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从微旅游到虚拟游,新冠疫情创造旅游新趋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微旅游到虚拟游,新冠疫情创造旅游新趋势

在疫情对旅游业产业链彻底的改变下,从酒店集团到航空公司,都必须要面对一个看起来不确定的未来。

文|陈根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一切都是临时的,尤其是旅游。疫情让整个旅游行业陷入了停滞,从疫情暴发至今,影响会持续多久,依然难以预期。

传统旅游业的应对和转型在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在线旅行服务商在疫情中积极探索并尝试自救之路;“微旅游”、“微度假”等新兴旅游形态开始出现;疫情叠加了元宇宙的出现,正催生与加速旅游业融入元宇宙等,都从不同维度反映出疫情下旅行业这个多面体的真实样子。

无疑,在疫情对旅游业产业链彻底的改变下,从酒店集团到航空公司,都必须要面对一个看起来不确定的未来。

旅游业仍处低迷期

事实上,在疫情暴发以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旅游业都呈现整体向好的趋势,全面、蓬勃地发展着。

中国被认为是全球旅游业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地大物博,风光各异。并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变,旅游业发展一片向好。根据中国文旅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高达6.63万亿元。

国际方面,新冠疫情之前的三十年间,旅游业也逐年稳定增长。全球旅行和旅游业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比超过10%。2019年,在全球范围内有15亿国际旅游游客,国际游客支出达1.7万亿美元。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旅游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旅游人数大幅下滑。2020年,中国旅游人数为28.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1%;旅游收入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6%。尽管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人数下滑幅度每季度收窄,旅游市场呈现复苏趋势,但在疫情局部上行的情况下,旅游行业仍然处于低迷期。

而纵观全球,旅游业受到新冠疫情的重创则更加明显。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执行主任佐丽莎·乌罗舍维奇在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时表示,2020年,全球GDP下降的70%是由于旅游业停摆,造成6万亿的经济损失。全球旅游业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增长之后,被迫陷入停滞状态。

要知道,旅游生态系统所覆盖的范围非常之广泛,不仅限于旅游行业,许多其它依赖旅游的行业和领域同样遭受致命性的打击。全球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在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旅游业蒙受的打击就是这些人的直接生计损失。

更重要的是,当前,疫情依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2022年到来的同时,新冠疫情每日的新增确诊也创下了新高。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正掀起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海啸”,全球每日新增持续突破一百万例。国内旅游业受地区性的疫情反复,复苏乏力,而境外疫情在奥密克戎的扩散下,更是处于无法开展的状态。

疫情下,收入缩减,巨额垫资赔付在考验着旅游公司的资金链条,在无数张取消的旅行订单背后,旅行社是最直接的受损方。《旅游法》第67条规定,遇到“不可抗力”因素而导致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时,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已向地接社等各方支付且不可退还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合同变更时,因此增加的费用由旅游者承担,减少的费用退还旅游者。

新冠疫情带来的风险还不止于此。在疫情影响下,国内和国际航空也遭到了重创。大量国内、国际航班被取消,对于资本密集型的航空运输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现金流的断流,将对企业造成打击。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计,全球民航业至少需要1500亿~2000亿美金的资金救助才能渡过难关。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020年发布的全球航空运输业财务预期报告显示,全球航空公司2020年将亏损843亿美元,净利润率下降20.1%,意味着平均每天亏损2.3亿美元;收入预计仅4190亿美元,比2019年减少50%。

疫情对旅游行业持续性的冲击也体现在了旅游业的价值链上。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人类如果最终被迫接受与病毒共存的局面,那么戴口罩的公共出现生活方式会成为一段时间内的常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叠加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复苏的缓慢,就业问题会更加严重,而没有充分的就业与收入之后,又会反过来影响旅游出行的动力与需求。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疫情冲击下虽然造成了供需双弱的独特萧条场景,但也加速了旅游业的艰难蜕变。不论是传统供应商、中间商,还是科技平台,虽然面临低迷的市场状况,经历前所未见的变局,但这个过程,也是行业自我沉淀的过程,包括传统模式重塑、生态系统融合以及移动出行转型等。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疫情将一步一步推动着行业转型,并渗透到未来行业的重大场景中。

旅游业走向新趋势

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对于旅游业来说,称得上是“风刀霜剑严相逼”,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传统模式中价值链的重塑,关于旅游业未来的新趋势也逐渐开始显现。

当前,受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以本地游、周边游为底色的微旅行快速发展,逐步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微旅游”的出现具有近距离、短行程、高频率、慢休闲、高品质的特征——“微旅游”一般在车程两小时至三小时以内,主要发生于本地及周边,空间上具有易抵达的特征,出行时间相对较短,是城市居民的常态化、反复消费的旅游产品。同时,“微旅游”更注重慢生活、深体验,更能契合游客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显然,“微旅游”的快速发展,是疫情常态化时期市场主体快速适应疫情防控要求而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结果,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游客对高品质、本地化、深度游产品持续追求的结果,也是各地政府通过消费券、免费游等多措施刺激本地旅游市场繁荣和发展的结果。

毕竟对于国内旅游业而言,只要能实现动态清零的局面,旅游业还是处于一个逐步恢复的状态。但是疫情的影响对于国际旅行的冲击就完全不同,尤其是依赖于中国游客的国家。如果这些国家中还涉及到排华的国家,那么对于这些排华的国家而言,其再想恢复到疫情前中国游客的情况可以说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除了“微旅游”外,科技也正以不可抗拒之势介入旅游业的发展。虽然科技巨头早已布局旅游行业,但是在疫情发生以前,他们的市场渗透率都还不算强势。现在,科技巨头的投资和发展完全可能全盘颠覆旅游业的竞争格局。

具体来看,如果科技的发展可以用亲民的价格完美模拟线下体验,那么部分人群将从线下体验转而选择虚拟旅行模式。2021年,元宇宙大火,疫情叠加了元宇宙的出现,无疑会催生与加速旅游业融入元宇宙。借助于元宇宙发展数字化旅游正是一个全新的机会,也将未来的一种旅游新常态,即借助于虚拟现实的混合技术,通过VR、AR眼镜来实现虚拟旅游。

“数字云南”就是科技巨头成功整合客户线下线上旅游体验的一个典范。云南省与腾讯合作开发了一款app,使用户能够观看省内著名旅游景点的直播、预订各景点门票,并可通过app导航快速找到餐厅、酒店甚至附近的洗手间。这款app满足了人群自助旅游的愿望,通过提供必要的信息来帮助他们制定旅行计划,而无需与他人直接交流互动。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到新兴经济体的大幅增长中产阶级对新奇体验和旅行的热衷与承受能力,旅游行业必须进行自我再造。届时,实体世界将与线上世界平行并存,线下的旅行服务提供商将必须推出与众不同的产品,避免被科技手段低成本复制。而行业内的所有玩家则将专注于内容生产,以满足线上市场的需求。

当然,不论是传统旅游模式的重塑,还是旅游业新趋势的形成,关于消费者的争夺都是影响整个旅游行业,以及旅游行业产业链各环节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政府应为为旅游业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部署。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采取了严防死守的措施,但因疫情采取的隔离措施,呈现出从上到下层层加码的趋势,对个人、企业、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生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经济成本。因此,建立在数据分析和科学论证基础上的分级隔离措施,才是当下更能在疫情防治和恢复秩序之间形成平衡的方案。

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较成熟的产业发展阶段,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客源基础,旅行已成广大民众的刚性需求。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彻底结束的时间点尚无法判断,但在多项有力措施的力保下,增加旅游客流量并不难实现。消费者的热情提高,自然也就会推动旅游业的稳步复苏和发展。

另一方面,在线上和数字化市场,新数字化业务模式和业务机会层出不穷,促使传统服务供应商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对于企业来说,主要的应对之策则是大力发展自己的数字渠道战略,以数字化涵盖旅游业的各个方面。比如,聚焦于端到端的旅行数字化体验,从而关注每个关键节点,支持个性化体验,并提升消费者忠诚度等。

从产品创新到服务提升、从跨界主体进入到全行业人力资本提升、从数智化转型到供应链革新,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只是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是对旅游业发展走向与竞争格局的深刻影响。旅游业还将面对更大的挑战,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微旅游到虚拟游,新冠疫情创造旅游新趋势

在疫情对旅游业产业链彻底的改变下,从酒店集团到航空公司,都必须要面对一个看起来不确定的未来。

文|陈根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一切都是临时的,尤其是旅游。疫情让整个旅游行业陷入了停滞,从疫情暴发至今,影响会持续多久,依然难以预期。

传统旅游业的应对和转型在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在线旅行服务商在疫情中积极探索并尝试自救之路;“微旅游”、“微度假”等新兴旅游形态开始出现;疫情叠加了元宇宙的出现,正催生与加速旅游业融入元宇宙等,都从不同维度反映出疫情下旅行业这个多面体的真实样子。

无疑,在疫情对旅游业产业链彻底的改变下,从酒店集团到航空公司,都必须要面对一个看起来不确定的未来。

旅游业仍处低迷期

事实上,在疫情暴发以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旅游业都呈现整体向好的趋势,全面、蓬勃地发展着。

中国被认为是全球旅游业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地大物博,风光各异。并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变,旅游业发展一片向好。根据中国文旅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高达6.63万亿元。

国际方面,新冠疫情之前的三十年间,旅游业也逐年稳定增长。全球旅行和旅游业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比超过10%。2019年,在全球范围内有15亿国际旅游游客,国际游客支出达1.7万亿美元。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旅游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旅游人数大幅下滑。2020年,中国旅游人数为28.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1%;旅游收入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6%。尽管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人数下滑幅度每季度收窄,旅游市场呈现复苏趋势,但在疫情局部上行的情况下,旅游行业仍然处于低迷期。

而纵观全球,旅游业受到新冠疫情的重创则更加明显。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执行主任佐丽莎·乌罗舍维奇在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时表示,2020年,全球GDP下降的70%是由于旅游业停摆,造成6万亿的经济损失。全球旅游业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增长之后,被迫陷入停滞状态。

要知道,旅游生态系统所覆盖的范围非常之广泛,不仅限于旅游行业,许多其它依赖旅游的行业和领域同样遭受致命性的打击。全球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在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旅游业蒙受的打击就是这些人的直接生计损失。

更重要的是,当前,疫情依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2022年到来的同时,新冠疫情每日的新增确诊也创下了新高。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正掀起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海啸”,全球每日新增持续突破一百万例。国内旅游业受地区性的疫情反复,复苏乏力,而境外疫情在奥密克戎的扩散下,更是处于无法开展的状态。

疫情下,收入缩减,巨额垫资赔付在考验着旅游公司的资金链条,在无数张取消的旅行订单背后,旅行社是最直接的受损方。《旅游法》第67条规定,遇到“不可抗力”因素而导致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时,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已向地接社等各方支付且不可退还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合同变更时,因此增加的费用由旅游者承担,减少的费用退还旅游者。

新冠疫情带来的风险还不止于此。在疫情影响下,国内和国际航空也遭到了重创。大量国内、国际航班被取消,对于资本密集型的航空运输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现金流的断流,将对企业造成打击。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计,全球民航业至少需要1500亿~2000亿美金的资金救助才能渡过难关。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020年发布的全球航空运输业财务预期报告显示,全球航空公司2020年将亏损843亿美元,净利润率下降20.1%,意味着平均每天亏损2.3亿美元;收入预计仅4190亿美元,比2019年减少50%。

疫情对旅游行业持续性的冲击也体现在了旅游业的价值链上。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人类如果最终被迫接受与病毒共存的局面,那么戴口罩的公共出现生活方式会成为一段时间内的常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叠加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复苏的缓慢,就业问题会更加严重,而没有充分的就业与收入之后,又会反过来影响旅游出行的动力与需求。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疫情冲击下虽然造成了供需双弱的独特萧条场景,但也加速了旅游业的艰难蜕变。不论是传统供应商、中间商,还是科技平台,虽然面临低迷的市场状况,经历前所未见的变局,但这个过程,也是行业自我沉淀的过程,包括传统模式重塑、生态系统融合以及移动出行转型等。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疫情将一步一步推动着行业转型,并渗透到未来行业的重大场景中。

旅游业走向新趋势

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对于旅游业来说,称得上是“风刀霜剑严相逼”,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传统模式中价值链的重塑,关于旅游业未来的新趋势也逐渐开始显现。

当前,受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以本地游、周边游为底色的微旅行快速发展,逐步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微旅游”的出现具有近距离、短行程、高频率、慢休闲、高品质的特征——“微旅游”一般在车程两小时至三小时以内,主要发生于本地及周边,空间上具有易抵达的特征,出行时间相对较短,是城市居民的常态化、反复消费的旅游产品。同时,“微旅游”更注重慢生活、深体验,更能契合游客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显然,“微旅游”的快速发展,是疫情常态化时期市场主体快速适应疫情防控要求而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结果,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游客对高品质、本地化、深度游产品持续追求的结果,也是各地政府通过消费券、免费游等多措施刺激本地旅游市场繁荣和发展的结果。

毕竟对于国内旅游业而言,只要能实现动态清零的局面,旅游业还是处于一个逐步恢复的状态。但是疫情的影响对于国际旅行的冲击就完全不同,尤其是依赖于中国游客的国家。如果这些国家中还涉及到排华的国家,那么对于这些排华的国家而言,其再想恢复到疫情前中国游客的情况可以说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除了“微旅游”外,科技也正以不可抗拒之势介入旅游业的发展。虽然科技巨头早已布局旅游行业,但是在疫情发生以前,他们的市场渗透率都还不算强势。现在,科技巨头的投资和发展完全可能全盘颠覆旅游业的竞争格局。

具体来看,如果科技的发展可以用亲民的价格完美模拟线下体验,那么部分人群将从线下体验转而选择虚拟旅行模式。2021年,元宇宙大火,疫情叠加了元宇宙的出现,无疑会催生与加速旅游业融入元宇宙。借助于元宇宙发展数字化旅游正是一个全新的机会,也将未来的一种旅游新常态,即借助于虚拟现实的混合技术,通过VR、AR眼镜来实现虚拟旅游。

“数字云南”就是科技巨头成功整合客户线下线上旅游体验的一个典范。云南省与腾讯合作开发了一款app,使用户能够观看省内著名旅游景点的直播、预订各景点门票,并可通过app导航快速找到餐厅、酒店甚至附近的洗手间。这款app满足了人群自助旅游的愿望,通过提供必要的信息来帮助他们制定旅行计划,而无需与他人直接交流互动。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到新兴经济体的大幅增长中产阶级对新奇体验和旅行的热衷与承受能力,旅游行业必须进行自我再造。届时,实体世界将与线上世界平行并存,线下的旅行服务提供商将必须推出与众不同的产品,避免被科技手段低成本复制。而行业内的所有玩家则将专注于内容生产,以满足线上市场的需求。

当然,不论是传统旅游模式的重塑,还是旅游业新趋势的形成,关于消费者的争夺都是影响整个旅游行业,以及旅游行业产业链各环节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政府应为为旅游业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部署。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采取了严防死守的措施,但因疫情采取的隔离措施,呈现出从上到下层层加码的趋势,对个人、企业、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生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经济成本。因此,建立在数据分析和科学论证基础上的分级隔离措施,才是当下更能在疫情防治和恢复秩序之间形成平衡的方案。

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较成熟的产业发展阶段,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客源基础,旅行已成广大民众的刚性需求。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彻底结束的时间点尚无法判断,但在多项有力措施的力保下,增加旅游客流量并不难实现。消费者的热情提高,自然也就会推动旅游业的稳步复苏和发展。

另一方面,在线上和数字化市场,新数字化业务模式和业务机会层出不穷,促使传统服务供应商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对于企业来说,主要的应对之策则是大力发展自己的数字渠道战略,以数字化涵盖旅游业的各个方面。比如,聚焦于端到端的旅行数字化体验,从而关注每个关键节点,支持个性化体验,并提升消费者忠诚度等。

从产品创新到服务提升、从跨界主体进入到全行业人力资本提升、从数智化转型到供应链革新,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只是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是对旅游业发展走向与竞争格局的深刻影响。旅游业还将面对更大的挑战,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