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鲁智高
当虚拟形象更多被定位为“工具人”时,这位叫“李未可”的虚拟人却想要感受真实和自由,拥有情感连接的能力。
在“李未可”背后的操盘手茹忆看来,让虚拟形象拥有有趣的灵魂,能够与用户产生交流和情感连接,才是虚拟人成功的关键。在他的理解中,人和人之间的交互,本质上是建立情感连接,而能较好提供这种交互的是下一代设备——智能眼镜。
作为曾经的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A.I.Labs)智能终端负责人和天猫精灵产品总经理,茹忆抱着去做一款真正的人工智能硬件产品,同时打造有情感连接的AI虚拟数字人的想法,最终选择在2021年10月创办了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名为“李未可”的AR科技潮牌及同名虚拟IP形象。
近日,该公司完成由字节跳动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据茹忆透露,公司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To C的AR智能眼镜,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此外也将同步筹备启动新一轮融资。
在人设塑造上,“李未可”会是一位又A又飒又酷的小姐姐,既特立独行,又符合年轻人价值体系,主要面向90和00后群体,同时又会在这个年龄区间向上向下进行一定的人群覆盖。
不过如何平衡“特立独行”和“主流价值观”,在茹忆看来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因而在内容创作方面,目前都是由公司的团队在操作。“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剧本,会通过剧情把IP的价值观和品牌的价值观连接在一起,然后传递给用户。”茹忆表示,未来也会考虑与外部创作团队合作,让“李未可”衍生出一系列其他IP。
目前,“李未可”已入驻抖音和B站,其中,抖音粉丝数已超过50万,而视频漫剧《未可WAKE》也已在B站上线。作为超写实的虚拟人,“李未可”除了会出现在视频里,同时也会以AI人的身份出现在AR眼镜中,与用户进行交互。据李未可科技方面介绍,在AR的方式下,虚拟人可以投影到现实中,成为用户现实生活中的一位NPC,在某些特定场景中承担特定角色。
相比真人,虚拟人具有人设稳、风险低、可控等优势,不过也存在真实感低、情感连接弱等局限。这里面除了有技术门槛,同时也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平衡。茹忆表示,按照视频画面的难易程度,一个视频的制作周期在一周到数月不等,而投入的钱则在数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
不过好消息是,随着虚拟人的制作工具越来越丰富,对应的制作周期及成本也会有所缩减。另外,在具体操作中,李未可科技会基于用户的需求,综合考虑手机、电视等载体的标准,不只是纯粹为了提高真实而追求技术上的极致,反倒会侧重于让用户能够理解“李未可”想表达的意思。
而在商业化落地上,该公司主要会通过卖AR智能眼镜来获利,短期内并不会利用“李未可”进行变现。在茹忆看来,这个虚拟IP形象才刚开始建立,目前商业化的压力会比较大,也不利于IP的塑造,但是不排除未来会有商业化的打算。
一边是虚拟形象,另一边是AR智能眼镜,这两者都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和潜力。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62.2亿元,带动的产业规模将达到1074.9亿元。另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出货量(含AR)约120万台。
不过这里面的玩家也不少。虚拟形象方面,有凭借单条视频吸粉超百万的“柳夜熙”等;AR智能眼镜方面,已经存在获得多轮融资的Nreal、影目科技等创业公司。
作为一个成立仅3个月的公司,即便获得了投资,也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茹忆直言,“柳夜熙”爆火后,他们有去研究和学习,后面也会加强基础运营手段,“我们还没有大规模去砸钱推广,今年会出现一个传播上的爆发点”。
此外,凭借团队成员丰富的硬件研发经历,茹忆认为公司的技术和工程化能力不弱于其他玩家,因而并未过多担心AR智能眼镜的研发。“我们目前的重心是把产品做好。”他补充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