏产业链降价潮的开始,这波光伏产业链降价潮的到来早于业内预期。
“隆基和中环调降硅片价格其实是必然的,行业内的那么多库存组件都卖不出去,下游电站需求暂时还没有完全爆发。谁先降价,就可以更多的占领一些市场份额。”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告诉界面新闻,“业内本来预计是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开始降价潮,也就是整个光伏产业链进行大范围降价,但没想到降价潮这么快到来,因为行业内都不愿意让硅料、硅片降价。”
祁海珅表示,因为一旦开始降价潮,厂商手中的库存组件都要贱卖,所以光伏行业内都不愿意让硅料、硅片降价,此前一段时间产业链价格也一直在坚挺,没想到隆基这么快就降价。
“到明年,硅片价格肯定还会大幅度下降,早降应该能占住有利形势。”泓达光伏创始人刘继茂告诉界面新闻,“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在今年第三季度末库存增加很多,应该是误判了形势,以为今年第四季度还会像去年第四季度那样大爆发,因此备了非常多库存。但是今年由于组件价格实在是太高了,到11月份末,安装高峰并没有到来,所以就不得不降价。”
行业将迎来洗牌?
从2020年5月份开始,由于处于双碳背景的大赛道下,光伏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叠加上游硅料产能不足等因素影响,光伏产业链步入涨价通道。原材料硅料带头上涨,由6万元/吨一路上行突破27万元/吨,硅片价格也水涨船高,电池片环节由于企业竞争及技术降本涨价较少,组件价格则由去年年初的1.7元/瓦最低跌至1.4元/瓦,如今又上涨到2.2元/瓦。
“去年至今产业链价格不断上涨,其实已经过度透支了下游组件商和大型电站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央企国企经营的集中式电站难以覆盖成本,部分项目直接停工。这次降价潮也将促使产业链回归理性。” 祁海珅表示。
在当前硅片环节价格松动的背后,光伏行业暗流涌动一刻也未停歇。
去年6月,光伏行业硅片电池及组件环节的尺寸之争被正式推至台前。
阵营一边,隆基股份联合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JKS.US)、阿特斯太阳能(CSIQ.US)等共计七家光伏公司成立“M10联盟”。
而在另一阵营,就是押宝更大的210尺寸硅片的中环股份,随后与天合光能(688599.SH)、东方日升(300118.SZ)等联合发布210mm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的联合倡议,成立600W+联盟。
然而近期,作为大尺寸硅片龙头,中环股份也推出了182尺寸硅片报价,让尺寸之争重回视野。本月的最新报价中,公司新增182尺寸的报价,其中厚度150μm为5.97元(单片,下同),160μm报价6.09元,165μm报价6.15元,170μm报价6.21元。此外,公司还新增了218.2mm硅片价格,170μm单片报价9.22元。
事实上,在业内看来,硅片尺寸“越做越大”的趋势不可抵挡。逻辑在于,在电池转换效率相同的背景下,同一面积电站硅片尺寸增加使得组件接触太阳面积更大,遮光面积减小,以此实现对发电量的提升。
尺寸之争实质上也是市场份额之争,而今龙头企业之间的市场份额之争愈加激烈,行业会否迎来新一轮洗牌?
光伏产业链可大致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四个制造环节。作为行业龙头,隆基股份已在硅片、组件两大环节登顶全球。然而,隆基股份近期麻烦缠身,海外业务屡遭限制。
对此,祁海珅认为,目前看来,光伏产业其他环节中,隆基股份与其他公司之间的技术优势壁垒正在逐步消减,“下一步隆基要想继续控制成本减薄硅片,拼的是电池片技术。如果电池片技术能领先行业,隆基就有可能保持龙头地位。”
谁受益?谁受损?
事实上,伴随着去年下半年至今的光伏产业链涨价潮,光伏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中下游厂家承压深重,产业链博弈仍在继续。
中电联数据显示,2021年1-9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5.56GW,同比增长44%。而在2020年,我国光伏市场新增装机量达到了48.2GW。国内市场方面,就今年国内前三季度25.56GW的装机量来看,已无法达到此前机构预测的目标。
祁海珅告诉界面新闻,此次步入降价通道,光伏行业很可能出现产品接连降价的动作,这有利于各大光伏企业把同比增加那么多的库存产品消化掉,提高库存周转率,但利润率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降价潮中,利润空间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硅片厂家,无法维持此前较高的利润水平。但对于组件、电池片、逆变器、支架厂家来说,可以缓解成本压力。而伴随着下游电站装机量的提升,逆变器、支架,包括线缆其他的环节用量都会增加,这对这类厂家来说更是利好。”祁海珅认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