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困顿与破局:新蛋白产业如何助力食物系统变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困顿与破局:新蛋白产业如何助力食物系统变革?

2022年新蛋白产业从何处升级?

文|35斗

过去一年是资本大量涌入新蛋白产业的一年。2019年以来,随着Beyond Meat上市,新蛋白行业开始受到创新势力和资本的关注。根据GFI估计,在过去十年(2010-2020 年)中,替代蛋白质公司筹集了近 60 亿美元的投资。从2019年起,国内开始涌现出大批植物肉初创公司,传统食品企业也借着这阵风波寻求产业升级。

2021年,新蛋白领域吸引了不少媒体和投资者的关注,各类创新产品在B端和C端逐步铺开。2022年,我们将见证新蛋白行业如何优化升级。过去一年,我们采访了很多新蛋白企业和投资机构,他们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信息。在本文中,35斗将借助2021年在新蛋白领域的积累,盘点2021年新蛋白行业的投资事件,分析新蛋白行业面临的问题及优化方案,其次将分析新蛋白领域从业者画像,最后我们将提供3个创新案例供从业者参考。下表是35斗梳理的2021年中国新蛋白领域的融资事件。

表:2021新蛋白领域投融资事件(排名不分先后)

一、困顿:为何资本追捧但消费者不买单?

据波士顿咨询的数据,到2035年,替代蛋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900亿美元,其中植物基制品将达到69%的市场占有率,其次是微生物发酵蛋白(22%)和细胞培育蛋白(9%)。随着新蛋白行业的火热,有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以下,我们将一一拆解这些问题,并分析解决方案。

最根本的问题——肉制品行业会被替代吗?

科技创新时代的人们,仍然难以忘记肉的美味。如果要和传统肉制品、豆制品形成抗衡,就必须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好吃”是Z世代人群购买的第一动力,也是食品企业不断创新的重要动力,企业可以在产品的油脂、风味物质、粘结剂等方面进行优化。

①油脂: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企业采用椰子油作为脂肪的替代品,由于其理化性质单一,在口感风味上难以与真实的动物油脂相媲美,市场正在寻找无动物脂肪的创新解决方案,下文提到的Yali雅礼生物正是这一赛道的创新者。

②风味物质:植物基产品在水解作用下会带有苦味或豆腥味,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李健认为,可采用活性炭吸附、环糊精包埋、加热处理、风味掩盖法等方法去除,同时他也提出原料端的解决方案——选择脂肪氧化酶缺失的新大豆品种。

③粘结剂:粘结剂对复刻肉质的口感很重要。据谷孚,目前国内对植物肉粘结剂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有不少方向可以探索,例如研发能更好抑制热降解的新型粘合剂, 以保持植物肉产品烹饪时的完整性。

谈及新蛋白是否会取代传统肉制品行业,一些人认为肉的味道已经刻在人类基因中,永远无法改变,而一些人会觉得,随着人类对植物基的接触越来越多,人们的口味偏好会发生改变,更加偏向于植物性饮食的味道,最终完全替代传统肉制品行业。

「植物家」的战略及运营副总裁谢可盈的观点比较温和,她认为,“到最后会是一个共存的体系,而不是完全替代”。因为目前整个食物体系都在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传统肉制品行业也在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方式。

细胞肉领域的创业者、「CellX」首席执行官杨梓梁同样认为人的饮食习惯是难以改变的,并因此而转向了细胞培养肉创业,他告诉我们:“相比植物肉和发酵肉,我认为细胞肉是一个终极解决方案,因为改变人的饮食习惯难于改变我们的生产模式。”

环保叙事有什么局限性?

新蛋白行业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工业化养殖的不可持续。鸡和猪吃掉了全球75%的加工饲料,且平均5到6公斤饲料才能转化为1公斤的活体猪或鸡。牛和羊则是因为会通过打嗝和放屁排出大量甲烷,畜牧业贡献了全球14.5%的温室气体排放,占用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农业用地。

大多数企业宣称自己正在为这样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消费者似乎并不买单。但是问题不应被简单的归结为——市场教育不充分,当企业在这样叙述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是在把自己放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上俯视消费者。消费者不会凭借一个好听的故事来认可企业,只会通过产品来认可企业。「道夫子孵化器」是一家专注替代蛋白早期阶段的孵化器,其创始人张涛曾告诉我们:“我所说的‘把中国消费者变成环保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不是说把环保这种诉求强加到他们头上,从道德层面要求他们购买这些产品,而是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注重产品本身的说服力,因为消费者最终认可的还是产品的味道、价格和购买的方便性。”

我们也从消费者数据那里得到了类似的答案,据《Chinese Consumers’ Attitudes and Potential Acceptance toward Artificial Meat》一文揭示,在调查了中国4600多名消费者后,研究者发现超过一半的人口 (52.9%) 愿意尝试替代蛋白质,主要原因是食品安全和营养,而非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另外,该文同时显示,近90% 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成本低于传统同类产品,他们愿意尝试种植肉类。

环保是一个美好的理由但并不实际,所以新蛋白行业要做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理由。

营销与研发如何取得平衡?——好的产品是根本

这是很多初创企业都面临的问题。关于营销,托马斯·科洛波洛斯在《圈层效应》一书中曾写道:"面对群体的强势崛起,只有理解消费主力的商业逻辑,懂得如何聚拢这一代年轻人,未来的商业才能成功。"后互联网时代,那种争夺大众注意力的营销战已经失去吸引力了,新蛋白企业应该探索更多聚拢消费者的策略。

但是,最根本的问题从来没有变——好的产品才会带来真正的变革。值得欣慰的是,几乎所有新蛋白创业者都强调——产品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在不断探索新的营销方式的同时,毫不放松对于技术的研发。「除了肉」的创始人姜涛在采访中强调,“实际上我觉得这个行业大家要先去关注产品力、关注技术,这样才能在行业中有话语权。资本关注替代蛋白领域这是大势所趋,但是植物肉品牌要做好自己的产品,才能让更多中国人接受替代蛋白产品。”

政策监管方面,企业如何与政府达成共识?

环境问题是政府政策的一部分,所以政府需要企业的支持,企业也需要政府的支持。

以往,政企关系中讨论最多的是监管问题。这方面的争议很多时候是双方的沟通不够,所以缺乏形成共识的空间。冯文煦律师曾在「BIV中国替代蛋白研讨会」中提到,新蛋白产业应该主动去和监管部门沟通,“其实,监管部门也希望对这些最新的行业发展做深入了解,但是监管部门往往又不太适合主动跟行业联系。”

这方面,或许新加披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经验。就在2021年,新蛋白行业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细胞肉公司「Eat Just」拿到了新加披食品署(SFA)的批准,获准在当地出售细胞肉类产品,由此,新加披这个向来以监管严格闻名的国家,成为了全球第一个批准销售细胞肉的国家。这被很多人看做是“细胞肉历史上的新里程碑”,为其他国家政府提供了效仿对象。目前,中国尚未出台相关政策,但是2020年5月两会期间,孙宝国院士已经提出要加大细胞培育肉的研发投入,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将细胞培育肉作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战略部署。

新蛋白领域的从业者是怎样的?

如果要为新蛋白的从业者做一个画像,那么这些标签一定会映入大家眼帘:海归、素食主义者、女性。

「海归」: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新蛋白的从业者大都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蛋白质革命”的概念在国外早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它被动物保护人士、环境保护人士和注重健康的人三方追捧。许多在国外工作或生活的中国人看到这其中蕴含的未来食物发展趋势,于是尝试将这些技术和理念带到中国来。那些曾在新蛋白大企业工作过的科研人员也顺理成章的加入中国新蛋白行业中。比如,「植物家」将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等的科研人员纳入麾下,帮助推进应用高水分挤压技术加工获取的湿法拉丝蛋白于植物肉产品中。

「素食」:这一点深刻的体现了“一小部分人是如何推动世界改变的”,「闪闪力量」的创始人洪小齐曾告诉我们,她在高中时看过一部名为《地球公民》的纪录片,深感于工业化养殖对动物的伤害,自此开始坚持素食,毕业后开始探索植物基的商业模式。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人,他们因为对肉的热爱而入行,「Haofood」就是这样一个团队,他们热爱肉的味道,但从健康和环境的角度意识到传统畜牧业的危险,所以他们想帮助美食家减少肉类消费,又不失去吃他们熟悉的菜肴的乐趣。虽然很多创业者是从素食的角度出发,但他们的产品并不拘泥于素食者,而是希望能够向更广阔的群体推广,这也符合消费品对传播力的定义。

「女性」:素食女性峰会(VWS)于2021年3月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数据,仅有不到3%的投资资金流向了女性创始人。可喜的是,在中国,我们在新蛋白领域看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女性创业者,「星期零」的吴雁姿、「闪闪力量」的洪小齐、「Avant」的 Carrie Chan等。植物酸奶品牌「椰优格」的创始人朱佳慧在与35斗的对谈中说:“女性确实有女性自己的方式,但可能因为社会给的框架让她们更加少的迈出创业的那一步,所以我们周边的创业资源没有男性那么多。如果更多女性能够迈出第一步,我们就可以一起成长,也可以渐渐跟男性拉得更平一些。”期待未来新蛋白产业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女性创业者。

二、破局者:备受瞩目的初创企业

2021年,新蛋白领域涌入了众多创新者。以下,我们选取了3家新蛋白企业作为案例,借以窥见新蛋白产业的创新趋势。其中,「CellX」开发细胞培养肉,希望通过生物工程,不屠宰动物在体外实现蛋白质生产;「蓝佳生物」旨在开发美味、高质量的天然蘑菇菌丝和精密发酵肉蛋白;「Yali Bio」旨在利用合成的植物性脂肪产品来解决植物基产品的口感问题。

1、CellX

图:「CellX」研发的细胞培养肉

「CellX」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细胞农业领域的创业公司,希望通过生物工程,不屠宰动物在体外实现蛋白质生产。目前已研发出多款细胞肉产品雏形,包括通过支架和3D生物打印生产的有结构的成块肉。其创始人杨梓梁告诉35斗,目前其研发重点是中国的大宗消费品——猪肉,未来会逐渐迁移到其他高附加值产品中。

根据 Blue Horizon Corp 的预测,到 2030 年,基于细胞的肉类市场预计将达到 1400 亿美元。南京的「周子未来」、上海的「CellX」和香港的「Avant」是中国仅有的三家细胞肉公司,这三家公司在2021年分别获得,数千万人民币融资。国外细胞肉领域成就瞩目的公司有Future Meat、Meatable、Aleph Farms、BlueNalu等。目前,国内外头部企业和初创企业大都聚焦于植物蛋白,且植物基产品的市场化较为明显,而细胞培养肉相对小众,大多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

在最被大众关心的成本方面,「CellX」的CEO杨梓梁回应道,成本的降低可通过开发无血清培养以及合成生物学技术制造生长因子实现,目前团队已将成本降低了5倍,计划2022年再降低10倍,到2025年实现与动物肉价格持平。细胞培养肉的整个过程是一个超级洁净无菌的环境,使用的生长因子也是微克级别的,不会涉及到传统肉类的激素和抗生素、传染病问题。

团队目前有25人,由来自生物医药和食品科学跨学科背景的科学家构成。其CEO杨梓梁为前波士顿咨询公司咨询顾问,产品负责人向宁为普渡大学博士,曾在美国工程院院士David Kaplan实验室进行细胞培养肉研发,在食品研发领域有10年以上经验。细胞研发负责人黄彬璐为清华大学博士,加入「CellX」前有6年博后以及免疫疗法行业产业经验,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有15年以上经验。刘然为斯坦福大学MBA,是科技领域连续创业者。

细胞培养肉公司「CellX」已于2021年初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真格基金领投,云九资本、险峰、Lever VC等跟投。这是「CellX」继去年数百万人民币种子轮融资后,半年内第二轮融资。

2、蓝佳生物

「蓝佳生物」于2021年5月成立于山东青岛,旨在开发美味、高质量的天然蘑菇菌丝和精密发酵肉蛋白,是亚洲第一家将不含动物细胞的真实肉蛋白质和单细胞蛋白质相结合的公司。据35斗了解,蓝佳生物具有完善的整套发酵中试设备,从2L到200L的发酵罐。另外还具有独自开发受专利保护的新型固态发酵罐。

该公司的CEO吕陈峰具有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食品微生物博士学位,在Cargill和Yield10 拥有超过10年的合成生物学和商业化发酵产品经验。他告诉我们,选择发酵这一技术路径,是因为相比植物肉,发酵肉口感和营养价值更好;相比细胞培养肉,发酵肉的成本更低,市场化更快。总的来说,发酵肉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生长周期短等优势。

蓝佳生物的定位是B2B平台公司,把其专有的实验室制造的动物蛋白和菌丝蛋白出售给下游食品制造商、宠物食品公司、连锁餐厅等。计划在2到5年内,成为中国发酵蛋白质的领导者,将于2022年到2023年开始大规模生产真菌菌丝肉类产品和基于发酵的宠物食品成分,预计2025年正现金流。

3、Yali Bio 雅礼生物

「Yali Bio雅礼生物」于2021年3月成立于美国硅谷,旨在利用合成的植物性脂肪产品来解决植物基产品的口感问题,摆脱对椰子油、棕榈油这类产品的依赖,优化植物基产业。

2021年9月宣布加入美国头部测序公司 Illumina(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的Illumina Accelerator第三轮全球融资周期,成为入选的七家新基因组学公司之一。「Yali Bio雅礼生物」是唯一一家入选的食品科技公司。

「Yali Bio雅礼生物」的创始人兼CEO陆玉麟为普度大学博士,在替代蛋白领域耕耘10余年,其中2015-2020年在美国植物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作为高级工程总监研发植物源人造肉和蛋。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顾问徐鹏是伦斯勒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2016-2020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独立PI),目前是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副教授。

植物基市场在中国已经火了2年多了,但是由于口感和价格的问题尚未在中国形成一定的受众。植物基企业通常使用椰子油和棕榈油作为动物脂肪的主要替代品,但这些替代品本身有很多问题。一方面,这些热带产品的采集本身面临着森林砍伐、强制劳动等问题,这与新蛋白从业者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另一方面,用这两种油制成的植物肉在烹饪过程中油会从产品中渗出,导致肉质变干、口感变差,无法很好的取代动物油脂。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这正是「Yali Bio雅礼生物」想解决的痛点,创始人陆玉麟说:“我们希望以技术为动力,突破这一痛点,为植物基行业提供高品质的动物肉替代品和奶制品替代品。”「Yali Bio雅礼生物」的核心技术包含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以菌种发酵的方式开发油脂产品,对不同市场和不同产品针对性的开发不同的菌株。创始人陆玉麟向35斗透露,「Yali Bio雅礼生物」目前尚处于产品和菌株研发、工艺优化阶段,预计2023到2024年间上市。

该公司于2021年4月宣布完成数百万美元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加速器计划、Quiet Capital、UpHonest Capital 以及 Third Kind Venture Capital。该轮融资将用于早期产品研发。

表:「Yali Bio雅礼生物」融资情况

2021年,新蛋白行业的创新企业和投资机构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一直希望能“以信息服务决策”,为从业者提供尽量客观、充分的信息。借此机会感谢一年来以下机构对35斗的支持:道夫子孵化器、力矩中国、谷孚、食芯资本、Big Idea Ventures 、闪闪力量、LIVEKINDLY Collective、双塔食品、布勒、哥兰比亚、米特加、除了肉、贞植酸奶、小蛙植饮、植物家、椰优格、Haofood、CellX、蓝佳生物、周子未来、Yali Bio、无锡谷肉、v2food、庖丁造肉(排名不分先后)。35斗将持续陪伴新蛋白领域创新企业成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困顿与破局:新蛋白产业如何助力食物系统变革?

2022年新蛋白产业从何处升级?

文|35斗

过去一年是资本大量涌入新蛋白产业的一年。2019年以来,随着Beyond Meat上市,新蛋白行业开始受到创新势力和资本的关注。根据GFI估计,在过去十年(2010-2020 年)中,替代蛋白质公司筹集了近 60 亿美元的投资。从2019年起,国内开始涌现出大批植物肉初创公司,传统食品企业也借着这阵风波寻求产业升级。

2021年,新蛋白领域吸引了不少媒体和投资者的关注,各类创新产品在B端和C端逐步铺开。2022年,我们将见证新蛋白行业如何优化升级。过去一年,我们采访了很多新蛋白企业和投资机构,他们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信息。在本文中,35斗将借助2021年在新蛋白领域的积累,盘点2021年新蛋白行业的投资事件,分析新蛋白行业面临的问题及优化方案,其次将分析新蛋白领域从业者画像,最后我们将提供3个创新案例供从业者参考。下表是35斗梳理的2021年中国新蛋白领域的融资事件。

表:2021新蛋白领域投融资事件(排名不分先后)

一、困顿:为何资本追捧但消费者不买单?

据波士顿咨询的数据,到2035年,替代蛋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900亿美元,其中植物基制品将达到69%的市场占有率,其次是微生物发酵蛋白(22%)和细胞培育蛋白(9%)。随着新蛋白行业的火热,有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以下,我们将一一拆解这些问题,并分析解决方案。

最根本的问题——肉制品行业会被替代吗?

科技创新时代的人们,仍然难以忘记肉的美味。如果要和传统肉制品、豆制品形成抗衡,就必须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好吃”是Z世代人群购买的第一动力,也是食品企业不断创新的重要动力,企业可以在产品的油脂、风味物质、粘结剂等方面进行优化。

①油脂: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企业采用椰子油作为脂肪的替代品,由于其理化性质单一,在口感风味上难以与真实的动物油脂相媲美,市场正在寻找无动物脂肪的创新解决方案,下文提到的Yali雅礼生物正是这一赛道的创新者。

②风味物质:植物基产品在水解作用下会带有苦味或豆腥味,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李健认为,可采用活性炭吸附、环糊精包埋、加热处理、风味掩盖法等方法去除,同时他也提出原料端的解决方案——选择脂肪氧化酶缺失的新大豆品种。

③粘结剂:粘结剂对复刻肉质的口感很重要。据谷孚,目前国内对植物肉粘结剂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有不少方向可以探索,例如研发能更好抑制热降解的新型粘合剂, 以保持植物肉产品烹饪时的完整性。

谈及新蛋白是否会取代传统肉制品行业,一些人认为肉的味道已经刻在人类基因中,永远无法改变,而一些人会觉得,随着人类对植物基的接触越来越多,人们的口味偏好会发生改变,更加偏向于植物性饮食的味道,最终完全替代传统肉制品行业。

「植物家」的战略及运营副总裁谢可盈的观点比较温和,她认为,“到最后会是一个共存的体系,而不是完全替代”。因为目前整个食物体系都在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传统肉制品行业也在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方式。

细胞肉领域的创业者、「CellX」首席执行官杨梓梁同样认为人的饮食习惯是难以改变的,并因此而转向了细胞培养肉创业,他告诉我们:“相比植物肉和发酵肉,我认为细胞肉是一个终极解决方案,因为改变人的饮食习惯难于改变我们的生产模式。”

环保叙事有什么局限性?

新蛋白行业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工业化养殖的不可持续。鸡和猪吃掉了全球75%的加工饲料,且平均5到6公斤饲料才能转化为1公斤的活体猪或鸡。牛和羊则是因为会通过打嗝和放屁排出大量甲烷,畜牧业贡献了全球14.5%的温室气体排放,占用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农业用地。

大多数企业宣称自己正在为这样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消费者似乎并不买单。但是问题不应被简单的归结为——市场教育不充分,当企业在这样叙述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是在把自己放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上俯视消费者。消费者不会凭借一个好听的故事来认可企业,只会通过产品来认可企业。「道夫子孵化器」是一家专注替代蛋白早期阶段的孵化器,其创始人张涛曾告诉我们:“我所说的‘把中国消费者变成环保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不是说把环保这种诉求强加到他们头上,从道德层面要求他们购买这些产品,而是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注重产品本身的说服力,因为消费者最终认可的还是产品的味道、价格和购买的方便性。”

我们也从消费者数据那里得到了类似的答案,据《Chinese Consumers’ Attitudes and Potential Acceptance toward Artificial Meat》一文揭示,在调查了中国4600多名消费者后,研究者发现超过一半的人口 (52.9%) 愿意尝试替代蛋白质,主要原因是食品安全和营养,而非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另外,该文同时显示,近90% 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成本低于传统同类产品,他们愿意尝试种植肉类。

环保是一个美好的理由但并不实际,所以新蛋白行业要做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理由。

营销与研发如何取得平衡?——好的产品是根本

这是很多初创企业都面临的问题。关于营销,托马斯·科洛波洛斯在《圈层效应》一书中曾写道:"面对群体的强势崛起,只有理解消费主力的商业逻辑,懂得如何聚拢这一代年轻人,未来的商业才能成功。"后互联网时代,那种争夺大众注意力的营销战已经失去吸引力了,新蛋白企业应该探索更多聚拢消费者的策略。

但是,最根本的问题从来没有变——好的产品才会带来真正的变革。值得欣慰的是,几乎所有新蛋白创业者都强调——产品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在不断探索新的营销方式的同时,毫不放松对于技术的研发。「除了肉」的创始人姜涛在采访中强调,“实际上我觉得这个行业大家要先去关注产品力、关注技术,这样才能在行业中有话语权。资本关注替代蛋白领域这是大势所趋,但是植物肉品牌要做好自己的产品,才能让更多中国人接受替代蛋白产品。”

政策监管方面,企业如何与政府达成共识?

环境问题是政府政策的一部分,所以政府需要企业的支持,企业也需要政府的支持。

以往,政企关系中讨论最多的是监管问题。这方面的争议很多时候是双方的沟通不够,所以缺乏形成共识的空间。冯文煦律师曾在「BIV中国替代蛋白研讨会」中提到,新蛋白产业应该主动去和监管部门沟通,“其实,监管部门也希望对这些最新的行业发展做深入了解,但是监管部门往往又不太适合主动跟行业联系。”

这方面,或许新加披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经验。就在2021年,新蛋白行业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细胞肉公司「Eat Just」拿到了新加披食品署(SFA)的批准,获准在当地出售细胞肉类产品,由此,新加披这个向来以监管严格闻名的国家,成为了全球第一个批准销售细胞肉的国家。这被很多人看做是“细胞肉历史上的新里程碑”,为其他国家政府提供了效仿对象。目前,中国尚未出台相关政策,但是2020年5月两会期间,孙宝国院士已经提出要加大细胞培育肉的研发投入,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将细胞培育肉作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战略部署。

新蛋白领域的从业者是怎样的?

如果要为新蛋白的从业者做一个画像,那么这些标签一定会映入大家眼帘:海归、素食主义者、女性。

「海归」: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新蛋白的从业者大都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蛋白质革命”的概念在国外早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它被动物保护人士、环境保护人士和注重健康的人三方追捧。许多在国外工作或生活的中国人看到这其中蕴含的未来食物发展趋势,于是尝试将这些技术和理念带到中国来。那些曾在新蛋白大企业工作过的科研人员也顺理成章的加入中国新蛋白行业中。比如,「植物家」将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等的科研人员纳入麾下,帮助推进应用高水分挤压技术加工获取的湿法拉丝蛋白于植物肉产品中。

「素食」:这一点深刻的体现了“一小部分人是如何推动世界改变的”,「闪闪力量」的创始人洪小齐曾告诉我们,她在高中时看过一部名为《地球公民》的纪录片,深感于工业化养殖对动物的伤害,自此开始坚持素食,毕业后开始探索植物基的商业模式。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人,他们因为对肉的热爱而入行,「Haofood」就是这样一个团队,他们热爱肉的味道,但从健康和环境的角度意识到传统畜牧业的危险,所以他们想帮助美食家减少肉类消费,又不失去吃他们熟悉的菜肴的乐趣。虽然很多创业者是从素食的角度出发,但他们的产品并不拘泥于素食者,而是希望能够向更广阔的群体推广,这也符合消费品对传播力的定义。

「女性」:素食女性峰会(VWS)于2021年3月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数据,仅有不到3%的投资资金流向了女性创始人。可喜的是,在中国,我们在新蛋白领域看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女性创业者,「星期零」的吴雁姿、「闪闪力量」的洪小齐、「Avant」的 Carrie Chan等。植物酸奶品牌「椰优格」的创始人朱佳慧在与35斗的对谈中说:“女性确实有女性自己的方式,但可能因为社会给的框架让她们更加少的迈出创业的那一步,所以我们周边的创业资源没有男性那么多。如果更多女性能够迈出第一步,我们就可以一起成长,也可以渐渐跟男性拉得更平一些。”期待未来新蛋白产业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女性创业者。

二、破局者:备受瞩目的初创企业

2021年,新蛋白领域涌入了众多创新者。以下,我们选取了3家新蛋白企业作为案例,借以窥见新蛋白产业的创新趋势。其中,「CellX」开发细胞培养肉,希望通过生物工程,不屠宰动物在体外实现蛋白质生产;「蓝佳生物」旨在开发美味、高质量的天然蘑菇菌丝和精密发酵肉蛋白;「Yali Bio」旨在利用合成的植物性脂肪产品来解决植物基产品的口感问题。

1、CellX

图:「CellX」研发的细胞培养肉

「CellX」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细胞农业领域的创业公司,希望通过生物工程,不屠宰动物在体外实现蛋白质生产。目前已研发出多款细胞肉产品雏形,包括通过支架和3D生物打印生产的有结构的成块肉。其创始人杨梓梁告诉35斗,目前其研发重点是中国的大宗消费品——猪肉,未来会逐渐迁移到其他高附加值产品中。

根据 Blue Horizon Corp 的预测,到 2030 年,基于细胞的肉类市场预计将达到 1400 亿美元。南京的「周子未来」、上海的「CellX」和香港的「Avant」是中国仅有的三家细胞肉公司,这三家公司在2021年分别获得,数千万人民币融资。国外细胞肉领域成就瞩目的公司有Future Meat、Meatable、Aleph Farms、BlueNalu等。目前,国内外头部企业和初创企业大都聚焦于植物蛋白,且植物基产品的市场化较为明显,而细胞培养肉相对小众,大多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

在最被大众关心的成本方面,「CellX」的CEO杨梓梁回应道,成本的降低可通过开发无血清培养以及合成生物学技术制造生长因子实现,目前团队已将成本降低了5倍,计划2022年再降低10倍,到2025年实现与动物肉价格持平。细胞培养肉的整个过程是一个超级洁净无菌的环境,使用的生长因子也是微克级别的,不会涉及到传统肉类的激素和抗生素、传染病问题。

团队目前有25人,由来自生物医药和食品科学跨学科背景的科学家构成。其CEO杨梓梁为前波士顿咨询公司咨询顾问,产品负责人向宁为普渡大学博士,曾在美国工程院院士David Kaplan实验室进行细胞培养肉研发,在食品研发领域有10年以上经验。细胞研发负责人黄彬璐为清华大学博士,加入「CellX」前有6年博后以及免疫疗法行业产业经验,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有15年以上经验。刘然为斯坦福大学MBA,是科技领域连续创业者。

细胞培养肉公司「CellX」已于2021年初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真格基金领投,云九资本、险峰、Lever VC等跟投。这是「CellX」继去年数百万人民币种子轮融资后,半年内第二轮融资。

2、蓝佳生物

「蓝佳生物」于2021年5月成立于山东青岛,旨在开发美味、高质量的天然蘑菇菌丝和精密发酵肉蛋白,是亚洲第一家将不含动物细胞的真实肉蛋白质和单细胞蛋白质相结合的公司。据35斗了解,蓝佳生物具有完善的整套发酵中试设备,从2L到200L的发酵罐。另外还具有独自开发受专利保护的新型固态发酵罐。

该公司的CEO吕陈峰具有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食品微生物博士学位,在Cargill和Yield10 拥有超过10年的合成生物学和商业化发酵产品经验。他告诉我们,选择发酵这一技术路径,是因为相比植物肉,发酵肉口感和营养价值更好;相比细胞培养肉,发酵肉的成本更低,市场化更快。总的来说,发酵肉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生长周期短等优势。

蓝佳生物的定位是B2B平台公司,把其专有的实验室制造的动物蛋白和菌丝蛋白出售给下游食品制造商、宠物食品公司、连锁餐厅等。计划在2到5年内,成为中国发酵蛋白质的领导者,将于2022年到2023年开始大规模生产真菌菌丝肉类产品和基于发酵的宠物食品成分,预计2025年正现金流。

3、Yali Bio 雅礼生物

「Yali Bio雅礼生物」于2021年3月成立于美国硅谷,旨在利用合成的植物性脂肪产品来解决植物基产品的口感问题,摆脱对椰子油、棕榈油这类产品的依赖,优化植物基产业。

2021年9月宣布加入美国头部测序公司 Illumina(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的Illumina Accelerator第三轮全球融资周期,成为入选的七家新基因组学公司之一。「Yali Bio雅礼生物」是唯一一家入选的食品科技公司。

「Yali Bio雅礼生物」的创始人兼CEO陆玉麟为普度大学博士,在替代蛋白领域耕耘10余年,其中2015-2020年在美国植物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作为高级工程总监研发植物源人造肉和蛋。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顾问徐鹏是伦斯勒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2016-2020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独立PI),目前是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副教授。

植物基市场在中国已经火了2年多了,但是由于口感和价格的问题尚未在中国形成一定的受众。植物基企业通常使用椰子油和棕榈油作为动物脂肪的主要替代品,但这些替代品本身有很多问题。一方面,这些热带产品的采集本身面临着森林砍伐、强制劳动等问题,这与新蛋白从业者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另一方面,用这两种油制成的植物肉在烹饪过程中油会从产品中渗出,导致肉质变干、口感变差,无法很好的取代动物油脂。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这正是「Yali Bio雅礼生物」想解决的痛点,创始人陆玉麟说:“我们希望以技术为动力,突破这一痛点,为植物基行业提供高品质的动物肉替代品和奶制品替代品。”「Yali Bio雅礼生物」的核心技术包含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以菌种发酵的方式开发油脂产品,对不同市场和不同产品针对性的开发不同的菌株。创始人陆玉麟向35斗透露,「Yali Bio雅礼生物」目前尚处于产品和菌株研发、工艺优化阶段,预计2023到2024年间上市。

该公司于2021年4月宣布完成数百万美元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加速器计划、Quiet Capital、UpHonest Capital 以及 Third Kind Venture Capital。该轮融资将用于早期产品研发。

表:「Yali Bio雅礼生物」融资情况

2021年,新蛋白行业的创新企业和投资机构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一直希望能“以信息服务决策”,为从业者提供尽量客观、充分的信息。借此机会感谢一年来以下机构对35斗的支持:道夫子孵化器、力矩中国、谷孚、食芯资本、Big Idea Ventures 、闪闪力量、LIVEKINDLY Collective、双塔食品、布勒、哥兰比亚、米特加、除了肉、贞植酸奶、小蛙植饮、植物家、椰优格、Haofood、CellX、蓝佳生物、周子未来、Yali Bio、无锡谷肉、v2food、庖丁造肉(排名不分先后)。35斗将持续陪伴新蛋白领域创新企业成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