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华能的“东线”战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能的“东线”战事

华能的战车已经开到海上,“开弓没有回头箭”。

文|华夏能源网 刘洋

抢在2021年完结前2天,华能集团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最后一台风机顺利并网,这是我国北方单体容量最大、纬度最高的海上风电场。

该项目场址位于庄河市石城岛东侧开阔海域,规划面积115.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0米,总装机容量650兆瓦,共计安装60台5兆瓦、26台7.5兆瓦及25台6.2兆瓦风力发电机组。

庄河项目的成功并网,标志着华能集团投资超3000亿元的“东线”战略取得重要进展。作为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能集团,正在不遗余力地加速圈占海上风电资源,以图更快达成能源转型目标。

2019年“两会”期间,刚刚出任华能集团董事长的舒印彪,正式向外界公布了华能的“两线”“两化”战略。其中,“东线”主要围绕沿海省份打造海上风电发展带,其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           

这是一项大开大合、雄心勃勃的计划,耗资惊人,但对于华能的绿色转型意义重大。如今,北起渤海湾、中至江苏、南至海南绵延数千里的辽阔海域上,每一个重要风口都站上了华能的风机。华能的“东线”战事,扭转了这艘电力巨舰的航向,更改写了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版图。

华能的“舒式新政”

2018年11月15日,时年60岁的舒印彪,从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任上转任华能集团董事长,成为近20年间唯一一位从国家电网董事长转任五大电力公司掌门人的央企领导人。国家电网公司与华能集团仅有500米之隔,分别位于西单东西两侧。

根据央企负责人任职的相关惯例,央企高层退休年龄是60周岁,特大型央企的负责人退休年龄一般是63岁。国家电网、华能集团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重点中央企业,其董事长均为副部级。

“都知道我快到退休年龄了,还有最后三年时间。是顺利混过这三年,还是把这三年当成五年、十年来干?我选择后者。”接任华能掌门人后,舒印彪坦言。

彼时,在非化石能源装机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过去的煤电“优等生”——华能集团正面临掉队。

在国电集团和神华合并为国家能源集团后,华能装机量第一的桂冠被抢走。此外,华能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在大型能源电力央企中倒数,要落后于国家电投、华电和大唐等。其中,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已经超过50%。

这与华能的“路径依赖”有关系。华能过往在火电技术和管理上有深厚积累,煤耗水平世界领先,但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过往的技术优势反而形成拖累,从而错失新能源发展的机遇。在海上风电资源的争夺中,三峡集团、中广核等后起之秀都早了华能一大步。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那两年国资委公布的21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企业、10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中广核、国家电投等电力央企榜上有名,而华能都缺席。

在此背景下,掌舵华能的舒印彪充满了危机感。他在脱稿讲话中表示,在能源变革、科技变革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如果失去了这两年,就可能失去今后五年甚至十年。

舒印彪为华能开出的药方:提升新能源装机比例。舒印彪表示,2018年全国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比例大约为6:4,到2035年要变为4:6,而华能2018年只有32%,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安排,还是清洁能源的发展趋势考量,华能都要奋起直追, “一定要在新能源发展上有大幅提升”。

在这一思路下指引下,2019年“两会”期间,华能的“两线”“两化”战略正式出台。其中“东线”战略,即在东部沿海地区绵延数千里海岸线上实现2000万千瓦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换句话说,这就是华能的海风战略。

“东线”海上大突进

从2018年起,中国海上风电发展进入快车道。不仅在江苏,海上风电产业基地还在福建、广东等地蓬勃兴起。其中,江苏海岸线长达954千米,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江苏海上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舒印彪领导下的华能“东线”战事,将江苏选做了突破口。

2019年5月19日,华能集团与江苏省政府在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在江苏投资1600亿元,建设基地规模千万千瓦级大型海上风电基地,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海上风电工程建设、运维基地和全产业链布局的技术服务基地”。

高达1600亿的投资规划,震惊了行业。这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陆上“火电霸主”华能集团,正式大举加大海上攻势了。

华能江苏千万千瓦级大型海上风电基地项目,始于如东八仙角,亚洲首个投入商业运行的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后续包括了大丰一期、大丰二期、射阳、灌云、如东H3、启东、盐城、滨海等海上风电项目。

2021年7月,华能江苏如东H3、灌云海上风电场风机投入商业运行,华能在江苏已投运海上风电140万千瓦,在建110万千瓦。2021年12月23日,华能再下一城,江苏盐城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

12月25~26日,华能集团在江苏建设的射阳、启东两个海上风电项目共计110万千瓦相继实现全容量并网,年上网总电量可超3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5.6万吨,有效促进当地能源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至此,华能在江苏建设完成的海上风电,规模达251万千瓦。华能在江苏千万千瓦级大型海上风电基地的规划已经实现了四分之一,这一总装机容量在华能“东线”战略中占比八分之一左右。

除了江苏以及大连庄河的项目,2021年,华能海上风电在山东半岛也开枝散叶。

2021年11月28日,山东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全部吊装完成,最后一批风机进入并网阶段。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8.2亿千瓦时,节省标煤2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6万吨,对山东省能源转型和零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海阳市南部海域,是国内首个风、光、储综合利用的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01.6兆瓦,安装58台5.2兆瓦风机,计划2021年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目前已完成40台风机并网,完成发电量5155万千瓦时。

江苏海上风电项目,占据了华能整个“东线”战略的半壁江山。按照华能的预算,海上风电条件较好的江苏,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就将耗资1600亿元,那么华能2000万千瓦的整个“东线”投资,规模将远超3000亿元。

与“东线”相呼应,华能还规划了“北线”——以特高压送出通道起点为依托,布局有较强竞争力的风光煤电输用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主要是在三北地区布局风电和光伏。“东线”“北线”相加,就是舒印彪为华能擘画的新能源新疆界。

海风瓶颈待突破

华能利用自身的央企优势和强大资源,高举高打大举上马建设海上风电项目,使其快速获得了优势地位,也有助于其快速推进能源转型,提升新能源装机占比。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华能激进布局新能源后的次生效应也开始陆续展现。

首先,进入2022年,此前狂飙突进的海上风电将迎来瓶颈期、阵痛期。华能的海上风电计划,免不了遭受冲击。

2021年10月17日公布的风电伙伴行动方案要求,力争在2025年将近海和深远海风电度电成本分別降至0.4元和0.5元。2022 年国家将取消海上风电补贴政策,海上风电项目将面临巨大成本压力。此前海电度电补贴 0.45 元,补贴比例达高达53%。

现阶段海风仍面临着建设、运维成本较高的问题。不同于陆风项目建设,海风由于涉及海洋工程,相比陆风多了海上桩基及海底光电缆,海上风电机组、变电站工程、桩基、运输安装和输电线路费用较高,导致海风单位造价高于陆风;同时海上装机需要专业风电运输安装船以及吊船,这导致海风安装、运维成本和项目回款周期均显著高于陆风。

遭遇此种行业变局,华能要如期建设并运维2000万千瓦规模的海上风电,谈何容易?

其次,华能集团虽是“不差钱”的央企巨头,但在数千亿投入下也面临着资金压力,这反应在了上市公司财报中。

2021年10月26日,华能国际(SH:600011 / HK:02380)披露了三季报。华能国际在五大发电企业中第三季度亏损最高,净利亏损达35亿元,同比下降203%;前三季度净利7.8亿元,同比下降91%。

这一财报被坊间称为“华能史上最惨财报”。前三季度,华能国际营业成本为1338亿元,同比增加37%。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28亿元,同比下降16.4%。

另一方面,华能集团在海上风电大举“跑马圈地”和激进扩张后,不能不考虑成本回收的问题。

依据陆上风场成本回收情况,风资源情况好的风场一般是6年左右收回成本,而如果是风资源情况一般的情况需要8年左右收回成本,再差的可能需要10年才能收回成本。海上风场成本回收目前还没有成型经验,但是其成本回收周期不大可能会短于陆上风电。

鉴于此,业内人士认为更佳的投资策略是,根据不断变动的市场情况和风机成本,掌握好投入和建设的节奏。过于激进的投入,抢下的是时间,输掉的是成本,困难的是投资回收。

如今,华能的战车已经开到海上,“开弓没有回头箭”。

实际上,华能尽管在不遗余力提升新能源装机比例,但其煤电装机总量仍然庞大。截至2021年6月30日,华能国际可控发电装机容量1.14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量约9000万千瓦,占企业总装机量的78.9%。这意味着,华能的新能源战略不会减缓,只会进一步加速。

加之国家对电力央企双碳目标考核的“硬杠杠”,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华能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了。舒印彪主政下的华能海风战局,得与失,利与弊,只能留给时间、留给后来人评说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华能集团

167
  • 海博思创IPO过会:与清华大学不断深化产研深度融合,研发投入逐年增加
  • 华能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能的“东线”战事

华能的战车已经开到海上,“开弓没有回头箭”。

文|华夏能源网 刘洋

抢在2021年完结前2天,华能集团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最后一台风机顺利并网,这是我国北方单体容量最大、纬度最高的海上风电场。

该项目场址位于庄河市石城岛东侧开阔海域,规划面积115.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0米,总装机容量650兆瓦,共计安装60台5兆瓦、26台7.5兆瓦及25台6.2兆瓦风力发电机组。

庄河项目的成功并网,标志着华能集团投资超3000亿元的“东线”战略取得重要进展。作为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能集团,正在不遗余力地加速圈占海上风电资源,以图更快达成能源转型目标。

2019年“两会”期间,刚刚出任华能集团董事长的舒印彪,正式向外界公布了华能的“两线”“两化”战略。其中,“东线”主要围绕沿海省份打造海上风电发展带,其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           

这是一项大开大合、雄心勃勃的计划,耗资惊人,但对于华能的绿色转型意义重大。如今,北起渤海湾、中至江苏、南至海南绵延数千里的辽阔海域上,每一个重要风口都站上了华能的风机。华能的“东线”战事,扭转了这艘电力巨舰的航向,更改写了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版图。

华能的“舒式新政”

2018年11月15日,时年60岁的舒印彪,从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任上转任华能集团董事长,成为近20年间唯一一位从国家电网董事长转任五大电力公司掌门人的央企领导人。国家电网公司与华能集团仅有500米之隔,分别位于西单东西两侧。

根据央企负责人任职的相关惯例,央企高层退休年龄是60周岁,特大型央企的负责人退休年龄一般是63岁。国家电网、华能集团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重点中央企业,其董事长均为副部级。

“都知道我快到退休年龄了,还有最后三年时间。是顺利混过这三年,还是把这三年当成五年、十年来干?我选择后者。”接任华能掌门人后,舒印彪坦言。

彼时,在非化石能源装机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过去的煤电“优等生”——华能集团正面临掉队。

在国电集团和神华合并为国家能源集团后,华能装机量第一的桂冠被抢走。此外,华能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在大型能源电力央企中倒数,要落后于国家电投、华电和大唐等。其中,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已经超过50%。

这与华能的“路径依赖”有关系。华能过往在火电技术和管理上有深厚积累,煤耗水平世界领先,但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过往的技术优势反而形成拖累,从而错失新能源发展的机遇。在海上风电资源的争夺中,三峡集团、中广核等后起之秀都早了华能一大步。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那两年国资委公布的21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企业、10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中广核、国家电投等电力央企榜上有名,而华能都缺席。

在此背景下,掌舵华能的舒印彪充满了危机感。他在脱稿讲话中表示,在能源变革、科技变革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如果失去了这两年,就可能失去今后五年甚至十年。

舒印彪为华能开出的药方:提升新能源装机比例。舒印彪表示,2018年全国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比例大约为6:4,到2035年要变为4:6,而华能2018年只有32%,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安排,还是清洁能源的发展趋势考量,华能都要奋起直追, “一定要在新能源发展上有大幅提升”。

在这一思路下指引下,2019年“两会”期间,华能的“两线”“两化”战略正式出台。其中“东线”战略,即在东部沿海地区绵延数千里海岸线上实现2000万千瓦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换句话说,这就是华能的海风战略。

“东线”海上大突进

从2018年起,中国海上风电发展进入快车道。不仅在江苏,海上风电产业基地还在福建、广东等地蓬勃兴起。其中,江苏海岸线长达954千米,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江苏海上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舒印彪领导下的华能“东线”战事,将江苏选做了突破口。

2019年5月19日,华能集团与江苏省政府在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在江苏投资1600亿元,建设基地规模千万千瓦级大型海上风电基地,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海上风电工程建设、运维基地和全产业链布局的技术服务基地”。

高达1600亿的投资规划,震惊了行业。这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陆上“火电霸主”华能集团,正式大举加大海上攻势了。

华能江苏千万千瓦级大型海上风电基地项目,始于如东八仙角,亚洲首个投入商业运行的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后续包括了大丰一期、大丰二期、射阳、灌云、如东H3、启东、盐城、滨海等海上风电项目。

2021年7月,华能江苏如东H3、灌云海上风电场风机投入商业运行,华能在江苏已投运海上风电140万千瓦,在建110万千瓦。2021年12月23日,华能再下一城,江苏盐城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

12月25~26日,华能集团在江苏建设的射阳、启东两个海上风电项目共计110万千瓦相继实现全容量并网,年上网总电量可超3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5.6万吨,有效促进当地能源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至此,华能在江苏建设完成的海上风电,规模达251万千瓦。华能在江苏千万千瓦级大型海上风电基地的规划已经实现了四分之一,这一总装机容量在华能“东线”战略中占比八分之一左右。

除了江苏以及大连庄河的项目,2021年,华能海上风电在山东半岛也开枝散叶。

2021年11月28日,山东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全部吊装完成,最后一批风机进入并网阶段。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8.2亿千瓦时,节省标煤2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6万吨,对山东省能源转型和零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海阳市南部海域,是国内首个风、光、储综合利用的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01.6兆瓦,安装58台5.2兆瓦风机,计划2021年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目前已完成40台风机并网,完成发电量5155万千瓦时。

江苏海上风电项目,占据了华能整个“东线”战略的半壁江山。按照华能的预算,海上风电条件较好的江苏,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就将耗资1600亿元,那么华能2000万千瓦的整个“东线”投资,规模将远超3000亿元。

与“东线”相呼应,华能还规划了“北线”——以特高压送出通道起点为依托,布局有较强竞争力的风光煤电输用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主要是在三北地区布局风电和光伏。“东线”“北线”相加,就是舒印彪为华能擘画的新能源新疆界。

海风瓶颈待突破

华能利用自身的央企优势和强大资源,高举高打大举上马建设海上风电项目,使其快速获得了优势地位,也有助于其快速推进能源转型,提升新能源装机占比。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华能激进布局新能源后的次生效应也开始陆续展现。

首先,进入2022年,此前狂飙突进的海上风电将迎来瓶颈期、阵痛期。华能的海上风电计划,免不了遭受冲击。

2021年10月17日公布的风电伙伴行动方案要求,力争在2025年将近海和深远海风电度电成本分別降至0.4元和0.5元。2022 年国家将取消海上风电补贴政策,海上风电项目将面临巨大成本压力。此前海电度电补贴 0.45 元,补贴比例达高达53%。

现阶段海风仍面临着建设、运维成本较高的问题。不同于陆风项目建设,海风由于涉及海洋工程,相比陆风多了海上桩基及海底光电缆,海上风电机组、变电站工程、桩基、运输安装和输电线路费用较高,导致海风单位造价高于陆风;同时海上装机需要专业风电运输安装船以及吊船,这导致海风安装、运维成本和项目回款周期均显著高于陆风。

遭遇此种行业变局,华能要如期建设并运维2000万千瓦规模的海上风电,谈何容易?

其次,华能集团虽是“不差钱”的央企巨头,但在数千亿投入下也面临着资金压力,这反应在了上市公司财报中。

2021年10月26日,华能国际(SH:600011 / HK:02380)披露了三季报。华能国际在五大发电企业中第三季度亏损最高,净利亏损达35亿元,同比下降203%;前三季度净利7.8亿元,同比下降91%。

这一财报被坊间称为“华能史上最惨财报”。前三季度,华能国际营业成本为1338亿元,同比增加37%。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28亿元,同比下降16.4%。

另一方面,华能集团在海上风电大举“跑马圈地”和激进扩张后,不能不考虑成本回收的问题。

依据陆上风场成本回收情况,风资源情况好的风场一般是6年左右收回成本,而如果是风资源情况一般的情况需要8年左右收回成本,再差的可能需要10年才能收回成本。海上风场成本回收目前还没有成型经验,但是其成本回收周期不大可能会短于陆上风电。

鉴于此,业内人士认为更佳的投资策略是,根据不断变动的市场情况和风机成本,掌握好投入和建设的节奏。过于激进的投入,抢下的是时间,输掉的是成本,困难的是投资回收。

如今,华能的战车已经开到海上,“开弓没有回头箭”。

实际上,华能尽管在不遗余力提升新能源装机比例,但其煤电装机总量仍然庞大。截至2021年6月30日,华能国际可控发电装机容量1.14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量约9000万千瓦,占企业总装机量的78.9%。这意味着,华能的新能源战略不会减缓,只会进一步加速。

加之国家对电力央企双碳目标考核的“硬杠杠”,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华能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了。舒印彪主政下的华能海风战局,得与失,利与弊,只能留给时间、留给后来人评说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