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没说尽的故事,未完成的对话:2022年这些新书值得我们期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没说尽的故事,未完成的对话:2022年这些新书值得我们期待

新的一年,我们梳理了从文学到社科历史及新知艺术的书单,与读者共飨。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董子琪 徐鲁青

编辑 | 黄月

除了在每一年的年底发布编辑部书单、为大家呈现当年我们读到的好书之外,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也会在每年一月为读者朋友奉上这一年值得期待的新书指南。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下面这篇篇幅不算短的期待之书指南以7个版块,分门别类呈现了2022年原创文学、引进文学、传记散文、社科、历史、新知、艺术等领域值得关注的新作品。我们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了来自各大出版社的讯息,按照类别类型、主题议题精心整理,希望这既是一份为书虫密集“种草”的书单,也是一幅可供延伸思考的出版地图,这份地图或许不足够完整,但我们仍可借此洞悉和思考国内出版界的关注热点,以及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某些社会关切和发展趋势。

01 华语文学:以故事与趣味书写这片土地

原创文学方面,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书中书写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信仰燃烧年代的生死抉择。刘亮程在《捎话》之后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本巴》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同样具有魔幻史诗的风格:“江格尔的本巴地方,是幸福的人间天堂。那里人都二十五岁,没有衰老没有死亡。”路内的《关于告别的一切》以1975年出生的作家李白为主角,讲述过气作家、不婚主义者、青少年怀旧浪漫男与其父亲自1985年至2019年间的悲欢。路内曾在2021年的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朗诵了作品中有关作家如何应对网络恶评的部分章节。田耳的《秘要》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黑书藏书市场上的风云诡谲,有着强烈的武侠情怀。《“李尔王”与1979》是薛忆沩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新作,还原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庭状况,叶兆言的中篇小说《通往父亲之路》同样关照二十世纪中国几代知识分子家庭生活,或可进行对读。

《本巴》
刘亮程 著
译林出版社 2022

鲁敏以《金色河流》呈现改革开放白手起家、先富起来的这一代人中国式财富观的艰难进步。《白发阿娥及其他》是香港作家西西最新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白发阿娥生于宣统年间,生活在一个业已消逝的时代,如今,她出门要抹风油精,到百货公司怕冷气,到马路上怕晒太阳,到朋友家怕见人。《北流》是林白沉潜八年的长篇小说新作,书中涵盖了南方母系民间经验、女性成长记忆、知识分子的精神流变史。残雪的小说集《西双版纳的女神》收入了作家最新的原创短篇作品。2018年北京育儿嫂范雨素一夜成名,三年过去,范雨素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久别重逢》

《故事只讲了一半》集纳了小说家、导演万玛才旦近年创作的十部短篇小说,展现了普通藏族老百姓的生活群像:满腹民间故事的村庄老人,被认证为活佛转世的幼子,为了哺乳耗尽心力的新生儿父母,犯下纵火杀人罪行的诗人……《执否》是梁晓声最新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友情观、爱情观。《人的世界》为韩东“回归”中短篇小说写作的全新作品集。弋舟将推出继“丙申”“丁酉”“庚子”之后的“人间纪年”系列第四部《辛丑故事集》《鸭镇夜色:王奎张亮故事集》《这件事到底有没有意义》是小说作者曹寇即将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夜色》以小镇青年王奎、张亮为主角,故事发生于八卦洲镇以及南京市区。《新婚之夜》后,辽京今年将推出最新中短篇集《倾听》,洞察城市生活表象下的真相。在新作《上海胶囊》中,btr以19篇“展览小说”凭空搭建起了19座展厅。 

《上海胶囊》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 2022

在类型文学方面,中信·春潮社将推出“那多手记”最新作品《荒墟归人》,有多年特异事件调查经历的记者那多因废墟选题去往重庆市开县,在湖底古城经历异象。孙一圣去年推出了中篇小说集《夜游神》,今年将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必见辽阔之地》,故事一样发生在山东小城,人物一样有“武松”。以《鹌鹑》为代表作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作者郭沛文最新长篇小说名为《刹那》,故事也依然以长沙为背景。包括赵海虹、夏笳、沈大成在内的女性作家的科幻合集《春天来临的方式》则是当代中国幻想小说国际合作项目之一。另外,北京大学西葡语系教授、猫科动物之友范晔的首部原创幻想文学作品《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将由顾湘配图出版。

在《野猪渡河》及《猴杯》之后,后浪将引进马华作家张贵兴的代表作《沙龙祖母》,小说以乱针刺绣的手法,揉杂探险言情的小说趣味,传达出雨林里欲望、性爱、屠戮、暴烈的浓稠气息。2020年,张贵兴凭借《野猪渡河》获得第八届红楼梦奖。后浪今年还将引入台湾《联合文学》杂志总编辑王聪威的长篇小说《生之静物》,以一位妻子的出走心事和私密独白,讲述“孤独活”及“无缘死”的话题。陈浩基的推理短篇小说集《第欧根尼变奏曲》和童话推理故事集《魔笛》将同时推出。此外,贺景滨、李奕樵、邱常婷等新生代作家的新书也值得期待。

02 引进小说:既有经典新译,也有新人新作

202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的作品将在今年与中国读者见面,包含《来世》《最后的礼物》《天堂》《海边》《赞美沉默》五部作品。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最新小说《瘟疫之夜》将由世纪文景引进,小说讲述了1901年一座岛屿爆发了第三次大瘟疫,几位试图拯救帝国命运、追求现代文明理想的主人公在对抗瘟疫的战役中焕发光彩。 

2018年诺奖得主、波兰作家托卡尔丘克的多部小说将继续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可以文化引入国内,其中《E.E.》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十五岁的波兰少女爱尔娜·爱尔茨内尔由母亲和友人们治疗精神疾病的故事,讨论了“意识”与“无意识”、精神与肉体等哲学问题。此外待出版的还有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最后的故事》,这两本书均由波兰语直译。最值得关注的是托卡尔丘克长达千页的《雅各布之书》,讲述的是18世纪中叶一个出身神秘的年轻犹太人来到波兰村庄,施展魅力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狂热追随者。在《机器人大师》《索拉里斯星》之后,波兰科幻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的《技术大全》也将引入中文版,此书备受学者江晓原推崇。

在《东方故事集》之后,上海三联书店将继续引入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系列作品,我们将读到她为三岛由纪夫写的《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以及尤瑟纳尔的传记。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庭院深处,是哪辆镀铬把手的小自行车》讲述了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龚古尔奖得主蕾拉·斯利玛尼的“他者之地(三部曲)”之《战争,战争,战争》将由法语译者袁筱一译成中文出版,小说讲述了上世纪中期法国女孩马蒂尔德爱上了摩洛哥人阿米,并与其结婚生子、移居摩洛哥,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关于家族、国别、爱情、婚姻有关的故事。米歇尔·维勒贝克的《血清素》则讲述了在人人都抑郁的时代,“我”努力地按部就班地恪守中产准则,却发现一切变得荒谬可笑的故事,于是“我”玩起“消失”,退了公寓,辞了工作,和女友不告而别。

《庭院深处,是哪辆镀铬把手的小自行车》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22

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出版品牌“新民说”近年来推出了塞巴尔德作品系列,2022年将更新至《乡村别墅中的住所》,他再度纯熟地模糊了传记、散文与游记的边界,在一段乡村风光的漫步中思考与讲述。塞巴尔德处女作、第一部诗歌作品《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也将与中国读者见面。值得期待的还有奥地利小说家赫尔曼·布洛赫作品系列《梦游者》《着魔》《无罪者》,以及德国战后作家西格弗里德·伦茨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家乡博物馆》,一个从家乡博物馆在大火中毁于一旦讲起的故事。

2020年布克奖得主、苏格兰文学新人道格拉斯·斯图亚特的小说处女作《舒吉·贝恩》讲述了1980年代苏格兰格拉斯哥一个穷苦家庭里,染上酒瘾的单亲母亲与三个孩子尤其是幼子的故事。美国作家詹姆斯·索特系列作品《这一切》等将由理想国引入。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的新作《美好的世界,你在哪里》即将与读者见面,小说书写了两个二十几岁的好朋友不同的生活轨迹,与鲁尼之前的作品相似,主角的友谊大多数时候通过电子邮件来维系。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遗作结集《终场故事集》也将出版。莫桑比克葡语作家米亚·科托的作品将持续被译介到中文世界,包括《高雅的恐怖分子和其它故事》。出版品牌“明室Lucida”即将推出的《志贺直哉短篇小说集》绝大部分篇目是首次译介,《志贺直哉中篇小说集》亦是其中篇小说集简体首译。日本作家宇佐见铃出生于1999年,她关于追星女孩的作品《偶像失格》获得了第164届芥川奖,将在今年与中文世界读者见面。《疫情时期的故事》来自《纽约时报》“十日谈”栏目集结,收录了新冠席卷全球期间全球多位著名小说家的作品,包括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大卫·米切尔、科尔姆·托宾、李翊云等。

《美好的世界 你在哪里》[爱尔兰]萨莉·鲁尼

03 传记、访谈与散文:不忘昨日,活在当下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即将出版第六辑,这一辑收录了包括阿瑟·米勒、路易-费迪南·塞利纳、钦努阿·阿契贝、哈罗德·布鲁姆等著名作家的诸多访谈。在文学传记方面,记述现代主义元年的《天才群星璀璨——1922:现代主义元年》与M.H. 艾布拉姆斯探讨超自然主义的《自然的超自然主义》值得关注,前者揭示了多位现代主义名人之间鲜为人知的联系,后者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的重要诗人——如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济慈、雪莱等——所共同面对的议题。布克奖得主、美国小说家乔治·桑德斯的作品《在雨中的池塘漫游》是一部讲解俄罗斯文学大师经典名作的文学细读。

杰克·凯鲁亚克的经典传记《杰克之书》让我们近距离地观看“垮掉的一代”代言人的人生。法国作家让-保罗·曼加纳罗的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传记《伊塔洛·卡尔维诺:写小说的人,讲故事的人》与访谈集合录《我生于美洲》也将于今年面世,收录了1951—1985年间卡尔维诺的的101次访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早期的自传性散文集《欧洲故土》及1960年代受聘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时期的散文《旧金山海湾景象》也将译介出版。今年还将出版波兰作家安杰伊·弗劳瑙塞克的《米沃什传》(全两册),追踪了米沃什个人的奥德赛之旅,基于大量的访谈资料写成,征引了大量米沃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文学纪念碑”系列的约瑟夫·弗兰克《陀思妥耶夫斯基》五卷本传记终于迎来了第五卷,聚焦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十年的生活与创作,陀氏最重要的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会在本卷中逐章解读。后世作家回忆博尔赫斯的作品亦不能少,杰伊·帕里尼的《博尔赫斯与我:一次邂逅》写的是年迈失明的博尔赫斯如何通过帕里尼的眼睛看见苏格兰的故事。英国文学评论家凯瑟琳·雷恩的《威廉·布莱克传》、美国学者沃尔特·杰克逊·贝特的《约翰生传》还有两个版本的卡夫卡传——分别是德国莱纳·施塔赫版以及德国彼得·安德烈·阿尔特版,以及艾米莉·迪金森的传记《我居于无限可能》都值得读者期待。

《杨苡口述史》以个人口述史展现了百年来历史变迁,杨苡今年103岁,她的哥哥杨宪益是著名翻译家,姐姐杨敏如是古典文学专家,丈夫赵瑞蕻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即将推出“吕思勉系列”,包括《吕思勉历史课》《吕思勉国文课》《吕思勉修身课》等,吕思勉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严耕望语)。王鼎钧的《小学作文讲话》是一本针对小学生而作的指导之书,教孩子如何细心观察世界,用不同的方法伸展故事、激荡思考。在《平如美棠》之后,饶平如的遗稿及自传将《平生记》出版,记录其一生自童年历经戎马生涯、公私合营、下乡、制造木牛流马的变化。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新的散文集《为你跋山涉海》(暂名)汇集了多年来在世界各地旅行和考察所积累的见闻和思考,从阿姆河到撒马尔罕,作者从许多被湮没的故事、精微的技艺和被人遗忘的人物经历中发现一个个形塑历史的支脉。季进的《文本的旅行》借由作者的海外访学经历而引出,围绕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而展开,论及宇文所安、夏志清、夏济安、李欧梵等教授,以及《中国现代小说史》《沈从文传》等经典学术著作。

《我将前往的远方》是郭强生“人生私散文”系列中的第二部作品,被称作“献给单身初老的一首情歌”,五十岁单身的郭强生经历丧亲之痛后在这部作品中梳理回顾了自己的前半生。盛文强的《渔具列传》今年将再版,包含舟楫、网罟、钓钩、绳索、笼壶、耙刺六辑,集地方志、家族秘闻、采访为一体,是一部可以上溯到洪荒时代的海洋秘史。作家、翻译家的孔亚雷的《极乐生活指南》是他的首部文学评论集,孔亚雷翻译过杰夫·戴尔的《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与詹姆斯·索特的《光年》。《打工记》是一部十年打工日记,作者胡安焉近十年辗转中国南北打工,做过快递员、夜班流水线分拣工和自行车店店员。译文纪实系列在推出了《鱼翅与花椒》之后,又引入了扶霞的随笔集《寻味东西》,她用一贯的幽默笔触生动描写了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和关于美食的各种轶闻趣事。

04 文学研究、童话、鬼怪与流行:从读到如何读

陈平原《小说史学面面观》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依据2020年春夏北大讲稿整理而成,兼及专业论文与学术随笔,遴选鲁迅、胡适、阿英、普实克、夏志清共计十二家,进行评述、延伸与发挥。《杜甫:超越忧愁的诗人》是日本学者兴膳宏的著作,兴膳宏精选了杜甫不同时期的七十二首诗歌,串起了杜甫的一生。《细语有声:清代日记中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生活》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书稿以清代日记为切入点,为读者展示了阅读日记的基本方法,内容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如清末五大臣出洋被炸案。

《杜甫:超越忧愁的诗人》[日]兴膳宏

国内第一个全版《贝洛童话》值得关注。 《贝洛童话》又名《鹅妈妈的故事》,是世界上第一部童话集,成书比《格林童话》要早上一个多世纪,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学术价值。“普林斯顿经典书系”《格林童话的残酷真相》是研究格林童话的奠基作品,从谋杀、乱伦等格林童话中的经典主题的黑暗面展开。《鬼魂小说、侦探小说与唯灵论》以维多利亚时期十分流行的鬼魂小说和侦探小说为研究对象,作者选取了司各特、狄更斯、勒发奴这些作家的作品。《东西不可思议物语》是涩泽龙彦的怪谈随笔,他在其中收集了古今中外四十九个故事怪谈。前柳田国男时代的妖怪学者江马务的《日本妖怪化物史》基于从大量古籍中采集辑录的文献记述,勾勒出妖怪与化物的本来面目。 

 《鲍勃·迪伦的意义》是哈佛大学古典学教授、迪伦研究专家理查德·F.托马斯基于托马斯教授为哈佛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迪伦研讨课。书中探讨了迪伦歌曲的主题,如音乐与社会正义、战争与人类对战争的回应、爱与死亡、信仰与宗教等。在《快时代,慢阅读》中,休斯敦大学文学教授大卫·米基克斯倡导用慢阅读的方式抵挡快的碎片化和娱乐化,试图重新建立起人与文学、专注和阅读之乐的古老联系。《如何阅读世界文学》总结了哈佛文学授课经历,向人们讲述在浩瀚的世界文学中的读书门径。

05 非虚构与社科:思考是一场永未完成的对话

2022年,我们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仍在持续,仍应持续。过去几年里,同处东亚社会的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对诸多性别议题的剖析,成为我们反思中国社会的参考系之一。在她的《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引发大量关注后,“明室Lucida”在今年计划推出她的《为了活下去的思想》。此书是上野千鹤子从“9·11”事件开始,围绕国家、暴力、性别等议题思考写就的总结式作品。在《女生该怎么活——上野老师教教我!》(暂名)中,上野千鹤子亲自回答了女生从学生时代到进入社会后对“性别平等问题”的一系列疑问。同样讨论“厌女”现象的书还有三辉图书将出版的《下女:厌女的逻辑》,是三辉“女书系”中的一本,与上野千鹤子的东亚背景不同,《下女》作者、康奈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凯特·曼恩聚焦美澳社会案例,讨论了厌女如何巧妙地伪装成“理性中立客观”,潜藏于集体意识之中。“女书系”还将出版《廉价的生命:印度全球代孕的代价》,作者沙弥拉·鲁德帕分析怀孕和生育如何被商品化,以及女性身心在此过程中的遭遇。此外还有英国女权主义先驱沃斯通克拉夫特代表作之一《北欧书简》,也是国内首次出版。

今年,国内多家出版社也将推出一系列关注性犯罪话题的书籍。三辉的《违背我们的意愿》是研究强奸问题的经典书目,浦睿文化即将出版《骄傲的堡垒:性侵、问责与和解》,前者的作者布朗米勒主要依循的是社会学与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后面这本书里,美国道德哲学家玛莎·纳斯鲍姆以分析哲学的路径,对性虐待和性骚扰案件的常见社会质疑进行了回应。此外,上海译文出版社将出版研究美国隐性强奸问题的《危险的熟人》以及聚焦家庭凶杀案的《致命爱人》

曾引进《无缘社会》《女性贫困》等作品的上海译文非虚构系列,今年还将持续推出剖析解读日本社会症候的新作。比如关注劳动者权益的《过劳死:这份工作比命还重要?》,作者通过采访《朝日新闻》刊登的十一个过劳死家庭,剖析了日本职场日剧恶化的过劳问题;例如《吸血企业:吃垮日本的妖怪》关注的是近十年来日本社会“吸血企业”通过大量雇佣、大量辞退、超时加班、低薪压榨、非正式雇佣等手段获取廉价劳动力,这些企业制造的社会成本都要转嫁给纳税人来承担。还有一些作品聚焦城市边缘人群的挣扎,《三十不立:无法开口求助的青年人》书写三十岁左右时滑入社会底层的日本青年流浪汉生活,《单身女性》则从“非正式员工”、“中年女人的相亲”、“生活的艰辛”、“年老的父母” 四个维度分析了日本单身女性群体的困境。社科文献旗下子品牌“方寸”推出“樱花书馆”系列关注日本社会,今年将推出《日本病:长期衰退的影响》《日本的社会规则:雇佣、教育和福利的变迁史》等。

《过劳死》[日]牧内昇平

认识我们的城市,想象更好的城市。美国城市规划活动家简·雅各布斯的《关键的小规划》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部文集收录了她近40篇重要文章,包括她首次以中文正式出版的成名作《市中心为人民而存在》。简·雅各布斯在其城市研究经典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指出,城市的本质不是建筑,而是人,是公共空间,是街道,是人和人之间的互动。译林将推出的另一本有关城市空间的书或许能为雅各布斯这一观点做出补充,心理学家海伦·伍利的《城市开放空间》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可以为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并讨论了可供个人或社区日常使用的各种开放空间形式。城市需要开放空间,更需要开放包容的文化。20世纪新社会史代表人物斯蒂芬·塞恩斯托姆的《其他波士顿人》将在今年由上海译文推出,作者以波士顿为案例分析了1880—1970年代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发现来自不同民族、拥有宗教信仰的移民是美国20世纪大发展的原动力。让我们看得再微观一些,看看城市里人和人间的连结:华东师大出版社“薄荷实验”将出版《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作者是社会网络分析领域学者彼得·比尔曼。在小小的公寓楼中,每天上演着门卫保安和房客的复杂互动,以小见大,我们也得从中窥见一个更广的社会网络关系。

《寻找门卫 :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彼得·比尔曼

新冠疫情仍在持续,我们是否已对死亡有了更深的理解?上海译文出版社将推出《临终困局》一书,在德国医疗行业从业多年的作者马蒂亚斯·特内斯发现,医院面对重病病患,关心的并非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而往往出于逐利目的对病人过度治疗。他号召进一步加强姑息治疗,不让过度治疗延长老年患者的痛苦,让病人有尊严地安详离世。疫情也让人们重新反思技术,华东师大出版社将出版《数字断联》,分析资本主义、互联网和美国的治理危机三者间的关系,帮我们理解互联网被资本主义塑造和驯化、制造民主危机的过程与原因。文化研究重要学者斯图尔特·霍尔的《管控危机》也将问世,从一个十分普通的社会治安议题入手,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英国社会的道德恐慌,及背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霸权和政治合法性危机与重建的社会史。

知识分子的思索或许不能为社会实践提供详尽的指导,但其中蕴含的视角和线索却具备启发的可能。今年译林出版社将推出两本增订版的以赛亚·伯林文集,《启蒙的三个批评者》以及《未完的对话》。伯林是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在消极的和积极的自由之间作出了著名的区分,两部文集分别讨论了他长期思索的问题:如何理解反启蒙运动的现代思潮、多元论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三辉图书“左翼前沿思想译丛”今年将推出后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欧内斯托·拉克劳的《解放》,他探索主流视域的“解放”观念的内在矛盾、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间的关系、政治身份的形成,并提出我们需要一种解放的新希望。该译丛今年还将推出阿甘本《神圣人:至高权力与赤裸生命》新版。叶礼庭的《权利革命》回应了关乎权利的争议性问题:团体权利是否危害个人权利?当每个人都主张自己的权利时,责任怎么办?当每个成员都有权利时,家庭能否生存和繁荣?权利语言在赋予个人力量的同时削弱了社区吗?迈克尔·曼被认为是韦伯之后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与约翰·A. 霍尔对话的《21世纪的权力:与约翰·霍尔对话》一书关注当下美国,并试图分析所谓中国崛起可能带来的威胁是什么,以及金融资本不可遏制的力量和环境破坏带来的重大危机。

在政治哲学与伦理学之外,人类学的想象力总是带给我们别样的关切和共情。薄荷实验将出版人类学家迪杰·法桑的《生命使用手册:法桑论生命人类学》,论述人类生命价值的问题,对生命伦理进行综述和反思,并与维特根斯坦、本雅明和福柯进行批判性对话。

06 历史:以史为鉴,思考人的境况

宏观史方面,继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的《虚无时代》《20世纪思想史》之后,译林出版社今年将推出沃森的《大分离:新旧大陆分道扬镳的历史》,探讨新旧大陆从地质分离到哥伦布大发现期间的历史。沃森确定了两个世界之间的三个主要差异——气候、可驯化的哺乳动物和致幻植物——结合起来产生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文明轨迹。三辉图书将继续推出历史学家孙隆基的《新世界史》,承接之前出版的前两卷内容,以全球史观和多中心论梳理中古后期几大文明地区的发展脉络。

中国史领域今年也有很多好作品问世。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系教授李怀印的《现代中国的形成》,探讨中国作为一个以汉人为主体的内地各省和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边疆各省所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19世纪之前是如何成形并得以维系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杨念群也关注国家构建问题,在今年将出版的《“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中,他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而清朝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大一统”是正统论的首义,是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目光由朝堂转向地方,《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借由对生祠的考察,挑战了明朝封建专制强化、平民只能“绝对臣服”的传统观点,发掘了专制集权土壤中的另一套政治模式:地方官受命于皇帝,并由平民决定其价值,平民借此实现政治参与。

《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美]施珊珊 著 

尽管新冠疫情让全球流动减速,人类却从未放弃过对移居与迁徙的执念,也从未停止过文化交融。移民研究学者罗宾·科恩在即将出版的《3000年人类迁徙史》中总结了人类自第一次迁徙出大裂谷,到当下叙利亚人大批逃亡的全球迁徙轨迹,附有直观的迁徙地图。甲骨文也将推出《上游之旅:大迁徙与中国南部的帝国(1570-1850)》,此书研究十六世纪末十九世纪中叶广东移民沿着西河及其支流进行迁徙的旅程、流散者和帝国在上游边境的关系,以及移民在故乡维持家庭和血缘有何作用。

第三帝国的历史在今年仍是出版热点。理想国“M”系列2020年出版了英国历史学家理查德·埃文斯著写的第三帝国三部曲,今年将推出的《破碎的生活: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聚焦20世纪德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横跨了从一战到大萧条、从纳粹到二战、从冷战到柏林墙倒塌等历史阶段。甲骨文将出版埃文斯的另一部作品《阴谋论中的希特勒》,探讨了五种涉及希特勒和纳粹党的阴谋论,剖析了与第三帝国相关的偏执想象。从1980年代,西方学界出现了“记忆潮(memoryboom)”的史学热潮,德、法两国的记忆史研究在这一时期开始大幅拓展,“记忆潮”在2000年之后逐渐进入中国,今年我们也能读到几本从文化记忆理论出发的优秀作品: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记忆中的历史》,探讨德国人对纳粹历史的记忆、德国历史是如何被人们谈论、解读和描述的;社科文献旗下的“索·恩”品牌将推出《历史的囚徒:二战纪念物中的历史叙事与建构》,作者以世界各地的二战纪念物展示了人们是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记忆这段历史的。在第三帝国之外,广东人民出版社子品牌“万有引力”计划出版《突如其来的勇气:二战法国青年抵抗运动,1940—1945》,讲述法国抵抗运动中的爱国青年各种方式的反纳粹斗争,以及他们在二战期间抵抗纳粹运动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突如其来的勇气:二战法国青年抵抗运动,1940—1945》罗纳德·C.罗斯巴顿

在身份政治日益凸显的时代,反思种族主义与殖民历史的作品也值得我们关注。甲骨文将出版《第五太阳纪:阿兹特克人的新历史》,罗格斯大学历史教授卡米拉·汤森摒弃了长期以来的欧洲殖民者视角,以完全基于土著居民的视角,对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历史进行了复杂的描写——他们并没有简单地向西班牙文化和殖民屈服,相反,他们重新调整了政治立场,适应了新的义务,并坚持了下来。《重建之战:美国最进步时代的暴力史》考察了美国内战结束后重建时期十余年里的历史,作者发现,美国社会始终未能将黑人平等地整合进法律、政治、经济、社会体系。南京大学出版社将推出《非洲、亚洲与哲学史:哲学标准形成中的种族主义,1780—1830》,探讨了哲学史研究是如何由希腊转向康德的,以及这一谱系如何逐渐取代了始于埃及或西亚的文明,使得后者不再属于哲学范畴,而被归入宗教研究领域。

《非洲、亚洲与哲学史:哲学标准形成中的种族主义,1780—1830》,南京大学出版社   彼得·K.J.帕克
《非洲、亚洲与哲学史:哲学标准形成中的种族主义,1780—1830》彼得·K.J.帕克

07 新知与艺术:拓宽视野,感受美好

阅读不总是沉重严肃的,有趣的新知赋予日常生活以更广阔的景深、更丰富的景致。人类同自然的关系始终是我们执著探索的母题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将推出《犬科动物:狗与人类的历史》一书,通过介绍12种狗被驯化的过程分析狗与人类的关系史。上海译文出版社将出版《伴生:我们与动物的故事》,动物伦理学和神经学学者阿伊莎·阿赫塔结合医学、社会史和个体经验,展示了人类和动物如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浦睿文化即将出版《红山动物园是我家》《熊在吗》告别枯燥的科普说教,红山动物园工作人员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向读者讲述动物的习性和饲养知识等等。

植物在长久的历史和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陪伴着我们,却最容易被我们忽略。广西师大出版社《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选取了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以及经由中 国传入西方的各种植物,讲述了它们传播的历史、功用以及在各自文化谱系中的意义。“方寸”将推出《植物教会我们的事》,作者认为植物并非我们一贯认为的静态的或可预测的,相反,植物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加深对于植物的了解可以帮助改善人类社会。译林出版社“牛津通识”系列将出版伦敦大学学院地理学教授马克·马斯林的《气候》,介绍现代气候系统的根源、气候如何影响人类生活和其他生命活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为此采取的行动。

新知图书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自己的窗。《癌症传:众病之王》今年将推出十周年纪念版。继“裸猿三部曲”后,译文社将出版德斯蒙德·莫利斯的《裸男》《人体行为观察》 ,前者是一本人类自然史,也是男性身体文化的社会人类学考察,后者则是对人类肢体语言的研究。译文心理书系将推出《我的身体里住不下13个人》《多活下来的这9年》等作品,关注多重人格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躁郁症等心理问题。

艺术方面,后浪艺术的“艺术与观念”丛书在今年将推出四本新书,主要聚焦阿尔卑斯以北的艺术。世纪文景的《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1980—2020)》关注的是中国纪实、肖像等摄影类型的发展。

如果你对音乐感兴趣,或许可以期待广西师大的“有谱音乐”书系,既有音乐家传记,比如《第九交响曲:贝多芬与1824年的世界》《莫扎特:黄金年代》,也有一系列乐器教程和曲集。“索·恩”也将推出两本摇滚史,分别是《摇滚史:1920–1963》《摇滚史:1964–1977》,涵盖从查克·贝里到吉米·亨德里克斯、滚石乐队的摇滚音乐史。

“艺术与观念”丛书 后浪

文字读累了?看看漫画吧!手冢治虫说,“漫画的乐趣就在于你看到那种破天荒的夸大、虚构、不合常理和荒唐无稽时产生的快乐。”今年,后浪漫将推出法国实验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上升》、漫画家松本大洋的竞技漫画代表作《乒乓》。广西师大也将出版民国漫画家丰子恺、王子美的漫画集。新星出版社将为读者呈现横山光辉的《三国志 第二部》、荒木飞吕彦《乔乔的奇妙冒险 第四部·不灭钻石》。新的一年,愿读书开心,愿好书与我们同在。

2022年,你最期待读到哪些书呢?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没说尽的故事,未完成的对话:2022年这些新书值得我们期待

新的一年,我们梳理了从文学到社科历史及新知艺术的书单,与读者共飨。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董子琪 徐鲁青

编辑 | 黄月

除了在每一年的年底发布编辑部书单、为大家呈现当年我们读到的好书之外,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也会在每年一月为读者朋友奉上这一年值得期待的新书指南。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下面这篇篇幅不算短的期待之书指南以7个版块,分门别类呈现了2022年原创文学、引进文学、传记散文、社科、历史、新知、艺术等领域值得关注的新作品。我们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了来自各大出版社的讯息,按照类别类型、主题议题精心整理,希望这既是一份为书虫密集“种草”的书单,也是一幅可供延伸思考的出版地图,这份地图或许不足够完整,但我们仍可借此洞悉和思考国内出版界的关注热点,以及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某些社会关切和发展趋势。

01 华语文学:以故事与趣味书写这片土地

原创文学方面,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书中书写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信仰燃烧年代的生死抉择。刘亮程在《捎话》之后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本巴》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同样具有魔幻史诗的风格:“江格尔的本巴地方,是幸福的人间天堂。那里人都二十五岁,没有衰老没有死亡。”路内的《关于告别的一切》以1975年出生的作家李白为主角,讲述过气作家、不婚主义者、青少年怀旧浪漫男与其父亲自1985年至2019年间的悲欢。路内曾在2021年的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朗诵了作品中有关作家如何应对网络恶评的部分章节。田耳的《秘要》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黑书藏书市场上的风云诡谲,有着强烈的武侠情怀。《“李尔王”与1979》是薛忆沩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新作,还原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庭状况,叶兆言的中篇小说《通往父亲之路》同样关照二十世纪中国几代知识分子家庭生活,或可进行对读。

《本巴》
刘亮程 著
译林出版社 2022

鲁敏以《金色河流》呈现改革开放白手起家、先富起来的这一代人中国式财富观的艰难进步。《白发阿娥及其他》是香港作家西西最新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白发阿娥生于宣统年间,生活在一个业已消逝的时代,如今,她出门要抹风油精,到百货公司怕冷气,到马路上怕晒太阳,到朋友家怕见人。《北流》是林白沉潜八年的长篇小说新作,书中涵盖了南方母系民间经验、女性成长记忆、知识分子的精神流变史。残雪的小说集《西双版纳的女神》收入了作家最新的原创短篇作品。2018年北京育儿嫂范雨素一夜成名,三年过去,范雨素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久别重逢》

《故事只讲了一半》集纳了小说家、导演万玛才旦近年创作的十部短篇小说,展现了普通藏族老百姓的生活群像:满腹民间故事的村庄老人,被认证为活佛转世的幼子,为了哺乳耗尽心力的新生儿父母,犯下纵火杀人罪行的诗人……《执否》是梁晓声最新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友情观、爱情观。《人的世界》为韩东“回归”中短篇小说写作的全新作品集。弋舟将推出继“丙申”“丁酉”“庚子”之后的“人间纪年”系列第四部《辛丑故事集》《鸭镇夜色:王奎张亮故事集》《这件事到底有没有意义》是小说作者曹寇即将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夜色》以小镇青年王奎、张亮为主角,故事发生于八卦洲镇以及南京市区。《新婚之夜》后,辽京今年将推出最新中短篇集《倾听》,洞察城市生活表象下的真相。在新作《上海胶囊》中,btr以19篇“展览小说”凭空搭建起了19座展厅。 

《上海胶囊》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 2022

在类型文学方面,中信·春潮社将推出“那多手记”最新作品《荒墟归人》,有多年特异事件调查经历的记者那多因废墟选题去往重庆市开县,在湖底古城经历异象。孙一圣去年推出了中篇小说集《夜游神》,今年将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必见辽阔之地》,故事一样发生在山东小城,人物一样有“武松”。以《鹌鹑》为代表作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作者郭沛文最新长篇小说名为《刹那》,故事也依然以长沙为背景。包括赵海虹、夏笳、沈大成在内的女性作家的科幻合集《春天来临的方式》则是当代中国幻想小说国际合作项目之一。另外,北京大学西葡语系教授、猫科动物之友范晔的首部原创幻想文学作品《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将由顾湘配图出版。

在《野猪渡河》及《猴杯》之后,后浪将引进马华作家张贵兴的代表作《沙龙祖母》,小说以乱针刺绣的手法,揉杂探险言情的小说趣味,传达出雨林里欲望、性爱、屠戮、暴烈的浓稠气息。2020年,张贵兴凭借《野猪渡河》获得第八届红楼梦奖。后浪今年还将引入台湾《联合文学》杂志总编辑王聪威的长篇小说《生之静物》,以一位妻子的出走心事和私密独白,讲述“孤独活”及“无缘死”的话题。陈浩基的推理短篇小说集《第欧根尼变奏曲》和童话推理故事集《魔笛》将同时推出。此外,贺景滨、李奕樵、邱常婷等新生代作家的新书也值得期待。

02 引进小说:既有经典新译,也有新人新作

202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的作品将在今年与中国读者见面,包含《来世》《最后的礼物》《天堂》《海边》《赞美沉默》五部作品。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最新小说《瘟疫之夜》将由世纪文景引进,小说讲述了1901年一座岛屿爆发了第三次大瘟疫,几位试图拯救帝国命运、追求现代文明理想的主人公在对抗瘟疫的战役中焕发光彩。 

2018年诺奖得主、波兰作家托卡尔丘克的多部小说将继续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可以文化引入国内,其中《E.E.》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十五岁的波兰少女爱尔娜·爱尔茨内尔由母亲和友人们治疗精神疾病的故事,讨论了“意识”与“无意识”、精神与肉体等哲学问题。此外待出版的还有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最后的故事》,这两本书均由波兰语直译。最值得关注的是托卡尔丘克长达千页的《雅各布之书》,讲述的是18世纪中叶一个出身神秘的年轻犹太人来到波兰村庄,施展魅力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狂热追随者。在《机器人大师》《索拉里斯星》之后,波兰科幻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的《技术大全》也将引入中文版,此书备受学者江晓原推崇。

在《东方故事集》之后,上海三联书店将继续引入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系列作品,我们将读到她为三岛由纪夫写的《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以及尤瑟纳尔的传记。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庭院深处,是哪辆镀铬把手的小自行车》讲述了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龚古尔奖得主蕾拉·斯利玛尼的“他者之地(三部曲)”之《战争,战争,战争》将由法语译者袁筱一译成中文出版,小说讲述了上世纪中期法国女孩马蒂尔德爱上了摩洛哥人阿米,并与其结婚生子、移居摩洛哥,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关于家族、国别、爱情、婚姻有关的故事。米歇尔·维勒贝克的《血清素》则讲述了在人人都抑郁的时代,“我”努力地按部就班地恪守中产准则,却发现一切变得荒谬可笑的故事,于是“我”玩起“消失”,退了公寓,辞了工作,和女友不告而别。

《庭院深处,是哪辆镀铬把手的小自行车》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22

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出版品牌“新民说”近年来推出了塞巴尔德作品系列,2022年将更新至《乡村别墅中的住所》,他再度纯熟地模糊了传记、散文与游记的边界,在一段乡村风光的漫步中思考与讲述。塞巴尔德处女作、第一部诗歌作品《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也将与中国读者见面。值得期待的还有奥地利小说家赫尔曼·布洛赫作品系列《梦游者》《着魔》《无罪者》,以及德国战后作家西格弗里德·伦茨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家乡博物馆》,一个从家乡博物馆在大火中毁于一旦讲起的故事。

2020年布克奖得主、苏格兰文学新人道格拉斯·斯图亚特的小说处女作《舒吉·贝恩》讲述了1980年代苏格兰格拉斯哥一个穷苦家庭里,染上酒瘾的单亲母亲与三个孩子尤其是幼子的故事。美国作家詹姆斯·索特系列作品《这一切》等将由理想国引入。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的新作《美好的世界,你在哪里》即将与读者见面,小说书写了两个二十几岁的好朋友不同的生活轨迹,与鲁尼之前的作品相似,主角的友谊大多数时候通过电子邮件来维系。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遗作结集《终场故事集》也将出版。莫桑比克葡语作家米亚·科托的作品将持续被译介到中文世界,包括《高雅的恐怖分子和其它故事》。出版品牌“明室Lucida”即将推出的《志贺直哉短篇小说集》绝大部分篇目是首次译介,《志贺直哉中篇小说集》亦是其中篇小说集简体首译。日本作家宇佐见铃出生于1999年,她关于追星女孩的作品《偶像失格》获得了第164届芥川奖,将在今年与中文世界读者见面。《疫情时期的故事》来自《纽约时报》“十日谈”栏目集结,收录了新冠席卷全球期间全球多位著名小说家的作品,包括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大卫·米切尔、科尔姆·托宾、李翊云等。

《美好的世界 你在哪里》[爱尔兰]萨莉·鲁尼

03 传记、访谈与散文:不忘昨日,活在当下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即将出版第六辑,这一辑收录了包括阿瑟·米勒、路易-费迪南·塞利纳、钦努阿·阿契贝、哈罗德·布鲁姆等著名作家的诸多访谈。在文学传记方面,记述现代主义元年的《天才群星璀璨——1922:现代主义元年》与M.H. 艾布拉姆斯探讨超自然主义的《自然的超自然主义》值得关注,前者揭示了多位现代主义名人之间鲜为人知的联系,后者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的重要诗人——如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济慈、雪莱等——所共同面对的议题。布克奖得主、美国小说家乔治·桑德斯的作品《在雨中的池塘漫游》是一部讲解俄罗斯文学大师经典名作的文学细读。

杰克·凯鲁亚克的经典传记《杰克之书》让我们近距离地观看“垮掉的一代”代言人的人生。法国作家让-保罗·曼加纳罗的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传记《伊塔洛·卡尔维诺:写小说的人,讲故事的人》与访谈集合录《我生于美洲》也将于今年面世,收录了1951—1985年间卡尔维诺的的101次访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早期的自传性散文集《欧洲故土》及1960年代受聘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时期的散文《旧金山海湾景象》也将译介出版。今年还将出版波兰作家安杰伊·弗劳瑙塞克的《米沃什传》(全两册),追踪了米沃什个人的奥德赛之旅,基于大量的访谈资料写成,征引了大量米沃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文学纪念碑”系列的约瑟夫·弗兰克《陀思妥耶夫斯基》五卷本传记终于迎来了第五卷,聚焦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十年的生活与创作,陀氏最重要的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会在本卷中逐章解读。后世作家回忆博尔赫斯的作品亦不能少,杰伊·帕里尼的《博尔赫斯与我:一次邂逅》写的是年迈失明的博尔赫斯如何通过帕里尼的眼睛看见苏格兰的故事。英国文学评论家凯瑟琳·雷恩的《威廉·布莱克传》、美国学者沃尔特·杰克逊·贝特的《约翰生传》还有两个版本的卡夫卡传——分别是德国莱纳·施塔赫版以及德国彼得·安德烈·阿尔特版,以及艾米莉·迪金森的传记《我居于无限可能》都值得读者期待。

《杨苡口述史》以个人口述史展现了百年来历史变迁,杨苡今年103岁,她的哥哥杨宪益是著名翻译家,姐姐杨敏如是古典文学专家,丈夫赵瑞蕻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即将推出“吕思勉系列”,包括《吕思勉历史课》《吕思勉国文课》《吕思勉修身课》等,吕思勉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严耕望语)。王鼎钧的《小学作文讲话》是一本针对小学生而作的指导之书,教孩子如何细心观察世界,用不同的方法伸展故事、激荡思考。在《平如美棠》之后,饶平如的遗稿及自传将《平生记》出版,记录其一生自童年历经戎马生涯、公私合营、下乡、制造木牛流马的变化。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新的散文集《为你跋山涉海》(暂名)汇集了多年来在世界各地旅行和考察所积累的见闻和思考,从阿姆河到撒马尔罕,作者从许多被湮没的故事、精微的技艺和被人遗忘的人物经历中发现一个个形塑历史的支脉。季进的《文本的旅行》借由作者的海外访学经历而引出,围绕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而展开,论及宇文所安、夏志清、夏济安、李欧梵等教授,以及《中国现代小说史》《沈从文传》等经典学术著作。

《我将前往的远方》是郭强生“人生私散文”系列中的第二部作品,被称作“献给单身初老的一首情歌”,五十岁单身的郭强生经历丧亲之痛后在这部作品中梳理回顾了自己的前半生。盛文强的《渔具列传》今年将再版,包含舟楫、网罟、钓钩、绳索、笼壶、耙刺六辑,集地方志、家族秘闻、采访为一体,是一部可以上溯到洪荒时代的海洋秘史。作家、翻译家的孔亚雷的《极乐生活指南》是他的首部文学评论集,孔亚雷翻译过杰夫·戴尔的《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与詹姆斯·索特的《光年》。《打工记》是一部十年打工日记,作者胡安焉近十年辗转中国南北打工,做过快递员、夜班流水线分拣工和自行车店店员。译文纪实系列在推出了《鱼翅与花椒》之后,又引入了扶霞的随笔集《寻味东西》,她用一贯的幽默笔触生动描写了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和关于美食的各种轶闻趣事。

04 文学研究、童话、鬼怪与流行:从读到如何读

陈平原《小说史学面面观》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依据2020年春夏北大讲稿整理而成,兼及专业论文与学术随笔,遴选鲁迅、胡适、阿英、普实克、夏志清共计十二家,进行评述、延伸与发挥。《杜甫:超越忧愁的诗人》是日本学者兴膳宏的著作,兴膳宏精选了杜甫不同时期的七十二首诗歌,串起了杜甫的一生。《细语有声:清代日记中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生活》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书稿以清代日记为切入点,为读者展示了阅读日记的基本方法,内容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如清末五大臣出洋被炸案。

《杜甫:超越忧愁的诗人》[日]兴膳宏

国内第一个全版《贝洛童话》值得关注。 《贝洛童话》又名《鹅妈妈的故事》,是世界上第一部童话集,成书比《格林童话》要早上一个多世纪,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学术价值。“普林斯顿经典书系”《格林童话的残酷真相》是研究格林童话的奠基作品,从谋杀、乱伦等格林童话中的经典主题的黑暗面展开。《鬼魂小说、侦探小说与唯灵论》以维多利亚时期十分流行的鬼魂小说和侦探小说为研究对象,作者选取了司各特、狄更斯、勒发奴这些作家的作品。《东西不可思议物语》是涩泽龙彦的怪谈随笔,他在其中收集了古今中外四十九个故事怪谈。前柳田国男时代的妖怪学者江马务的《日本妖怪化物史》基于从大量古籍中采集辑录的文献记述,勾勒出妖怪与化物的本来面目。 

 《鲍勃·迪伦的意义》是哈佛大学古典学教授、迪伦研究专家理查德·F.托马斯基于托马斯教授为哈佛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迪伦研讨课。书中探讨了迪伦歌曲的主题,如音乐与社会正义、战争与人类对战争的回应、爱与死亡、信仰与宗教等。在《快时代,慢阅读》中,休斯敦大学文学教授大卫·米基克斯倡导用慢阅读的方式抵挡快的碎片化和娱乐化,试图重新建立起人与文学、专注和阅读之乐的古老联系。《如何阅读世界文学》总结了哈佛文学授课经历,向人们讲述在浩瀚的世界文学中的读书门径。

05 非虚构与社科:思考是一场永未完成的对话

2022年,我们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仍在持续,仍应持续。过去几年里,同处东亚社会的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对诸多性别议题的剖析,成为我们反思中国社会的参考系之一。在她的《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引发大量关注后,“明室Lucida”在今年计划推出她的《为了活下去的思想》。此书是上野千鹤子从“9·11”事件开始,围绕国家、暴力、性别等议题思考写就的总结式作品。在《女生该怎么活——上野老师教教我!》(暂名)中,上野千鹤子亲自回答了女生从学生时代到进入社会后对“性别平等问题”的一系列疑问。同样讨论“厌女”现象的书还有三辉图书将出版的《下女:厌女的逻辑》,是三辉“女书系”中的一本,与上野千鹤子的东亚背景不同,《下女》作者、康奈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凯特·曼恩聚焦美澳社会案例,讨论了厌女如何巧妙地伪装成“理性中立客观”,潜藏于集体意识之中。“女书系”还将出版《廉价的生命:印度全球代孕的代价》,作者沙弥拉·鲁德帕分析怀孕和生育如何被商品化,以及女性身心在此过程中的遭遇。此外还有英国女权主义先驱沃斯通克拉夫特代表作之一《北欧书简》,也是国内首次出版。

今年,国内多家出版社也将推出一系列关注性犯罪话题的书籍。三辉的《违背我们的意愿》是研究强奸问题的经典书目,浦睿文化即将出版《骄傲的堡垒:性侵、问责与和解》,前者的作者布朗米勒主要依循的是社会学与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后面这本书里,美国道德哲学家玛莎·纳斯鲍姆以分析哲学的路径,对性虐待和性骚扰案件的常见社会质疑进行了回应。此外,上海译文出版社将出版研究美国隐性强奸问题的《危险的熟人》以及聚焦家庭凶杀案的《致命爱人》

曾引进《无缘社会》《女性贫困》等作品的上海译文非虚构系列,今年还将持续推出剖析解读日本社会症候的新作。比如关注劳动者权益的《过劳死:这份工作比命还重要?》,作者通过采访《朝日新闻》刊登的十一个过劳死家庭,剖析了日本职场日剧恶化的过劳问题;例如《吸血企业:吃垮日本的妖怪》关注的是近十年来日本社会“吸血企业”通过大量雇佣、大量辞退、超时加班、低薪压榨、非正式雇佣等手段获取廉价劳动力,这些企业制造的社会成本都要转嫁给纳税人来承担。还有一些作品聚焦城市边缘人群的挣扎,《三十不立:无法开口求助的青年人》书写三十岁左右时滑入社会底层的日本青年流浪汉生活,《单身女性》则从“非正式员工”、“中年女人的相亲”、“生活的艰辛”、“年老的父母” 四个维度分析了日本单身女性群体的困境。社科文献旗下子品牌“方寸”推出“樱花书馆”系列关注日本社会,今年将推出《日本病:长期衰退的影响》《日本的社会规则:雇佣、教育和福利的变迁史》等。

《过劳死》[日]牧内昇平

认识我们的城市,想象更好的城市。美国城市规划活动家简·雅各布斯的《关键的小规划》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部文集收录了她近40篇重要文章,包括她首次以中文正式出版的成名作《市中心为人民而存在》。简·雅各布斯在其城市研究经典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指出,城市的本质不是建筑,而是人,是公共空间,是街道,是人和人之间的互动。译林将推出的另一本有关城市空间的书或许能为雅各布斯这一观点做出补充,心理学家海伦·伍利的《城市开放空间》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可以为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并讨论了可供个人或社区日常使用的各种开放空间形式。城市需要开放空间,更需要开放包容的文化。20世纪新社会史代表人物斯蒂芬·塞恩斯托姆的《其他波士顿人》将在今年由上海译文推出,作者以波士顿为案例分析了1880—1970年代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发现来自不同民族、拥有宗教信仰的移民是美国20世纪大发展的原动力。让我们看得再微观一些,看看城市里人和人间的连结:华东师大出版社“薄荷实验”将出版《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作者是社会网络分析领域学者彼得·比尔曼。在小小的公寓楼中,每天上演着门卫保安和房客的复杂互动,以小见大,我们也得从中窥见一个更广的社会网络关系。

《寻找门卫 :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彼得·比尔曼

新冠疫情仍在持续,我们是否已对死亡有了更深的理解?上海译文出版社将推出《临终困局》一书,在德国医疗行业从业多年的作者马蒂亚斯·特内斯发现,医院面对重病病患,关心的并非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而往往出于逐利目的对病人过度治疗。他号召进一步加强姑息治疗,不让过度治疗延长老年患者的痛苦,让病人有尊严地安详离世。疫情也让人们重新反思技术,华东师大出版社将出版《数字断联》,分析资本主义、互联网和美国的治理危机三者间的关系,帮我们理解互联网被资本主义塑造和驯化、制造民主危机的过程与原因。文化研究重要学者斯图尔特·霍尔的《管控危机》也将问世,从一个十分普通的社会治安议题入手,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英国社会的道德恐慌,及背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霸权和政治合法性危机与重建的社会史。

知识分子的思索或许不能为社会实践提供详尽的指导,但其中蕴含的视角和线索却具备启发的可能。今年译林出版社将推出两本增订版的以赛亚·伯林文集,《启蒙的三个批评者》以及《未完的对话》。伯林是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在消极的和积极的自由之间作出了著名的区分,两部文集分别讨论了他长期思索的问题:如何理解反启蒙运动的现代思潮、多元论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三辉图书“左翼前沿思想译丛”今年将推出后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欧内斯托·拉克劳的《解放》,他探索主流视域的“解放”观念的内在矛盾、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间的关系、政治身份的形成,并提出我们需要一种解放的新希望。该译丛今年还将推出阿甘本《神圣人:至高权力与赤裸生命》新版。叶礼庭的《权利革命》回应了关乎权利的争议性问题:团体权利是否危害个人权利?当每个人都主张自己的权利时,责任怎么办?当每个成员都有权利时,家庭能否生存和繁荣?权利语言在赋予个人力量的同时削弱了社区吗?迈克尔·曼被认为是韦伯之后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与约翰·A. 霍尔对话的《21世纪的权力:与约翰·霍尔对话》一书关注当下美国,并试图分析所谓中国崛起可能带来的威胁是什么,以及金融资本不可遏制的力量和环境破坏带来的重大危机。

在政治哲学与伦理学之外,人类学的想象力总是带给我们别样的关切和共情。薄荷实验将出版人类学家迪杰·法桑的《生命使用手册:法桑论生命人类学》,论述人类生命价值的问题,对生命伦理进行综述和反思,并与维特根斯坦、本雅明和福柯进行批判性对话。

06 历史:以史为鉴,思考人的境况

宏观史方面,继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的《虚无时代》《20世纪思想史》之后,译林出版社今年将推出沃森的《大分离:新旧大陆分道扬镳的历史》,探讨新旧大陆从地质分离到哥伦布大发现期间的历史。沃森确定了两个世界之间的三个主要差异——气候、可驯化的哺乳动物和致幻植物——结合起来产生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文明轨迹。三辉图书将继续推出历史学家孙隆基的《新世界史》,承接之前出版的前两卷内容,以全球史观和多中心论梳理中古后期几大文明地区的发展脉络。

中国史领域今年也有很多好作品问世。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系教授李怀印的《现代中国的形成》,探讨中国作为一个以汉人为主体的内地各省和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边疆各省所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19世纪之前是如何成形并得以维系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杨念群也关注国家构建问题,在今年将出版的《“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中,他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而清朝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大一统”是正统论的首义,是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目光由朝堂转向地方,《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借由对生祠的考察,挑战了明朝封建专制强化、平民只能“绝对臣服”的传统观点,发掘了专制集权土壤中的另一套政治模式:地方官受命于皇帝,并由平民决定其价值,平民借此实现政治参与。

《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美]施珊珊 著 

尽管新冠疫情让全球流动减速,人类却从未放弃过对移居与迁徙的执念,也从未停止过文化交融。移民研究学者罗宾·科恩在即将出版的《3000年人类迁徙史》中总结了人类自第一次迁徙出大裂谷,到当下叙利亚人大批逃亡的全球迁徙轨迹,附有直观的迁徙地图。甲骨文也将推出《上游之旅:大迁徙与中国南部的帝国(1570-1850)》,此书研究十六世纪末十九世纪中叶广东移民沿着西河及其支流进行迁徙的旅程、流散者和帝国在上游边境的关系,以及移民在故乡维持家庭和血缘有何作用。

第三帝国的历史在今年仍是出版热点。理想国“M”系列2020年出版了英国历史学家理查德·埃文斯著写的第三帝国三部曲,今年将推出的《破碎的生活: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聚焦20世纪德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横跨了从一战到大萧条、从纳粹到二战、从冷战到柏林墙倒塌等历史阶段。甲骨文将出版埃文斯的另一部作品《阴谋论中的希特勒》,探讨了五种涉及希特勒和纳粹党的阴谋论,剖析了与第三帝国相关的偏执想象。从1980年代,西方学界出现了“记忆潮(memoryboom)”的史学热潮,德、法两国的记忆史研究在这一时期开始大幅拓展,“记忆潮”在2000年之后逐渐进入中国,今年我们也能读到几本从文化记忆理论出发的优秀作品: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记忆中的历史》,探讨德国人对纳粹历史的记忆、德国历史是如何被人们谈论、解读和描述的;社科文献旗下的“索·恩”品牌将推出《历史的囚徒:二战纪念物中的历史叙事与建构》,作者以世界各地的二战纪念物展示了人们是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记忆这段历史的。在第三帝国之外,广东人民出版社子品牌“万有引力”计划出版《突如其来的勇气:二战法国青年抵抗运动,1940—1945》,讲述法国抵抗运动中的爱国青年各种方式的反纳粹斗争,以及他们在二战期间抵抗纳粹运动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突如其来的勇气:二战法国青年抵抗运动,1940—1945》罗纳德·C.罗斯巴顿

在身份政治日益凸显的时代,反思种族主义与殖民历史的作品也值得我们关注。甲骨文将出版《第五太阳纪:阿兹特克人的新历史》,罗格斯大学历史教授卡米拉·汤森摒弃了长期以来的欧洲殖民者视角,以完全基于土著居民的视角,对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历史进行了复杂的描写——他们并没有简单地向西班牙文化和殖民屈服,相反,他们重新调整了政治立场,适应了新的义务,并坚持了下来。《重建之战:美国最进步时代的暴力史》考察了美国内战结束后重建时期十余年里的历史,作者发现,美国社会始终未能将黑人平等地整合进法律、政治、经济、社会体系。南京大学出版社将推出《非洲、亚洲与哲学史:哲学标准形成中的种族主义,1780—1830》,探讨了哲学史研究是如何由希腊转向康德的,以及这一谱系如何逐渐取代了始于埃及或西亚的文明,使得后者不再属于哲学范畴,而被归入宗教研究领域。

《非洲、亚洲与哲学史:哲学标准形成中的种族主义,1780—1830》,南京大学出版社   彼得·K.J.帕克
《非洲、亚洲与哲学史:哲学标准形成中的种族主义,1780—1830》彼得·K.J.帕克

07 新知与艺术:拓宽视野,感受美好

阅读不总是沉重严肃的,有趣的新知赋予日常生活以更广阔的景深、更丰富的景致。人类同自然的关系始终是我们执著探索的母题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将推出《犬科动物:狗与人类的历史》一书,通过介绍12种狗被驯化的过程分析狗与人类的关系史。上海译文出版社将出版《伴生:我们与动物的故事》,动物伦理学和神经学学者阿伊莎·阿赫塔结合医学、社会史和个体经验,展示了人类和动物如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浦睿文化即将出版《红山动物园是我家》《熊在吗》告别枯燥的科普说教,红山动物园工作人员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向读者讲述动物的习性和饲养知识等等。

植物在长久的历史和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陪伴着我们,却最容易被我们忽略。广西师大出版社《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选取了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以及经由中 国传入西方的各种植物,讲述了它们传播的历史、功用以及在各自文化谱系中的意义。“方寸”将推出《植物教会我们的事》,作者认为植物并非我们一贯认为的静态的或可预测的,相反,植物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加深对于植物的了解可以帮助改善人类社会。译林出版社“牛津通识”系列将出版伦敦大学学院地理学教授马克·马斯林的《气候》,介绍现代气候系统的根源、气候如何影响人类生活和其他生命活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为此采取的行动。

新知图书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自己的窗。《癌症传:众病之王》今年将推出十周年纪念版。继“裸猿三部曲”后,译文社将出版德斯蒙德·莫利斯的《裸男》《人体行为观察》 ,前者是一本人类自然史,也是男性身体文化的社会人类学考察,后者则是对人类肢体语言的研究。译文心理书系将推出《我的身体里住不下13个人》《多活下来的这9年》等作品,关注多重人格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躁郁症等心理问题。

艺术方面,后浪艺术的“艺术与观念”丛书在今年将推出四本新书,主要聚焦阿尔卑斯以北的艺术。世纪文景的《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1980—2020)》关注的是中国纪实、肖像等摄影类型的发展。

如果你对音乐感兴趣,或许可以期待广西师大的“有谱音乐”书系,既有音乐家传记,比如《第九交响曲:贝多芬与1824年的世界》《莫扎特:黄金年代》,也有一系列乐器教程和曲集。“索·恩”也将推出两本摇滚史,分别是《摇滚史:1920–1963》《摇滚史:1964–1977》,涵盖从查克·贝里到吉米·亨德里克斯、滚石乐队的摇滚音乐史。

“艺术与观念”丛书 后浪

文字读累了?看看漫画吧!手冢治虫说,“漫画的乐趣就在于你看到那种破天荒的夸大、虚构、不合常理和荒唐无稽时产生的快乐。”今年,后浪漫将推出法国实验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上升》、漫画家松本大洋的竞技漫画代表作《乒乓》。广西师大也将出版民国漫画家丰子恺、王子美的漫画集。新星出版社将为读者呈现横山光辉的《三国志 第二部》、荒木飞吕彦《乔乔的奇妙冒险 第四部·不灭钻石》。新的一年,愿读书开心,愿好书与我们同在。

2022年,你最期待读到哪些书呢?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