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江苏省苏州市查处了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的全国第一案。
据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官微1月3日消息,1月1日,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对张家港某公司开展节日生态环境安全检查中,发现该公司未按时足额清缴2019-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涉嫌违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试行)》)第十条规定。
苏州生态环境部门已责令企业整改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予以立案查处。官方尚未公布该企业具体名称。
根据规定,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数据,清缴碳排放配额,公开交易及相关活动信息,并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此外,重点排放单位未按时足额清缴碳排放配额的,由其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逾期未改正的,对欠缴部分,由重点排放单位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等量核减其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额。
苏州生态环境部门称,上述案件的查办,将警示和威慑更多企业务必重视碳排放配额履约、进一步落实好碳排放相关措施。同时,该案也是生态环境执法在碳排放领域执法的新尝试新突破。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首批2162家电力企业被纳入市场进行履约,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
按照《办法(试行)》,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为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已正式结束。
据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至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达76.61亿元。
生态环境部发文称,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2021年12月31日收盘价54.22元/吨,较7月16日首日开盘价上涨13%,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依据规划,在“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民航等八大高耗能行业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进行交易。
2022年,有色金属、建材、钢铁等行业有望先被纳入该市场,持续扩大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